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矿工程》1975,(5):55-57
一、双喷嘴射流泵在动水位较深(45米)孔径168毫米水量较小的水文孔中,采用自制的双喷嘴射流泵抽水,经过多次试验取得一定成果。在相同的动水位,比单喷嘴泵抽水量有显著提高。从而克服了缺少空气压缩机等抽水设备不足的状况,并为在中深动水位、小出水量的抽水试验,开辟了途径。(一)工作原理:见图1。由喷嘴射入承喷器(喉管)的高压射流束,根据水力学原理,在承喷器(喉管)外口形成负压区,这样钻孔里的水即从外部流入承喷器(喉管)内。  相似文献   

2.
王领柱 《铀矿地质》2001,17(3):176-183
本文对新疆伊犁盆地库捷尔太铀矿床抽水试验及参数计算方法做了较为详细的对比分析,总结出适合于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不同工作阶段求取 含水层渗透系数的抽水试验方法;阐述了在自喷井中用扬水试验求取含水层渗透系数方法的可行性及其在实际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利用数量固定不可调的深井泵进行变流量抽水以控制不同的降深,解决了多年来因空气压缩机性能所限难以进行长时间抽水的问题,并对抽水试验的延续时间、降深次数以及降深等参数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HB-25型井口射流泵(简称为井口泵),是我局自行设计研制成功的新型射流泵。最大吸程为10.3米,纯排水量为昼夜4~170吨。它的设计以一般射流原理为依据,但为了适用于地面射流抽水的需要,在射流泵结构和主要技术参数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进。由于井口泵的试验成功,解决了浅孔抽水难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Bw250/50泥浆泵吸程低(规定吸程3米),不能满足浅孔抽水的需要。现配上井口泵后使250/50泥浆泵扩大了应用范围,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抽水试验水位恢复资料分析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建国 《地下水》1997,19(3):121-123,129
本文将抽水试验水位恢复资料分析法分为水位回升值法和剩余降深值法,并结合实例对两种方法进行了论述,大大提高了抽水试验水位恢复观测资料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抽水试验中,观测孔的最大降深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地层渗透系数、观测孔与抽水孔的距离、抽水孔的抽水量等.本文通过对山东省泰安新泰市汶南镇某村不同井距、不同流量抽水对比试验,获得流量一定,井距越大,最大降深越小;井距一定,抽水量越大,最大降深越大的关系特性,并由此总结出该抽水试验最大降深分别与抽水量及井距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利用spss软件较好的给出了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汶南镇某村最大降深与抽水量及井距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Smax=3.580+0.102Q-0.066L,对山东省新泰市汶南地区野外抽水试验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加准确地确定含水层参数,提出了利用地下水流数值模拟软件Modflow耦合大型抽水试验和长观孔水位两个模型的方法,对含水层参数进行了识别与校验。该方法求得的含水层参数避免了只利用抽水试验模型校验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同时利用抽水实验数据进行抽水与恢复的全过程曲线拟合,水位降深模拟相对误差小于6%,提高了含水层参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抽水试验过程中井损产生的原因及确定方法,运用水位动态变化过程中的井损计算方法,对乌兰陶勒盖水源地WL6号孔的抽水试验资料的井损计算程序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该水源地理想降深与实际降深的经验公式。利用Aqui Test软件,分别计算了忽略井损和考虑井损两种情况下潜水(承压水)抽水井渗透系数及给水度(贮水率),从计算结果来看,计算井损、修正降深所得的各参数的值要比不考虑井损的值大;井损对潜水的抽水试验资料的影响要比承压水的大。  相似文献   

8.
1980年5期发表的《用非稳定流混合抽水试验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方法》一文(以下简称《方法》),作者应用非稳定流定降深抽水试验的理论,推导了非稳定流定降深混合抽水试验求各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若干公式。但对混合抽水试验过程中,各含水层的水头降深是否能同时保持恒定的实质问题未予证明。本文拟就这个实质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水文地质勘查进行抽水试验,对于安装了深井潜水泵的开采井若要做一个三次降深的抽水试验十分困难。笔者在试验中采用变频技术,通过加装一套变频装置改变输出电流频率,实现了一台水泵可调节流量完成不同降深抽水试验目的,试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16,(4)
结合淮安市区某深基坑工程实例,介绍抽水试验井设计、抽水试验情况和试验结果,通过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影响半径等水文地质参数。基于抽水试验的结果,提出了深基坑开挖降水的设计方案,采用管井井点降水法进行深基坑降水,根据基坑降深情况下的影响半径、涌水量等确定降水井的数量。同时分析了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天津滨海新区进行的周期性抽水与回灌试验,根据抽水试验计算了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和抽水的影响范围,并据此分析了抽水与回灌试验的叠加效应;根据实测数据分析了抽水回灌周期、流量、不同采灌方式等因素对地下水位埋深的影响。不论是连续式还是间歇式的周期性抽水与回灌方式,产生的地面沉降量都很小,并且间歇式周期性抽水回灌方式优于连续式周期性抽水回灌方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周期性抽水与回灌的方法建立人工渗流场可有效减小地源热泵工程中的地面沉降。  相似文献   

