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天然气水合物 (Gashydrate)是由天然气 (甲烷为主 )和水组成的固体结晶物质 ,故又称固态甲烷、可燃冰或气冰。通常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在水深 50 0~ 4 0 0 0m的海底沉积层 ,由于压力加大 ,天然气水合物可在15~ 2 5℃条件下形成。据现有资料 ,天然气水合物主要赋存在大于 30 0~ 50 0m水深的海底沉积物中和寒冷的高纬度地区。天然气水合物为一种冰状的白色固态结晶体 ,气体中甲烷占 99%。它主要存在于温度较低、压力较高、气和水足够富集的大陆架边缘和大陆坡上部的海底沉积物中 ,其上有较为稳定的沉积盖层。据分析 ,1m3的…  相似文献   

2.
信息在线     
正我国计划明年实施海域"可燃冰"钻探工程近日,第八届国际天然气水合物大会在京召开。据悉,未来几年,中国将继续加强海域和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评价,开展水合物成藏理论、探测技术、环境效应和试开采技术等研发,计划于2015年在中国海域实施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的钻探工程,这将更加有力地推动中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与开发的进程。(新华网)  相似文献   

3.
正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由天然气和水分子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物质。当用显微镜放大来看时,会发现其有着像"笼子"一样的结构。不仅如此,人们还发现它可以直接点燃,所以,天然气水合物通常也称为"可燃冰"。从本质上讲,可燃冰仍是天然气,人类在利用可燃冰作为化石能源时必须将其分解为天然气才能使用。伴随着国内外能源战略布局以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的发展,天然气  相似文献   

4.
《山东国土资源》2005,21(12):59-59
最近,一位被称为“21世纪的新能源”的可燃冰成为各国科学家的重点研究对象,据专家预测可燃冰至少能为人类提供1000年的能源,它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那么,可燃冰是一种什么样的能源,又为什么能如此被看好呢?科学家解释,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的俗称,即天然气和水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相互作用形成的貌似冰状且可以燃烧的固体,含大量甲烷,极易燃烧,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要小得多,可以作为传统石化材料如石油、碳的替代品。实验测得,1立方米可燃冰可转化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和0.8立方米的水。据估算,世…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木里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烃类来源及成藏特征,应用地球化学反演方法,根据碳同位素和成熟度的关系,分析烃类的成因和来源,结合水合物赋存特征、地层埋藏史等研究水合物成藏特征。结果表明:木里冻土地区天然气水合物的烃类气体以油型气为主,浅部混有少量煤成气;前者主要来源于石炭统和下二叠统烃源岩,侏罗系烃源岩贡献较小。水合物成藏空间分布非均质性较强,纵向上不同层段的气体来源和充注特征具有较大差异,上部层段烃类成熟度较低,来源于早期常规油气藏破坏后逸散气体,混有少量水合物分解甲烷;中部层段甲烷具有"多阶"充注特征,有原油裂解气贡献,底部发育油气优势运移路径;下部层段烃类主要来源于深部烃源岩层(早二叠系和石炭系),具有"多阶"充注特征。水合物形成前的常规油气藏演化和水合物形成后的保存条件,是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和展布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6.
就在人们担心石化能源将被耗尽时,科学家们在海洋和冻土带发现了一种新型洁净能源--可燃烧的"冰".其主要成分是甲烷与水分子(CH4·H2O),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和水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貌似冰状可以燃烧的固体,俗称可燃冰.据估算,世界上可燃冰所含有机碳的总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的2倍,可满足人类1000年的需求.这无疑给未来的能源需求带来了福音,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正7月29-31日,第八届国际天然气水合物大会在北京召开,表明了中国天然气水合物研究水平得到了世界广泛认可。天然气水合物,这种被中国媒体称为"可燃冰"的神奇资源,自从进入人们视野以来一直备受全世界关注。特别是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而雾霾重重的中国,对"可燃冰"的期望尤为迫切。"可燃冰"能不能作为一种替代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什么时间才能实现利用,国际上对"可燃冰"的研究取得了哪些新的进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在会上采访了堪称"中国天然气水合物之父"的国务院参事张洪涛。  相似文献   

