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赤水河流域遵义地区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赤水河流域遵义地区自然条件差异,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成因,分析了本区水土流失特点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本区防治水地流失的指导思想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北缘兴地断裂地质特征及与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兴地断裂位于塔里木盆里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是本区主干断裂之一,它以规模大,埋藏深、活动时间漫长、线性特征明显、变形复杂为特征,对本区的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和矿产的形成与分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是本区主要的控岩控矿构造。研究它的地质特与发展演化,对认为本区的区域构造,进行本区的矿产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北京─通县平原地区的第四纪环境演变,主要取决于气候变化和新构造运动。早更新世时,古永定河尚未形成自西向东穿越本区的河道,新构造运动和海平面变化,控制和影响了海侵事件的规模和范围。中更新世本区湖沼广布。晚更新世是本区平原化的主要时期,塑造了北京平原现时地貌的基本格架。晚更新世末,受末次冰期气候的影响,本区发生了地史时期的最后一次大事件,造成了物种迁移和绝灭,全区广泛发育黄土堆积。进入全新世,本区环境变化以河流作用最为显著,沉积物主要分布在各大水系的河谷中,构成一、二级阶地和近代河床与河漫滩淮积。  相似文献   

4.
双峰太平寺煤矿区上甘冲区段(以下简称本区),位于双峰县城北西约20km。本区构造复杂,已有165队、140队和418队等曾在本区做过不同程度的研究。1997年,笔者亦对本区断裂构造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下述认识。1 概 况本区位于涟邵煤田北段、雪峰弧形构造带的东南缘。弧形构造及东西向构造是湘中构造的基本格局。洪山殿向斜中的太平寺矿区,出现较为复杂的构造格局,它可能是东西向构造、弧形构造及北西向构造复合的产物。多年的研究已初步查明,本区的底缘构造主要产生在印支运动早期。由于江南、华南两地体的拼贴,导致…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二叠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干清  张维杰 《现代地质》1995,9(2):149-161
本文讨论了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二叠纪地层单元的划分及其接触关系,认为本区二叠纪地层应包含大石寨组与哲斯组,缺失晚二叠世沉积;描述了代表本区地层序列演化的典型剖面,并对各单位在区域上的延伸及其对比关系进行了简述,认为本区二在纪地层的区域对比应以火山事件沉积为主线,以地层序列演化及生物化石为标志,而不应以岩性相及厚度为主要依据;根据区域地层序列演化分析,认为大石寨组与哲斯组之间的不整合是本区构造事件的代表性界面。  相似文献   

6.
以位于西准噶尔的阔尔真阔腊、布尔克斯岱、哈图、包古图金矿;东准噶尔的科克萨依、野马泉金矿;东天山的康古尔,石英滩,红石金矿为研究重点,着重探讨了S、Pb、C同位素在本区特定构造地质条件下对金成矿作用的示踪。结果表明。主成矿期矿化剂元素硫来源于深部,有少量地壳物质混染,金属元素铅主要来源于地幔及下地壳,少量浅部铅混染。反映了本区金的来源以深源为主的特征,各类金矿矿化剂元素碳为无机碳与有机碳不同程度的混合,表明地层有机质不同程度地参与了金的运移与卸载成矿,这是本区金成矿的重要特色。本区年轻的基底、深大断裂、火山活动及地层中有机质的参与等地质条件成就了本区不同类型金矿床的成矿。  相似文献   

7.
北京北山地区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春山 《城市地质》1996,8(2):11-20
本文简述了北京北地区泥石流灾害的基本情况,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对本区泥石流活动的危险性进行了定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数学模型,并据此对本区的11个小流域进行了危险性评价。  相似文献   

