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华北平原邢台大地震后仅隔一年的时间,又于1967年3月在其北东方向相距约170公里的河间地区发生了6.7级强烈地震。当时我们地震地质大队正处在建队初期,各方面条件都还很不完善,有限力量正忙于地震观测手段的研制和试验、观测台站的选址和建设、以及初步的地震地质调查和研究等基础性工作。但地震就是命令。河间地震发生后,我队迅速做出反应,克服困难,抽调力量,并联合地质力学所的有关技术人员,组成考察小分队,连夜或于次日赶赴现场。首批考察人员所用车辆,配司机两人,轮换驾驶,披星戴月奔赴震区。当时没有直达公路,城镇间的已有路段,也有好…  相似文献   

2.
李剑锋  陈建平  孙岩 《地质通报》2011,30(5):756-765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从地质异常的角度出发,采用基于GIS的地质异常定量分析的方法,以1∶50万数字地质图和四川汶川地震地质分析成果为基础,定量地分析了地震发育程度与断裂构造的相互关系,认为汶川地震主要受区域性深大断裂的控制,受局部性浅源断裂的影响较小。进一步对影响地震破坏程度的断裂的活动性进行了探讨,依据分析结果得出了受灾严重区域,并解释了灾区北部受灾较南部轻的原因。采用这种研究方法,可以迅速地确定地震灾害发生的严重地区,为今后地震发生后迅速确定受灾严重区域、指导抢险救灾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辽宁地质》2010,(4):18-20
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国土资源部在接到地震消息后,系统上下紧急行动,成立了由部长徐绍史任组长、副部长鹿心社、汪民任副组长的国土资源部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组织专家队伍迅速奔赴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玉树地处高原环境,震后的救灾工作因此增加了更大的难度。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PC-1500计算机已普及各野外地震分队,用它对测井资料(声速测井及伽马测井)进行现场处理,获得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其成果对指导野外试验和生产、室内资料解释工作都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5.
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中的一个基本特征是随着地震波传播距离的增大,其高频成分迅速衰减,并由此引起瞬时波形变化。描述岩石对地震波传播的吸收过程需要合理地确定波场中地层的吸收变化规律。本文论述了综合使用实验室测定、声波测井资料、VSP资料及地震资料,建立地层衰减数据体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结合实际资料建立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区地层衰减数据体,给出了该数据体的两个实用实例。结果表明,地层衰减数据对于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双源面波勘探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波勘探技术近十年来发展迅速,在工程物探诸方法中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面波勘探同其他物探方法一样,也可分为人工源和天然源两大类。 人工源面波勘探方法有两种,即稳态面波勘探和瞬态面波勘探。前者源于两位美国人的开创性工作,1960年,霍伊克罗姆和福斯特首次用稳态激振器作为振源,求出了道路断面的瑞雷波速度分布。后者又源于另外两位美国人奇恩和巴尔莱德于70年代进行的一次瞬态面波勘探试验,在第42届SEG年会上报告了他们的成  相似文献   

7.
地震偏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郑海山 《世界地质》2000,19(4):392-396,401
以实现空间正确归位为目的的地震偏移技术方法业已历经了长足发展。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成为人们理论研究的热点,然而在综合考虑偏移策略,算法、参数和速度等决定剖面质量因素之后,不难发现理论与实际应用上的巨大差距,近期地震偏移技术的研究进展迅速三维深度偏移和适用于复杂介质情况的综合方法将有望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叙述“11.26”地震谣传事件的形成及其在当地党委、政府有力指挥下,迅速予以平息,确保社会安定稳定。闸述了产生地震谣传事件的主要原因以及由此引发深思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9.
按照国土资源部在成都召开的地震灾区和三峡库区地灾防治工作会议部署精神,为做好震区的地灾防治工作,水环地调中心迅速成立青海玉树、四川康定、云南昭通灾区群测群防监测设备安装培训工作组,经过前期踏勘选点,目前已完成多处滑坡点和泥石流点的监测仪器安装工作。  相似文献   

