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藏甲玛斑岩成矿系统中厚大矽卡岩矿体控矿因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西藏甲玛斑岩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上具有重大经济意义和科学研究意义的超大型矿床,近年来,取得了重大的找矿突破,现已累计查明和控制铜金属资源储量超过700万吨,共伴生钼、铅+锌、金、银资源储量均达到大型以上规模。笔者在充分收集、整理甲玛矿床最新勘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矿区386个钻孔样品化学分析数据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按一般工业指标边界品位圈定矽卡岩型铜钼矿体、矽卡岩型铅锌矿体,对厚大矽卡岩型矿体在平面上、剖面上的分布及产出特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发现,甲玛矿区厚大矽卡岩矿体主要分布于3个区域:1矿区中部斑岩接触带;2矿区南部铜山滑覆体内;3矿区北西部牛马塘一带。对于不同部位的厚大矿体,其控矿因素各不相同,按主要制约因素,可以概括为:岩体接触带控矿、滑覆体构造控矿和背斜核部构造控矿。文章通过对矿区厚大矽卡岩矿体控矿因素的探讨,建立了相应的岩浆-构造控矿模式,对于完善甲玛斑岩成矿系统模型及矿山开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东段与斑岩-夕卡岩成矿系统有密切联系的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矿床以夕卡岩—斑岩型铜钼铅锌(金银)矿体为主,其现阶段工业开采以夕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为主。矿区受区域构造影响较大,其形成的次一级断裂及褶皱横穿矿区,并控制着成矿岩体的产出状态。而当前关于甲玛矿床构造控矿方面的文献见之甚少,因此本文从构造因  相似文献   

3.
冈底斯成矿带是一条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带,绒多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矿床类型为与燕山晚期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的矽卡岩型。文章通过对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体及矿石的特征进行研究,总结了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并对控矿因素和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对今后矿区及其外围的找矿工作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摘要: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属于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矿床,具有巨大的成矿潜力。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受控于NS向正断层及其受断裂控制的具有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的中酸性斑岩体。利用锆石LA ICP MS U Pb测年方法对矿区含矿与不含矿的中酸性斑岩脉进行了年龄测定,3件样品的岩浆锆石U Pb年龄为14~16 Ma,表明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及矿区与成矿有关的岩脉均形成于中新世早期;利用ESR测年方法,获得含矿石英脉年龄139~164 Ma,含矿方解石脉年龄5~7 Ma,测年结果表明甲玛矿区主要成岩成矿作用同期,形成于中新世早期,并在中新世晚期受构造运动影响仍然存在较弱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5.
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唐菊兴  王立强  郑文宝  钟康惠 《地质学报》2014,88(12):2545-2555
根据全国重要矿产潜力评价项目成矿规律研究之成果,开展综合分析,将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划分为驱龙-甲玛铜多金属矿集区等13个矿集区,确定了主要矿集区中重要矿床的矿床类型,总结了矿床时空分布和矿床组合等方面成矿规律,完善了矿床成矿系列、亚系列和矿床谱系,建立了中新世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的控岩控矿模式.提出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冈底斯中部中酸性岩浆岩接触带似IOCG型铁铜金矿、早中侏罗世—中新世斑岩型铜矿外围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与剪切带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等是冈底斯成矿带东段下一步找矿的重要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6.
西藏甲玛矿区铅锌矿体成因研究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在冈底斯成矿带取得找矿突破的超大型矿床之一。本文通过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与典 型喷流沉积矿床的对比研究,指出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成因是与斑岩成矿作用有关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由产于斑岩中的 钼(铜)矿体、产于矽卡岩中的铜多金属矿体、产于角岩中的钼铜矿体以及外围独立金矿体构成了完整的甲玛斑岩成矿系 统。甲玛矿床同典型喷流沉积矿床的主要区别在于:①地质特征:岩浆热液不仅在林布宗组与多底沟组扩容空间内可形成 层状矽卡岩,而且在林布宗组的泥质灰岩夹层中也可形成小规模、透镜状、囊状矽卡岩;矿区不存在喷流岩,前人认为的 喷流岩实际上是矽卡岩化角岩;矿床的主成矿年龄为14~16Ma,成矿与中新世冈底斯碰撞造山带发生拆沉、大规模的地壳 伸展作用及大规模斑岩体侵位有关;矽卡岩铜多金属矿体不存在喷流沉积矿床所特有的二元结构,矽卡岩顶部与顶板围岩 之间为渐变过渡关系;粗粒结构的矽卡岩亦是岩浆热液长时间补给而使矿物自形生长的结果。②地球化学特征:元素地球 化学特征方面成矿元素组合以Cu,Mo,Au,Ag为主,少量Pb,Zn;多底沟组灰岩中Mn相对于区域背景含量为负异常;甲玛铅 锌矿体的Zn/ (Pb+Zn)比值较低,主要集中在0~0.1和0.2~0.45两个区间内;矿床的矿化分带表现出:由岩体中心向四周Mo →Cu+Mo→Cu→Pb+Zn,为典型的斑岩铜钼矿成矿系统的矿化分带。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方面硫同位素比值主要呈负值且 变化范围很窄,而硅同位素比值则以正值为特征。此外,文章建议在念青唐古拉具有类似甲玛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地区,以 岩浆热液矿床成因为指导,建立依据浅边部铅锌矿(化)体,向深部(中心)追索铜钼矿体或钨矿体的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7.