8.
<正>可燃冰从哪里来?怎么开发利用?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来看看近期地勘行业发生的大事——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试采成功相关报道。2017年5月10日14时52分,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在南海神狐海域的第一口试采井点火成功,从水深1 266米海底以下203~277米的可燃冰矿藏开采出天然气。开采成功的现场2017年5月18日,国土资源部姜大明部长在南海试采平台现场会上宣布,我国首次可燃冰试采成功。至此,经试气点火,已连  相似文献   

9.
油气资源在能源结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成因机制及勘探思路已发展出了完善的系统理论———含油气系统理论,而天然气水合物作为潜在替代清洁能源,其勘探理论尚处于探索阶段。借鉴含油气系统理论,注重与常规油气成藏的差异性分析,在系统分析全球已发现天然气水合物主要研究区的天然气水合物特征基础上,从气体来源、气体运移通道、有利储层等方面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机理进行了系统梳理,以探究天然气水合物系统特征。提出天然气水合物系统应包括气源、储层和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3个基本要素以及气体生成-运 移 过
程和天然气水合物形成过程2个基本作用;冻土带内气体来源以热解气为主,海洋环境中则以生物气或热解气和生物气的混合气为主;气体运移通道主要为流体底辟、气烟囱、大尺度断层、裂缝、滑塌构造及高渗透性地层等;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在冻土带以砂岩为主,在海域则以黏土质粉沙及粉沙质黏土为主;综合全球各区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特征,提出了9种类型天然气水合物系统,同时以我国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系统为例总结出了天然气水合物系统成藏事件表。   相似文献   

10.
就在人们担心石化能源将被耗尽时,科学家们在海洋和冻土带发现了一种新型洁净能源——可燃烧的“冰”。其主要成分是甲烷与水分子(CH4·H2O),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和水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貌似冰状可以燃烧的固体,俗称可燃冰。据估算,世界上可燃冰所含有机碳的总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的2倍,可满足人类1000年的需求。这无疑给未来的能源需求带来了福音,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可燃冰的发现纯属偶然。在上世纪30年代,为了输送天然气,铺设了输气管道,但工程人员发现,一些输气管经常奇怪地被…  相似文献   

11.
海底泥底辟(泥火山)与周缘发育的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表现在静态要素和动态成藏2个方面。作为一种重要而有效的运移通道类型,泥底辟(泥火山)携带的气体将是天然气水合物的重要气体来源。同时,含气流体沿着泥底辟(泥火山)的上侵,可能会导致上覆地层中温压场和地球化学组分的改变,进而引起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的变化。因此,泥底辟(泥火山)将控制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如位于构造中心部位的矿物低温热液成藏模式和位于构造边缘的矿物交代成藏模式。另一方面,泥底辟(泥火山)的不同演化阶段将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和富集产生不同的影响。早期阶段,泥底辟(泥火山)形成的运移通道可能并未延伸到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导致气源供给不够充分;中期阶段,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匹配良好,利于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晚期阶段,泥火山喷发带来的高热量含气流体引起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热异常,可能导致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直至泥火山活动平静期,天然气水合物再次成藏。   相似文献   

12.
琼东南盆地是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先导示范区.选取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球化学分析、地震资料解释和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等资料,分析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模式.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的气源具有"热成因气为主、混合成因气为辅"的特征,主力气源岩具备充足的供烃能力.研究区发育的"通源连储"断裂、气烟囱—泥底辟—麻坑、海底滑塌体构成主要运移输导体系和储集体,在水合物形成聚集过程中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其中气烟囱为高效运移输导体,是有利勘查目标.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气田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模式为热成因气型渗漏型、渗漏—砂体复合型和生物成因气型扩散型3种.该结果为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评价和勘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天然气水合物因其巨大储量,作为一种潜在的能源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2013年3月日本在南海海槽进行的世界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开发试验中获得日产2万方的气体成果后,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工业化开发已经提上了日程。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与微生物作用有关的生物成因气对水合物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而深部来源的热成因气的作用也不可忽视。这样,如何利用  相似文献   

