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系统采集了扎鲁特旗地区的岩石物性标本,测试了密度、磁化率、剩磁强度及电阻率.全面系统地整理了扎鲁特旗地区岩石物性参数,建立了主要地层-物性柱.分析了地层岩石物性特征,明确了物性界面,补充和丰富了该区的岩石物性资料,为在该区开展后续非震物探工作的方法选择及资料处理解释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了解相山火山盆地主要岩石物性特征,为该区非震物探方法综合解释提供依据,于2014—2016年系统收集、整理和测量了相山盆地70多口钻孔的岩石样本,并先后多次在全盆开展野外岩矿石取样和物性实测。在统计、分析和对比岩矿石密度、磁化率、电阻率等参数的基础上,获取了盆内几大类岩石的密度、磁化率和电阻率特征,并探讨了该地区岩石物性分布情况,这些物性数据为盆内实施的非震物探方法的反演和解译提供了物性基础。  相似文献   

3.
言会  李磊  张立为  郭友钊 《物探与化探》2004,28(1):19-22,31
介绍以江西省全境和两个地层区为空间范围内的53741个岩矿石密度数据、12677个磁化率数据、12424个剩磁强度数据的岩石物性统计特征,供在江西省境内进行矿区物探工作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沉积岩、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类的岩石密度、磁化率、电阻率、极化率等与常量元素含量的相关分析结果初步表明,虽然在整体上两者具有相关性,但并非参数间都是显著相关的,这反映每种物性参数与元素含量所反映的岩石成因或岩石所处状态的侧重面不同,说明物探方法与化探方法反映的地质现象的角度不同。  相似文献   

5.
在贵州山区沉积岩层厚、碳酸盐岩十分发育、风化严重、岩性复杂多变,给地球物理勘查工作中野外岩(矿)石物性标本采测造成困难,一些地区甚至因自然条件的原因戓人为因素造成物性数据失去真实性、代表性,使物探异常解释出现误判。针对贵州物探工作中岩(矿)石物性标本采测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岩(矿)石物性工作应该重视标本的代表性,以提高物性数据的精准度,充分发挥其在异常研究及异常解释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深入认识与理解南北地震带北段和蒙古中部大陆强震孕育与发生的深部构造环境,在南北纵贯蒙古国全境的苏赫巴托尔—乌兰巴托—达兰扎达嘎德剖面上开展了大规模重磁测量及岩石样品采集。笔者系统地分析与总结了剖面上585块岩石样品的密度、磁化率和天然剩余磁化强度等物性参数。结果表明,整个剖面以火成岩为主,沉积岩为辅,仅有少量变质岩出露,且各岩石大类、类和亚类以及各年代地层之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密度与磁性差异。火成岩磁化率和天然剩余磁化强度分别具有3~5个数量级差异,密度变化范围较大;而沉积岩磁化率和天然剩余磁化强度相对较弱。一方面,物性差异为利用重磁测量开展剖面地壳结构的反演与研究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这些物性参数为相关地球物理测量数据的反演与解释提供了重要约束。  相似文献   

7.
在岩矿物性的研究中,为了能有效顺利的开展工作,往往需要了解工作区域内岩石矿物之间的物性差异,包括岩石之间的电性差异、磁性差异、密度差异等。对岩石物理性质的研究不仅是物探工作中地球物理场及地质解译的基础,也是对岩石形成时的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的反映。此次研究发现,龙门山构造带北段岩石物理性质方面有较强的差异,尤其是电阻率、磁化率、密度差异较大,可以进行电法、磁法、重力等方法勘探。了解了该区域的物性特征,可以辅助指导该区域的电法、电磁法、重磁法等勘探方法。在对岩石物性数据采集后,进行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结合研究区的地质特征,分析研究区岩石物性分布情况以及岩石物性的主要影响因素。选择相关剖面与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结果对比,发现两者近地表电阻率特征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这也验证了岩石物性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这为在该区以后的物探测量及地质解释等方面能提供更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系统采集突泉盆地、乌兰盖盆地的地层岩石物性标本,测试了密度、磁化率、剩磁及电阻率。研究发现,由于含油气盆地勘探目标层往往含泥质、炭质成分较多,采用常规的物性标本测试方法很难获得这类地层岩石真实的物性参数,特别是电性参数。通过井旁测井模型与岩心及测井曲线对比,证明井旁测深技术是一种获取地层电性参数的有效方法。结合前人物性研究资料与本次工作结果,系统地整理了突泉盆地、乌兰盖盆地地层岩石物性参数,建立了主要地层-物性柱,分析了盆地的地层岩石物性特征,为在该地区开展非震地球物理测量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区域岩石物性基本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华北陆块、大别造山带、扬子陆块三大构造域,系统整理统计了安徽省区域地层岩石密度、磁性参数,以及各类侵入岩和部分岩矿石的物性参数.分析了密度、磁性及其综合物性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矿物勘探中经常忽略了研究和评价岩石的物理性质,这里指密度和磁性。当最初的物探解释和地表的地质填图完成后,却发现其结果和钻探验证相矛盾,这就值得我们反思,如Hearst&Morris(1991)等,指出的那样,在一个工区内岩石物性的重要性,不仅与其所处位置有关,而且与地质单元的变质作用有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出有意义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解释模型。  相似文献   

