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数字国土     
2800平方公里青海省气象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李凤霞日前表示,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等单位的支持下,青海省气象研究所自2005年以来,对黄河源区的湿地变化进行了持续的研究。在对黄河源区1990年、2000年、2004年的卫星遥感图片进行对比、分析后,专家发现  相似文献   

2.
近30年天津滨海新区湿地景观格局遥感监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GIS和FRAGSTATS软件支持下,结合景观格局数量分析方法,利用1979-2008年间共6期TM遥感影像与非遥感数据,对天津滨海新区近30年的湿地景观空间格局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滨海新区湿地(以人工湿地为主),1979-2004年滨海新区湿地总面积变化不大,但各类型间转换较大,主要是自然湿地转变为人工湿地,沼泽湿地几近消失。2006-2008年,由于城市建设大量滨海滩涂湿地被围填占用,到2009年5月自然海岸线的90%以上被占用。景观破碎度增加,湿地斑块数量从137个增加到704个,同时造成平均斑块面积下降。驱动力分析表明,降雨量减少的同时,年平均气温上升是主要的自然驱动因素。和自然因素相比,人类干扰为主要人文驱动因素,表现在水产养殖为主的农业经济活动、城市建设用地占用和围海造地等方面。目前,滨海新区几乎没有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破碎化和人工化是该区域湿地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河下游地区是我国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的区域。本文主要从地表水(湖泊、河流和湿地)、地下水、地表植被覆盖的角度,基于多源遥感和长时间序列数据,监测和分析生态输水前后区域环境变化和生态响应。首先,采用基于知识迁移的专题图斑更新技术,实现了1990、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区域湿地遥感制图和植被覆盖度等生态因子指标提取;然后,以2000年为基准(生态输水起始年),结合地下水位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人工生态输水前后区域生态环境动态变化过程。结果显示:① 生态输水前(1990-2000年),塔河下游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流域范围内一半以上的沼泽湿地消失、河道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区域植被覆盖大幅度下降;② 生态输水后(2000-2017年),区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改变了下游河道长期断流状态,区域地下水位明显抬升,地表水域(湖泊和沼泽)面积呈现“V”型逆转增加,区域植被覆盖区和覆盖度均呈现显著增加趋势,曾经一度干涸的塔河尾闾台特玛湖水域面积2017年8月达到147.87 km2。以上研究结果综合表明人工生态输水工程对塔河下游生态环境拯救和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遏制了生态输水前塔河下游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局面,流域生态环境正在逐步恢复。  相似文献   

4.
《浙江国土资源》2014,(3):24-25
3月18日在京召开的2014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地质调查工作重点要进行调整,在紧紧围绕“358”目标加强矿产调查的同时,基础地质调查向森林、沼泽、湿地、海岛、海岸带等特殊地质地貌区拓展,同时调查内容更加综合,方式更加先进。  相似文献   

5.
基于ALOS遥感影像的湿地地表覆被信息提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验证ALOS遥感影像湿地地表覆被信息提取的可行性,以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典型内陆淡水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ALOS遥感影像波段的光谱及纹理特性分析,探讨适合水体、旱地、水田、沼泽、林地、建设用地、草甸等覆被类型的分类特征;基于非监督、监督及面向对象分类方法,遴选能实现最优分类结果的特征组合,为湿地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源及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非监督、监督及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的总体精度分别达到63.86%、96.14%和85.26%;非监督分类方法整体分类效果不够理想;面向对象方法虽然得到了相对较高的分类精度,但是针对建设用地、林地及草甸地类信息提取的精度处于较低水平;监督分类方法能取得较好效果,最适合于湿地地表覆被信息提取.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环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区域,以Landsat TM影像解译后的土地利用数据、MODIS影像计算的植被指数,以及人口、经济和气候数据等为数据源,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构建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区域2000-2010年湿地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环长株潭城市群2000、2005、2010年湿地生态安全指数均值分别为0.7268、0.7151和0.7196,湿地生态安全状态“良好”,生态安全等级程度为“较安全”。(2)环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差异性明显,一级湿地生态安全区主要分布在洞庭湖周边,二级湿地生态安全区沿主要河流分布,三级湿地生态安全区主要分布在2个或3个城市之间的交界区域。(3)研究期间环长株潭城市群湿地面积变化明显,该区域湿地总面积逐年减少;森林沼泽、草本沼泽、湖泊、河流、水田的斑块分维数均呈增加趋势;水库/坑塘、河流破碎度指数明显高于其他景观类型,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减少。在此基础上,从土地利用变化与转型、湿地景观结构与功能、自然因素等方面对影响该区域湿地生态安全的主要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直接作用于湿地生态环境,通过改变区域景观和土地利用结构使湿地面积发生变化,直接影响湿地生态安全。气温、降水等气候因素通过改变水热状况和植被覆盖,间接影响湿地生态安全。针对该区域湿地生态安全存在的问题,建议在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好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减少人类活动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干扰。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沉积学、煤岩学和煤相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煤相划分参数分析煤相类型,结合宏观和微观煤岩特征,认为新疆准东煤田东部矿区成煤环境为相对干燥的森林沼泽,根据煤相参数的垂向变化,将研究区划分为3种煤相类型:干燥森林沼泽、湿地森林沼泽Ⅰ和湿地森林沼泽Ⅱ。单层煤沼泽类型一般下部为浅覆水森林沼泽或湿地森林沼泽,向上过渡为干燥森林沼泽,代表泥炭沼泽环境由潮湿逐渐变为干燥,覆水程度逐渐变浅,为全区的煤层对比、聚煤规律的认识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日,从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悉,全国首张湿地分布遥感图已编制完成。研究成果表明,截至2000年,我国湿地总面积为35.95万平方公里,其中内陆湿地占33.94万平方公里,非农田人工湿地占0.25万平方公里,滨海湿地面积为1176万平方公里,总面积比1990年减少5.08万平方公里。研究表明,我国湿地主要分布在海拔600米以下和2600米~5000米的区域。93%的湿地所在地的坡度在3度以内。  相似文献   

