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杜胜江  温汉捷  张锦让  杨光树 《地质学报》2023,97(10):3347-3362
滇东南是我国重要的钨锡多金属成矿区,老君山矿集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围绕燕山期老君山复式花岗岩体,分布有都龙、南秧田、新寨大型-超大型Sn-W多金属矿床及多个中小型矿床(点)。该区地质演化复杂,Sn、W多金属可能存在多期成矿作用,包括燕山期、印支期和加里东期。由于目前该区发现的Sn-W矿化多分布于老君山岩体南、东侧,而岩体北部Sn-W成矿作用的研究相对较薄弱,特别是成矿年代学方面,多数矿床依然缺少精确同位素年代学数据,制约了该区Sn-W多金属成矿作用的认识和地质勘探的深入。长田是老君山岩体北缘代表性W (Sn)多金属矿床,区内加里东期和燕山期花岗岩均有分布,由于缺少年代学数据和地质地球化学研究,W(Sn)成矿作用的认识尚缺少实际地质地球化学依据,难以建立合理的成矿模式,制约了区内地质勘探的深入和突破。基于此,本文通过对长田W (Sn)矿床中白钨矿及共生萤石的Sm-Nd同位素定年,分别获得97 Ma和79 Ma两个年代学数据,显示该矿床钨矿化主成矿期应为燕山晚期,与老君山花岗岩活动时限一致,表明长田钨成矿作用与燕山期老君山花岗岩的侵入活动关系密切,而与加里东期岩浆活动关系不大。该成果丰富了...  相似文献   

2.
粤东沿海地区锡和钨成矿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东沿海地区与锡钨矿化有关的花岗岩可划分为锡成矿花岗岩和钨成矿花岗岩。二者皆为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属地壳物质物重熔—深熔成因。锡成矿花岗岩形成于燕山中期,主要分布于潮安—海丰以东地区。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岩,岩石相对富Al_2O_3、CaO以及Sn、Pb、Zn、Cu等微量元素。钨成矿花岗岩形成于燕山中晚期,主要分布在靠近莲花山断裂带地区。岩性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岩石相对富SiO_2以及W、Be、F等微量元素,源岩特征的不同,是造成两种成矿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湘东南地处南岭中段北部,为华南重要中生代有色金属矿集区。区内主要矿床均与燕山早期花岗岩有关,印支期花岗岩极少形成规模矿床。已有研究表明区域构造体制不同可能是成矿差异的主要原因,即燕山早期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伸展构造体制,印支期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弱挤压构造体制。本文研究发现,相对印支期花岗岩而言,燕山早期花岗岩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方面明显具有更好的W、Sn多金属成矿条件:成矿元素W、Sn,放射性生热元素U、Th,挥发分元素F以及稀有金属元素Be、B、Li、Rb等组分的含量及碱性程度更高,岩石氧化程度(Fe2O3/FeO比值)更低;(La/Yb)N值和δEu值更低,Rb/Sr比值更高,反映岩浆分异演化程度更高。因此,除构造体制差异外,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差异也应是两时代花岗岩成矿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两阶段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差异的形成可能与构造-岩浆演化历史和构造环境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4.
广西大瑶山地区花岗岩成矿系列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章通过对前人资料收集、整理,结合国土资源地质调查项目的成果,总结了广西大瑶山地区花岗岩和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大瑶山隆起区与其周边的花岗岩在岩体大小、形态、岩石组合、化学成分和微量元素组成及矿化种类具有较大的差异,呈现隆起区内部以金铜矿化为主、周边为钨锡铅锌矿化的空间分布现象,并初步划分成两个成矿系列,即与加里东期同熔型花岗岩有关的Au、Cu多金属成矿系列和与燕山期改造型花岗岩有关的W、Sn、Pb、Zn、稀土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5.
