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江苏省地质环境综合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要: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不可避免地对地质环境产生巨大影响,从而影响到地质环境作为人居环境的功能。因此,合理划定地质环境保护区域,对有效保护地质环境、履行地质环境保护管理职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苏地质环境调查成果为基础,基于地质环境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建立了包含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环境、山体资源保护、地质遗迹保护、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等6个专题区划的地质环境综合区划。具体划分的地质环境专题区划包括,地质灾害划分为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矿山地质环境划分为重点治理(防治)和一般治理(防治)区、地下水(土壤)划分为修复治理区、重点防护区、一般防护区、自然防护区、山体资源划分为特殊保护区和适宜开发区、地质遗迹划分为重点保护(开发)区和一般保护(开发)区、地质环境综合区划划分为保护区、控制开发区、修复治理区和适宜开发区。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7,(2)
金山金矿位于新疆西北部伊宁县境内,以金山金矿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资料为基拙,对矿山建设和开采活动引起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现状评估和预测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进行分区,将矿山治理与保护分区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并设计相应的防治工程,对矿山进行综合治理恢复,可减少金矿矿山开采后对周围环境破坏,又可发挥其综合治理后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利于该金矿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矿山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势必形成一定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全面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恢复生态、兼顾景观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扎实开展废弃露天矿山地质环境修复。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的相关规范与要求,以汶川某废弃露天矿山为例,从矿山环境角度介绍了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因素,开展矿山斜坡整体稳定性、采场边坡稳定性、弃渣堆稳定性及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划分治理重点、次重点和一般3个基本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防治区。结果表明: 矿山斜坡及弃渣堆现状基本稳定、采场边坡稳定性较差、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中等; 研究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可划分为一般防治区和较严重防治区,其中一般防治区面积约554 m2(矿区无因采矿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影响区内无居民居住,无威胁对象,矿区及周围地表水体未漏失,矿业活动对水土环境影响程度为影响程度小,未影响到矿区及周围生活供水)、较严重防治区面积186 m2(矿区与影响区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小,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较严重)。针对评价结果提出的“坡面浮石清理+清除建筑垃圾、块石+植被重建”等修复建议,为同类型矿山绿色开采及地质环境保护措施提供了的重要技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内环绕北京的十四个县(市、区)作为最早提出的环首都经济圈,是承接北京产业发展布局调整的重点区域,对区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程度对区域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区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现状情况却不容乐观,地质灾害频发,对圈内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成果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生产矿区地质环境"边开采,边治理",强制推行露天开采环保作业和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等治理对策措施,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5.
遥感技术在辽宁省矿山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辽宁省矿产资源丰富,开发程度较高,但部分矿区开发秩序混乱,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通过2011—2014年4 a的矿产资源开发环境遥感监测,基本查明了全省矿产资源开发状况,矿山开发占地、矿区地质灾害、矿山环境污染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以及全省矿产资源开发规划执行情况; 总结分析了辽宁省矿山开发易出现违法开采的区域、矿种和开采方式; 开展了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圈定出矿山开采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较严重区、一般区和无影响区。监测工作为辽宁省矿产资源有序、高效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为辽宁省矿山环境遥感监测的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陕西矿产资源丰富,随着国家对矿产资源需求量的增加,对矿产资的开发力度增强,对地质环境的改变愈随之增强,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通过调查分析认为:陕西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矿业开发引发地质灾害、矿区土地资源占用与破坏、矿区地下水系统的影响与破坏、矿区环境污染,且危害较严重。陕南、关中、陕北及不同矿产资源开采区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各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破坏影响形成的结果。提出陕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应采取从源头上预防、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各项制度、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长效机制、提高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预防和治理科技水平等防治措施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7.
郭家湾煤矿地处神府矿区新民采区西北部,为生态环境脆弱区。井田七层煤三个煤组开采后引发地面塌陷、含水层疏干、土地结构变化等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了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陕北煤矿区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措施,以1∶10000野外详细调查为依据,首先进行现状评估,然后针对矿山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加剧、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预测评估,最后提出了以移民搬迁、回填裂缝、生态恢复、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等为主的防治措施,让煤矿开采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恢复治理并行。旨为陕北地区乃至全国煤矿,在保护地质环境中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提供依据和示范。  相似文献   

8.
东胜矿区煤炭资源储量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近年来随着开采强度的不断加大,地质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以东胜矿区开发利用背景和现状调查为基础,通过对东胜矿区的地质环境特点分析,总结出矿区现状条件下的地质环境特点,重点分析井工开采和露天开采两种不同开采方式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以及分布特征,发现井工开采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采空区地面塌陷,露天开采矿山的问题包括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破坏,同时研究总结了不同治理区域的治理防治具体措施以及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矿山环境现状及区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毓明 《福建地质》2006,25(4):209-214
根据福建省矿山环境现状、地质环境条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难易程度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评价因子,采用加权指数模型,通过对各因子的评判、叠加,圈出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指数等值线,将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划分为严重区、较严重区、一般区等3个区域。  相似文献   

10.
庆阳南部地区为鄂尔多斯盆地(甘肃)划定的煤炭重点开采区,内含矿区1个,在建和规划的矿井有6对。在研究区内矿区地质环境背景的基础上,结合矿山建设和开发中存在的地质环境背景、矿山开发规模、资源损毁、次生地质灾害及环境污染等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运用建立的灰色综合评估模型分析了矿山地质环境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除子午岭生态保护区及外围,研究区其他地区地质环境影响程度都为较严重-严重。通过对上述矿山地质环境趋势的分析,提出未来环境监测的重点应放在次生地质灾害、水环境和固体废物污染、土地资源损毁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