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极端降水条件下北京西山黑龙关泉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2年7月21日,北京房山区发生特大暴雨,暴雨从21日10时开始到22日2时结束。总降雨量达228mm,是北京60年一遇暴雨。暴雨后,黑龙关泉域岩溶水系统内的各种水资源要素都对其形成积极响应。依据岩溶地下水位统测、区域地质构造以及地貌条件综合分析黑龙关泉地下水系统补、径、排。研究黑龙关泉地下水系统对7.21洪水响应。从地下水位、地表河流、泉水水量、岩溶地下水化学分析7.21洪水前后变化情况。降水后,大石河流量最大达221m~3/s,水化学类型中带硫酸根离子的样品数显著增加。7月15日,实测黑龙关泉水流量为0.31m~3/s,7月21日上午实测为0.30m~3/s,25日分别对大石河的黑龙关泉口上、下游进行实测,获得泉水流量为3.47m~3/s,到29日降至2.34m~3/s,流量变化较为剧烈,与大石河水对岩溶水的补给密切相关。为进一步研究北京黑龙关泉域岩溶水的变化规律和岩溶水资源评价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地苏岩溶地下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文俊 《中国岩溶》1988,7(3):223-227
通过用多种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了探测与深入研究,获得了关于岩溶地下河系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新认识。本文论述了中国南方最大的地下河系——地苏地下河系的发育条件,制约因素,补给、迳流、排泄,水运动特征与规律,水资源等。地苏地下河系有12条文流,总长度241.1km,集水面积1004km~2。上游管道较简单,中游呈脉状,下游发育为网状河系。地下河系具有多层结构特征,流速4—10km/d,最大流量达544.9m~3/s。年排泄水量12亿m~3/y。   相似文献   

3.
西藏察雅分布有两处地下热水,其中娘曲热水流量达23 356 m 3/d,温度达36 ℃,掌握其成因以及地下水循环模式对铁路隧道的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查明地下热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模式,采用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处地下热水主要阳离子为Ca 2+和Mg 2+,主要阴离子为SO42-和HCO3-,溶解性总固体含量为1 255~2 051 mg/L,水化学类型分别为SO4·HCO3-Ca·Mg型和SO4-Ca·Mg型。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地下热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并具有 18O漂移现象,反映了热水与围岩的氧同位素交换效应。地下热水的补给高程为4 146~4 185 m,热储温度为53.1~61.0 ℃,循环深度为1 409~2 020 m。其成因模式为:地下水在东北部高山区接收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沿岩溶裂隙管道径流,经深循环获得大地热流加热,受构造及岩层阻水影响沿断层上升,在上升过程中与份额达0.79~0.91的浅层地下水混合,于沟谷等地势切割处出露成泉。综合水文地质条件与隧道位置分析,隧道穿越的两处岩溶富水条带,东部岩溶富水区对隧道突涌水威胁较小;西部岩溶富水区对隧道存在构造岩溶水高压突涌水风险,后期应注意防范。  相似文献   

4.
淄博市工业及生活用水量的90%取自于地下水,主要供水层为中奥陶系岩溶裂隙水和第四系砂砾层孔隙水,年取地下水3亿m~3(每日取水80万m~3) ,有大小水源地10余个,其中特大型水源地一座,日供水量48万m~3。由于淄博是由多个城镇组群集合而成,城乡交叉,工农业交错分布,对某一个城镇组群来说,它的供水水源地位于该城镇组群活动中心的上游地区,却可能衔接于另一个城镇组群活动中心的下游,因而易形成上下串珠状的污染。如何监控由此而带来的城镇垃圾及污废水对地下水体的污染,预测它的动态规律,采取防治措施和制定一个水环境保护方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地下热水特征及其成因类型和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省地下热水已发现158处,以低温(<40℃)居多,高温热水仅两处,最高温度达92.2℃。地下热水总天然排泄量为8828.78立方米/时。地下热水点大量产于碳酸盐岩中,同时,岩浆岩和构造(深断裂及褶皱)对地下热水的控制都极为突出,构成了湖南省地下热水分布的三大特点。湖南省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特征有别于一般常温水,多为低矿化度、中低硬度的碱性水。部分热水中还含较高的氟、锶、可溶性二氧化硅、镭及氡等微量元素,并有19处形成矿水,很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水质除与围岩关系密切外,热水中还存在一些源于地壳深处岩浆的挥发组分。据热水区的构造形式、埋藏条件及热源三大因素,全省地下热水的成因类型可分为地温增热型、深断裂导热型、深断裂导热—岩浆岩余热型、深断裂导热—岩浆岩余热—放射性热型四类。意义较大的是后三类,而且,深断裂构造对此三类热水形成都起着主导作用。湖南省地下热水已开始用于发电、医疗、农业、工业、民用生活等方面,境内点多,储量丰富,开发利用的潜力还很大。  相似文献   