东嘎花岗岩体位于冈底斯一念青唐古拉板片北缘、班公错一怒江结合带中段班戈一崩错板片。岩体时代为燕山晚期,属印度一欧亚板块碰撞造山构造环境。岩石属富钠、硅铝过饱和类型,该岩体位于斑戈一嘉黎一波密一察隅锡成矿远景带内,岩浆分异程度高,具有S型花岗岩体的典型特征,与滇西、川西含锡花岗岩体特征相似,成矿条件有利。区域化探资料显示锡异常明显,异常为Sn、Rb、Y、u、Nb、Ag、w、Th、Pb等多元素组合。sn元素的强度高、规模大。据区域地质、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成矿资料,东嘎花岗岩体具有良好的锡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6.
湖南上堡矿区钨锡矿成矿条件及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堡矿区出露地层有石炭系和二叠系,壶天群及栖霞组的灰岩、白云质灰岩化学性质活泼.W、Sn含量较高;区内的燕山早期黑云母花岗岩呈岩株或岩枝状产出,岩石具钠长石化和云英岩化,微量元素丰度值高;花岗岩体顶面的洼部构造很发育,规模大,是有利的成矿空间;围岩蚀变强烈,以矽卡岩化为主;W、Sn等元素的土壤异常围绕岩体分布,并且强度大,范围广;经钻探揭露,在接触带上有具工业意义的矽卡岩型钨锡矿体.通过分析,认为上堡矿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大型规模钨锡矿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7.
沙柳河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柴北缘加里东地槽褶皱带东缘,区内印支期侵入岩分布广泛.通过对侵入岩物质成分、岩性特征、岩石化学特征的研究,从侵入岩形成时代、岩石特征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分析了侵入岩与钨锡矿成矿之间的关系.分析认为区内成矿岩体以黑云二长花岗岩为主,属于S型花岗岩,具有酸度大、含碱量不高的特点,属弱碱性-过碱性硅铝过饱和类型花岗岩,其含副矿物种类较多.岩石中Pb、Zn、W、Sn元素含量均高于世界花岗岩平均值的1.5~3.3倍,为钨锡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利用花岗岩K+Na与Si相关图、SiO2-(CaO+MgO+FeO)-(Na2O+K2O+Al2O3)三相图、分异指数直方图等方法对区内的花岗岩进行分析,认为普查区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含云英岩化二长花岗岩)在岩性特征、岩石化学、物质成分及形成时间等方面,均表现出与国内外锡钨成矿岩体非常相似之处,属有利的成矿母岩.  相似文献   

8.
四川平武稀有金属花岗岩与绿柱石的成矿属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四川平武稀有金属花岗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阐述该区花岗岩与绿柱石的成矿关系。研究表明:平武花岗岩体造岩矿物组合为石英、钠长石、钾长石和白云母;岩石化学成分铝过饱和、富钠、富碱性,稀土元素含量很低,富含Be,W,Sn,Li,Ta,Rb等稀有元素;属花岗岩浆高度分异演化晚期阶段的产物;由岩浆期后的云英岩化形成气成-热液型绿柱石宝石矿床。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老君山锡多金属成矿区为研究对象,根据与成矿相关的地质作用的组合特征(加里东期火山喷流沉积成矿作
用、印支期区域变质作用和燕山期花岗岩叠加改造成矿作用),厘定了三大成矿系列。通过不同成矿系列矿床的稀土元素地
球化学对比研究,发现各成矿系列矿床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明显区别如下:Ⅰ. 加里东期海底火山喷流沉积-印支期变
质成矿系列,分布于老君山花岗岩体的北东部外围,其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海相火山喷流沉积岩(岛弧拉斑玄武岩)类似;
Ⅱ. 加里东期海底火山喷流沉积-印支期变质-燕山期花岗岩热液叠加改造成矿系列,分布于老君山花岗岩接触带附近,具
海底火山喷流沉积岩和花岗岩并存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Ⅲ. 燕山期花岗岩热液成矿系列,位于老君山花岗岩体及接触带,
其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地壳重熔型花岗岩一致。  相似文献   

10.