8.
赤峰西部地区金矿床成矿时代及其成矿机制的新认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赤峰西部地区产华北板块与兴蒙造山带拼合部位南侧的板块北部边缘带上,为著名的赤峰-朝阳金矿集中区重要金矿产地之一。本区金矿床包括两种类型:柴胡栏子金矿床为蚀变岩型金矿床为蚀变岩型金矿;莲花山和红花沟金矿床属石英脉型。诸多地质事实表明这些矿床的形成均与中基性岩浆活动密切相关。野外观察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说明中基性岩浆活动发生在印支期。因此,笔者提出本区金矿成矿时代为印支期的新认识,否定了以往一些研究者提出本区金成矿作用是发生在燕山期或海西期的看法。同时,在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本区金矿床是在印支期构造-岩浆活动作用下、区域隆起的过程中形成的产物,从而对本区金矿床的形成机制做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道县虎子岩片麻岩包体的岩石学特征和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道县虎子岩碱性玄武岩中片麻岩包体的岩石化学,Nd同位素模式年龄TDM和颗粒锆石U-Pb法测年结果,确定了本区片麻岩包体的变质反应,变质相和原岩类型,恢复了本区前寒武纪地壳的形成和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前人资料基础上,评述了豫西金矿生成的三种主要成因观点并运用较新理论和思维方法对本区金矿再认识,初步揭示了本区金矿的多源、多期、多成因及其叠加的成矿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11.
龙门山南段宝兴至荥经地区铅锌矿的成矿条件和成矿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玉元  陆彦 《矿物岩石》1994,14(2):55-66
通过龙门山南段宝兴至荥经地区区域地质、铅锌矿化特征的研究,划分矿化类型,着重分析区域成矿地质条件,提出“层─盆─破─热”是本区层控型铅锌矿形成的基本因素。总结出铅锌矿在本区形成时间有“三个高峰期”,空间集中于“一带两弧”的时空分布规律。在分析不同矿化类型成矿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综合理想成矿模式,为本区找矿靶区和预测区的确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浙江湖州三天门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志龙 《浙江地质》2002,18(1):41-44
本通过对湖州三天门地区四种类型金矿地质特征分析,认为本区金矿类型总体上属于风化淋积型金矿,并就其成矿条件作了分析和研究,提出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及次生富集作用是本区金矿成矿四大因素。  相似文献   

13.
北淮阳地区的中生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豫皖两省的北淮阳地区中生界连成一片。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省境的本区红层均覆于中生代火山岩系之上,以致豫皖两省无法接图。经1:20万和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多年来的科研工作,查明三尖铺组、凤凰台组伏于中生代火山岩系之下,厘定了本区中生代地层层序。这一层序的建立,为正确阐明本区的沉积演化和构造变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近几年来在渭南地区开展第四纪地质、地貌调查工作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结合本区磁性地层学研究成果,阐述了沟谷侵蚀作用的方式,并首次将本区约50~55万年以来的沟谷侵蚀分为4个侵蚀期,同时还讨论了沋河沟谷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株洲县湾塘-王家洲区段地层、构造、水文、岩浆岩的研究,探讨了本区温泉的形成机制,根据温泉的特征,将本区温泉分为低温温泉和中温温泉两类;运用水文地质的研究方法对本区的地下热水水质、水温和可供开采有补给保证的地下热水资源量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计算和概括;从经济和社会效益角角对本区温泉的开发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川西北金三角地区的区域地质和矿床地质特征,研究了区域重力场和金矿发育的关系,详细论述了本区金矿发育的区域地球化学背景、区化异常特征及东北寨金矿的地球化学特征。从地球化学方面进行了成矿预测,指明本区尚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应进一步加强工作。  相似文献   

17.
以岩背斑岩锡矿区火山侵入杂岩为例,根据稀土元素Ce,Nd,Eu,Yb等5种元素6种不同式样协变关系(元素-元素,比值-比值)的判别,重建了本区火山侵入杂岩成岩机制。结果认为,本区第一旋回酸性岩浆是由华南加里东褶皱区基底(云开群)F=0.3的聚集熔融形成的。未喷出地表的那一部分岩浆经历了F=0.2的分离结晶作用形成本区残余的花岗质熔体。  相似文献   

18.
在内蒙古大青山晚古生代煤系地层中发现了9层以上火山事件层,主要由凝灰熔岩、火山角砾岩、熔结凝灰岩、凝灰岩、沉凝灰岩及各种凝灰质沉积岩组成。通过剖面层序分析和岩石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和同位素比值研究,可将本区火山事件层划分为9个喷发旋回;根据火山事件层的分布,本区煤层可与山西大同同时代的煤层相对比;这一研究结果为大区域煤层对比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根据本区的研究工作并与内蒙海槽火山活动资料相对照,本区火山碎屑物质来自内蒙海槽钙碱性岛弧型火山活动的观点得到证实,也为华北板块与古亚洲洋板块之间的封闭机理,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小兴安岭砂金矿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野外调查和室内统计分析工作基础上,对研究区内60余个砂金矿床、矿点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总结了本区砂金的富集规律和砂金矿的形成条件。砂金矿床是物源和地貌共同作用的产物,两者构成了砂金矿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本区有金丰度较高的老变质岩系,构造活动与岩浆作用使其内的分散金多次迁移再富集,结果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含金地质体。这些地质体构成了本区砂金的物质基础,地貌及地貌形成过程使这些含金地质体不断遭受风化、剥蚀  相似文献   

20.
根据岩石地层划分、对比理论和原则,对青藏高原主体范围内的前寒武纪地层进行了岩石地层和地质年代的划分,建立了岩石组合特征的标志及其上、下序列关系,提出了划分、对比意见。最后讨论了本区元古宙重大地质事件和基底性质,得出了本区无古宙地层纵向四分、横向二分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