12.
张聚斌 《探矿工程》2005,32(11):14-16
根据多年深基坑降水实践,总结出了利用多孔抽水试验实测流场确定井点降水设计的方法,该方法简便、实用、可操作性强,经过在衡水电厂和西柏坡电厂深基坑降水设计中应用,设计方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我队研制的LB-200型螺杆深井泵具有扬程高、效率高、流量稳定并可大幅度调节、既能抽水、又能洗井等特点,是目前较理想的深水位抽水试验机具。该泵已通过鉴定。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队对外找水成井工程的需要,在参考有关资料的前题下,我们设计了双喷嘴深井射流泵,在出水量较小(20t/h)的深井中进行抽水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抽水试验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尤为重要,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按稳定流和非稳定流阐述抽水试验过程中抽水孔与观测孔的布置、水位降深、水位观测、抽水稳定延续时间等问题进行讨论,力求达到节约时间,节约费用,提高水文地质参数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6.
设计加工扇形渗流槽模型,开展定流量单孔完整井抽水试验,结合自然电位(SP)实时动态监测,研究了潜水含水层抽水过程中水位变化及SP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抽水时,潜水位和SP均快速下降并逐渐稳定,但潜水位降低至稳定时间较短,SP降低至稳定所需时间较长,具有滞后性。抽水流量越大,潜水位和SP降低幅度越大;距离抽水井壁越远,SP稳定所需时间越长。自然电位差ΔSP与水位降深sw之间满足线性函数关系,ΔSP和径向距离r之间满足指数函数关系,根据拟合公式计算得到模型中不同位置处水位降深值,与观测水位降深比较发现两者之间误差较小,表明利用该式可以对抽水过程中潜水位进行计算预测。  相似文献   

17.
王来宾  李郡  张银妹  王琰  崔娅杰 《地下水》2023,(6):140-143+166
抽水试验是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最常用的技术方法,在水文参数计算中必须考虑井损问题。以河北省安国市地热井为例,进行该井为抽水孔进行单孔三降深抽水试验、并带两个观测孔的孔组抽水试验,通过采用不同的稳定流公式对该地热井进行渗透系数的计算对比,并利用三种井损计算公式对该孔的井损值进行计算分析,同时探究了井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可知:水文地质参数单孔降压试验计算中若不扣除井损值,则求得渗透系数明显偏小。采用单孔三降深实测降深值计算的渗透系数过小。一般经常采用抛物线方程法、三次曲线方程法两种井损计算法。对不同地区、不同热储的代表性地热井进行应用对比可见,单孔三降深试验采用稳定流公式计算时必须要消除井损后再进行参数运算,采用抛物线法计算的渗透系数整体比采用三次曲线方程计算的结果偏大,抛物线法计算的渗透系数更能反应地层真实渗透能力。影响井损的因素主要有一般有井径、成井结构、滤料层的有效粒径、洗井质量(洗井不彻底井损值占比就大)及成井工艺,同时含有较多的随机因素。  相似文献   

18.
李景文  刘爱菊 《地下水》1997,19(1):40-43,6
本文根据地下水供水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工农业用水的合理分配原则,用探采结合的方法,对深、浅层地下水进行分段抽水试验,优选出“以深为主、深浅结合、布局合理、计划调配”的开采方案。  相似文献   

19.
观测孔井位的选取在抽水试验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目前实际工作中,只是定性的选择观测孔井位,决策缺少可靠性和客观合理性。该文通过建立优选抽水试验观测孔井位的多目标多层次系统模糊决策模型,综合考虑影响观测孔井位确定的观测孔与抽水孔的连线方向与地下水流方向所成的锐角度数、水文地质影响因素和观测孔与抽水孔之间的距离三项主要因素以及含水层埋深、含水层厚度和岩性三项水文地质影响子因素,优选了观测孔井位;并利用西龙河峄山断层带水源地抽水试验资料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该措施使通常的选择分析由定性描述转向定量决策,避免了主观判断偏差,有助于决策判定,所得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观测值的非稳定流求参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求参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基于多段降深单孔抽水试验观测值的非稳定流求参方法.在刘庄西区风井的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不仅求参精度较高,而且还可利用稳定流抽水试验的观测值定性地评价含水层的储量性质,因此比常用的非稳定流求参法具有更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