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虹 《山西气象》1995,(1):56-57
大同市玉米需水关键期干旱指标分析确定韩虹(大同市气象局037004)0引言玉米是大同市秋粮中播种面积大和产量高的作物,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玉米单产应该是逐年增加的。但是从近几年来看,玉米产量起伏很大,1992年全市平均亩产384Kg,1993...  相似文献   

2.
2003年7月21日受西北气流和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山西省中南部出现了大范围的冰雹,雷雨天气,本文应用了天气图,重点应用了多普勒雷达的强度和速度等雷达产品资料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多普勒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图上可见典型的钩状回波,有界弱回波区(BWER),回波悬垂和外流边界,在平均经向速度图上,出现了典型的气旋特征。冰雹出现时垂直液态含水量(VIL)达45kg/m^2以上。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大冰雹事件的层结特征与融化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利用L波段常规探空数据、华南区域加密自动站资料以及ERA-Interim 0.125°×0.125°逐6 h再分析资料,依据我国冰雹等级划分标准(GB/T 27957-2011)筛选了2004~2017年发生在广东的23个大冰雹事件(直径≥20 mm),重点分析其大气层结状态与结构特征,定量诊断了大冰雹的融化效应,并建立了判别大冰雹的物理参数模型。结果表明:(1)大冰雹事件“上干下湿”比非大冰雹(直径≥5 mm且<20 mm)事件更加清晰,产生大冰雹所需的对流(位势)不稳定建立更依赖于“上干下湿”而不是“上冷下暖”。(2)H?/H+(冷云和暖云厚度比值)对于区分大冰雹与非大冰雹具有较好的指示效果,H?/H+高于1.6/1对判别产生大冰雹有参考价值。(3)相比于非大冰雹事件,大冰雹事件最大热浮力高度高于?5℃层,有利于托举雹胚进入有效增长层(?10℃~?30℃),促使雹胚生长为大冰雹。最大热浮力强度≥4℃可作为判别大冰雹与非大冰雹的关键阀值。(4)热传递与对流交换()对大冰雹融化起主要作用,其贡献率与DBZ(冻结层高度)、(环境平均温度)呈反比关系;冰雹表层水膜因蒸发或重新凝结消耗潜热()对大冰雹融化影响表现在DBZ高度上的冰雹直径越小、融化贡献率越大,大冰雹融化程度越大。高空的干层向下延伸到较低高度有利于大冰雹不被或少被融化,也是大冰雹事件WBZ(湿球零度层高度)显著低于DBZ的重要原因。(5)基于全文统计内容与对比分析,构建了一个判别大冰雹的物理参数模型,大气层结满足ΔTd85(850 hPa与500 hPa的露点差)≥46℃、500 hPa的T?Td≥15℃、1000~700 hPa最小的T?Td≤2℃、H? /H+≥1.6/1,最大热浮力强度≥4℃、最大热浮力高度高于?5℃层时,有利于产生大冰雹。  相似文献   

4.
1概况1995年是广东省强对流天气灾害较严重的一年,3月15日至8月13日,全省共有13个强对流日(未包括强降水),先后有57个站次出现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强对流天气的影响遍及全省各地,尤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甚。据统计,1995年广东省受强对流天气袭击,共损坏房屋72200多间,倒塌2390多间,造成526人受伤,3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9.8亿多元。2几次主主的强对流天气过程2.1首次大范围的强对流天气过程3月15日,由于受锋面低槽影响,本省北部的阳山、乳源、连山等地降了冰雹,五大的冰雹直径达到12毫米,这是本年度广东省…  相似文献   

5.
李桂兰 《贵州气象》1995,19(6):3-4,9
我州地域辽阔,东西宽207.6km,南北长249.4km,总面积为26197km2,州内地形地貌复杂,各地气候差异很大,素有十里不同天之称。由于受大气环流和复杂的地形地势影响,我州的灾害性天气十分频繁,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春旱、夏旱)、冰雹、大风、暴雨洪涝、低温阴雨等。1992年以来,我州出现的主要气象灾情如下:1灾害性天气的出现情况1992年我州受凝冻、倒春寒、冰雹、大风、暴雨、干旱的袭击,尤其是严重的夏旱连秋旱,是一个重灾年,粮食比上年减产13.6%,春季冰雹造成的损失也十分惨重,仅罗甸县4月7日、4月23日两次冰雹灾害就造成…  相似文献   