李莹  肖克炎  李楠  邹伟  张婷婷 《地球学报》2013,34(4):509-512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拉萨东约68 km 处,是冈底斯成矿带内与斑岩成矿作用有关的斑岩-矽卡岩-角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本文以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地质异常理论为指导,开展了矿田构造分析、地球化学元素分带研究。文章运用三维建模及可视化技术建立矿区三维矿床模型,通过曲面模拟方法提取矿区控矿构造界面,查明了矿区构造界面对 Cu、Mo、Ag、Au 等元素的富集有绝对控制作用;矿区地球化学元素分带表现为浅部 Pb、Zn 至深部 Cu、Mo 的变化特征,矿区成矿中心空间位置的探讨说明矿区在ZK1616-ZK3216一带的深部存在隐伏含矿斑岩体。  相似文献   

8.
西藏甲玛超大型铜矿区斑岩脉成岩时代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甲玛铜多金属矿是冈底斯成矿带上资源储量达到超大型规模的又一个重要矿床,2010年7月已正式投产。产于矽卡岩、斑岩和角岩中的辉钼矿Re-Os定年已表明甲玛矿床的铜钼成矿时代集中于17~14Ma,而成岩时代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矿区及外围大量出露的近南北向展布的斑岩脉。本文选取矿区铅山上52号平硐内的2件弱矿化斑岩脉样品,花岗斑岩(JM52-0)和花岗闪长斑岩(JM52-46.7),首次开展斑岩脉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获得的206Pb/238U-207Pb/235U协和年龄分别为14.2±0.2Ma和14.1±0.3Ma,代表了甲玛矿区地表出露的近南北向展布的斑岩脉侵位时岩浆锆石的结晶年龄。斑岩脉的成岩时代与区域上与近南北向正断层系统及裂谷裂陷带有关的冈底斯含矿斑岩侵位时代(18~12Ma)一致。甲玛的成岩成矿时代显示了成岩作用与成矿作用基本同期,且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主要斑岩型-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基本一致,成矿高峰集中在17~14Ma之间,指示了冈底斯在中新世的岩浆构造活动事件,而且表明了甲玛铜钼矿化与岩浆热液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9.
