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工程测量中海底电缆的磁探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海底电缆的磁场模型,仿真计算了海底电缆产生的磁异常空间分布特性,讨论了海底电缆的磁探测和识别方法。仿真计算与实测磁异常曲线的一致性验证了海底电缆磁场模型的正确性。实验表明,采取合理的探测方法,可以对海底电缆进行探测和识别。  相似文献   

2.
在海洋工程调查中,特别是海底管道及海底电缆(光缆)路由调查工作中,常常要制作各种比例尺的正北图。本文结合实际工作.探讨了利用AutoCAD内置的开发工具VisualLISP实现常用地图投影的正北图图框制作程序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CH991037 海底电缆声波定位系统应用及完善/姜瑞林(中国海洋石油物探公司)…∥测绘通报。—1998(11)。—28~30 海底电缆地震采集系统1995年首次在国内浅海地区使用即显示出其质量和速度优势,在它的诸多先进技术中海底电缆声波定位系统特别引人注目。介绍了该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和使用情况,针对该系统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改进和完善。提出了使用该系统的基本原则。图2表3(张保钢) CH991038 利用FHT法反演海洋重力/徐卫明(大连舰艇学院海洋测绘系)…∥解放军测绘学院学报。—1998,15(4)。—241~245  相似文献   

4.
《国土资源通讯》2004,(4):6-6,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24号《海底电缆管道保护规定》,已经2003年12月30日国土资源部第12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海底电缆管道保护规定》,由国家海洋局负责监督执行。部长孙文盛2004年1月9日  相似文献   

5.
海底电缆声波定位系统应用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底电缆地震采集系统1995年首次在国内浅海地区使用即显示出了强大的质量优势和速度优势,在它的诸多先进技术中海底电缆声波定位系统特别引人注目。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和使用情况,针对该系统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改进和完善。最后,提出了使用该系统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海底路由勘察综合图是海底电缆管道路由区的海底地形地貌、海底面状况和工程地质条件勘察成果的综合反映,是路由设计施工的重要依据。目前综合图的绘制需要大量人工编辑,缺乏批量生产能力,本文研究了路由勘察数据特征,利用AutoCAD VBA开发技术实现了水深数据分级分色展绘、地形剖面成图、浅地层剖面解译数据剖面投影以及成果图框的自动化生成,应用证明该技术对降低作业难度、提高内业处理效率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支持,结合在线监测技术,在VB环境下利用MapObjects控件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污水管网信息系统。该系统能对污染源排污状况及污水管网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是城市污水管网运行管理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了多波束测深系统和三维声呐图像扫侧系统的测试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对风机基础和海上升压站基础冲刷状况进行了检测。多波束测深系统可以通过综合应用,获取目标区域高精度水深数据与点位,生成反映海底地貌特征的三维立体图像,有助于更加直观详细了解风机基础周围冲刷范围半径,以及最大冲刷深度、冲刷现状等信息;三维声呐扫测技术可呈现风电基础周围海底地形的高分辨率的二维平面图像,可直观掌握风机附属电缆的敷设状态、量化确定电缆悬空长度和电缆裸漏长度,以及升压站基础的冲刷状态的动态监测;通过多波束和三维声呐技术的综合应用,可更加直观详细了解基础的冲刷情况,为海上风机基础和升压站基础冲刷防护处理和安全性评估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基于北斗卫星的渔船监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渔船遇险搜救不及时的问题,设计出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渔船监控系统。该监控系统以Linux操作系统为交互平台,结合计算机技术和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实现对船舶位置的动态实时监控,并将渔船的位置信息嵌入到内置的电子地图中。该系统利用北斗卫星监控范围广、可靠性高、稳定性好以及独有的短报文通信优势,能有效解决远海区域无线通信网络覆盖不够的问题,且成本低、效率高。经试验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达到预期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0.
周林立  王儒敬  崔超远 《东北测绘》2012,(10):7-9,12,16
与工业品运输相比,农资运输的时效性更强,对运输环境的要求更为苛刻,如何对运输途中的车辆进行有效监控对农资企业来说尤为重要。本文根据农资运输的具体情况及特定要求,集成GPS,GIS,GPRS/3 G等技术,基于J 2 EE平台并采用Flex技术设计实现了WebGIS农资运输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农资运输过程的全程监控管理。目前,系统已在相关农资企业示范运行,为农资物流保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跨度斜拉桥变形监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吴栋材 《测绘学报》2002,31(3):278-281
系统地介绍现代大跨度桥梁变形监测的内容、变形监测的方案与资料分析,结合武汉长江二桥的监测实践,指出利用现代测量仪器和技术,如GPS定位系统、测量机器人等不仅完全可以满足大跨度桥梁管理部门提出的要求,而且还可以提高测量速度,其测量成果也具有很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实时准确地监测和分析大型建筑物的变形对于大型建筑物的施工与运行是十分重要的。奇异谱分析(SSA)是一种与经验正交函数相关联的一种统计技术。文中采用奇异谱分析(SSA)的方法,结合功率谱峰值与原序列和RC1-2重建序列均方误差最小的方法确定最优潜入维数M,研究了特长钢箱梁桥索塔的变形趋势和震荡周期。小波分析技术也可以很好地描述时间序列的时频分布,但SSA重构后的结果比小波要平滑些,更能反映出时间序列的特征。结合苏通大桥北索塔监测序列表明,北索塔站的N,E,U方向上均存在明显的趋势和显著的变动周期,而且也含有较多的噪声信息。  相似文献   