6.
为查明色达—松潘断块地热资源赋存状态及热源来源,以四川黑水县内3处温泉(热水塘、上达古、卡龙沟)为研究对象,采集温泉水样进行水化学分析和同位素测试,研究地热水的补给来源和热储温度。研究结果显示,热水塘温泉的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型,上达古温泉和卡龙沟温泉的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补给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高程分别为5 121 m、3 890 m、3 921 m。结合矿物饱和指数,采用SiO2地热温标计算3处温泉的热储温度,分别为119.036 ℃、49.034 ℃、30.215 ℃。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地下热水的成因主要为大气降水经高山补给区入渗至储集层,吸取地下深部向上传导的热量和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的热量,并与围岩发生水-岩作用形成地下热水,在断裂发育部位热水沿断裂带向上运移,最后在地表出露形成温泉。  相似文献   

7.
为查明钦州港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作用,本文分枯水期、丰水期采集了钦州港地区68组浅层地下水样,测试Na+、Ca~(2+)、Mg~(2+)、HCO3-、Cl-、SO42-和总溶解固体(TDS)等化学指标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季节变化对地下水水化学空间变异性影响较小;2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Ca-Mg-SO_4-Cl型为主,主要从Ca-Mg-HCO_3型和Na-Cl-SO_4型向Ca-Mg-SO_4-Cl型演化;3地下水水化学成分主要通过溶滤作用、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蒸发浓缩等形成,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导致了地下水化学成分不断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21,(1)
大秦龙山旅游开发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甘泉镇,区内热储层岩性为秦岭岩群变质岩及下部花岗岩体等,在岩体裂隙较发育的地段,形成地热储集的空间,地下水经热储集区加热后,沿导水导热构造带循环运移至阻水断层处聚集形成地热异常区。文章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利用微重力、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对该研究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热储埋深进行勘查,基本查明了区内控热构造的空间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认为:结合勘查物探成果可合理布置探采结合钻孔,并通过抽水试验,最终获得井口水温为38.3°,出水量为326 m~3/d的地下热水,达到了既定勘查效果,证明综合物探技术在地热勘查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明显,可为钻孔布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论述地下水主要水化学特片的基础上,分析了地下水质酸性化的形成机理。认为研究区地下水质的酸性化主要发生于地下位季节变化带内,与岩体中黄铁矿的氧化作用密切相关;不同部位岩体中硫化含量的高低造成了产酸作用的差异,而后者则导致不同部位间地下水质的差异。所建的化学热力学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在地下水质呈强酸化的部位,水-岩系间的相互作用具有较大的反应动力。对如何防治酸性水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某资源整合矿井,可开采煤层为3~#、9~#、15~#,3~#煤层已属于老窑破坏区,9~#煤可采范围内也存在多处采空区,15~#煤比较完整。为安全开采9~#煤层,在该矿首采工作面轨道顺槽采用了矿井瞬变电磁法、矿井直流电法、矿井地震波法三种方法进行超前探测:其中横、纵向上的瞬变电磁超前探测结果表明,巷道迎头前方45 m之外存在低于25Ω·m的低阻异常;直流电法超前探测在稍远处也显示了一低阻为20~40Ω·m的异常;同时矿井地震波法超前探测在迎头30~45 m处存在一强反射界面,综合解释为迎头前方存在采空积水区。