南岭地区钨锡多金属成矿作用和区内中酸性-酸性花岗岩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利用已发表的和野外收集的地质资料,本文尝试对区内成钨锡花岗岩组合(包括与钨锡矿相关的含钨锡花岗岩和成钨锡花岗岩)进行宏观地质判别。判别过程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首先将成钨锡花岗岩组合与不成矿花岗岩相区别,然后将含锡花岗岩和含钨花岗岩互相区别开来。相对于不成矿花岗岩,成钨锡花岗岩组合通常具有W、Sn、F、B化探组合异常、多期多阶段演化特点、适度的构造叠加(即存在明显的热液活动)等共同特点,且三者缺一不可。不成矿花岗岩一般具有W、Sn、F、B化探组合为背景值,岩性单一,少见晚期岩株、岩脉(演化不充分)及蚀变的特征。在野外地质工作中,含锡花岗岩一般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岩性组合。基性端元以普遍发育暗色微粒包体、常见角闪石、含较多的黑云母为鉴别特征。酸性端元中可以含有少量白云母。而含钨花岗岩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岩性组合为主,常见含B矿物电气石,基性端元少见或不见角闪石、含较少的黑云母,仅见变质岩、围岩捕掳体和黑云母团块,酸性端元白云母含量较高等组合特征可以与含锡花岗岩相区别。  相似文献   

11.
江西西北部锂及稀有金属成矿条件及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西西北部地区锂及稀有金属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有闻名全国的雅山、同安等超大型稀有金属矿床及众多含锂瓷石矿床,矿床类型较多,资源潜力巨大。本文通过论述江西西北部地区锂及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主要锂矿床地质特征、锂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总结该区锂及稀有金属矿床成矿规律、找矿标志和找矿潜力。结果表明:江西西北部地区锂及稀有金属矿属岩浆晚期残留岩浆气液生成,其找矿标志为多期次侵入浅色细粒花岗岩且花岗岩中F、Nb、Ta、Li、Rb、Cs含量高,隆起区断裂构造发育和相互交切部位,钠长石化、锂云母化、黄玉化等蚀变现象,Li、Nb、Sn、W等亲氧元素异常,Nb、Ta、Sn、W等重矿物异常等。通过对甘坊及雅山地区锂资源量进行半定量估算,根据雅山地区物化探异常走势图及成矿岩体标志等,认为路口—雅山、高岭—江家岭为两个重要找矿潜力区。  相似文献   

12.
广西栗木锡-铌-钽矿床中氟的作用及地表找矿评价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栗木多金属矿从上到下除有长石石英脉型锡-钨矿床、花岗伟晶岩脉型锡-钽-铌矿床外,还有含锡、铌、钽花岗岩原生矿床。本次对矿区内的地层、岩体、矿体中氟含量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实验资料,认为燕山早期复式花岗岩体中富含的氟是成矿元素W、Sn、Nb、Ta的重要携带剂,对W、Sn、Nb、Ta从岩浆熔体中分出、迁移、富集及矿化分带起了重要作用,氟虽是寻找盲矿体的重要远程指示元素之一,但氟不是成矿元素,含矿岩体地表岩石中通常除有F、Be强异常外,W、Sn、Cu、Li等元素还会形成强异常组合;含矿岩体地表萤石-云母细脉带中硼(F)-般〉30000×10^-5,W(Be)〉1000×10^-6,W(Sn)〉300×10^-6,ω(W+Sn)〉400×10^-6,F/(W+Sn)和F/Sn〈110;含矿岩体地表长石石英脉带中W(F)〉10000×10^-6,ω(W)〉80×10^-6,W(Sn)〉500×10^-6,F/(W+Sn)和F/Sn〈50;不合矿岩体的地表岩石及细脉带中各指标含量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3.
甲玛矿区的岩浆岩为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和花岗斑岩,是两种不同的岩石演化序列。花岗斑岩的斜长石矿物为偏酸性的斜长石,副矿物中具有钛铁矿,K2O/Na2O值较低,显示了S型花岗岩的特征。花岗斑岩是壳源熔融产生,在其演化的过程中,结晶分异起着主导作用。通过S型花岗岩的地质特征以及化学元素的定量模型的变化趋势来研究甲玛花岗斑岩的演化序列,体现结晶分异作用的特征及成矿机理。通过分析甲玛花岗斑岩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结晶分异作用对花岗斑岩的成矿机理,得出甲玛矿区具有W、Sn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金家庄银多金属矿床是东秦岭造山带多金属矿床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蚀变岩性为褐铁矿化大理岩,岩石类型主要为二长花岗岩、花岗岩;文章分析了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岩浆岩与矿化的关系,认为金家庄矿床为构造蚀变型矿床,岩浆岩为该矿床成矿提供热能及物质基础,且Cu、Pb、Zn、W、Sn、Au、Ag等具有良好的伴生关系,对于寻找多金属矿床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5.
