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郊区化和乡村城市化共同作用的地区,也是城乡矛盾凸显的地区.大城市边缘区作为国内大学城的主要地域载体,大学城的开发建设对其健康、有序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以城市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分析法,时西安西部大学城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如下:(1)大学城对城市边缘区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2)大学城与城市边缘区之间存在用地矛盾、交通问题以及"城中村"隐患等不协调音符.最后,对大学城与城市边缘区的协调发展对策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福州大学城暴雨期频发洪涝灾害,主要与纵贯大学城的溪源江水系有关。运用区域降水空间分析、遥感影像分析、河流地貌调查等方法综合研究后认为:溪源江上游夏季降水集中,暴雨引发山洪是大学城洪泛的主要原因;大学城地块上升,河流下切侵蚀、袭夺原河道、改道后纵贯大学城、行洪路径大大延长、导致排水不畅是大学城积涝的主要原因。此外,大学城建设中地表硬化,排水系统不完善,河道多处受堵等人为因素加剧了大学城积涝。大学城洪涝灾害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3.
大学城建设对广州城市发展的促进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肖玲 《地理科学》2003,23(4):499-503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大学城成为最具时代特色的城市空间形态之一,大学城因此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在系统梳理中外有关大学城的概念,尝试从新角度重新认识大学城及其与大学园区、大学卫星城、大学城市、新科技城市的关系基础上,通过对广州大学城的实证研究,分析大学城对建设学习型城市、强化城市教育、文化、科技功能,改善城市空间结构,催生城市经济新增长点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淳  肖玲  张战锋  崔海波  彭勇 《热带地理》2007,27(4):364-368
对广州大学城进行意象调查,结果显示大学城边界及区域清晰,但整体意象模糊;区域性标志物明显,但缺乏全"城"性标志物;节点和道路特色不明显,可识别性不高;文化氛围不浓,大学城的个性不够突出。根据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从"居民"的环境体验出发,着眼于大学城景观表面的可读性,为建设能够引起人们强烈意象的广州大学城提出建议:加快共享步伐,形成大学城的整体意象;建环"中心湖"标志性建筑群,凸现大学城精神;改善大学城道路,营造人性化环境;培育文化氛围,塑造大学城个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SWOT分析的广州大学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玲 《热带地理》2004,24(2):168-172,181
采用SWOT框架分析认为,如何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大学城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强大的广东省高等教育产业体系,是广州大学城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此提出,用科学的人力资源观拓展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思路,优化高校进城模式,培育高校根植性,调整广东高等教育产业结构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高校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规模扩招带来校舍明显不足,校园拥挤不堪导致高校纷纷寻求空间扩张.高校新区的概念就是在这一实践中应运而出.高校新区发展在实践中产生的种种问题,又引发了政府、理论界、高校等各方面的思考.作者首先介绍了大学城发展的起源,并对高校新区与大学城2个概念及其关系给予了界定;其次,在对郑州4个高校新区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助相关理论,对其进行了利弊分析;最后,针对我国高校新区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学城等新型城市空间大量涌现,与此同时,建立在城市边缘的大学城与城市中心的地理“隔离”也逐渐显现。本文用“孤岛化”来概括这种现象,并从教师行为视角出发,以济南长清大学城为例展开探究。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分析了教师的通勤、购物、医疗、休闲等日常行为特征,揭示了大学城“孤岛化”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大学城生活服务设施的不完备,使多数教师选择在市中心区居住,工作地和居住地的分离引发了教师高频率、高耗时的通勤行为。教师的生活需求在大学城内得不到充分满足,因此购物、就医、休闲等日常行为倾向在市中心区进行。因此,通过教师行为可以看出,存在长清大学城、长清区中心、济南中心区三个层次的空间,大学城孤岛化特征明显;并且,孤岛化是在物质、行为和心理三方面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国外低碳城市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中,低碳城市逐渐成为低碳经济与低碳社会的空间聚焦点.文章从城市碳排放驱动因素、低碳城市循环与代谢、低碳城市空间规划、低碳城市环境管治等四方面系统归纳了国外低碳城市研究的内容和模型方法,并对LMDI方法、Hybrid-EIO-LCA方法、CGE模型作了具体评述.可以认为,低碳城市研究在理论上,由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转向低碳经济和社会论,南城市生态系统、共生城市、精明增长和公交导向细化为低碳社区的构建;在方法上,由单一计算转变到综合评估,由衍生方法借用转到低碳城市模型方法的提出;数据使用由估测数据转向明确的环境账户;空间尺度南城市个体向家庭、社区、园区、城市群等不同层面扩展;研究地域则从少数发达国家推广到发展中国家.基于低碳城市研究体系的不完备性和多学科交叉性、数据的不确定性、时空尺度的多样性等特点,当前研究应从城市共生和谐论出发,以微观尺度的调查数据为基础,综合利用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建立城市碳排放账户,对城市碳能源-经济-社会-环境(CEESE)系统的功能与机理、过程与控制以及关联与效应进行探索,创建低碳城市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9.
