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蓝颖春 《地球》2013,(2):42-44
正"北京咳"近年频繁地出现在旅游攻略中,美国一本旅游攻略中提醒游客:"很多人抱怨‘北京咳',但我们还不知道预防的方法。""外国人把‘北京咳'作为标签贴在北京这所千年古都上,不免让人觉得苦涩。"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夏学銮教授曾经说过,空气污染问题关系到北京乃至中国的国际形象,有可能会给政府带来负面影响。另外也有在北京生活两年的美国人戏称,应该设计一个手机程序,当空气污染指数达  相似文献   

2.
谭烈飞 《地球》2021,(2):70-75
“一京(北京)二卫(天津卫)三通州”,可见,是宜居之地。古代通州地位仅次于京津。随着2019年1月北京市据史料记载,通州在汉代有城,但在此前的党政领导机关的正式入驻,通州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载入史册。把通州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
《地球》2016,(8)
正周口店位于北京西南的房山区,是著名的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化石的产地。北京人又称北京直立人或"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30万~50多万年前,于1921年在周口店龙骨山石灰岩洞中发现并陆续发掘,1929年裴文中在洞中发现了"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与这些化石一同发现的还有大量的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如虎、鬣狗、鹿、牛、马、鼠等。在洞穴内还发现了灰烬层和烧过的朴树籽,表明北京人是最早会用火的人。  相似文献   

4.
蓝颖春 《地球》2015,(2):28-29
<正>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河北与北京,实为一体。而在2014年空气污染城市榜前10位当中,河北和天津一共占了8个,北京却不在其列。这一方面说明了北京治霾的力度和效果,另一方面也可见,为了承接北京迁移出去的众多高污染企业,河北付出了很大牺牲,替首都分担了不少压力。2010年底,河北省曾提出建设环首都经济圈的计划,以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随后,为了突出环保,这一计划更名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如今  相似文献   

5.
北京遥测台网中转站王强(中国北京10008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北京台网在地震信息传输方式方面开发了中转站工作。中转技术对北京台网的发展和华北各台网的信息交流以及提高地震信息快速反应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为台网的扩展提供了广...  相似文献   

6.
蓝颖春 《地球》2012,(9):86-89
2012年7月21日,暴雨如注,北京遭遇了61年来有气象记录最凶猛的一次强降雨,全市平均降雨量170毫米。对长期干旱且严重缺水的北京来说,这无异于一场及时雨。但是,这场及时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北京的水危机难题。北京居民虽然知道北京面临水危机,但他们并没有经历过大规模停水,因为,为了解决一次又一次的水危机,北京想尽了办法,不断从外面"输血"。  相似文献   

7.
《地球》2017,(7)
<正>第十二届新世纪北京生态论坛6月8日在北京召开,由北京生态学学会主办,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简称"北京园科院")承办,主题为"城市生态与宜居环境建设"。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研究员王效科、清华大学杨军教授、北京园科院院长李延明和教授级高工李新宇等专家作了精彩的报告。《地球》记者在论坛上了解到,城市的飞速发展,产生了诸如热岛效应、城市生物多样性破坏、城市生态环境及景观破碎化、水体污染、洪涝、  相似文献   

8.
根据CDSN北京地震台宽频带数字地震仪记录到的20个远震记录中的S震相与Sp震相的到时差测定了北京地震台附近地壳厚度值H。得出了以北京地震台为圆心20~45km环形区域内地壳厚度平均值为40.2km左右的结果。并简要的讨论了Sp震相在北京地震台的记录特征。初步得出了Sp震相在北京地震台的可观测范围为11°~40°,S波震相高效率转换为Sp震相的距离约在30°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发展,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地磁观测环境所受干扰日益严重。利用1985-2016年北京和红山地磁场总强度和垂直分量年均值,对比分析北京地磁场长期环境干扰变化,并选用2个台站GM4磁力仪记录的磁静日秒数据,分析北京地磁场日变化干扰振幅谱和功率谱。  相似文献   

10.
根据北京地磁台1987~2012年已正式出版的《地磁观测报告》资料,对北京地磁台地磁场的长期变化进行初步分析研究。系统地总结了北京地磁台地磁场长期变化的基本规律,这对进一步认识了解北京地磁台地磁场各要素的变化规律与特征,以及应用北京地磁台的资料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引言为了扩充北京地震台网的实用功能,为研究地震提供更多的有用资料,我们在北京台网利用数字地震波形记录,开展了常规的近震波谱分析,编辑出版了“北京地震台网地震波谱和震源参数观测报告”,并开展了一些应用研究。我们在赵仲和、王凌南等编制的有  相似文献   

