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对城市大场景的三维重建中,使用无人机在低空采集图像成为主流方案,通过优化无人机的航拍路径,能有效提高场景三维重建的精度和效率。为此,近年来致力于发展新的无人机航拍路径规划技术和方法,包括视点规划和飞行路径规划,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通过概述无人机航拍路径规划的基本流程,详述基于二维模型、三维模型和未知环境下的航拍路径规划技术,对比不同路径规划方法的优缺点,探讨无人机航拍路径规划的发展趋势,为开展无人机航拍控制、大场景三维重建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应对各类地质灾害方面有着明显优势。本文以安康市白河县茅坪镇山体滑坡灾害为例,介绍了灾害应急中两大无人机系统以及IBIS微形变监测设备所发挥的巨大作用,阐述了无人机飞行设计、现场快速影像处理技术、灾区三维模型构建技术以及潜在危险区域形变量实时监测,并通过获取的数据成果对灾情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重庆8·31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无人机应急航摄为例,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多旋翼无人机应急响应能力评估值为0.75,属于较高水平,为无人机应急装备体系建设和进一步完善无人机应急响应机制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梁石 《现代测绘》2016,(4):53-55
无人机航摄是一种新兴的航空摄影技术,它利用小型无人飞行平台搭载摄影器材,可低空小范围高效地获取航摄影像数据。据此,对固定翼无人机的性能和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日常作业经验,讨论无人机航摄工艺及其技术要点,对提高其在日常航摄和应急快速响应中的效率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用轻小型无人机监管与遥感组网观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轻小型无人机在测绘、资源监测与灾害应急等领域作用显著,而我国现有空管对此类飞行目标"看不到"、"管不了"。本文提出了基于北斗/移动通讯技术的无人机飞行监管技术、方法与标准,研制了小型化、轻量级、高频次无人机飞行监管终端,开发了无人机监管网络综合运行管理平台,建立了无人机飞行监管与组网观测链路体系,示范验证了多架、异地、同步在线无人机监管可靠性,为我国无人机监管与对地组网观测能力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技术发展迅速,已广泛应用到多个领域,其灵活机动的特点使其在防灾减灾与应急处置中的应用优势尤其突出。本文结合无人机在四川省应急测绘保障中的应用,研究应急状态下无人机航摄流程及应急影像快速处理技术,并以芦山"4·20"强烈地震应急测绘保障和四川省2013年防汛救灾应急测绘保障为例,探讨无人机航摄技术在重大自然灾害抢险救灾、灾害损失评估及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无人机在重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受限于地形、天气等外界条件,不能快速全面地获取灾害的详细信息,而无人机具有灵活性强、时效性高和不受复杂地形影响等特点,在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中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以“6·24”新磨村滑坡和“10·11”白格滑坡为例,阐述了无人机数据获取及处理流程,重点介绍了无人机获取的数字地形产品在地质灾害精确描述、定性及定量分析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为重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提供了更加科学高效的现场影像采集和遥感成果处理及应用方案,为应急救灾工作的顺利实施及分析研判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科学有效地保证了现场施工救援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现有以地面雷达为主要空管手段的监管体系中,轻小型无人机飞行目标存在的“看不到”“管不了”等难题。该文提出了基于北斗短报文通信技术的无人机系统飞行监管技术与方法,研究制定了无人机资源注册、任务注册机制,以及无人机飞行诸元传输协议;研究突破了无人机机载设备终端电磁兼容、北斗通信传输频次加密、多系统导航定位、FPGA优化集成等关键技术,研制了小型化、轻量级、高频次北斗短报文无人机飞行监管机载终端,开发了网络化无人机飞行监管综合运行管理平台。全套系统在国土测绘、海洋监测、灾害应急等领域开展5个节点应用示范,有效实现了无人机多架、协同、异地、同步在线超视距通信与监管。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无人机飞行安全管理的空白,进一步推动了无人机产业化发展,有力保障了我国低空空域开放政策的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9.
为使应急测绘在重大自然灾害和公共灾害事件的救灾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及直属局已购置了车载无人机。通过多次试验与实际应用,实践证明了车载无人机不仅保证了测绘应急保障中数据的获取,还提高了数据的处理和应用效率。本文对应急测绘技术体系、无人机发展概况、车载无人机测绘应急系统、测绘应急保障的意义与必要性等内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无人机实景三维测绘技术的原理与方法,分析了实景三维测绘技术在地质勘查和地灾分析中的重要作用,并以"KD新农村建设项目"为例,说明了通过合理的航测路径规划、采集数据预处理、建模模块选择,可以准确高效地建立实景三维模型.该实景三维技术在地质灾害前期勘查、隐患跟踪分析、高精度等高线生成等方面具有突出作用.最后论证了无人机实景三维技术在地质勘查工作上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可以大幅提高地质灾害分析的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11.