14.
自然界中的天然气水合物具有巨大的能源潜力,同时水合物技术在气体储运、海水淡化、气体分离、污水 处理等领域也有很广的应用前景,但水合物一些固有的性质(如较低的水合物形成速率和严苛的水合物形成条 件)阻碍了这些技术的商业化.因此,研究者尝试将纳米技术与水合物技术相结合,利用纳米颗粒促进或者抑制 水合物形成,服务于水合物安全高效钻采,并推动水合物技术应用.综述了纳米颗粒及其流体的基本性质、分散 方法和对水合物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的影响,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纳米颗粒作为水合物添 加剂的研究方向及在水合物勘探和开发过程中潜在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可燃冰学名是天然气水合物,之所以被叫做"可燃冰",一方面是因为其含水且呈固体,肉眼看来,其外观与冰无异;另一方面,它在常温常压下极不稳定,遇火容易被点燃。它是一种晶体物质,由一个个不同的笼状结构组成,这些笼状结构是由若干个水分子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的,模样像大小不一的足球,并且在每一个笼子里"关"着一个气体分子。最初,可燃冰是作为一种容易堵塞油气输送管道的麻烦制造者被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陆续在冻土带和自海洋深处发现了一种可以燃烧的“冰”,就是天然气水合物,即后来被人们称作“可燃冰”的物质。可燃冰中甲烷含量占80%~99.9%,燃烧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小得多,而且其广泛分布在大陆永久冻土、岛屿的斜坡地带、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的隆起处、极地大陆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内陆湖的深水环境,在全球范围内的储量是现有天然气、石油储量的两倍,足够人类使用1000年,因而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源。  相似文献   

17.
陆域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未来开发潜力最大的非常规清洁能源而备受各国政府青睐,目前国内外对陆域水合物形成条件的研究集中于4个重点方向:温度-压力、气源、气体运移及水合物的圈闭,大量的研究表明最为直接的条件为温度-压力和气源,而圈闭则决定水合物的成藏规模。同时水合物的形成机制也成为研究的热点。近年来,我国学者依据陆域水合物形成的温压条件而做出的理论预测曾成功地指导了祁连山冻土区水合物的发现。然而,地处海拔4 600多米的北羌塘青南冻土区有着比祁连山水合物产出地更佳的水合物形成条件,但至今未获得找矿成果突破,还存在二叠系烃源岩中有机质的沉积环境不明、气体成因不清及烃源岩综合评价缺乏标准等诸多问题。对国内外在水合物形成条件等方面进展的总结将给青南地区今后水合物勘查诸多有益的启示,如冻土厚度及类型、烃气成因、断层、圈闭和储层等因素对水合物形成及成藏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国土资源部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我国海洋地质科技人员在广东沿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首次钻获高纯度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样品,并通过钻探获得可观的控制储量。此次钻获的天然气水合物,赋存于水深600米~1100米的海底以下220米以内的两个矿层中,上层厚度15米,下层厚度30米,自然产状呈层状、块状、结核状、脉状等多种类型,肉眼可辨。岩芯中天然气水合物含矿率平均  相似文献   

19.
康维海 《青海国土经略》2009,(5):F0002-F0002,I0001
日前,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和青海煤炭地质局一0五队,共同承担的青藏高原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勘查项目,在我省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常年冻土区以T200多米的钻孔中发现并成功提取俗称“可燃冰”的天然气水合物,这是我国首次在大陆发现并提取天然气水合物,  相似文献   

20.
天然气机理类型及其分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从天然气成因机理和成藏机理两个方面对天然气类型进行划分,天然气成因机理分为有机成因气和无机成因气;天然气成藏机理分为煤层气、页岩气、水溶气、根缘气(深盆气)、常规气以及气体水合物等。在天然气分类基础上,认为天然气在运聚过程中存在天然气成因机理和成藏机理两种序列关系,不同的天然气机理类型之间存在着过渡关系,两种机理分类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具体运用到前陆盆地与裂谷盆地中,提出了前陆盆地与裂谷盆地的气藏可能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