6.
利用济南S波段双偏振多普勒雷达探测数据,结合探空、地面气象站观测和实地冰雹调查资料,对2020年6月1日影响山东中西部的一次强雹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雹暴过程受高空槽影响,于当日中午在河北邢台市初生,移入山东境内后持续降雹近5 h,其中17:00后雹暴明显加强,冰雹灾害严重。2)典型降雹时次具有明显的三体散射特征;1.5~5.5 km高度冰雹区对应的反射率因子(ZH)均大于65 dBZ,差分反射率因子(ZDR)介于-2.6~1.5 dB,相关系数介于0.80~0.96;大冰雹多集中在低层前侧入流的左侧和前侧。3)多个单体于17:00前后演变成超级单体风暴,具有明显的有界弱回波区和中气旋结构,ZDR柱可指示雹暴主上升气流区的位置。4)水凝物相态分类产品给出的冰雹分布反映了空中冰雹的分布和演变,可从冰雹色标面积大小、连续性程度预估冰雹强弱,根据低仰角的冰雹色标预判冰雹落区。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6-2019年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点上报信息、市(州)的灾情快报,以及毕节、贵阳、兴义3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分析贵州中西部7个具有多阶跃增特征的雹云单体的雷达参数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二阶跃增冰雹云演变呈发展-跃增-降雹-减弱-再发展-跃增-降雹的趋势;(2)降雹时刻,雹云的最大反射率因子(MaxREF)、45dBz回波高度(H45dBz)、回波顶高(H0dBz)、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平均值分别为63.4 dBz、7.55km、12.01km、39.08 kg/m2;大冰雹对应的MaxREF和VIL较小冰雹更大,大冰雹、小冰雹的H45dBz差别不大,大冰雹对应的H0dBz反而小于小冰雹;(3)冰雹发生前,MaxREF、H45dBz、H0dBz和VIL两个体扫间平均最大跃变分别为:5.89 dBz、2.19km、2.82km、17.5 kg/m2,跃变现象的出现比冰雹发生时刻平均提前21.4、22.2、28、28.8min,可以作为冰雹发生前的重要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5-2007年5—9月榆林雷达站观测资料和同期的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及榆林市境内的冰雹灾情资料,对其中的14次冰雹天气过程分析,重点考察冰雹产生过程中冰雹云在新一代天气雷达图上的演变特征。通过对地面降雹资料和相应的雷达产品资料分析,结果表明:榆林新一代天气雷达对责任区内的冰雹预报预警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冰雹云识别指标为:强反射率因子区(回波强度≥50dBz)在-20℃层高度附近及以上,且强回波强度越强,高度越高,愈有利于大冰雹的产生;反射率因子剖面图上出现有界弱回波区(BWER)或弱回波区(WER),区域的大小影响降雹的持续时间和冰雹的大小;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的大值区(≥40kg/m^2)代表降冰雹的潜势,VIL值越大。降大冰雹的潜势越大。三体散射现象可作为冰雹的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9.
泾川县冰雹短时预报初探苏宏强(泾川县气象站744300)冰雹的短时预报难度大,过去县站冰雹预报多采用点聚图方法,没有充分利用近十几年较为齐全的500hPa图和地面传真图。现以泾川站为例,利用高空地面资料,探讨县站冰雹短时预报方法。1冰雹统计特征对泾川...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大同市所辖8个气象站点的相关历史资料,结合多年的天气预报和雷达观测的实际经验,应用天气学及气候学等原理,对大同地区冰雹的天气气候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总结,并给出了冰雹的预报经验。  相似文献   

11.
王建国  汪应琼 《湖北气象》2008,27(3):268-272
使用2003-2005年4—8月发生在宜昌境内17次冰雹个例资料和相应的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SA)产品资料,采用雷达产品特征分析和参量相关分析方法,对反射率产品、速度产品、回波顶高以及其他主要导出产品对冰雹预警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反射率因子出现前侧V型槽口时,上升气流强烈,出现冰雹的可能性大。(2)降雹一般发生在正负风暴平均相对径向速度(SRM)对出现且其辐合最强时。(3)回波顶高达到9km以上可作为冰雹发生的参考条件。(4)当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VtL)密度超过4g·m^-3,出现直径超过2cm大冰雹的可能性极大。(5)冰雹指数(HI)对冰雹预警有一定指示意义;中气旋(M)出现可发布雷雨、冰雹、大风等强天气警报;龙卷涡旋特征(TVS)出现,可考虑发布冰雹和大风的强天气警报,但需参照反射率和速度产品进行具体定位。  相似文献   

12.
对渭干河灌区的冰雹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灌区冰雹的气候特征,分析了灌区冰雹的成因,总结出渭干河灌区冰雹形成的影响系统主要为巴尔喀什湖低槽(涡),同时指出了在这一特定的地理环境中,热力作用和水汽条件的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一次强对流系列风暴个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   总被引:54,自引:9,他引:5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对2002年5月14日19:00至21:00影响湖南常德地区的3个对流风暴的探测情况,其中两个为超级单体,一个为飑线。观测到了与超级单体相联系的中气旋和龙卷式涡旋特征(TVS)。上述强对流系统产生了地面大风、大冰雹和龙卷等强烈天气,与雷达的探测相吻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首次探测到了三体散射(TBSS)和龙卷式涡旋特征(TVS)这两个分别指示大冰雹和龙卷的雷达回波特征,并得到了地面报告的印证。  相似文献   

