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源铅锌矿床是桂东北地区海洋山NE向铅锌铜成矿带中段的一个小型矿床。区内的中上奥陶统田岭口组上段和下泥盆统莲花山组是主要含矿地层;矿脉产于NE走向的张扭性正断层(断裂)中,构成多条平行等距排列的矿脉带;区内发现含矿脉带5条,圈定矿体7个;矿体在脉带中分布具有等距性。矿床成因类型为以岩浆热液为主的多源复合断裂控制热液脉型矿床。小源地区是寻找大型铅锌矿床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2.
广西一级构造隆起带的前泥盆系基底构造层和隆起带边缘的二级拱褶带的泥盆系至石炭系地台盖层,为锡钨矿源层分布区。其中发育不同时代的花岗岩类,它们都具有一定的锡钨矿化。根据大量的地层和岩体的微量元素、同位素等一些重要参数资料,可将花岗岩分为:不形成锡钨矿床的同熔型花岗岩类;不直接形成锡钨矿床的重熔型花岗岩;直接形成锡钨矿床的重熔型花岗岩。岩体分异程度高、顶突和边缘部位云英岩化强烈的花岗岩岩体,才是直接形成锡钨矿床的岩体,否则,为提供热源的间接形成锡钨矿床的岩体。  相似文献   

3.
<正>1概况及区域地质背景弓棚子铜锌钨矿床位于滨东地区宾县境内,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晚三叠末滨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构造岩浆活动带,张广才岭隆起西缘,铁力陆缘海盆,滨东隆起带中部,成矿区带的划分属于张广-才岭成矿带。矿床及其外围区域出露地层主要有自泥盆系至第四系皆有出露。其中中二叠统土门岭组为区域上的主要近矿围岩,特别是中二叠统土门岭组大理岩,与成矿关系极为密切。矿  相似文献   

4.
李英 《西北地质》1991,12(3):49-54
根据地矿部秦巴协调领导小组的安排,“七五”期间我们承担的研究专题是《秦岭泥盆系中以铅锌为主的典型矿床控矿因素、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工作重点是泥盆系铅锌矿带的4个成矿(亚)区的5个典型矿床,即西成成矿(亚)区的邓家山矿床和洛坝矿床,山柞成矿区的银硐子矿床和桐木沟矿床,凤太成矿(亚)区的铅硐山矿床,同时还对有重要意义的一些矿床进行了补充研究,如厂坝—李家沟矿床、八方山矿床、锡铜沟矿床等,并对区内其他大、中型矿床及有意义的小型矿床进行了普遍的调研和考察,还了解了泥盆系及相邻区的一些铜、金、汞锑矿化。它们基本上代表了秦岭地区铅锌、汞锑及多金属矿化的主要类型。研究重点是全面了解各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因类型及时空分布,探索各种可能的成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界牌钨铜多金属矿床位于雪峰山弧形构造带南段东缘加里东褶皱带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北缘交汇部位的铺里-界牌断裂西侧,成矿条件优越.矿体产于寒武系上统(∈3)与岩体的内外接触带,NNE向断裂(F1)为导矿构造,地层与岩体的接触带、层间构造带是有利的成矿部位,矿化以钨矿化为主,次为铜矿化,为典型矽卡岩型钨铜矿床.  相似文献   

6.
<正>1矿床特征概述大新铀矿床为中南地区典型的碳硅泥岩型铀矿床。该矿床处于华南准地台桂粤褶皱带某褶断地垒的北西端,区内出露地层有上寒武统和中、下泥盆统。那岭—俸屯背斜走向近东西,以寒武系为核部,泥盆系为两翼,两翼不对称,北翼地层倾向北,F2正断层切割了寒武系和泥盆系,构成地垒式构造。在断裂发育处,围岩蚀变较明显。大新铀矿床矿化岩石位于区域性正断层F2123  相似文献   