陈晓翠  毛凯楠  杨巍  杨梧  闫俊  李朋  姜海 《地质学报》2023,97(11):3846-3860
锡矿床全球空间分布高度不均,成矿与花岗岩密切相关,对花岗岩Sn成矿作用的研究受到学界高度重视。准确示踪岩浆源区和精细刻画岩浆演化过程对理解花岗岩与对Sn成矿之间的关系十分关键。磷灰石作为花岗岩类岩石中常见的副矿物,其化学组成在示踪花岗岩岩浆源区和成岩过程方面有独特优势。本文对滇西腾冲-梁河锡矿带具有代表性的小龙河锡矿床,对矿区内的花岗岩展开磷灰石原位化学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龙河锡矿区的花岗岩为一套高分异花岗岩,显示A型花岗岩特征,主要源于地壳物质熔融,花岗岩形成于相对还原的环境,富F且含有一定量的Cl元素。上述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有利于花岗岩浆演化过程中Sn的富集和迁移,说明磷灰石的成分特征可以很好地指示花岗岩浆的成因、演化及其物理化学条件,能有效评价花岗岩的Sn成矿能力。  相似文献   

16.
锡田含W,Sn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构造背景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以二长花岗岩类为主体的锡田岩体,分布在南岭花岗岩套北部边缘,形成时代为燕山早期。岩石具有高硅、富碱以及W,Sn,Mo,Bi,Cu和U,Th丰度高的特点。与湘南地区的骑田岭、香花岭等含Sn花岗岩体特征有相似之处,具有找W,Sn矿的较好潜力。岩石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表明,其具有典型的后造山(post-orogenic。)作用形成的“A型花岗岩”类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从而显示锡田岩体形成时该区处于陆壳开始拉张裂陷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7.
采用ICP-MS和ICP-OES分析了缅甸曼排钨矿床的花岗岩、云英岩和石英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在对所获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将其与钨矿化地质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认为该区花岗岩体只形成钨矿床,而没有形成钨-锡矿床或锡-钨矿床的原因,很可能是在岩浆期后的气液作用过程中,W、Sn发生了矿化分离。W、Sn发生矿化分离的原因,除了与W、Sn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有关外,还与成矿热液系统的物质组成和富氧低硫的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赵振安 《矿产与地质》1991,5(4):240-248
在全面总结湘桂粤赣地区含锡花岗岩类岩石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从宏观地质特征、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和包裹体地球化学等方面,提出了一套定性和定量评价会锡花岗岩类成矿性综合指标,使含锡花岗岩成矿性提高到定量研究阶段,对锡矿勘探和成矿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大湖塘矿集区燕山期岩浆岩从岩体的空间分布、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岩浆岩的成因及其与成矿的关系。结果表明,该矿集区燕山期岩浆岩是一个半隐伏―隐伏的多次侵入的岩株状杂岩体,均属强过铝质的S型花岗岩,为岩浆成因,深熔浅成,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各期次岩体W、Sn、Mo、Bi、Cu、Zn等成矿元素含量高,矿床、矿体及矿床金属分带均围绕岩体展布,是成矿的母岩。成岩与成矿是先行后续的关系,成矿主要发生在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大湖塘矿集区燕山期岩浆岩从岩体的空间分布、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岩浆岩的成因及其与成矿的关系.结果表明,该矿集区燕山期岩浆岩是-个半隐伏―隐伏的多次侵入的岩株状杂岩体,均属强过铝质的S型花岗岩,为岩浆成因,深熔浅成,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各期次岩体W、Sn、Mo、Bi、Cu、Zn等成矿元素含量高,矿床、矿体及矿床金属分带均围绕岩体展布,是成矿的母岩.成岩与成矿是先行后续的关系,成矿主要发生在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