10.
徐州市城市环境地质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地质学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门新学科,也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一个课题。根据现有的资料和工程实践,综合介绍了徐州市主要的城市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地震数据显示与控制参数较多,“所见即所得”(WYSIWYG)是最基本的要求。目前被广泛用于三维地震解释的Geoframe软件,其显示功能改变了地震剖面上各道振幅大小的相对关系,存在着默认的“显示错误”或“修饰功能”。利用模拟数据进行了测试分析,对同一实际数据该软件的剖面与立体显示结果也出现了“自相矛盾”,证实Geoframe解释系统的显示失真,其原因可能包括测试不够、预置AGC或只考虑构造解释以及软件“Bug”等,对于地震属性分析、地震岩性解释等会出现“解释陷阱”,这一点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2.
地震相干体技术简介及其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侯伯刚  杨再岩 《现代地质》1999,13(1):121-124
通过对三维数据体各种逻辑关系和物理属性的分析研究,认为地震三维数据体的不连续性主要反映断层和岩性的变化;连续性则主要反映岩性的均一性和地层的连续性。根据这一特点,利用地震相干体技术可在相干切片上直观地反映构造和断层的分布情况。通过方法介绍、程序设计和地震相干体技术应用的两个实例,展示该技术在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利用地震特征参数及模式识别方法综合解释小断层的技术,并建立了地震资料断层识别系统,为利用煤田地震资料进行精微构造解释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将计算机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应用到地震资料解释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利用地震资料进行煤层厚度解释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C++语言基于Windows操作环境开发了适用于煤田地震资料解释的煤层厚度辅助解释系统。该系统采用人工神经网络非线性反演方法对煤层厚度变化进行解释,对煤层厚度和地震属性参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给出了定量描述,具有较高的解释精度。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试算结果表明:利用该系统进行煤层厚度解释,得到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利用地震资料研究沉积相,传统上采用波形分类法和地震结构属性映射法进行的可识别的大尺度(大于λ/4,λ为波长)、定性程度的地震沉积相分析,无法满足薄层(小于λ/4)为主的岩性油气藏勘探需求。地层切片作为地震沉积学研究的关键技术,前人认为沉积体的地震成像在水平方向上比纵向上更易识别,可以清晰描述出沉积体的平面展布特征,为小尺度(通常小于λ/4,甚至更小,达到单砂层级别)沉积相平面展布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基础。而尺度大小主要依据地层切片采样率而论,采样率越高,研究尺度越小。首先以井点沉积微相属性提取、优选、融合为基础,获取指相特征属性体;然后以此数据体制作地层切片,在“所见即所要”的图像处理准则下,对地层切片进行处理,主要包括图像分割、边界线平滑等;最后利用沉积微相-指相特征属性-地层切片图像特征之间的数学映射关系,对分割区域进行地质标定,基本实现地震资料研究沉积相从定性到定量、从大尺度到小尺度的发展。沉积相边界较以往单纯通过井控外推法得到的更加精确,可为相控储层预测奠定基础,为勘探、开发阶段井位部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反射地震成像技术在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矿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勇 《地质与勘探》2016,52(5):910-917
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矿自1989年建成投产,已生产27年,属中度危机矿山。为探测该矿山深部资源,需要提供地质构造和隐伏含矿岩体的信息,为此开展了地震数值模拟和高精度反射地震研究。地震正演模拟结果为该区金属矿地震数据采集观测系统设计和实际地震资料的解释提供了依据,地震勘探获得的反射地震剖面分辨率高,成像清晰,能够对测区深部地质结构和构造及隐伏岩体进行可靠解释。地震剖面的地质解释得到了钻探验证,证实了深部含矿岩体的存在。该地震探测结果为在矿山寻找深部隐伏矿指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7.
针对油田局域网的特点,利用网络存储技术中的SOCKET编程方法,结合Linux或Unix系统中的常驻进程及输入输出控制技术解决海量地震数据交换的问题,这个方法可以实现远程磁带或磁盘数据的读取。对常用的地震数据SEGY格式及其存储特点进行分析,在SEG-Y格式的地震数据的读写技术中,采用位运算的方式解决移位及浮点数的读写操作。网络存储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远程海量地震数据的存取,位运算方法提高了地震数据输入输出的速度。  相似文献   

18.
煤矿地震数据三维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煤矿地震数据二维解释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三维可视化在三维地震解释中的优势,将三维可视化技术应用到煤矿地震数据解释中。结合煤矿地震数据特点,研究了OpenGL和VC 6.0联合编程,利用适合地震数据三维显示算法,研制了基于Windows的煤矿地震数据三维可视化系统Sgy3D。Sgy3D系统基本功能包括数据体、Inline剖面、Crossline剖面、层位、等值线、任意测线等要素的三维立体显示;实现了对数据体的动态放大、缩小、平移等交互操作。将Sgy3D应用于实际地震资料解释,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9.
曲流河地层内部结构复杂,岩性界面具有穿时性,传统的地震相分析法不能满足油藏开发地质研究中对储层内部结构精细解释的需要,急需探索有效的地震解释方法。采用基于探地雷达的露头探测、点坝复合体三维正演模拟和实际地震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地震资料频率和地层厚度对曲流河内部结构地震反射特征的影响,研究了利用地层切片解释曲流河沉积结构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了开发尺度的曲流河内部结构地震沉积学解释技术。研究发现:(1)高频地震资料中地震反射能够反映曲流河侧积复合体边界,而低频地震资料中反射同相轴与岩性界面一致;(2)不同厚度的点坝侧积单元地震反射特征存在差异,造成反射剖面的多解性。同时指出曲流河内部结构地震沉积学解释的技术关键:(1)发挥地震资料平面与剖面信息的相互约束和补充;(2)将地质体作为三维空间发育的成因体,利用其平面与剖面特征的成因联系指导解释;(3)级次化解释方法,在不同级次上采用针对性的解释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墨西哥湾新近系地震沉积学解释,实现了曲流河点坝复合体内部结构的三维刻画。  相似文献   

20.
地震相分析及其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相分析是根据地震资料解释环境背景和岩相,其目的是进行区域地层解释,确定沉积体系、岩相特征和解释沉积发育史,最后预测有利生油区和储集相带。针对传统地震相分析中一些信号分析理论存在的不足,文章介绍了6种新的地震相分析方法及其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