9.
景观镶嵌结构是景观异质性的重要表现,同时又是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作用的结果。本文以北京市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为区域背景,以RS、GIS和GPS为技术手段,监测获取了1996-2002年研究区域湿地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景观空间格局变化,探讨了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景观空间格局变化对湿地环境的影响。故此,对1998-2000年和2000-2002年湿地资源景观镶嵌结构的动态变化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利用遥感信息多尺度、多时相、多波段的特点,在GIS、GPS技术的支持下,能够快速及时准确地反映湿地景观类型的动态变化,为湿地资源监测、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2)借助景观生态学中的相关原理,通过景观空间格局计算模型解释不同类型湿地景观的分布、变化,剖析湿地景观演化机制,为湿地景观规划与评价服务。(3)分析认为,野鸭湖湿地景观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水域面积减少严重,耕地面积增长幅度不高,旅游用地和堤坝面积明显增加。(4)湖泊和沼泽草甸是控制和影响湿地景观格局的主体。野鸭湖整个湿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降低,人类活动干扰湿地在不断减弱,湿地景观异质性在逐渐降低,斑块之间的连通性提高,生境斑块相互之间的隔离度大大减少,湿地景观趋向稳定。  相似文献   

10.
以珠穆朗玛峰国家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选取2009年23幅MODIS NDVI影像,采用傅里叶变换的HA-NTS算法去除云干扰,并重构NDVI时间序列图像.(1)根据研究区沼泽湿地与其他地物类型物候特征的差异,利用光谱角制图方法(SAM)获取了研究区2009年沼泽湿地的分布图.研究区沼泽湿地共有2 481.13km2,...  相似文献   

