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针对潜孔锤反循环钻进中上返岩屑回落堵塞中心通道问题,将气力输送理论应用于反循环携屑。采用气力输送理论对潜孔锤反循环钻进中心通道内岩屑颗粒进行受力分析;从动力学角度建立潜孔锤反循环钻井中心通道内岩屑运移数学模型;通过编程计算求解岩屑在不同初始条件下速度随时间、空间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初速度大于沉降末速度的岩屑颗粒作减速运动,初速度小于沉降末速度的岩屑颗粒作加速运动,最终岩屑颗粒沉降末速度趋于同一个值,与初速度无关;气固速度比与岩屑尺寸有关,随着岩屑颗粒直径增大,气固比降低。该数学模型为改善反循环钻进携屑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双壁管气举反循环钻探技术是一种先进的钻探工艺。用这种方法钻大直径井时,因冲洗液上返速度高,携带岩屑能力强,井底清洁,直径小于内管内径的岩心或岩样,无需重复破碎。因此,这种钻进方法具有钻速快、钻头寿命长、成本低、成井质量高等优点。山西省地矿局最近采用勘探所设计、上海探矿机械厂生产的SHB127/87双壁钻杆打成一口井深505.3m的供水井。  相似文献   

3.
专门为反循环取样钻进设计的BULROC-6型中空式潜孔锤,在钻进中能使岩屑通过钻头与锤体的中心孔返到地面。这种中空式潜孔锤能有效地避免用普通潜孔锤进行反循环钻进时所造成的混样问题。岩心钻探成本昂贵,且在破碎地层中钻进时,岩心采取率极低,因而岩心钻探往往无法应用。所以,在不要求采取岩心的部位,就可通过双壁钻杆连续反循环钻进采取样品。在坚硬地层中可用三牙轮钻头或潜孔锤钻进,在软地层可采用硬质合金凿刀钻头。  相似文献   

4.
反循环钻进技术的实质,就是在于能以较小的功率和设备能力,使孔内冲洗介质达到一定的上返速度,完成较大口径的钻进排除钻屑工作,有利于提高排除钻屑的效率,从而提高钻进速度,例如向内径为105毫米的钻杆内送入4米~3/分,压力为5.6公斤/厘米~2的压缩空气,混合器沉没到一定深度条件下,钻杆内泥浆上返的速度可达到1.5~3米/秒,携带排出钻屑的粒径可达90×80×50(毫米),从而大幅度减少重  相似文献   

5.
以实际工程为例,介绍钻机、空压机、Ф219.1/168.3 mm大直径双壁钻杆、Ф168.3 mm内平单壁钻杆、气举反循环水龙头等器具配备及组合情况。研究了气举反循环工艺在大直径工程井钻进中的排渣效果、钻进速度、孔斜控制等参数的动态变化。经计算钻具内钻井液上返流速一般值为2.0 m/s时,排渣效果好;Φ444.5 mm钻头气举反循环钻进较Φ311.1 mm钻头正循环钻进,钻进效率提高了74.3%,碎石效率提高了2.56倍,且孔斜控制效果好。气举反循环新工艺能减少扩孔的次数,钻井成本及能耗大幅度降低,降低了事故发生率。同时,也暴露出专用工具配套不全,钻具修理保养难度较大,钻机适应性较差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我国对泵吸式反循环钻进工艺方法的试验研究起始于60年代,地质、冶金和农机等部门研制了泵吸式反循环钻机(ZWY-550型)和钻具,生产试验成功后在一些部门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泵吸式反循环是依靠砂石泵运转时在吸口处产生负压、抽吸作用,使冲洗液沿钻具与孔壁的外环状间隙流向孔底,携带孔底岩屑,经钻头吸碴口、钻杆内孔上返,经水龙头、砂石泵排至沉淀池。由于其独特的工作方式,只要地下水(或泵入水量)充足,120m以内,可以较为顺利地钻进破碎并含有卵砾石的地层。泵吸式反循环钻进工艺,具有以下优点:  相似文献   

