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原研二教授1934年生于日本千叶县,1957年获得东京大学土木工程系学士学位,1959年获得硕士学位,1963年获得博士学位、j1966至1967年,他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从事研究工作。此后,他长期在东京大学任教,并于1977年晋升为岩土工程专业的教授。他曾担任国际土力学和岩土工程协会(ISSMGE)主席(1997-2001)、日本地震工程协会(JAEE)主席和国际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协会亚洲分会副主席(1989-1993),现为国际地震工程协会(IAEE)理事。  相似文献   

2.
第六届国际地震岩土工程大会于2015年11月1-4日在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市召开。本文介绍了大会概况;阐述了大会设置的21个专题,并综述了场地效应和小区划,斜坡、河堤、大坝与废弃物填埋场,地震危险性与强地面运动,土壤液化与侧向扩展共4个重要专题分会的交流内容;通报了国际地震岩土工程及其问题技术委员会(TC203)全委会内容和决议事项;论述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与亮点,包括新西兰坎特伯雷地震灾后重建催生了岩土工程共享数据库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土壤液化与侧向扩展研究成为国际岩土地震工程一大热点研究领域;提出了在液化机理、液化势评价、液化后变形和基于性能的抗液化工程设计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问题;运动颗粒模拟方法实现了对斜坡破坏的全过程数值模拟;"Ishihara-Idriss-Finn演讲特别分会"成为本次会议一大亮点;2010-2011年新西兰坎特伯雷地震序列(CES)发生后,美国与新西兰开展了非常紧密的合作调查与研究工作,并在地震序列认识、灾害快速评估、确保稳健恢复的政策与规划分析等方面取得了多方受益的科学进展。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工程地震研究院是青海省地震局下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民所有制科技开发企业,是地震工程、岩土工程和环境地质领域从事科研、生产、人才培养的经济实体,具有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桩基检测甲级资质,岩土工程勘察、咨询乙级资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丙级资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从队伍建设、能力建设作业绩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研究评述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回顾了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研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的研究进展,包括边坡岩土体地震反应分析方法、边坡岩土体的动力特性和强度准则及参数测试、边坡地震失稳机理与失稳位置、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指标与安全标准、边坡地震动输入和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指标的计算精度,还作了简要评述,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简文彬 《地震学刊》2009,(6):709-714
在对5·12汶川地震灾区大量次生地质灾害实地考察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次生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的特点,探讨了灾后重建的岩土工程问题。此次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与地震烈度相一致,与断裂带密切相关,并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或崩塌、滑坡→堰塞湖→泥石流灾害链。灾后重建必须注重建设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研究、科学规划选址,合理避让地质灾害高风险地段;对重点高陡边坡灾害须进行必要的岩土工程加固,山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相关要求,要尽量减少对地质环境的扰动,预防工程诱发灾害。研究结果可为灾区岩土工程减灾防灾以及灾后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第十一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研讨会"由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东南大学共同承办,将于2013年10月25~27日在江苏南京召开。本次会议专题: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新方法。会议的主题:(1)岩土本构模型与参数研究;(2)岩土工程重大工程实例;(3)岩土试验与测试技术;(4)环境岩土工程;(5)土动力学与土工抗震。联系方式:"第十一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研讨会"组委会  相似文献   

7.
岩土边坡地震崩滑的三级评判预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进忠  陈祥  王余庆 《地震研究》2004,27(3):256-264
岩土边坡地震崩滑是最为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对岩土边坡地震崩滑的可能性提出及时有效的评价预测至关重要。本文提出并讨论了岩土边坡地震崩滑三级评判的思想及其实施方案,由主要考虑地震影响的初判,到以考虑控制地震崩滑的岩土边坡内、外因素为主的再判,最后是研究岩土边坡力学稳定性的详判,构成了一套由粗到细、分级筛选的有效方法。继续深入研究扩展该套方法的功能,使之适应多种灾害的评判预测工作,对于地质灾害防治手段和技术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第13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的概况。内容涉及大会报告和6个专题(工程地震、岩土地震工程、结构工程、生命线工程、综合减灾与社会经济问题以及近期地震的经验教训与地震工程实践)。作者还对目前国际范围内的地震工程最新进展及其发展趋势作以论述。最后,根据对本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的认识,作者对如何办好由中国地震局主办2008年在我国北京举行的第14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谈了一些初步的看法。笔者愿以此文使国内同行对本届大会有一个概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2006年11月是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工程地震资深专家张振中研究员和孙崇绍研究员70华诞。在两位研究员所在部门、同行朋友和多位学生的倡议下,我们举办本次“黄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学术研讨会”,以表达对两位老师70寿辰的衷心祝贺,同时对他们为防震减灾事业和人才培养所  相似文献   