李光明 《地质与勘探》2009,45(6):645-654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是我国西部的重点成矿区带之一,特提斯演化与碰撞造山多阶段的构造演化和中生代以来广泛而强烈的花岗质岩浆侵入活动,在冈底斯成矿带形成了以岩浆作用为主的铜铁多金属矿床系列与矿床组合,主要的矿床类型有斑岩型铜钼矿、矽卡岩型铜铁多金属矿和热液型铅锌银矿.作者在区域地质条件、成矿规律与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斑岩型铜钼矿、矽卡岩型铜铁金属矿以及热液型铅锌银矿床的区域预测模型变量与与预测变量通过预测成果检验调整后备的权重,并利用MRAS资源评价系统对冈底斯成矿带进行了成矿预测,新圈出了一些重要的找矿远景区,如夏马日-弄如日铜金矿找矿远景区、则学-纳如松多铅锌银找矿远景区等,指出冈底斯成矿带的斑岩型和矽卡岩型矿床还具有进一步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0.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文宝 《地质与勘探》2010,46(6):985-994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内产出的超大型矿床,其铜、钼、铅+锌、伴生金、伴生银资源量均达到大型及以上规模,该矿床也是成矿系列理论指导实践取得找矿突破的典型矿床。矿区的矽卡岩型主矿体呈层状、厚板状产于下白垩统林布宗组砂板岩、角岩(矿体顶板)与上侏罗统多底沟组灰岩、大理岩(矿体底板)的层间因推覆-滑覆构造引起的扩容空间内,矿体走向延长超过3000m,倾向延伸超过2200m,最大真厚度达250m。除了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体是主要矿体类型外,矿区角岩型钼铜矿体与斑岩型钼铜矿体已经初具规模。角岩型矿体主要呈筒状分布于0~40线矽卡岩型矿体上部的角岩中,平面面积约0.8km2,矿体垂向最大延伸超过800m;斑岩型矿体已初见端倪,基本位于矽卡岩型矿体下部,但也有部分穿切矽卡岩型矿体。矿床中矿石的主要构造特征为浸染-细脉状,结构特征以热液交代作用形成的结构为主。矿石中主要的矿石矿物包括黄铜矿、斑铜矿、辉钼矿、黝铜矿和辉铜矿等,脉石矿石以矽卡岩矿物和石英为主。通过不同类型矿石中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测年,甲玛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时代介于18~10Ma之间,与青藏高原后碰撞伸展阶段成矿作用有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甲玛矿区矽卡岩是由斑岩结晶分异过程中分泌出的岩浆热液交代大理岩而形成。文章通过对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详细分析和讨论,提出该矿床成因是与斑岩成矿作用有关的斑岩-矽卡岩-角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1.
西藏努日矿区属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克鲁-冲木达矽卡岩亚带,通过多年地质普查工作,初步形成大型层矽卡岩型铜钨钼多金属矿床.本文通过对层矽卡岩型铜钨钼矿体地质特征、矿石质量、矿石类型、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等研究和分析,显示出热水环流和深部侵入岩浆热液的叠加和富集成矿作用特点,为矿区深部寻找斑岩型铜多金属矿提供依据和预测.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中矽卡岩的矿物学特征,进一步确定矿床成因类型,利用电子探针测试和镜下鉴定手段对矽卡岩矿物中的石榴子石、辉石、硅灰石等矿物成分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矽卡岩中石榴子石以钙铁榴石-钙铝榴石为主,辉石以透辉石为主,甲玛矿床矽卡岩属于交代矽卡岩中典型的钙矽卡岩。结合前人对矿区矽卡岩、围岩和花岗岩类的岩石地球化学、矿床成矿年代学等的研究,进一步证实甲玛铜多金属矿床系矿区花岗岩类岩浆交代大理岩形成的典型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3.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中白钨矿的产出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中段,矿区内显示钨元素异常,局部矿化富集,但前人尚未对钨元素及钨矿物进行研究.为弥补该空缺,文章通过分析钨含量随孔深变化的关系、钨矿物显微镜下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发现甲玛矿床矽卡岩型矿体的深部易于富集钨,且出现波峰,钨含量明显高于中浅部矿体;甲玛矿床中的钨矿物为白钨矿,主要赋存于矽卡...  相似文献   

14.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中辉钼矿是主要的矿石矿物,普遍发育,产出于不同的矿石类型(角岩型、矽卡岩型、斑岩型)矿石中。辉钼矿大多分布于裂隙、节理面上和石英脉或不同岩性岩石中。矽卡岩型矿石中辉钼矿呈微细粒浸染状、团斑状、脉状等,直接分布于矽卡岩中或矽卡岩中后期的石英脉中。采集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矽卡岩型矿石中不同产状的辉钼矿,进行铼-锇同位素测年,得到等时线年龄为(15.34±0.10)Ma,模式年龄变化于(15.21±0.22)Ma~(15.50±0.22)Ma,说明甲玛的辉钼矿成矿年龄集中在15Ma左右。