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正>西藏冈底斯构造带位于特提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构造带的东南部,该构造带从前寒武纪到现今第四纪均不间断地受到大型构造运动的影响,所以此地区的岩浆岩具有时间上的多期次性、空间上的分带性(王四利、赵宝光等2014)。西藏措勤县诺仓地区恰好位于冈底斯岩浆岩构造带,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复杂,形成环境多样,为该区域成为富矿聚集区提供了先期矿质来源和成矿空间条件。西藏诺仓地区金元素异常区主要出露林子宗群典中组(E1d)及古新世二长花岗岩(E1ηγ)和古新  相似文献   

2.
<正>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公司龙首矿位于金川硫化铜镍矿位于阿拉善地台西南缘,龙首山拱断束(褶断带)北部。南邻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的走廊过渡带,北接阿拉善地台潮水中、新生代坳陷。本区不仅具有地台区主要基底层的特征,又受到北祁连加里东构造运动的强烈影响,褶皱、断裂发育,岩浆活  相似文献   

3.
<正>1研究区地质背景岫岩红旗铅锌矿区处于华北地台北缘上的辽东元古代古裂谷的内带-中央裂陷区,位于华北地台(Ⅰ级)辽东台背斜(Ⅱ级)营口宽甸古隆起(Ⅲ级)盖县宽甸基底凹陷(Ⅳ级)虎皮峪复背斜南翼。区域内岩石主要为辽河群变质岩及大面积侵入的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中生代三叠纪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似斑状花岗岩和侏罗纪花岗斑岩、花岗岩。  相似文献   

4.
<正>研究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古地轴中段、沽源陷断束、大滩中断凹(Ⅳ)的东缘,其东侧为围场拱断束的上黄旗岩浆岩亚带,研究区位于两个Ⅳ级构造单元的过渡带上(河北省地质矿产局,1989)。研究区地层分布、岩浆岩侵入及构造格局具主要影响作用的构造为北东向深大断裂,北东、北西向及近南北向断裂构成了测区主要的构造格架。区内出露地层为中生代火山岩、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及陆相沉积火山岩等,形成了大面积的火山岩覆盖,且厚度较大。研究区构造活动强烈,与之  相似文献   

5.
Smit  CA 杨永强 《世界地质》1991,10(1):121-122
太古代高级区的林波波带(LB)位于卡普瓦尔和津巴布韦克拉通间,中心带(CZ)是由主要为东-东北向的走向滑移韧性剪切带从南边缘带(SMZ)和北边缘带(NMZ)分离出来的。而南边缘带是先前主要为麻粒岩的高级片麻岩区,它们复杂而广泛的外来体变形和出现主要地壳剪切带为特征。这些剪切带出现在南部边缘带内,并且与卡普瓦尔克拉通低级变质的花岗岩绿岩地体相接触。经研究南部边缘带经历了两次明显的构造旋回:形成于麻粒岩条件下的早期褶皱构造运动(T_1),和同样形成于麻粒岩条件下的较年轻的剪切构造运动(T_2)。两次构造运动的相互叠加,在露头和区城内均形成了复合型褶皱。卡普瓦尔克拉通与南部边缘带的过渡带是以地壳重力增加和传导性增加为特征,地球物理资料也证实了南部边缘带的高级岩向南逆掩推覆到Hout河剪切带附近的低级岩石  相似文献   

6.
<正>研究区位于北喜马拉雅构造带的东段,地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IYS)与藏南拆离系主拆离面(STDS)之间。区内地层主要为下侏罗统日当组(J1r),其主体地层岩性为黑色板岩,其次为变石英砂岩、钙质砂岩及少量不连续分布的灰岩和凝灰岩。主要构造有褶皱、断裂构造发育,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下侏罗统日当组地层中,F1、F2断裂均为含矿构造,在矿区的出露面积较大,大体倾向为近北向。研究区周围的玄武岩、辉绿岩等基性岩脉分布于日当组(J1r)地层中呈顺层产出。区内的围岩  相似文献   