7.
威溪铜钨多金属矿床产于板溪群马底驿组第二段,赋矿岩性为呈环带状分布的矽卡岩。矿床规模(钨)已达到中型以上。矿床类型主要为钨伴生铜银镓透辉石矽卡岩矿石及钨伴生铜银透辉石矽卡岩矿床。矿床严格受地层岩性、构造、岩浆热液及围岩蚀变因素控制;在该矿区猫儿界背斜的南东翼及北东转折端一带的矽卡岩带,中深部具有大型铜钨多金属矿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桂东-汝城地区发现了钨多金属矿床10余个, 在矿床类型和矿床规模上均有较大的突破, 矿床类型有: 矽卡岩型、蚀变花岗岩型、构造蚀变带型、石英脉型、云英岩型、层控型等多种。该区地层出露齐全, 岩层厚度巨大, 具有钨的矿源层(震旦系、寒武系及泥盆系)。该区经历了多旋回构造变动, 构造发育, 岩浆岩活动强烈, 大面积出露复式花岗岩体, 特别是燕山期花岗岩与成矿关系最密切。本文在介绍地质背景的基础上, 对区内的钨多金属矿床特征进行了概略的总结, 对其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 认为该区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正> 内蒙古自治区阵巴尔虎旗“六一”硫铁矿矿床,位于大兴安岭海西褶皱带与海拉尔坳陷接合处复杂构造带的东北端。区内可见有北东及北西两组近似正交的断裂构造。褶皱不甚发育,出露地层以泥盆系黑色板岩组、中酸性熔岩火山碎屑岩组、凝灰质砂岩组及侏罗、白垩系中基性、基性火山熔岩为主(图1)。岩浆活动频繁,多呈岩基、岩株及喷出岩分布。  相似文献   

10.
三锅庄铅锌矿矿体产于泥盆系上统在结山组(D)_3zj白云岩之层间构造裂隙带中,地层岩性对该铅锌矿的形成有密切关系,构造裂隙带为矿体的储存提供了有利的空间,矿床成因为热液型脉状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1.
湖北大悟娘娘顶钨铍矿区处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桐柏-大别造山带中部,区内元古宙地层出露广泛,岩浆活动频繁,构造具有多期次性。矿区内钨铍矿床产于花岗岩体接触带上,与燕山晚期娘娘顶岩体、鸡公山岩体密切相关。本文在分析了娘娘顶钨铍矿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勘查地球化学研究,圈定了2处化探异常,指出本区内燕山晚期花岗岩与地层、岩体间接触带及构造破碎带部位为重点找矿地带及找矿方向。本次研究既填补了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钨铍矿相关矿产研究方面的空白,又首次描述了研究区内铍矿床的地质特征,补充了国内研究相对很少的铍矿床方面的内容,同时为研究区乃至大别山地区下一步钨铍矿种的勘查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卢菲利安弧形构造带由泛非运动引起,该带由南往北可进一步划分为加丹加高地、复向斜带、穹隆区、外部褶皱逆冲带和前陆带等5个单元。泛非运动期间,卢菲利安弧经历了3个不同的构造变形阶段。文章对中非铜钴成矿带的地层层序进行了合理划分,将中非铜钴成矿带中的矿床类型划分为6种,最著名的为矿山亚群中的层状铜钴矿床,次为恩古巴群中以碳酸盐岩为容矿岩石的锌铅铜银矿床;总结了成矿带中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认为矿床受地层、岩性、构造和表生氧化作用的联合控制。  相似文献   

13.
武山铜矿由矽卡岩型矿床和块状硫化物矿床组成。本文只讨论矽卡岩型矿床。 区内由北向南依次出露志留系——三叠系地层,走向近东西,倾向165°,倾角60°—70°。按岩性,矿区内地层由泥盆系上统砂岩和石炭系中统主要为浅海相碳酸  相似文献   