7.
双壁钻具气举反循环钻进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双壁钻具的特点双壁钻具气举反循环钻进工艺用于水文水井钻探是一项重大技术改革。传统的钻进方法由于钻杆内和钻杆外环空间面积相差太大泥浆泵排量小等原因,冲洗液不能达到所要求的上返速度。因而水文水井钻探用正循环钻进,往往不能获得高的钻进效率。另外需要取心或取样时,还必须把全套钻杆从钻孔中提出地面,取出样品后,又要将钻杆再下入孔内方能钻进。若就是用绳索取心方法  相似文献   

8.
建筑工程、工业与民用水井和给排水等部门要求钻井直径较大。大口径反循环钻进,由于液流上返速度高,利于携带岩屑,减少岩屑在孔内的重复破碎,且能大量地排出完整的砂砾卵石,它比正循环钻进效率高,且成井质量好,钻头寿命长,消耗材料少,成本低。所以,它在上述工程钻探中应用较广。  相似文献   

9.
1概述水力反循环连续取心钻探技术是近代岩心钻探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利用双壁钻杆把冲洗液(清水或泥浆)经内外钻杆的环隙输送到孔底,然后,把随着钻进的进行而产生的岩屑和岩心经内钻杆的中心通道携带至地表,从而实现了无须停止钻进和提出孔内钻杆就能连续获得所需...  相似文献   

10.
气举反循环钻进工艺具有钻进效率高、工艺配套简单、孔内干净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中。但由于配套的双壁钻具结构设计主要依据经验进行,在理论研究方面不成熟,导致对工程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缺乏深度分析。文章借助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对气举反循环技术中双壁钻杆环形空间与气水混合器两个重要部件的流场速度与压力特征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减少双壁钻杆环形空间的变径或增加变径长度更有利于减少压力损失和能量损耗,气水混合器完全对称的进气孔结构更有利于上返速度的均匀性,减少堵塞问题的发生。研究结果可为气举反循环钻具的设计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空气反循环钻进技术具有钻速快、能耗低、可不提钻连续取心取样、能有效避免积雪层漏失等优点,在冰层钻探中极具应用潜力。本文针对冰层钻探技术特点,提出了双壁钻杆式、双通道高压胶管式和寄生高压胶管式等三种空气反循环冰层钻探技术,分别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及特点。基于气力输送和气体钻井基本理论,对冰屑颗粒气体介质中的悬浮速度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单颗粒冰屑悬浮、运移方程和冰屑颗粒群悬浮方程,并设计了冰屑悬浮实验台,对冰屑悬浮所需的风速进行了实验测试。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实测值吻合较好,最大误差约10.91%,可用本文建立的冰屑运动方程来计算实际钻进时携带冰屑所需的风量,为后续在极地实施冰层空气反循环钻进技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回转反循环钻进、贝克冲击反循环钻进、射流反循环钻进、潜孔锤冲击反循环钻进和真空抽吸取样钻进等五种取岩屑钻进方法.  相似文献   

13.
梳状孔是目前煤层气开采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水平孔作为梳状孔的主孔,研究其在不同条件下岩屑的分布情况,可作为钻进参数选择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FLUENT流体力学模拟软件,分析了钻杆转速、钻井液粘度、环空返速、岩屑浓度、岩屑颗粒直径、钻孔偏心等因素对水平孔中携岩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钻杆转速、环空返速、钻井液粘度递增,环空岩屑浓度峰值降低,对岩屑运移有利;而岩屑浓度、岩屑直径的增大导致岩屑浓度峰值增大,加大了携岩压力,这2个参变量的增大对运移岩屑是不利的。钻井液粘度、钻杆转速对岩屑的运移和分布起重要的决定作用,环空返速、岩屑浓度、岩屑直径作用次之。  相似文献   