7.
<正>1矿床区域地质背景1.1地层普查区位于佳木斯隆起西南部八面通隆起西端,区内地层露头发育很少。可见新生界第三系古新统虎林组(Eh),第四系全新统河床、漫滩、阶地堆积层(Q24)。1.2构造普查区位于兴凯湖-布列亚山地块区佳木斯隆起带八面通隆起西部、牡丹江深断裂东侧,深部构造为张广才岭幔坳区牡丹江隆起带的北东端。普查区内构造形迹以北东向断裂构造为主。北东向断裂控制了中、  相似文献   

8.
廖志杰 《地质论评》1985,31(3):285-288
我国台湾省位于西太平洋岛弧带,全省地热区约80余个,主要分布于岛北端的大屯火山区、中央山脉变质岩区和台东纵谷带。温泉的温度一般局限于两个区间,即38—70℃和84—99℃,在一些喷汽孔区,温度可达120℃(大屯的大油坑喷汽孔)。除大屯火山区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安徽段)以长江断裂带为界,存在江北和江南两条大致对称分布的斑岩带,是省内斑岩型铜金矿床的主要产区.从研究区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构造环境、矿床地质特征、成岩成矿作用等方面入手,对两条斑岩带内的斑岩型铜金矿床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矿床位于下扬子被动陆缘(坳陷区)与宿松—肥东陆缘(隆起区)和江南隆起(隆起区...  相似文献   

10.
杨月后  王继春  张海平  周飞  苏银春  钱程  汪岩  郭永烈  顾新雨  寇帅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157-67z1159
正研究区位于内蒙古东部天山镇西平安地地区,古生代大地构造位置由南向北可划分为华北板块、白乃庙岛弧和索伦—林西缝合带(图1)。Xiao等(2015)和Jian等(2012)等认为温都尔庙—柯丹山—西拉木伦蛇绿混杂岩带是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的缝合带,研究区则位于该混杂岩带以南白乃庙岛弧一侧。  相似文献   

11.
1概况测区位于云南景洪市南林山地区,属横断山系纵谷区南段,处于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季风气候,经济作物主要有橡胶、茶叶及木材,是闻名中外的普洱茶原料生产地之一。测区大地构造位置属澜沧江南段云县—景洪晚古生代末—早中生代火山岛弧带,主要出露下元古界大勐龙群(Pt1DM)深变质岩系;二叠系  相似文献   

12.
采用加权综合指数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综合评价了北京市矿山地质环境并对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矿山地质环境呈现不平衡的空间分布特征,较差区分布在西南部(位于门头沟和房山区内)及北部(位于密云县和怀柔区内),占需治理矿山面积的50.8%;一般区除分布在西南部(位于房山区内)外,在中部(位于昌平、平谷、怀柔、顺义和密云县内)也有大面积分布,占需治理矿山面积的41.5%;较好区在西北(位于怀柔区和延庆县内)、西南(位于房山区内)和中部(位于怀柔南部和平谷西部)均有分布,占需治理矿山面积的7.8%。导致矿山地质环境较差区形成的主要成因指标有矿山未治理面积小和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差;主要结果表现指标有占用破坏土地面积大和危害与损失情况严重。  相似文献   

