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成矿流体来源是矿床学研究的重点,为探讨成矿规律提供重要的基础。通过研究矿体中不同成矿阶段的流体包裹体性质,来推演成矿流体的演化特征。稀有气体因其具有稳定性好、不同圈层具有特征的比值;即使是最易扩散的He,在圈闭与矿物包裹体内,也不会发生明显的丢失,并且在水岩反应过程中,He、Ar同位素体系基本保  相似文献   

2.
单个流体包裹体成分LA-ICP-MS分析在精准示踪成矿物质来源和精细刻画成矿过程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已有研究主要聚焦于透明的脉石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对用于矿石矿物较少,二者之间有何异同特别是谁更能代表成矿流体组成目前研究薄弱。闪锌矿是岩浆热液矿床和MVT型矿床中常见的矿石矿物,其通常发育流体包裹体并在透射光下具有透明-半透明特征,是研究流体包裹体较为理想的矿石矿物。文章选择南岭新田岭钨矿硫化物阶段的闪锌矿及共生石英为研究对象,开展流体包裹体成分LA-ICP-MS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闪锌矿和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前者异常富Cu、Ag和Sn等金属元素,后者富Li、B、Na、K、Rb、Sr、Cs和Pb等元素。结合闪锌矿本身微量元素特征,文章认为元素Cu、Ag和Sn的超常富集与其从寄主矿物扩散进入流体包裹体有关。在基于大离子亲石元素的流体成因类型判别图中,闪锌矿和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组成均能有效示踪成矿流体来源,但后者示踪效果更好。总体而言,共生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组成可能更能代表成矿流体组成,闪锌矿因其莫氏硬度较低、金属元素含量高等原因,元素易发生后期扩散/改变,流体包裹体组成可能不能代表真实流体信息。在研究矿石矿物流体包裹体时,需谨慎对待某些元素的超常富集。综合研究脉石矿物流体包裹体和矿石矿物本身元素组成是成矿流体研究更准确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委会将在1992年组织召开国际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与找矿学术讨论会(ISFIGD),这次会议也是国际成矿流体包裹体委员会(COFFI)1992年学术活动之一。会议主题: 1.成矿流体包裹体基础理论。 2.金矿床成矿流体包裹体各种参数的测定与运用。 3.用矿物中包裹体研究金矿床成因、找矿标志和金矿物沉淀环境。  相似文献   

4.
<正>以H_2O-CO_2-CH_4-NaCl体系为代表的多气体组分与水、盐并存的流体广泛参与了各种成岩成矿过程,并指示这些地质作用的各种地球化学信息,且保存在矿物在生长过程中所圈闭的流体包裹体中。确定含气多组分盐水包裹体的组成与性质,是揭示地质流体的组成、性质以及相关成岩、成矿条件的重要途径。确定单个包裹体中流体组分和密度,通常基于直接的(如拉曼、红外、LA-ICP-MS)和间接的(如显微测温技术)方法。把显微测温与拉曼光谱技术相结合来确定含气盐水包裹体的总组成具  相似文献   

5.
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成矿流体的扫描电镜(能谱)约束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文章通过对碰撞造山型斑岩铜矿床———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中的2个典型矿床(驱龙和厅宫)早期钾化石英脉中多相包裹体的扫描电镜/能谱研究,有效地弥补了以往研究中遗漏的成矿流体中有用组分信息,对成矿流体性质及成矿过程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扫描电镜/能谱研究表明,驱龙、厅宫矿床中多相包裹体中的子矿物,除常见的石盐及钾盐外,还含有重晶石、方解石、黄铜矿、钛铁矿及其他以Fe、Cu_Fe为主要元素的未知矿物。这些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为富含Cu、Fe、Ti、Mn、S等成矿元素的高氧化态岩浆热液;黄铜矿、钛铁矿、重晶石等子矿物与石盐、钾盐子矿物共同产出,暗示直接从斑岩岩浆中出溶的高盐度流体是成矿物质组分搬运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6.
脉石矿物中流体包裹体所提供的有关流体与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不一定代表成矿时的实际流体和成矿条件,最好的办法是直接测定矿石矿物捕获的包裹体。红外显微镜的运用开拓了不透明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研究的新领域。文章对红外显微镜工作的基本原理及设备做了简要的综述,重点介绍了不透明矿物中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以及成分分析研究,并举例说明了不透明矿物流体包裹体在W-Sn矿床以及其他矿床研究中的应用,最后指出了不透明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研究尚且存在的问题、部分解决方法,并简单展望了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正>斑岩铜矿床的形成与岩浆期后流体活动关系密切,是成矿的必要条件。深入研究成矿流体演化和矿质沉淀的机制是进一步探讨矿化富集规律及指导找矿的重要依据(Wang et al.,2004,2006;Hou et al.,2011)。流体包裹体是保存在矿物中成矿流体的直接样本,矿床不同蚀变带内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中所含流体包裹体代表了成矿流体演化的不同阶段,对不同蚀变带内流体包  相似文献   