经矿方钻探验证,钻进至迎头正前方45 m及垂直右帮65 m处均有出水现象,出水量达10 m~3/h,经水质分析为采空区水,可见综合探测结果与实际揭露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沪通大桥沉井为背景,设计完成了深水大截面沉井下沉模拟试验。通过模拟沉井在水中不排水吸泥下沉,分析了沉井在下沉过程中刃脚踏面和斜面应力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得出沉井角点处应力最大,长边中点处最小,短边平均应力大于长边的结论。并以长边中点为基准应力,确定了长宽比为1.33时刃脚全截面的应力系数。刃脚斜面上应力除受空间位置影响外还与泥面高度相关,且变化规律与踏面应力相反,当泥面高度确定后,用三次函数确定其应力分布。同时,讨论了倾斜、翻砂突沉对刃脚受力的影响,得出两者均会引起刃脚空间受力分布的改变,对其原因进行了解释。并发现沉井翻砂突沉前后,刃脚踏面应力、斜面应力、刃脚处水力梯度均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且变化趋势均早于沉井翻砂突沉的发生,对沉井翻砂突沉的预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沪通大桥沉井为背景,设计完成了深水大截面沉井下沉模拟试验。通过模拟沉井在水中不排水吸泥下沉,分析了沉井在下沉过程中刃脚踏面和斜面应力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得出沉井角点处应力最大,长边中点处最小,短边平均应力大于长边的结论。并以长边中点为基准应力,确定了长宽比为1.33时刃脚全截面的应力系数。刃脚斜面上应力除受空间位置影响外还与泥面高度相关,且变化规律与踏面应力相反,当泥面高度确定后,用三次函数确定其应力分布。同时,讨论了倾斜、翻砂突沉对刃脚受力的影响,得出两者均会引起刃脚空间受力分布的改变,对其原因进行了解释。并发现沉井翻砂突沉前后,刃脚踏面应力、斜面应力、刃脚处水力梯度均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且变化趋势均早于沉井翻砂突沉的发生,对沉井翻砂突沉的预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据《中国石油报》介绍:近年来,四川的石油地质学家经过研究,认为四川威远的震旦系气藏是由水溶气脱气而成的。威远气田的震旦系在喜马拉雅期褶皱前,埋深7500m,地层水中天然气溶解量为7.5m~3(气)/m~3(水);喜马拉雅期褶皱后,震旦系上隆至埋深2800m,地层压力从77.7MPa 下降为现今的28.0MPa,地层温度从219℃降为90℃。由于地层压力和温度的下降,使得地层水中溶解气大量逸出,估算每立方米的水中逸出的天然气达5m~3。这些水溶气的脱溶气充满了威远背斜顶部25%的圈闭空间,形成了储量达400×10~8m~3的大气田。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地下热水水评论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对菏泽凸起地下热水的化学成分形成和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同位素分析方法及古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方法对菏泽凸起地下热水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菏泽凸起地下热水为大气降水起源的入渗变质水。  相似文献   

15.
采空侧巷道底鼓形成机制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初明祥  王清标  夏均民 《岩土力学》2011,32(Z2):413-417
煤矿深部采空侧巷道底鼓现象日趋普遍和严重,严重影响巷道的运输和正常使用,其底鼓防治技术研究已成为目前煤矿岩石力学问题研究的重点。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等研究方法,对采空侧巷道底鼓的特征、形成原因、形成机制及其防治技术进行了详细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采空侧巷道底鼓与底板岩性和底板岩层的应力重新分布有关;(2)底板在严重挤压变形的情况下发生断裂,底板隆起,墙角发生外移是造成底鼓的主要原因;(3)底鼓始于巷道底角与底板中部;(4)采用中空锚杆注浆与高强锚杆锚注联合支护技术能有效治理采空侧巷道的底鼓  相似文献   