10.
第17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于2021年9月27日至10月2日在日本仙台召开.考虑新冠疫情,此次大会的举办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笔者线上参加了会议.论文简要介绍此次大会的概况,通过分析大会相关交流报告和论文内容,对岩土地震工程研究领域的砂土液化灾害、地震作用下斜坡破坏、土G结构相互作用、地面破坏及场地地震安全、地面运动5个分会专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与国内同行分享本次大会在岩土地震工程及其我国有重大需求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陈国兴 《地震学刊》2012,(3):383-383
"第十一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研讨会"由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东南大学共同承办,将于2013年10月25日~27日在江苏南京召开。本次会议专题: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新方法。会议主题:(1)岩土本构模型与参数研究;(2)岩土工程重大工程实例;(3)岩土试验与测试技术;  相似文献   

12.
最近国际上土动力学和岩土地震工程方面召开了两次重大学术会议,即2004年1月在美国Berkeley召开的第11届国际土动力学和地震工程学术会议(11thSDEE)以及和2004年8月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的第13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13thWCEE),对这两次会议中有关砂土液化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力求反映液化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引言 1985年,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授权成立地震岩土工程技术委员会,从1986年开始至1989年,完成其首期工作。此后直到1994年1月在新德里召开第十三届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大会,该委员会在日本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的主持  相似文献   

14.
余春文 《地球》2019,(9):96-96
岩土工程中深基坑支护设计带着施工质量与安全,因此出于工程施工安全的考虑,在岩土工程施工中必须严格依据深基坑的设计标准与要求,对深基坑支护技术进行科学化、合理化应用,才能有效的杜绝安全问题的发生,从而保证施工的安全及质量的落实。鉴于此,本文结合岩土工程中深基坑支护的技术进行阐述,并对其施工要点进行分析,以提升岩土工程施工的质量,使深基坑支护技术达到相应的设计要求,为工程的整体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天琦  尹述胜 《地球》2019,(6):106-106
岩土工程作为建设施工的重要环节,对建筑施工的质量有重要的维护作用。本文就从岩土工程勘察在基坑支护施工中的基本环节出发,深入探究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岩土勘察技术上的应用等方面,对基坑勘察的技术创新及深化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6.
第16届欧洲地震工程大会于2018年6月18—22日在希腊塞萨洛尼基市召开,笔者全程参加了本次大会。本文简要介绍了大会的概况,通过对大会相关交流报告和论文的分析,重点对地震危险性、工程地震和强地面运动,土动力学,场地效应与小区划研究,岩土地震工程等4个主题分会和"欧洲—中国地震工程与风险合作"1个专题分会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阐述了欧洲抗震设计规范(Eurocode8)推广应用与修订、韧性城市、新近地震启示、大尺度地震工程试验装备和土-基础-结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动向。可为我国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将土体中的第四纪断层作为一种土体结构面,已成为岩土工程新的研究领域,通过对土体断层面上物质特征的研究,发现当断层面上土颗粒的定向度大于80%,且有次生矿物生成时与蠕滑有关;当定向度小于80%,无次生矿物生成时与粘滑有关。  相似文献   

18.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9,39(1):I0001-I0001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1年正式创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系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源刊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刊。本刊主要登载国内外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方面的学术论文,综述性文章和问题讨论、学术动态等。其内容包括:强震观测与分析;工程结构抗震理论;结构、工程体系的震害调查总结和震害评定;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小区划;岩土地震工程和场地效应;建筑物与生命线系统的抗震性能和设计原理。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加强新疆地震重点危险区的短临跟踪工作,经过1年多资料收集和可行性试验研究,从2001年开始,新疆地震局先后在乌什、喀什、沙湾、石场、呼图壁、精河等地布设了12个地下岩土气体CO2观测点。初步观测结果分析发现,在近场中强地震前,岩土气体CO2含量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短临高值异常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地下岩土气体CO2观测可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短临跟踪手段。文中还简述了地下岩土气体CO2的测定原理、测定方法以及选点要求和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20.
《国际地震动态》2007,(2):10-10
香港科技大学于2001年斥资1600万元成立了岩土工程离心机实验所,并自主研发了全球首部应用于地震灾害研究、拥有两维仿真功能的离心机。经过5年精心钻研,终于成功制造出一部美国也未曾拥有的离心机。该机价值950万元,可仿真超过10级地震威力,以便评估地震破坏力,对于研究预防地震工作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