11.
近50年来富锦湿地景观遥感与GIS的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但是由于自然和人为影响,湿地正在大面积的萎缩,导致功能和效益下降,并危及到区域的持续发展。本文以三江平原挠力河流域富锦(市)作为研究区域,以RS、GIS和Fragstats为技术手段,分析了自1954年以来沼泽湿地的空间和时间退缩过程及其驱动力,重建了自1954年以来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湿地面积由1954年的519.917.96hm2下降到105.008hm2,由占总面积的61.27%下降到12.39%,仅是原来面积的17.74%;而耕地面积由223 173.54hm2增加到597 156.25hm2,由占总面积的25.31%增加到70.45%。同时指,出人类的农垦活动是富锦沼泽湿地面积退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河道湿地是流域生态系统中,位于水陆交错地带,关联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桥梁和纽带,对蓄水滞洪、净化水质和水土保持,以下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起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1986、1996、2000、2006和2015年5期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对刘家峡以下黄河上游湿地进行湿地解译提取,并利用空间统计分析法、转移矩阵法和质心位置变化法对刘家峡以下黄河上游河段河道湿地演变规律以及驱动力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6-2015年,黄河上游河道湿地面积从17.3万hm2逐渐减少到12.2万hm2,减少了29.0%。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主要发生在河流、裸滩、草本湿地与耕地的相互转化上。过去30年嫩滩湿地的变化幅度远大于老滩湿地,嫩滩湿地面积从1986年的15.46万hm2减少到2015年的10.41万hm2,减少了32.7%,嫩滩湿地演变规律为天生湿地型之间的相互演变,即河流-裸滩-沼泽湿地。而老滩湿地面积基本处在稳定状态,面积范围在1.84~2.28万hm2之间,具有天然湿地-人工湿地与天然湿地-农业用地的演变规律特征。水渠湿地、坑塘湿地和森林湿地质心位置变化较为突出,由单一类型动态度分析可知,研究区自然湿地萎缩、城镇化加速、河流水面面积减少加快。以上分析结果与研究区气温、水利水电工程、灌溉用水、凌汛期冰情以及城镇化程度均有关,与降雨量无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13.
铁法盆地西部矿区16#煤是在冲积扇前网结河-湖缘三角洲-湖泊环境组合背景上大面积泥炭沼泽化而形成的。聚煤环境有湖缘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湖滨泥炭沼泽、冲积扇前湿地泥炭沼泽和网结河湿地泥炭沼泽。其中,湖滨和湖缘三角洲平原的泥炭沼泽垂向叠加地段构成北部富煤带的主体,冲积扇前湿地泥炭沼泽形成了南部富煤带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冻土沼泽湿地是中国三大沼泽湿地之一,但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发育在该区的沼泽湿地由于冻土的融化而正在逐渐萎缩和消失,“中华水塔”三江源区的水平衡正在被打破。作者在分析了长江源区沼泽湿地退化的地质原因的基础上,预测了长江源区沼泽湿地在未来的发展演化趋势,提出了保护的措施和建议,以期为长江源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程度加剧以及旅游开发等人为活动的影响,东平湖湖区景观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威胁着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该文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以东平湖1985年、1991年、1996年、2000年、2004年、2011年、2015年7期Landsat TM/OLI影像为数据源,对东平湖湿地景观类型进行了提取。同时利用Fragstats景观分析软件,选取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景观均匀度、景观破碎度等指标,在景观水平上研究了1985—2015年近30年来东平湖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来,湿地与湿地、湿地与非湿地之间发生着景观类型的转化。其中,裸地面积显著减少,建筑用地面积显著增加,自然水面逐渐增大,各植被景观面积没有明显变化趋势。景观格局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东平湖湿地景观均匀度指数波动增加,景观多样性指数趋于减小,东平湖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较均衡,但有加剧趋势,景观类型波动中趋于简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1986年Landsat TM、1994年Landsat TM、2000年Landsat ETM+、2005年CBERS-02 CCD、2009年ALOS AVNIR-2共5个时期的多平台遥感数据,采用分层分类和决策知识规则等方法,对福州海岸带湿地资源进行提取和分类;并分析了1986-2009年23年间福州海岸带湿地的时空分布和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福州海岸带湿地的变化主要集中在1994-2005年间,1994年前和2005年后湿地变化都比较小;1986-2009年间,福州海岸带湿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天然湿地面积一直在减少,主要转化为水产养殖区等人工湿地和建设用地等非湿地类型;人工湿地2000年前呈下降趋势,2000年以后面积增长较快,其中水产养殖区面积一直稳步增长,主要由非湿地、水稻田和天然湿地转化而来。福州海岸带湿地的变化与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利益驱动和人口增长等因素相关,特别是与区域政策调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2月2日,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是"湿地与森林". 2010年8月25日至9月10日,炎陵县林业部门在开展全县湿地资源普查时,在桃源洞自然保护区内新发现了1.24万亩高山沼泽湿地.这也是湖南省第二次全省湿地调查的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8.
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北京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的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因此,选择野鸭湖研究城市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具有典型意义。以野鸭湖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999年、2004年、2009年和2014年4个时期野鸭湖湿地系统景观格局演变过程,并根据景观指数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①野鸭湖湿地面积在1999~2004年间逐渐减少,之后逐年恢复,至2014年湿地面积总数已恢复到1999年的水平,但水体的面积仍缩减一半,主要恢复的是草甸湿地和疏林湿地。②野鸭湖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景观破碎度增加,景观形状更加复杂,景观多样性和异质性增加而优势度降低。③野鸭湖湿地斑块类型呈现如下特征:耕地连片分布,耕地开垦力度减缓;草甸湿地成片增长且优势度逐渐明显,形状复杂;水体分布聚集,2014年出现恢复现象;疏林湿地面积不断增长,呈现破碎化现象;建筑用地面积也略微增长,但分布分散;滩涂湿地面积最小,形状简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土地专题遥感信息提取方法的研究,采用分层剔除手段和掩膜技术实现了黄河源区土地覆盖/土地利用变化的多时相信息自动提取与高精度定量化。结果表明,源区20多年来沼泽湿地急剧减少,重度荒漠化土地以6.03%的年速率递增,至2000年时已增至1976年的4.44倍,沙漠面积由1976年的约60km~2扩展至2000年的140km~2。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湿地保护条例》已由青海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13年5月30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9月1日起施行.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3年5月30日 青海省湿地保护条例 (2013年5月30日青海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促进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