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地下水》2021,(2)
物探方法在铁路、公路线路岩溶探测中起着重要作用。岩溶探测物探方法种类多,本文以某铁路勘察项目为例,通过运用高密度电法、电磁波和弹性波跨孔CT三种方法,分别对岩溶较发育的铁路隧道进行勘察,查明工区内灰岩埋深、岩溶及可能与岩溶发育有关的断裂发育情况,并结合地质钻探等资料从施工参数试验、方法改进等方面综合比对分析,总结出各类物探方法探测岩溶的优缺点,提出在铁路、公路等线路勘察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岩溶,研究不同物探方法的施工参数和数据处理参数,建立不同地区岩溶的地球物理模型,针对不同岩溶类型选取最优的探测方法和参数,为以后的设计及施工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高密度电法在岩溶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岩分布区岩溶发育易引发地面塌陷,是地质灾害及路、桥、建筑物等工程设施的主要隐患.高密度电法是近些年引入的物探方法,广泛应用于灾害地质调查及工程勘察中.在灰岩分布区应用高密度电法勘察第四系土洞、灰岩岩溶、断裂发育等,能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3.
孟奇猛 《云南地质》1997,16(3):282-287
云南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岩溶问题是工程建设十分关注的问题,作为工程勘察手段之一的工程物探,在岩溶场地勘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以曲靖越州火电厂厂址勘察为例,简述工程物探常用方法──高密度电极距测深,在场地岩溶勘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综合物探技术探测平果铝厂赤泥堆场岩溶发育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预测和评价赤泥堆场建成后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的污染,利用等偏移地震反射法、高密度电法为主,自然电场法为辅的综合物探技术来探查堆场地下岩溶的发育特征和管道的分布状况。经上述3种物探技术综合探测,确定出堆场各处覆盖层的厚度,确认了5个断层破碎带及其走向,圈定了14个物探异常区,并初步探明了岩溶管道的分布和地下水的流向。同时综合物探技术与钻探成果揭示了研究区岩溶发育的特点是以浅部垂直型为主,浅层岩溶的发育深度大约在地表下0~10 m,深部岩溶也有少量发育,其发育深度约在地面下40~50 m,超过此深度后岩溶发育变弱。   相似文献   

5.
深埋复杂岩溶区地质灾害分析与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圳市东部供水隧洞掘进至龙岗区横岗镇西坑村边时突然涌水,涌水量200m^3/h,引起西坑老屋村井水干枯、大面积地面塌陷,局部塌陷、房屋倒塌。为查明地面塌陷、房屋倒塌原因,深圳市水务局邀请在深圳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家进行研讨。专家一致认为塌陷与岩溶关系密切,但查1/5万深圳地质图及隧洞详勘报告,老屋村地下并无岩溶地层。专家认为地层判断有错误,建议采用物探与钻探相结合的勘察手段,查清隧洞涌水点前方一西坑谷地及老屋村塌陷范围内地层岩性及水文地质条件。市水务局委托深圳市勘察研究院在隧洞轴线经过的西坑谷地段补孔13个,老屋村塌陷范围补孔33个,并结合钻孔CT物探及钻孔抽水试验进行勘察。勘察结果证实西坑老屋村塌陷范围是埋藏型岩溶盆地,隧洞涌水点是岩溶盆地地下水的排泄口,并查清了隧洞穿越岩溶区的长度、岩溶发育程度及发育规律。建议采用全断面小导管超前注浆加固、堵水方法进行隧洞施工。结果顺利穿过了复杂岩溶地段及断裂破碎带。老屋村再未出现沉降、塌陷现象。  相似文献   

6.
覃政教 《中国岩溶》2005,24(4):338-343
岩溶地区工程建筑地基的地质情况比较复杂,存在土洞、软土等工程隐患。常规工程勘察手段,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很难一一查清这些隐患的分布特征。地面物探是一种较为省时省力的工程辅助勘探方法。但物探方法有多种,在选用时,必须根据场地条件、探测目标、方法性能及工作成本等来综合考虑,选择适用的方法(或方法组合) ,才有可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探测效果。桂林某花园综合楼地基主要以红粘土为主,软土、土洞发育,红粘土之下,桂林组灰岩表面起伏强烈,溶洞发育。根据场地地质特征及基坑开挖特点,本勘察采取浅层地震折射、反射波法,并配合高密度电阻率测量,较好地查明了场地软土和土洞的分布位置,为综合楼的地基处理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句容市某水厂位于三叠系灰岩地区,地下岩溶较为发育。为保证自来水厂顶管施工安全,需查明顶管沿线地下岩溶发育情况。物探勘察工作在缺乏相关地质资料的情况下,采用综合物探方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主动源面波勘探及高精度微重力法),查明顶管沿线地层分布,发现了3处低阻异常,4处低速、重力低异常,经验证其中2处由无充填溶洞引起,为顶管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地球物理勘察资料。  相似文献   

8.
南京地铁3号线将穿越岗谷地和岩溶区,是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几大难题之一。经过初步勘查,发现其中某段有多处溶洞。该段地处闹市区,交通流量大,建筑物密集,地下管线多,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为了查明研究区岩溶发育情况,结合地质构造条件,经综合比选,采用高密度电法进行岩溶勘察,测量方法选择温纳剖面法。测量过程中将部分电极勘察点布设于沥青或混凝土路面上,接地条件相对较差,采用常规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反演),与实际钻探结果误差较大,不宜使用。因此在测量中采用改进电极与地面耦合条件以及加大供电电压的方法,提高电流穿透力,同时对所测数据直接绘制成等值线图。根据等值线图中低电阻率分布特征推断岩溶发育情况,其结果与钻探结果较为吻合,取得了较好效果。经与现场工程地质调查和钻孔资料对比分析,查明沿线岩溶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物探方法具有多解性,在开始物探工作之前,应对研究区地质和构造条件进行野外调查,对岩溶发育特征进行地质分析,以便更好的指导物探布线和数据解译工作; 当接地条件较差时,可以采取堆土、洒水等方法解决电极耦合问题; 对于数据反演解译存在误差时,可直接利用视电阻率等值线图进行解译,推测溶洞分布。  相似文献   

9.
综合运用跨孔地震CT、探地雷达、高密度电阻率法、浅层地震反射波、土壤氡浓度和波速测试6种物探方法,对广州市白云区金沙洲岩溶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质灾害进行探测,查明了该区的溶洞、土洞及构造破碎带的分布。介绍了各种方法技术,对综合物探成果进行总结,结合实例说明综合物探方法在该区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在广花盆地岩溶发育区,首次应用跨孔地震CT探测建筑物地下岩溶分布,为评价受岩溶地质灾害影响的建筑物安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岩溶漏斗及落水洞的特征,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采用地质测绘和物探相结合的勘察方法,分析了岩溶对路基稳定性影响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对岩溶漏斗和落水洞主要采取跨越、加固、堵塞等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