广州大学城及周边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2004年建成投用的广州大学城为例,以2005年和2009年SPOT5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作为主要数据源,运用RS、GIS技术对大学城及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重点分析广州大学城自建成以来建成区、裸地、绿地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况,分析了大学城中心湖区7km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大学城建成区中的教学楼、实验楼、生活楼、行政楼、道路等最早建设完成,而商服、住宅、文体设施等在2005年后才陆续修建。至2009年,除部分新批建住宅用地外,其余用地大部分已建设完成。建成区和绿地面积增加迅速,裸地持续呈动态变化,以减少的趋势为主;施工建设的区域明显减少。受大学城建设的影响,大学城附近的用地沿交通线轴向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0.
长江沿岸28个城市的低碳化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沿岸上、中、下游28个地级以上城市可视为我国东、中、西部城市的缩影,因此,沿江城市的低碳化发展水平客观上反映着中国低碳城市整体发育程度与区域差异。在分析、理解低碳城市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低碳指数概念,并从时空路径对长江沿岸28个城市的低碳指数进行聚类分析与评价。认为我国低碳城市建设应该以不影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为根本前提,低碳城市发展应该以平均相对量指标作为评价标准;不同城市可根据构成低碳指数的3个分项指标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对应的低碳城市发展战略,提高城市综合低碳指数。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广州大学城湾咀头湿地现状,研究了其湿地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旨在通过有效措施保护湿地鸟类、提升湿地生物多样性、净化区域珠江水质,形成集湿地保护、生态恢复和自然观赏于一体的广州特色湿地。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大学城湾咀头湿地公园"引鸟入城"项目是引鸟设计的一次探索与实践。项目通过鸟类栖息环境的改造、鸟类人工饲养与自然招引、鸟类监测与保护等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成功达到了引鸟效果,同时提出了规划和管理等方面的一些建议,希望对鸟类招引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小城镇规划的创新与设计--以南京市六合区新集镇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城镇规划是两区规划中的重点,但现阶段我国许多地区的小城镇规划存在着重视不够、缺乏特色、资金不足、理念落后、建成规模与预测人口规模矛盾突出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城镇规划的实施效果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文章以南京市六合区新集镇为例,从小城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着眼,提出了小城镇规划中创新的内涵、意义、原则、目标及实施的手段与措施,旨在推进我国的小城镇规划建设,提高城镇的综合竞争力,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西藏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基础薄弱,城镇发展落后,但在新的时期,它有着很好的发展机遇和来自多方面的动力;文章详细分析了这些因素对西藏城镇发展的积极影响及今后发展中应坚持的指导思想,提出今后城镇发展中应壮大核心城市拉萨及副中心城市日喀则的综合实力,积极培育区域中心城市,小城镇的发展应以县城和边贸口岸为主,并重视农牧区的合理集聚。  相似文献   

16.
常熟市城镇用地扩展分析   总被引:75,自引:5,他引:70  
以Landsat TM/ETM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GIS为分析手段,通过扩展面积、扩展强度指数、分维数指数以及相关用地类型的土地资源分布重心坐标详细分析了常熟市建设用地(城区、城镇以及独立工业用地) 的时空特征,揭示了我国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展规律,分析了引起城镇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 撤并的建制镇镇区扩展强度远低于建制镇,但用地没有萎缩;(2) 建设用地加速扩展,但不均衡,分散格局没有改变;(3) 以市区为中心,以新港镇为副中心的城镇工业带和镇区连绵区正在逐渐形成;(4) 用地扩展从中心城区及周边为主,开始向沿江区域拓展;(5) 经济发展的速度始终是常熟市区各研究时段用地扩展的主导影响因子,相关政策指引着经济发展的方向,贯穿于常熟城镇用地扩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以剖析环水东湾新城过去发展不理想为起点,分析近年及将来外部环境的变化,提出环水东湾新城发展的新机遇。同时结合环水东湾地区的资源特色和茂名城市发展的新要求,提出环水东湾新城的发展策略。认为:①解决环水东湾新城较长时期发展动力不足问题,需要通过产业先行,激活活力;强化地域特色,营造新城魅力和更优的宜居环境;形成旅游开发与城市开发互动格局。②成就服务新城的成长,需要周边地区产业发展的支持,尤其北部旧城区部分人口与服务设施的南迁和博贺-北山港及临港产业的开发。③增强新城的可进入性,需要梳理茂名三大板块之间、新城与珠三角以及我国西南地区的交通联系。  相似文献   

18.
农村的小城镇建设和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是我国农村经济两大发展方向。小城镇是农村中农业经济要素最活跃的场所它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农业产业化的进程。文章通过分析辽宁省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特点,剖析了城镇化进程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并研究在农村应当着重发展乡镇企业和专业化经营市场,以此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