8.
扫描电镜下流体包裹体中子矿物的鉴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论述了流体包裹体中子矿物的特征和鉴定方法。多相包裹体中的子矿物是由封存在矿物包裹体内的成矿流体结晶形成的固体相,它可以提供有关原始均一母流体化学成分等重要信息。研究实例说明,通过研究包裹体中子矿物可以探讨流体成矿作用、成矿方式及其矿床成矿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蜂房沟金矿位于佳木斯地块东北部,矿石自然类型为石英脉型。经矿物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探针分析,探讨成矿流体性质、矿床成因类型及成矿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矿物流体包裹体以气液两相为主,含有少量的纯气相和纯液相包裹体,成矿流体的均一温度集中在240℃~270℃、成矿流体盐度为1.74~6.30 wt%NaCI、密度0.68~0.92 g/cm3、成矿压力为16~22 MPa、估算成矿深度为1.6~2.2 km,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C02和H2O,含少量CH4,总体属于CO2-H2O-NaCI体系;②成矿流体是一种不混溶流体,流体在不混溶过程中造成的相分离是金沉淀成矿的主要机制;③通过与典型造山型金矿对比,该矿床属于浅成造山型金矿,成矿机理可由碰撞成岩成矿与流体作用(CMF)模式解释。  相似文献   

10.
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驱龙铜矿成矿流体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驱龙铜矿是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与成矿有关的包裹体主要分为液相包裹体、气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3类,它们的均一温度为190℃~510℃;盐度为0.5~52.5 wt%NaCleq.激光拉曼显微探针(LRM)分析表明,各类包裹体中气、液相成分以H2O为主.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与不同气相充填度的液相包裹体、气相包裹体共存,且均一温度相近,但盐度相差很大,表明成矿流体经历了沸腾作用.从蚀变矿物组合、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及LRM分析可以看出,驱龙斑岩铜矿床成矿流体富含Cl-、SO2-4、Na 、K 、Ca2 、CO2-3,具有较高盐度和较强的Cu溶解能力.  相似文献   