13.
研究区位于坦桑尼亚克拉通NE部太古代绿岩带中,通过工作发现多条含矿蚀变带及金矿(化)体,金矿体受NW向的F1脆-韧性剪切带及旁侧断裂控制,矿体主要赋存于石英脉中,局部可见自然金,具硅化、黄(磁黄)铁矿化、碳酸盐化及粘土化。总结该金矿床基本地质特征,探索其成因及成矿规律,分析研究区金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
王競繁  王继春  周路路  赵鑫  秦江东  郭文军  韩宏雨  张晓欣  刘洋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163-67z1166
正研究区位于内蒙古苏尼特右旗温都尔庙地区(图1),是古生代存在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的古亚洲洋闭合之后形成的索伦山-西拉木伦对接带的重要组成部分(Zhang et al.,2014;潘桂棠等,2016)。本文是在1∶5万区调工作的基础上~(1),应用洋板块地质学(OPG)理论及造山带填图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1胶东金矿田区域地质背景1.1区域地质背景胶东半岛位于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板块交汇处,是东亚大陆与西太平洋活动带相互关联的构造剪切带,受区域反时针扭动应力场控制,形成相当于新华夏系的活动地带(李四光,1973;万天丰,1994;吕古贤,2007)。胶东金矿是产于其中的大型矿集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新华夏  相似文献   

16.
甘肃徽县嘉陵镇-两当云屏寺地区位于南秦岭EW向断裂构造发育区,出露志留纪-三叠纪地层和印支期中酸性岩浆岩.区内金矿化赋存于泥盆系和石炭系中,构成北、中、南3条金矿化带,金矿床(点)定位于EW向断裂和印支期岩枝(株)内外接触带中,断裂构造与岩枝(株)是主要控制因素.今后金矿勘查工作以泥盆系和石炭系为重点找金层位,古湾梁-通天坪-黄圪塔断裂和印支期岩枝(株)内外接触带为重点勘查靶区.  相似文献   

17.
<正>1研究区概述赛什塘铜矿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温泉乡一带,是青海省采选能力最大的铜矿之一,也是一座重要的大中型有色金属矿山。研究区处于东昆仑、西秦岭造山带的衔接转换区、鄂拉山构造带的东南部(刘生军等,2000),苦海-赛什塘蛇绿混杂带的东缘,矿区构造较为复杂,位于东西向构造与北北西向构造交接部位,主要以褶皱构造为主,断裂构造次之(张智  相似文献   

18.
北祁连山火山成因硫化物矿床区域成矿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祁连山位于河西走廊边缘海西褶皱带及中祁连山隆起带之间,为一海沟-岛孤褶皱系。区内有多期次海相火山岩,其中之寒武—奥陶系的富钠火山岩系(细碧角斑岩建造)为火山成因硫化物矿床的主要赋矿层位。目前已知火山成因硫化物矿床(点)达数十处(图1)。本文主要据有关区调、普查勘探及科研资料等综合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19.
<正>冈底斯成矿带位于西藏中部,带内地质构造复杂多样,造就了良好的成矿条件,其中铜、金、铅锌、银等优势资源潜力巨大。通过开展化探异常查证,在西藏冈底斯带中东部发现了数十个大型、超大型矿床,而化探异常信息的提取,是进一步勘查工作部署与找矿突破的关键。诺仓地区位于冈底斯成矿带西部,大地构造位置属冈底斯岩浆弧,地球化学景观分区属于高寒湖沼区。研究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下石炭统永珠组(C1y):主要分布在区内北部、北西部,为一套浅海相碎  相似文献   

20.
陕西双王金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双王含金角砾岩带位于陕西省太白县南部王家楞—王家庄一带,系一九六五年我局第三综合普查队检查一比二十万区调重砂异常时所发现。近年来第三地质队的工作初步证实此角砾岩带规模大,类型较特殊,有进一步工作价值。为了促进秦巴地区金矿地质工作,兹将已获地质成果作一概略介绍。谬误之处,敬请指正。一、地质特征(一)矿区地质(图1)含金角砾岩带位于东秦岭印支褶皱区的泥盆纪地层中。太白地区的泥盆系只发育中、上统,为秦岭泥盆纪海槽中带浅海—陆棚区的一套粉砂泥岩沉积,总厚在5000米以上。按区调资料,划分为四个岩组,自上而下依次为九里坪组(D_3j)、星红铺组(D_2x)、古道岭组(D_2g)、王家楞组(D_2w)。含金角砾岩带即赋存于古道岭组下部的泥质板岩夹钠长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