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具有数据获取效率高、响应速度快、成果丰富多样等优势,逐步应用于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中。2020年6月18日阿娘寨滑坡复活后,采用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进行应急调查。首先,通过检查点验证了无人机免像控摄影测量技术的可行性,总结性研究了无人机影像数据快速拼接和全面处理的软件选取,生成了调查区三维实景模型、数字表面模型(DSM)、正射影像(DOM)及密集点云等基础数据;最后对基础数据处理分析,完成了滑坡地形快速测绘、滑坡特征调查等工作,并对多期次的高精度无人机摄影测量数据进行差分计算,识别了滑坡形变较大的区域,定量表征了滑坡的形变特征,为监测仪器的选位提供了指导。滑坡体上GNSS监测的最大累计形变可达16m,将现场布设的专业监测设备的数据接入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中,有效保证了灾害防治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地质灾害的应急响应及处理技术系统成为近几年地质灾害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然而在已有的研究中,应急决策系统多为桌面应用程序,难以满足应急部署的实时性和灵活性,同时现有的地质灾害应急技术中对地质灾害应急态势标绘技术的研究较少,而应急部署又十分需要态势符号的支撑。为此,本文在分析多种在线符号绘制语言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SVG的地质灾害在线应急态势标绘方法,对地质灾害应急需要使用的态势标绘符号进行了算法设计与系统实现。现场应用案例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地质灾害应急态势符号的在线交互式标绘,为决策者快速、实时部署应急方案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平台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质灾害多发,严重威胁到山地城市安全.城市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的首要环节是应急部门对信息的及时沟通和决策部门对信息的高效管理.因此,设计具有完善的数据共享模式,并具备良好服务架构的信息平台是科学应急管理的必要手段.本文研究了城市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平台设计中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基于地理网络和元数据管理的数据共享模式;建立了基于SOA的平台架构,并描述了分布式环境下的平台配置结构.通过引入先进的软件技术和GIS技术,可以为城市地质灾害救援指挥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技术支撑,最终实现减轻城市突发性地质灾害损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系统建设需求、系统构架、功能组成及数据集成建设、系统展示与应用六个方面介绍了重庆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与应用。系统研发过程中利用了计算机网络、通信和3S技术,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要求建设,旨在搭建一个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信息与监测预警平台,实现地质灾害防治网络化运作模式,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日常管理、监测预警、决策支持和应急处置能力,为重庆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信息服务及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5.
无人机遥感在应对地质灾害中的主要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近几十多年取得了巨大发展,从理论研究已经进入了实用化阶段,尤其是在预防与应对自然灾害方面有着明显优势。介绍了无人机遥感系统的组成、数据获取和处理过程,对地质灾害监测、应急救援和灾情评估工作中无人机遥感可提供的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无人机遥感在重庆市武隆县鸡尾山特大型滑坡救援中的应用;并对无人机遥感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地质灾害多发,严重威胁到山地城市安全。城市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的首要环节是应急部门对信息的及时沟通和高效管理。因此,设计具有完善的数据共享模式,并具备良好服务架构的信息平台是应急管理的必要手段。文章研究了城市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平台设计中的系列关键技术,引入智能Agent技术为系统构建分布式GIS平台,为灾害应急指挥提供信...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于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县(市)级、乡镇级、村级三级监测网络体系的研究,建立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机制模型,并围绕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监测、管理与专业调查3项任务,设计了与群测群防体系机制相适应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结构,形成了"隐患点信息查看─灾情信息采集与上传─灾情信息接收与处置"的群测群防业务链;据此业务链,基于智能手机探讨了有关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的功能实现。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调查数据为试验数据进行了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群测群防"监测"与"管理"两项任务的有机结合,可以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常态化监测与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针对江西省地质灾害频发而灾前防治、灾中应急和灾后重建又不足的现象,该文提出了构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在评价模型中,以地质灾害与环境的关系和地质灾害的潜在影响为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从而计算地灾点的危险等级;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给出评价结论。该文首次将地质灾害与地理国情普查信息和相关的社会经济数据相结合,综合客观地展示了灾害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9.
基于“高分+”,探索以“高分+地质灾害”模式对10·11与11·3金沙江滑坡灾害开展灾情应急分析,利用灾害前后的高分遥感影像解译了滑坡灾害的基本灾情信息,分析了灾害前后孕灾及变形蠕动特征,对灾后白格堰塞湖及周边开展了隐患灾害排查,查明了堰塞湖两岸存在疑似裂缝与次生滑坡隐患点,开展了二次滑坡灾后灾区道路通达性分析。结果表明,“高分+”模式对类似金沙江滑坡等山区自然灾害巡排查、灾情跟踪监测及灾后应急抢险道路优选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