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新东 《测绘通报》2002,(Z1):88-89,93
探讨了利用全站仪进行土地平整测量的计算方案.  相似文献   

2.
本论文是关于全站仪在高差测量中的特殊使用方法。它是通过推导全站仪在单测站高差测量的计算新公式,分析了几种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对高差的影响规律,彻底摒弃了全站仪在高差(或高程)测量中必须输入仪器高和觇标高的缺点,进而排除了它们的测量误差对高差测量的影响,从而使全站仪在代替三、四等水准测量中达到更高的精度,使得全站仪就象一台“电子化的高精度自动安平水准仪”,在高差测量中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论文是关于全站仪在高差测量中特殊使用方法。它是通过推导全仪在单测站高差测量的计算新公式,分析了几种系统误差和偶然对高差的影响规律,彻底摒弃了全站仪在高 测量中必须输入仪器高和觇标高的缺点,进而排除了它们的测量误差对高差测量的影响,从而使全站仪在代替三,四等水准测量中达到更高的精度,使得全站仪就象一台“电子化的高精度自动安平水准仪”,在高差测量中充分发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电子全站仪能够实现自动测距、自动测角、自动记录、自动计算的电子测量仪器,它能够自动地快速测量三维坐标;电子全站仪是大地测量、地籍测量、地形测量、石油物探测量及工程测量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现代化的主量工具,近年来我国大量引进了这一先进测量仪器。为了充分发挥这一高阶值进口设备的效益,应用于石油物探测量等行业,本文对全站仪的等级精度划分及计量检定符合法定要求做了一定的分析,对选择这类仪器提供一定的建议,并根  相似文献   

5.
全站仪自由设站方法是高速铁路工程测量中的常用方法,通常采用仪器自带的程序进行设站。但是全站仪自带程序是基于半盘位进行自由设站,当仪器含有竖盘指标差时,设站的计算高程与实际高程就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设站精度不高,以及自由设站对全站仪要求过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全盘位测量的自由设站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的新型野外天文测量系统已经研制成功,并投入应用。但是徕卡测量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原来采用的仪器已经停产。而新型电子全站仪集多项先进技术于一身,可以胜任各种测量任务。围绕将徕卡超智能全站仪——TS30应用于天文测量系统,文中展开了研究。首先基于Serial Port控件,调试串口通讯实现TS30在线控制,并着重探索了与天文测量系统相关的Geo COM指令;其次研究了C#环境下,触发式被动测量的实现方法,并合理组织测量数据与对应时间信息的存取;最后进行野外作业,采集实测数据,并对解算结果进行分析。实验表明:TS30可以取代原有设备,用于新型野外天文测量系统,进行一等天文测量。  相似文献   

7.
全站仪无仪器高法测设高程需要测量人员反复照准、读数和计算。测量机器人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特性,可以解决无仪器高法高程测设时繁杂的人为干预,实现具有一定自动化的高程测设。  相似文献   

8.
杨志坚 《测绘通报》2019,(11):160-162
隧道结构断面测量的目的是准确测出隧道开挖的实际轮廓线,并与设计轮廓线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计算超欠挖量。断面测量根据使用的仪器不同主要有断面仪法、全站仪法和三维激光扫描仪法,本文对这3种方法的工作效率及测量精度等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四种常用坐标测量方法的精度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高精度全站仪的普及和使用,极坐标法、角度前方交会法、边长前方交会法、边角前方交会法在平面控制点加密或测点坐标测量中得到广泛采用。推导4种测量方法点位中误差的计算方法,针对工业测量中短基线和工程测量中较长基线的情况,结合确定性的观测仪器和观测条件,计算点位中误差的大小,对比分析不同测量方法的精度、特点和应用条件,计算、分析的结果和结论对实际测量方法的选择和测量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工业级全站仪在航空航天、大型工程测量、武器装备制造及计量检测等高精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国 产工业级全站仪的发展与制造也备受测绘行业的关注。苏州某公司自主研发的RTS 010A全站仪的功能及仪器标 称精度基本达到工业级全站仪的标准。基于此款仪器,提出利用MetroIn工业测量系统,采用比较法对其进行加常 数的测定;配合使用高精度的激光跟踪仪、双频激光干涉仪对其进行内符合精度、外符合精度、ATR测量以及配合角 隅棱镜的精度评定的方法。试验证明,RTS 010A全站仪各项测试结果基本达到工业级全站仪的精度水平,且仪器 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