14.
宁陕旬阳坝地区花岗岩类发育。本文主要根据我队历年1/5万矿产普查和前人所获的资料,对区内花岗岩类的成因类型进行初步划分,有错之处,望批评指正。一、区域地质简述本区位于秦岭纬向构造带和新华夏第三沉降带的复合部位。断裂十分发育,有近东西向、北东向、北北东向等,以近东西向和北北东向断裂为主。区内岩浆活动频繁。海西期和印支期岩浆岩广为分布(图1)。由于构造和岩浆活动的影响,区内地层不完整,有泥盆系、志留系、奥陶系、寒武系和震旦系等,以泥盆系为主。其中泥盆系、志留系主要为变砂岩和  相似文献   

15.
矿田位于南岭纬向构造带中段北缘,矿区在大源岭背斜西翼,褶皱轴呈南北走向.地层主要为石炭系和泥盆系的碳酸盐岩及部分碎屑岩.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新华夏体系北北东向断裂为本区的导矿构造.岩浆岩以花岗闪长岩为主,并有晚期花岗斑岩、石英斑岩及煌斑岩脉.矿床以铜、铅、锌为主,次为黄铁矿,并伴生银、镉、铋等多种组分.矿床类型有接触夕卡岩型、层间夕卡岩型、石英硫化物脉型、接触黄铁矿型、破碎带脉状及白云岩中的铅锌矿等.矿体多  相似文献   

16.
<正>逍遥钨-多金属矿床位于皖南地区绩溪县,是安徽省地矿局332地质队近年来发现的一处大型钨-多金属矿床。本次工作对逍遥钨-多金属矿床进行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地质意义。1区域地质背景逍遥矿区大地构造上位于江南隆起带的北缘,主要出露的地层基底为上溪群和历口群,为浅变质复理石建造、碎屑岩建造夹部分中基性火山岩。区内构造以北东向、北东东向为主。区内岩浆作用强烈,以晋宁期和燕山期岩基状的中、深成花岗岩为主,产出钨多金属(钼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湖南省茶陵县婆婆仙矿区的勘查,探获(333+334)资源量:矿石量1040.1万t,Sn金属量30732t,WO3金属量14190t。矿床主要类型为矽卡岩型、构造蚀变带―矽卡岩复合型,其次为石英脉―云英岩脉带型。矽卡岩型和构造―矽卡岩复合型钨锡矿的主要赋矿层位为泥盆系中统棋梓桥组和泥盆系上统锡矿山组下段不纯碳酸盐岩。石英脉―云英岩型矿体主要赋矿层位是岩体内部的裂隙。  相似文献   

18.
秦岭地区处于我国东西和南北地质构造衔接的枢纽地带,泥盆系是秦岭金属矿产最重要的容矿层位。本书着重研究了东秦岭造山带泥盆系的地层、沉积相、区域地球化学、区域构造和重点矿床的地质一地球化学特征,同时提出了有关整个秦岭地质发育与地壳演化的问题,即南北向构造所起作用的问题;并结合区内地球物理和遥感资料,探讨了华北与扬子地台的边界、南北向与东西向构造并存的格局及边缘盆地的转换特征。在重要矿床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热水沉积、地下水的环流成矿模式,提出热水浊流矿床的新类型,指出矿带呈南北向展布、矿床呈东西向分布以及成矿受构造与岩相双重控制的新认识,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镇安县太白庙一带金矿以显微金与明金颗粒为特征,矿床由三个近东西向展布的含金石英脉体密集带构成,由南向北可划分为Ⅰ、Ⅱ、Ⅲ三个含矿带。赋矿地层为泥盆系星红铺组,金矿矿(化)体分布受地层、构造双重控制。  相似文献   

20.
<正>东乌旗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处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的古板块结合带之中亚造山带东段(或称天山-兴蒙造山系)。区内经历了蒙古洋的向北俯冲、蒙古洋消亡、华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陆陆碰撞、碰撞后伸展和燕山期太平洋板块斜向俯冲影响等复杂的地质过程,造就了区内多期构造-岩浆活动。近年来在该区已发现了一批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矿床(点),如迪彦钦阿木斑岩型钼矿床、沙麦云英岩-伟晶岩型钨矿床、阿尔哈达铅锌(银)矿床、花脑特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朝不楞矽卡岩型铁锌矿床等。已发现的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