11.
金顶矿床是世界上形成时代最新且唯一的陆相沉积岩容矿的超大型铅锌矿床,受人关注.金顶矿石中矿物的交生关系表明内生流体成矿经历了石英-闪锌矿-方铅矿、闪锌矿-方铅矿-天青石、方铅矿-方解石-天青石-石膏三个矿化阶段,黄铁矿在各矿化阶段中均有形成,不同世代矿物从产状、结构、组合关系等得以区分;矿物流体包裹体中包括REE在内的几十种微量元素的配分曲线和含量分布不因寄主矿物种类而明显变化,不同矿化阶段矿物流体包裹体微量元素组成是大规模成矿流体过程的重要约束;大规模成矿从第1到第3矿化阶段,内生成矿流体∑REE逐步升高(1.34×10-9~6.28×10-9~297.03×10-9),轻重REE分异越趋显著,系统从还原性演化为氧化性,微量元素组合趋于复杂,流体中成矿元素(Zn 13.594×10-9~29331.810×10-9)不断富集(Zn依次是中国陆壳的0.16×10-3~0.20×10-3倍、0.041~0.193倍、0.028~0.341倍);早-中阶段的流体成矿可能是快速的,中-晚阶段趋缓;深、浅部两种不同性质流体混合可能是流体大规模成矿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12.
撰山子金矿床位于内蒙古台隆东段北缘华北克拉通与兴蒙造山带的结合部位。矿体赋存于下二叠统于家北沟组灰岩、中二叠世流纹岩和中三叠世花岗斑岩中,被晚三叠世闪长岩所截切。本文在查明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各成矿阶段热液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开展研究,查明了矿床成矿流体性质、演化特征及其与金成矿的关系。成矿阶段按从早到晚的顺序可分为石英-黄铁矿、石英-硫化物和石英-萤石-方解石阶段。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激光拉曼实验表明,热液矿物中原生包裹体可分为气液两相水型包裹体(Ⅰ型)、二氧化碳水三相型包裹体(Ⅱ型)、含子矿物三相型包裹体(Ⅲ型)、纯气相二氧化碳型包裹体(Ⅳ型)、纯气相水型包裹体(Ⅴ型)和纯液相水型包裹体(Ⅵ型)6种类型。成矿流体的温度和盐度从早阶段至晚阶段逐渐降低。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中低和高盐度、中低密度的CO2-NaCl-H2O体系。主成矿阶段气液两相盐水和CO2-H2O三相包裹体限定的成矿压力范围分别为15.7~28.6、59.0~88.7 MPa,整体成矿深度范围在1.6~3.3 km之间。综合分析认为,撰山子金矿床在成矿过程中发生了流体不混溶(沸腾)作用,矿床的形成与中三叠世—晚三叠世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拼合引起的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是区内典型的中高温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3.
四川牦牛坪稀土矿床矿物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矿物流体包裹体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牦牛坪稀土矿床的矿物中存在4种类型包裹体:(1)液-所耵;(2)液-气-固相;(3)纯气相;(4)固相,矿物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牦牛坪矿床成矿温度从423℃至122℃;成矿流体的盐度ω(NaCl)为11.46%-14.36%质量分数,包裹体的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流体中富含CO2和其他挥发性组分,并富含大量的不同成分的矿物雏晶,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和矿物包裹体的研究结果,作者认为本矿床的成矿作用是由碳酸岩岩浆气液流体的沸腾、充填和交代过程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包裹体常常作为研究成岩成矿流体性质的重要手段.最常用到的主矿物是石英、萤石、重晶石、方解石等矿物.由于这些矿物既可以在岩浆过程中也可以在热液过程、甚至在低温热液过程中形成,对研究岩浆热液的演化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夕卡岩中常常发育各类长石,但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很难发育理想的包裹体,所以,至今对长石中包裹体研究成果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15.
油气运移史是油气成藏体系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包裹体测试技术的发展 ,矿物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已成为油气运移史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 (郑有业 ,1998;何知礼 ,1996)。矿物流体包裹体是矿物生长时 ,一部分成矿溶液被包裹在矿物晶体缺陷或窝穴里 ,至今尚存在于矿物中 ,并与矿物有相界线的那一部分物质。它是分析成矿条件的直接依据 ,可反映出成矿时介质的温度和盐度等。识别包裹体组合类型是运用该技术研究油气运移史的关键。笔者在湖北当阳地区二叠系—三叠系裂缝包裹体的研究中 ,利用地表各组系裂缝的相互切割关系、裂缝充填物同位…  相似文献   

16.
卢焕章  毕献武  王蝶  单强 《矿床地质》2016,35(5):933-952
斑岩铜矿是主要的铜资源,是矿床研究和勘查的重要目标。斑岩铜矿按其与板块构造的关系可分为2种:俯冲带斑岩铜矿和碰撞造山带斑岩铜矿,它们在成矿流体方面有很多区别,其中较大的差别是碰撞造山带斑岩铜矿的钾化蚀变带比俯冲带斑岩铜矿的钾化蚀变带强得多,且范围也相对较宽。文章简述了这2种斑岩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着重从流体包裹体、蚀变作用和稳定同位素研究来探讨斑铜矿床成矿流体的主要特征,包括成矿流体的成分、形成温度和压力,氢、氧、碳和硫稳定同位素组成。这两种类型的斑岩铜矿中主要发育5种包裹体:M熔体包裹体;Ⅰ液体包裹体;Ⅱ气体包裹体;Ⅲ含子矿物的多相包裹体和CO2_H2O包裹体。Ⅱ类和Ⅲ类包裹体常共存,且均一温度相似,表明成矿流体经历了不混溶和沸腾作用。在Ⅲ类含子矿物的包裹体中发现了含金属硫化物(黄铜矿、黄铁矿)和氧化物(赤铁矿、磁铁矿)子矿物。在斑岩金矿和碰撞造山带的斑岩铜矿中出现CO2_H2O包裹体,在斑岩的斑晶和一些早期石英脉的石英中可见到熔体包裹体以及熔体_流体包裹体,它们代表斑岩岩浆的样品,说明斑岩铜矿的形成经历了岩浆和热液阶段。最近的研究表明,斑岩铜矿的初始流体是中等盐度和密度的岩浆流体。这种流体在上升过程中因压力释放而发生沸腾,形成气体包裹体和含子矿物的高盐度包裹体。  相似文献   