12.
贾跃明 《地球》2012,(8):83-83
"2012北京中华玉雕精品展"与7月8日至8月2日在中国地质博物馆拉开帷幕。此活动由中国商业联合会珠宝首饰委员会玉雕艺术研究会、中国地质博物馆主办,青海昆玉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华昌珠宝有限公司、新疆昆仑绿业集团、北京金源珠宝古玩城、北京爱家国际收藏品交流市场协办。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贾跃明在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此次活动旨在弘扬玉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3.
王铸金 《地球》2013,(6):51-53
正"欢迎来北京看海"是前两年每到汛期,北京市遭暴雨、城区严重积水后,在网络上出现的热门调侃话语。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曾造成78人遇难,全市经济损失近百亿元。今年汛期是"7·21"特大暴雨灾害后的第一个汛期,北京做好准备了吗?5月25日,北京市召开防汛抗旱  相似文献   

14.
施晓晖  徐祥德 《地球物理学报》2012,55(10):3230-3239
针对2011年12月初北京及华北持续近一周的严重大雾天气这一热点事件,从城市群大雾过程气溶胶区域影响的视角,基于"973"项目"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水-土环境污染机理与调控原理"的研究工作,就北京及周边地区大雾天气与大气气溶胶区域影响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北京城市大雾前低空SO2和NO2浓度存在"积聚"与"突增"现象.北京及周边地区冬季雾日数和气溶胶光学厚度则呈正相关,并具有"同位相"的年际变化趋势.研究同时发现北京及其南部周边的冬季气溶胶高值区呈南北向带状分布,其与北京周边居民户数高值区有所吻合,反映了冬季北京城市气溶胶颗粒物的远距离影响源区及大尺度输送效应.统计分析指出,冬季北京气溶胶颗粒物PM10、PM2.5主要影响成分是SO2和NOX,且有关研究也表明,电厂、采暖和工业面源是SO2的三大本地排放源,而机动车、电厂、工业为NOX的三大本地排放源,上述大气PM10、PM2.5主成分污染源亦与雾水样本化学分析结果相吻合,即冬季由于燃煤在生活能源中的比例较大,北京雾水中硫元素和碳元素的含量都较高.因此,北京冬季大雾不仅与北京城区气溶胶及其污染排放影响存在相关关系,而且与北京周边天津、河北、山东等地气溶胶及大气污染物的远距离输送和气溶胶区域影响效应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北京雾霾天气及相关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首先要着眼于局地污染物的减排,但同时如何做好区域大气污染的协同治理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磁台的磁环境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地磁台建台以来,台站周边环境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发生的变化做了较详细的描述.利用几次在台站地磁观测区范围内的地磁场梯度观测资料,分析了台站地磁观测场地磁场梯度的变化情况,并对现有地磁场梯度环境进行了评估.为北京地磁台及全国其他台站,在现有条件下的地磁观测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地球》2016,(1)
正2015年,一场又一场的雾霾袭击着北京城,天穹之下灰蒙一片,蓝天不再、空气不净,经常被迫生活在"仙境"的市民对雾霾有着怎样的感受?《地球》记者采访了一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王先生,看看普通市民的抗霾路。"我一直很奇怪,看新闻老是报道北京的空气优良天数在增加,但我感受到的雾霾天数也是越来越多,我们老百姓的实际感受和官方总是不大一样。"家住西城区广安门外的王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是北京本地人,经营着一间小型烟酒食杂店,步入中年的他对雾霾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17.
《地震》1982,(6)
北京八宝山断裂带活动性问题,是地震工作者及广大群众都很关心的问题。最近,国家地震局邀请了在这一地区从事多年地震地质工作的北京大学、河北地质学院、地质部全国资料局、北京水文地质公司、北京矿务局、国家地震局地震地质大队、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等单位的科学工作  相似文献   

18.
北京台网创业初期随笔张少泉(中国北京100081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作为北京台网的一名“老兵”,能在它的创业初期尽过一点心、出过一点力,我感到荣幸和自豪。1996年正值北京台网30周年之际,重温那逝去的岁月,写成这篇短文以志情怀。1北京遥测台网...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12月19~20日,北京生态学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北京林业大学举办。本次大会由北京生态学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重点实验室与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共同承办。在两天的会议中,累计463人参加会议,共来自62家单位,其中京内单位有48家,京外14家。北京生态学学会秘书长谢宗强为大会开幕致辞并与学会理事、动物所研究员朱朝东一起主持了12月19日  相似文献   

20.
宋冬勇  而立图 《地球》2011,(7):100-103
国外不少专家经过对“北京人”头盖骨的研究后推断:中国猿人有食人的风气。在“北京人”生活的年代,尚处于野蛮的时期。当食物发生短缺的时候,他们会把死去的同类吃掉,而且将其头盖骨做成舀水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