13.
智能化无人矿山对作业现场环境的可视化要求较高,现有的可视化方法仍存在诸多问题:数据采集方式单一,存在监控盲区;数据传输线缆布设困难且易被损坏,传输延时较高;表现形式不够全面立体,并且不能用于VR/AR、SLAM、机器人定位避障等应用场景。为了满足智能矿山建设的可视化需求,本文结合当前传感技术、矿用机器人以及5G技术的发展,探讨了从数据采集、服务器部署到接收显示的详细步骤。针对全景及深度影像这类新型三维数据,提出一种基于GPU和UNITY的嵌入式视频实时传输方法,包括实时编码、异步传输、轻量级的嵌入式流媒体系统、利用UNITY实时处理以及元数据的同步传输。借助UNITY平台,将三维可视化任务从CPU转移至GPU,仿真实验表明,最高渲染帧率为60 fps时,GPU占用率在35%以下。最后,以全景和深度传感器为例进行了测试,对数据编码、位移贴图、纹理纠正进行有效性验证,并从延迟、帧率、CPU占用率3个方面评估性能。结果表明,所提关键技术均可有效提高运行效率、减少资源占用,相比FFplay延时更低。全景影像的可视化代替了视角固定的传统监控,深度数据为智能矿山巡检机器人定位及避障提供实时数据源,传输方法整体向下兼容。不仅解决传统方法视角单一、布线困难的问题,而且考虑到了智能矿山建设过程中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14.
海洋时空基准网的进展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时空基准网是获取地球时空信息的基础设施,它包括地基时空基准网、空间时空基准网和海洋时空基准网3个部分,其中海洋时空基准网的建设尚属起步阶段。先就海洋时空基准网的概念及内涵进行了分析,并从海洋定位导航基准、高精度海洋水平及垂直定位基准等角度介绍并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海洋时空基准网的主要构建方式是综合运用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卫星定位、水下声学定位以及压力传感器等技术将全球统一的时空基准传递到海洋表层、内部和底部。它的建设在我国还属于空白,故需结合国情、配合国家战略规划大力推进;指出当前全球和各国海洋环境监测的需求普遍甚旺,而现有海洋环境监测网多为局域网络,未与时空基准网融合,故海洋环境缓变或快变的时空位置不清楚或不精确,因此,将海洋时空基准网与海洋环境监测网融合起来建设,实现效益、效率和功能的互补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在此基础上还认为,融合后的海洋时空基准网与环境监测网加上通信和数据交换功能,以实现海洋环境精准监测并进行海洋信息传输的目的,进而逐渐推进以形成具有时空位置属性的全球性海洋环境感知认知网络,即为海洋物联网。进一步探讨设想:将海洋物联网与海底通信光缆链接起来,同时通过海面浮标观测舱与通信卫星链接起来,就构成了有时空位置属性的海洋互联网。最后认为,我国应加快建立以中国周边海域为主的精密动态海洋时空基准和环境监测网,并通过国际合作开展全球性海洋时空基准与环境监测网的布设。  相似文献   

15.
基于ArcGIS Engine的水下间断等高线自动连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ArcGIS提供的数据分析和数据管理功能对不连续的水下等高线自动连接问题进行了研究。ArcGIS Engine作为ESRI公司最新推出的面向开发的嵌入式组件,具有高效便捷的特点,由于其开发时完全脱离了ArcGIS桌面平台,因而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有针对性的,低成本的GIS应用选择。本文对水下地形等高线的断线自动连接问题应用ArcGIS Engine进行了研究实验,阐述了使用该技术编程的具体过程,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温度、风速气压、日照和拉索拉力等因素,建立函数关系模型,结合南京长江五桥钢壳-混凝土索塔变形监测实例,采用基于小波阈值去噪、岭回归、BP神经网络的多算法组合模型,进行不同组合算法的实验,预测索塔监测点的坐标,与全站仪观测的索塔变形数据进行比较,得到小波-岭回归-BP神经网.  相似文献   

17.
戴国强 《四川测绘》2004,27(4):162-164
迄今为止,声纳技术应用于江、河、湖、海水下地形测量,特别在大面积、深水域是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本文着重阐述了HYOROTRAC单频测深仪在二滩水电站库区泥沙淤积监测中的应用,并解决了长期以来数据处理中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分别阐述了BDS/GPS多路径效应的产生机理以及相应的消除和削弱措施,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桥梁变形监测过程中复杂环境下监测点的BDS/GPS的多路径效应进行对比分析,以及分析BDS、GPS多路径误差与桥梁桥塔、缆索、车流量等影响因素的关系。实测数据结果表明,GPS的多路径效应值相比于BDS的GEO卫星较大,与IGSO卫星基本相同,优于MEO卫星;多路径误差与卫星高度角呈负相关关系;桥梁桥塔、缆索、车流量是影响多路径效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生态环境监测具有数据来源广泛、监测要素复杂、服务对象多样等特点,整合可用的资源进行城市生态的综合监测成为目前关注的热点。本文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以及地表覆盖、城市边界等遥感产品,在现有遥感生态指数的基础上,结合黑臭水体指数,构建适合综合评估城市生态状况的集成遥感监测模型,实现对城市生态环境状态的多维度监测。该方法能够较准确客观地反映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理论上补充了基于遥感数据的城市生态环境监测方法,可为城市生态环境监测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