16.
贡嘎山海螺沟冰川冰舌地段的泥石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螺沟冰川冰舌地段1976年以来发生过两次大的冰雪雨水泥石流。1989年7月8日和26日观景台西沟的泥石流通过1.7km长的冰面后,在冰川末端前形成一个5.5×10~4m~3的扇形地;1976年8月长草坝3号冰川下部冰碛体边坡的两处滑坡泥石流在开阔地上扩散堆积后,达1317.8m~3/s的泥石流和洪水下到冰川上。今后每年雨季还有可能发生更大规模的泥石流,值得人们警惕。  相似文献   

17.
杨涧煤矿90102工作面底板隔水层厚度约50m,隔水层底板奥灰水压约1.8MPa,经煤矿开采该工作面揭露5个陷落柱,运输顺槽230~290m发生底鼓并多处开裂涌水,分析水源为底部砂岩水,底板隔水层发育的裂隙在近距离厚煤层回采条件下,必将加剧其底板破坏,为确保工作面安全开采,有必要实施底板堵截工程。为此,在矿区岩溶陷落柱发育规律探查、底鼓监测条件下,以XL1陷落柱和底鼓区为例,针对柱体下段、底板破坏带,采用水泥浆液来截断底板出水补给来源的同时加固底板隔水层强度。经钻探验证堵截效果较好。最后对治理方案、注浆层段、注浆参数等进行了详细总结,形成了适用于朔州矿区的注浆堵截技术,可为指导矿区今后防治水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1992,(4)
泰国电力管理局已决定将原计划的兰姆他卡洪抽水蓄能工程规模扩大一倍,将装机容量提高到1000MW,以满足增长很快的电力需求。目前泰国电力管理局正在考虑进行工程对环境影响的研究,并就这座耗资6.9亿美元的水电工程征得政府的批准。这座电站将利用曼谷最北部现用于灌溉的兰姆他卡洪水库,还计划建一座蓄水面积为3km~3,库容达10×10~6m~3的水库,库水高于现有库水位,电厂设在地下。  相似文献   

19.
北方干旱区水地球化学方法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干旱区由于雨水稀少,地下水多以井水(或泉水)的形式分布。取样宜于同一季节,以旱季最佳,该季节的地下水中元素含量相对较高。水中微量元素含量很低,多为10-9级,野外取水样时多采用元素预富集技术,如共沉淀技术和聚氨脂泡塑吸附技术等,分析测试主要采用光谱定量分析。水地球化学异常解释时必须紧密结合地质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对异常作出正确解释和恰当评价。通过几个已知点试验研究,并扩大调查面积,对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矿、金银等贵金属矿、放射性铀矿以及地热等矿产资源,均取得了明显的应用效果,指出了试验区外围具有普查找矿价值的异常多处,特别在厚层疏松复盖层地区开展水地球化学调查应用效果尤为独特。水地球化学方法一般适用于区域普查阶段。  相似文献   

20.
以沪通大桥沉井为背景,设计完成了深水大截面沉井下沉模拟试验。模拟了沉井在水中不排水吸泥下沉的过程,并分析了沉井在下沉过程中刃脚踏面和斜面应力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得出沉井角点处应力最大,长边中点处最小,短边平均应力大于长边的结论。以长边中点为基准应力,确定了长宽比为1.33时刃脚全截面的应力系数。刃脚斜面上应力除受空间位置影响外还与泥面高度相关,且变化规律与踏面应力相反。当泥面高度确定后,用三次函数确定其应力分布。讨论了倾斜、翻砂突沉对刃脚受力的影响,得出两者均会引起刃脚空间受力分布的改变。发现沉井翻砂和突沉前后刃脚踏面应力、斜面应力、刃脚处水力梯度均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且变化趋势均早于沉井翻砂和突沉的发生,对沉井翻砂和突沉的预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