结合前人的年代学研究成果,认为甲玛铜多金属矿成矿时代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斑岩铜矿的成矿年龄相近,可以否定甲玛铜多金属矿海底喷流沉积成矿成因的观点,为甲玛铜多金属矿的成矿成因和斑岩-矽卡岩型矿体的深部找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manto型矿化是指"沿层交代"并受地层控制,构造控矿,品位高,富含硫化物矿石。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在公益性与商业性勘查结合下,取得重大找矿突破的世界级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铜山(南坑)矿体是继揭露甲玛深部斑岩矿体之后的又一找矿重大突破。铜山矿体规模达到大型,铜金属量70多万吨,钼金属量2万吨,铅+锌金属量120多万吨,伴生金金属量20多吨,伴生银金属量2 000多吨。铜山矿体距离斑岩体中心1 km,受铜山滑覆构造控制,滑覆体内部次级褶皱、裂隙发育,为热液流体运移、沉淀提供了良好的空间;赋存于林布宗组角岩、林布宗组角岩和多底沟组大理岩层间及多底沟组大理岩中,呈透镜体、脉状、囊状、豆荚状;富含硫化物,主要为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斑铜矿、磁黄铁矿、黄铁矿、辉钼矿等;品位较高,铜平均品位0.99%,铅+锌平均品位2.88%。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并与世界上其他manto型矿体对比,甲玛铜山矿体属于斑岩成矿系统远端的manto型富矿体。甲玛manto型矿体的发现和确定在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上尚属首例,对该成矿带其他斑岩、矽卡岩矿床寻找外围manto型富矿体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其经济意义也十分巨大,目前已经建成日处理4万吨的露天采场。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黑石山矿区矽卡岩型多金属矿成因,本文分析了矿区地质背景、矿床(体)特征,总结围岩蚀变特征,认为矿区是以铜铅锌为主的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矿体主要产于金水口岩群地层与岩体的接触带即矽卡岩中。黑石山铜多金属矿床经历了矽卡岩期、石英硫化物期、热液叠加交代期及表生成矿作用期,形成了多种围岩蚀变现象,矿床形成主要与地层、岩浆岩、构造关系密切,接触交代作用形成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7.
朱溪式矽卡岩型矿床成矿作用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溪钨铜多金属矿床是近年在赣东北地区新发现的与岩浆活动有关的超大型矽卡岩型矿床。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最新勘探成果,论述了该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并通过将该矿床与传统意义上矽卡岩型矿床对比,从蚀变分带、成矿温度、成矿阶段、钨铜共生机制、控矿因素等对其独特性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并简要论述了朱溪矿床成矿作用过程,建立了朱溪式矽卡岩型钨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模式,指出了今后区域上应重视推覆构造带内中酸性岩浆侵位于碳酸盐岩地段的找矿,朱溪矿区应重视北西侧及深部矽卡岩型和蚀变花岗岩型钨铜多金属矿、北东侧脉型铜锌银矿的找寻。  相似文献   

18.
甲玛与世界级铜矿的初步对比及下一步找矿工作建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取得重大成果,已成为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内最重要的大型矿床之一.通过对世界级铜矿含义的解析,与北美、南美、环太平洋西南部及其他主要产区的世界级铜矿进行对比,认为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以矽卡岩型、斑岩型和角岩型三位一体、形成于晚第三纪青藏高原隆升阶段为显著特点,具有成为世界级铜、金、银、钼多金...  相似文献   

19.
张志 《地质与勘探》2013,49(1):9-18
甲玛铜多金属矿是冈底斯成矿带内产出的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矿床之一,是西藏藏中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开发对象.本文根据矿区308个钻孔的成矿元素化学分析结果圈定富矿体,其中,主矿种铜圈定品位为1%,共生矿种钼圈定品位为0.1%,共生矿种铅圈定品位为1%,共生矿种锌圈定品位为0.8%.通过其平面分布特征分析发现,甲玛矿区富矿体以钻孔ZK1616-ZK3216为中心,从北东往南西形成Mo→Cu→Pb+ Zn的富矿体分带特征;通过其剖面特征分析发现,甲玛矿区富矿体主要呈层状、块状、透镜状、树枝状等产出,其大多产于矽卡岩内,少部分产于斑岩体内,而角岩中基本未见富矿体.矿区铜厚大富矿体的矿物组合主要为斑铜矿+黄铜矿+硅灰石+石榴子石+石英,其蚀变主要可见矽卡岩化、硅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等;钼厚大富矿体主要矿物组合为辉钼矿+斜长石+钾长石+石英-辉钼矿+石榴子石+硅灰石+石英,其蚀变主要可见矽卡岩化、硅化、泥化、钾化等.  相似文献   

20.
威溪铜钨多金属矿床产于板溪群马底驿组第二段,赋矿岩性为呈环带状分布的矽卡岩。矿床规模(钨)已达到中型以上。矿床类型主要为钨伴生铜银镓透辉石矽卡岩矿石及钨伴生铜银透辉石矽卡岩矿床。矿床严格受地层岩性、构造、岩浆热液及围岩蚀变因素控制;在该矿区猫儿界背斜的南东翼及北东转折端一带的矽卡岩带,中深部具有大型铜钨多金属矿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