17.
矿物中包裹体作为成岩成矿溶液的样品记录和保存了成岩成矿的一系列物理化学特征—温度、压力、盐度、密度、化学成分、矿化度、pH、Eh、同位素组成、热力学有关参数等等,对它们进行研究对阐明成岩成矿流体的性质、成因、演化、温压条件及其变化、矿物晶出条件、水岩反应的程度、成岩成矿作用过程中流体的活动及有关的地质构造背景等具有重要的意义。至今流体包裹体研究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地学学科—包裹体地球化学,并得到了国内外地学工作者的极大重视。  相似文献   

18.
热液矿床的形成既包括地球化学过程也包括流体动力学过程,后者主要研究成矿流体的驱动力、流动方向、速度及持续时间。流体及金属的来源,金属在热液中的溶解度及溶解机制,以及矿石的沉淀机制等可以通过多种地球化学手段来研究,而流体动力学过程的确定相对比较困难。流体包裹体分析不仅可以为成矿地球化学过程,而且可为流体动力学过程提供制约,因为流体包裹体研究所得到的流体P-V-T-X性质与流体流动、热传导及质量迁移等控制方程直接相关。本文阐述流体包裹体与流体动力学研究的理论关系,流体包裹体研究对已有成矿流体动力学模式的贡献,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从流体包裹体研究得出的流体压力状态为岩浆热液及造山型成矿系统的超压驱动模式提供了关键的证据。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及其分布为沉积盆地成矿流体动力学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制约。流体包裹体研究在揭示流体混合及流体相分离等重要成矿过程方面提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它们在研究流体混合及多相流体流动的物理过程方面的潜力有待进一步开发。精心设计的流体包裹体研究有可能应用于古流体流动数值模型的调试。  相似文献   

19.
辽宁肖家营子矽卡岩型钼(铁)矿床高盐度流体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肖家营子矿床是一个与中-基性侵入岩有关的矽卡岩型钼(铁)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矽卡岩体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辉钼矿化阶段以含子矿物包裹体和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含子矿物包裹体通过子矿物最终消失而均一,均一温度为203-440℃,盐度(NaCleq)为32.0%~52.0%,气液两相包裹体通过气泡消失而均一,均一温度为146~340℃,盐度(NaCleq)为4.3%-18.4%;石榴石矽卡岩阶段和磁铁矿化阶段主要为含子矿物包裹体,含子矿物包裹体通过气泡消失而均一,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505~560℃和435-541%,盐度(NaCleq)分别为43.4%-50.0%和44.9%~56.9%。流体包裹体特征和氢氧同位素分析表明,肖家营子矿床含矿流体由含一定金属成矿元素的高温、高盐度的岩浆热液和低温、低盐度的地层水或大气水组成。成矿早期为含一定金属成矿元素的高温、高盐度流体,这类流体是在降压、降温的过程中由岩浆热液演化而成;辉钼矿阶段流体为中温、高盐度流体和中.低温、低盐度的混合流体。含矿流体在演化的过程中,高温、高盐度流体由于压力和密度的转化对磁铁矿沉淀富集具有重要影响;中温、高盐度与低盐度流体的混合有利于辉钼矿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20.
广东凡口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凡口矿区流体包裹体温度、成分和氢氧同位素的研究对流体的性质及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区内流体包裹多发育于闪锌矿及方解石中,白云石、石英中少量可见,包裹体个体小,一般为2~5μm,气液比5%~10%,主要有纯液相和气液两相两种类型,不含子矿物。主成矿期流体中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93~292℃,冰点温度为-1.4~-6.7℃,流体包裹体中发现CH4等有机气体。主成矿期成矿热液为低温低盐度流体,有机质参与成矿过程,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地层建造水,后期流体可能有岩浆热液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