14.
姚正兰  张蕾 《贵州气象》2002,26(4):13-15,12
2002年5月5日遵义市境内有9县(区、市)遭到大风、冰雹袭击,风灾给全市带来了上亿元的经济损失。着重分析了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本次大风天气过程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冰雹云的雷达回波特征及其演变分析王吉宏(沈阳区域气象中心研究所)张生利(鞍山市气象局)宫福久(沈阳区域气象中心研究所)1995年6月23—24日和28日在辽宁省中部和南部地区,由于受高空切变线和地面冷锋天气系统的影响.出现了两次降雹过程.我们应用沈阳...  相似文献   

16.
满城冰雹微结构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雨曾  陈越华 《气象学报》1994,52(4):460-469
根据河北满城1986—1990年4000多个冰雹样品和843个冰雹切片的观测资料,对冰雹微结构特征(即冰雹胚胎、层次、冰晶和气泡)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推论出冰雹生长(即环境温度和海拔高度)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从“6.7”雹灾看我县高炮防雹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6·7”雹灾看我县高炮防雹的效果卫红德(临猗县气象局044100)阎家庄、大阎、北景一带地域是我县主要冰雹路径之一,也是多年来冰雹灾害的重灾区之一。资料表明:这些地域出现冰雹,县境其他地方不一定有,而其他地方出现冰雹,这一带必然出现,而且成灾。所...  相似文献   

18.
潘佳文  高丽  魏鸣  蒋璐璐  蔡菁 《气象学报》2021,79(1):168-180
为了研究雹暴的偏振特征及其在实际业务中的应用,使用S波段双偏振雷达所观测到的46例冰雹数据,对其中反复出现的3种偏振特征:冰雹在各高度层的偏振参数特征、差分反射率因子柱、三体散射偏振特征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3种偏振特征大、小冰雹事件的差异。结果表明:(1)大冰雹的水平反射率因子中位数要高于小冰雹,二者的水平反射率因子分布存在较大重合区域。(2)冰雹偏振参数的变化主要集中在融化层之下,相较于小冰雹,大冰雹具有更低的差分反射率因子和相关系数。(3)所有雹暴的差分反射率因子柱最大伸展高度均超过?10℃层,有83%的大冰雹事件其差分反射率因子柱最大伸展高度可超过?20℃层;在小冰雹事件中这一比例仅为46%。(4)差分反射率因子柱高度的演变对于雹暴的发展具有预示性,特别是在持续降雹过程中,差分反射率因子柱的再度发展预示着雹暴的再次增强。差分反射率因子柱高度的极值相对于降雹具有时间提前量,在大冰雹事件中这一提前量的中位数为24 min,而在小冰雹事件中这一数值为11 min。(5)三体散射的偏振特征有助于识别高空的冰雹,尤其是当冰雹核的后侧存在其他降水回波时。在所统计的19例大冰雹事件中均发现三体散射偏振特征。在小冰雹事件中同样可发现三体散射偏振特征,出现比例为52%。   相似文献   

19.
应用数值预报产品制作大同市中期降水预报胡润山(大同市气象局037004)应用欧洲数值预报产品、T_42数值预报产品及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旬天气趋势预报制作大同市中期降水预报收到较好的预报效果,本文介绍大同市夏季(6月到8月),时效为72~120小时中期降...  相似文献   

20.
针对2021年9月20日浙江中部出现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 GDAS/FNL 0.25°×0.25°再分析资料分析了环流背景、不稳定性和触发条件,通过金华S波段双偏振雷达对冰雹云的演变及其结构特征展开分析。结果表明:(1)降雹发生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退、高空槽和低层低涡东移的环流背景下,大气呈现“上干冷、下暖湿”的对流性不稳定层结,近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提供了辐合抬升条件,是一次准正压类强对流天气。(2)超级单体风暴具备典型的冰雹云特征,回波强度超过55 dBZ、异常大的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三体散射长钉、风暴顶辐散等均对冰雹天气预警有较好的指示意义。(3)超级单体成熟阶段基本反射率因子≥55 dBZ区域的差分反射率因子ZDR为负(极值达-2.12 dB)、差分相移率KDP出现“空洞”现象、相关系数CC低于0.9指示出现了大的干冰雹。(4)ZDR柱(>1 dB)伸展的高度与上升气流存在正相关,ZDR柱伸展到-20 ℃层以上有利于雹胚的生成以及冰雹增长,可作为判别对流风暴能否降雹的指标之一,ZDR柱演变规律在短临预报以及冰雹识别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