11.
介绍河北省15000个岩石密度数据的统计结果与空间分布,供在河北省境内进行重力勘查、地质调查工作时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介绍了运用双频道激发极化法在河南省豫西山区进行快速找矿工作中发现矿体的过程及在野外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通过双频激电中梯测量,在工作区圈定了3处激电异常,通过该区地质资料,岩(矿)石物性特征以及化探次生晕资料对激电异常进行了综合研究分析,经过钻探验证,此异常与隐伏钼矿体和钼矿化有关。证明了双频激电法完全能适应在豫西山区进行快速找矿评价,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粤东梅州地区完成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对区内地层进行了多重划分和对比研究,理清了地层层序;将“兴梅混合岩田”解体为变质表壳岩和变质深成岩;采用双重填图法,查明了火山岩相、火山机构分布特征,划分了火山活动旋回;对侵入岩进行重新划分和研究,首次将永和北.三枫侵入体解体为超基性、中性和中酸性侵入岩;对构造形迹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区域岩石磁性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北省地矿系统约7500个岩石磁性数据进行了统计整理,其成果供在河北省境内进行磁法勘查、地质调查工作时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5.
苏北盆地岩石密度界面划分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不同地质体之间的密度差异是开展重力勘探研究的地球物理前提。密度界面的划分与构造层的划分具有密切关系,测定地层(岩石)密度并分析测定结果是重力勘探工作的重要内容。依据苏北盆地及相邻地区出露岩石的实测密度数据,将该区岩石按照地层、侵入岩进行系统整理和归纳,将地层纵向划分为新生界、侏罗系—白垩系和太古宇—三叠系3个超密度层,2个Ⅰ级密度界面和3个Ⅱ级密度界面; 通过综合分析地层界际密度和系际密度特征,阐述地层及侵入岩的密度特征及其与重力异常的关系,为该盆地重力资料解释和石油勘探提供可靠的地球物理依据。密度界面的划分与区域构造及储油构造具有密切关系,计算密度分界面起伏或深度变化在区域构造研究和石油勘探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豫西石炭系铝土矿出露位置的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西石炭系铝土矿形成于华北古夷平面上,沉积于华北陆表海-湖泊环境中。豫西石炭系铝土矿围绕隆起区分布及太原组海陆交互相的沉积特征,使人认为铝土矿形成于古陆边缘。本文通过对豫西铝土矿的区域地质背景、含矿岩系特征及其形成的古地理环境以及典型矿区地质构造的综合分析认为,豫西石炭纪"古陆"并不存在,豫西的现代地貌和石炭纪有天壤之别,新生代以来的构造运动是豫西铝土矿出露定位的控制性因素,豫西铝土矿围绕隆起区分布的特征是后期、尤其是新生代以来的构造运动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章泽军等曾就华南前震旦纪浅变质岩区填图中存在的问题与填图方法进行了初步总结,以此为基础,针对华南前震旦纪浅变质岩变质浅、变形强的特殊性,从总体调研程序与内容、踏勘设计过程中的要点以及填图过程中如何把握宏观信息与宏观控制、成图过程中的综合分析等关键性问题进行了论述,以作为对浅变质岩区填图方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以往成矿区带划分的基础上,充分研究利用近年的地质矿产调查与勘查工作成果,通过地层、构造、岩浆岩的控矿因素分析研究,系统的总结了全省金矿成矿规律,结合物化遥多元信息的相互印证,对吉林省金矿单矿种成矿区带进行了初步划分。  相似文献   

19.
地质灾害与地层岩性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昌谟 《福建地质》2009,28(4):341-345
通过对福建省内10余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域综合研究分析。认为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质体的母岩有着内在联系,不同类型地质体母岩所发生地质灾害的种类、机率和形成规模也不尽相同。基于福建省现有地质灾害数据库所采集的资料,就地质灾害与地质体母岩的影响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