14.
空气潜孔锤反循环钻进因其具有较强的携屑能力、上返冲洗液不冲刷孔壁、钻进速度快等优势,是施工大口径钻孔和抢险救援孔的首选方案。但由于反循环潜孔锤技术还不够成熟,制造成本高,使用寿命短,因此开展了用正循环潜孔锤实现反循环钻进工艺方法的研究。研制了这种工艺配套的钻具,包括大口径双壁钻杆、双壁稳定器、阻风环、正反接头等。研制的钻具在山东平邑石膏矿坍塌事故处理中得到了实践验证,完全能够达到预期目标,能够为大口径潜孔锤反循环钻进工艺推广提供硬件支撑。  相似文献   

15.
我队近年来在含砂粒较多的地层中钻进,经常发生岩心管上部接手被磨坏而折断钻具的事故。经分析,这主要是由于含砂粒的岩屑,随上返的冲洗液向上移动,通过粗径后,钻杆的外环间隙突然变大,液流上返速度相应变慢,致使岩屑在接手部位上下串动,形成“涡流”,并反复地磨损岩心管接手而造成的。特别是接手的丝扣部位,更容易被磨坏、折断。  相似文献   

16.
张长舟 《地下水》1991,13(3):180-186
B、反循环钻进的特点 (A)循环液上升速度高,反循环钻进的特点:钻进时B,排渣能力强。由于钻杆内径较大,孔内的大粒钻屑也能顺利排出,可减少重复破碎,使进尺加快。钻进大口径钻孔,增加的费用不多,是较经济的钻进方法。 (B)反循环钻进进尺快,可减轻泥浆  相似文献   

17.
空气潜孔锤钻进工艺钻进效率是常规钻井工艺的10~20倍,对提高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效率,促进贵州省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西南(贵州)喀斯特地区是全球最大的喀斯特连片分布区,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广泛,溶洞及溶隙、裂隙发育,在使用空气潜孔锤钻进工艺钻进时,容易发生漏风现象,导致返渣困难,甚至发生卡钻、埋钻事故。双壁钻杆空气潜孔锤局部反循环钻进工艺可以有效解决喀斯特地区空气潜孔锤钻进工艺使用困难的问题,但该工艺使用的封堵工具极易磨损,限制了该工艺在深井钻探中的使用。本项目主要以双壁钻杆空气潜孔锤局部反循环封堵工具为对象,通过调整封堵工具结构,增加封堵环旋转性能等手段,对封堵环进行改良和优化设计,增加封堵工具的使用寿命,实现双壁钻杆空气潜孔锤局部反循环钻进工艺在深井钻探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反循环钻进技术的实质在于循环液流上升速度高,携带岩屑能力强。具有钻进效率高、钻头寿命长、成井质量好、节省辅助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等特点。为此,许多国家广泛采用了这种工艺方法。近年来,我国不少单位亦对气举反循环钻进方法进行了研究试验,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终因无合适钻具影响了这项新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19.
泵吸反循环钻进中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戴岳 《探矿工程》1992,(4):11-13
混合液上返速度、密度及机械钻速是泵吸反循环钻进的重要参数,讨论了上述参数的选择、计算与检验。同时讨论了维持液流正常反循环的途径;对钻进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20.
D19井是雄安新区地热清洁能源调查评价项目的一个勘探孔,完钻井深4021.78 m,揭穿雾迷山组和高于庄组2个热储层。为应对热储层钻进严重漏失及保护热储层,选用了气举反循环钻进工艺。对深井气举反循环钻进设备进行配套,同时对双壁钻杆下深、风量等工艺参数进行了现场试验优选。针对钻遇复杂破碎地层时返水(渣)通道经常堵塞无法顺利钻进的问题,研制出了适宜于破碎地层气举反循环钻进的防堵进水接头,同时对进水(渣)口进行保护,有效地解决了破碎地层气举反循环钻进易堵塞的难题,顺利完成了钻探任务。完善了极破碎热储层气举反循环钻进工艺技术,为气举反循环钻进工艺在破碎热储层的应用和推广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