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近期,为进一步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工作,完成广西国土资源厅下达的新增耕地占补指标和提质改造任务,保障桂林市年度建设用地占补平衡需求,广西桂林市国土资源局积极开展耕地占补和后备资源开发工作。一是加大耕地开垦力度,完成年度补充耕地义务量。分解下达补充耕地义务量,督促指导各县(区)做好年度耕地开垦项目建设安排,在立项、规划设计、财评、施工、验收等环节  相似文献   

2.
省厅要闻     
正青海省耕地占补平衡方式新规明年起施行根据国家对耕地保护的新要求,结合青海省耕地占补平衡实际,8月6日,省国土资源厅下发《关于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将青海省补充耕地落实占补平衡的方式,由2007年以来实行的省级统筹调整为依法由申请用地者自行落实。——明确耕地占补平衡责任主体。从2015年1月1日起,所有建设项目占用的耕地,由市(自治州)、县人民政府通过实施土地整治项目等方式自行落实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3.
<正>5月25日,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管理使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规范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管理使用工作,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作用,确保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提高建设用地保障能力。《通知》指出,通过省国土资源厅入库备案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除省级统筹  相似文献   

4.
省厅要闻     
<正>青海省累计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4.87万亩自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工作开展以来,全省已累计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4.87万亩,实现成交总价款约5.2亿元,地类均为水浇地,主要用于保障全省19个交通项目、3个水利项目  相似文献   

5.
为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实现广西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确保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和重大工业项目的建设用地,目前,广西国土资源厅正采取有力措施对单位和个人自发开垦耕地实行统一、严格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为规范耕地指标交易行为,切实解决广西部分地区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补充耕地指标缺乏的问题,广西国土资源厅根据国家及自治区当前对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工作的新要求,于2017年12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补充耕地指标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以下简称《办法(修订)》)。《办法(修订)》出台的背景是什么?有哪些亮点?它的出台对耕地保护和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起到怎样的作用?请看本期政策解读——  相似文献   

7.
2018年12月22~23日,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张兴辽分别到平顶山尼龙新材料产业集聚区、郏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现场,调研指导用地保障和露天矿山治理工作。在平顶山尼龙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张兴辽先后到平煤神马集团尼龙科技有限公司和三梭公司,详细了解中国尼龙城近远期发展目标以及战略定位,认真听取了该区规划控制规模和允建区土地使用情况,对重点入驻项目耕地占补平衡、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缺口问题,以及土地报批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进行了探讨和指导,并就如何做好用地报批工作提出要求,要积极探索使用B 类复垦券交易,着力解决用地指标问题。  相似文献   

8.
当前,建设用地空间已成为地方经济实现再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耕地占补平衡已成为地方建设项目用地顺利报批的瓶颈之一。通过大力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复垦工作,是拓展建设用地空间和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全面实施农村建设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增减平衡战略的有效途径。对此,省政府和省厅高度重视,今年7月,陈敏尔常务副省长亲自带领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林业厅等厅局的领导先后到衢州的柯城、  相似文献   

9.
2015年10月22日,广西国土资源厅正式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补充耕地指标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对补充耕地指标交易,指标的管理和使用,指标交易监督等都做了明确规定。《办法》自2015年11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为5年。《办法》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它的出台,将对广西各地补充耕地、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请关注本期政策解读——  相似文献   

10.
2015年2月,广西桂林市国土资源局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建设用地报批工作的指导意见》,采取8项措施规范建设用地报批工作,提高建设用地报批质量和审核通过率. 一是加强用地预审和预审备案工作,提前介入项目用地前期工作,确保项目用地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凡未完成预审备案的项目不予受理报件材料. 二是从严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占优补优,组织报批材料前必须落实占补方案,市局审批办将按市局整理中心和耕地保护科确认意见收件或退件.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以来,为有效推行节约集约用地,确保全县36241公顷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途不改变,田阳县国土局多措并举,加大耕地保护力度。一是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落实占补平衡制。对农用地转用项目用地占用耕地严格实行"占一补一、占优补优"政策,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此外,强化项目用地预审环节,凡是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供地政策的项目,一律不得通过规划审查和项目预审。执行最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从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原国土资源部耕保司召开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座谈会,在耕地占补平衡方面提出新理念,同意各省采取旱地改造为水田的方式落实"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耕地占补平衡新要求。旱地改造为水田(以下简称旱改水),是通过对旱地施行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改造后,达到耕种水田作物条件的技术过程。广西地处山区丘陵,严重缺乏水田指标,2014年以来广西投  相似文献   

13.
2016年以来,湖北省马鞍山市国土资源局采取"三个到位",为建设用地报批工作提速增效. 一是宣传到位.为进一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促进节约集约用地,避免出现用地报批后因不符合城乡规划而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该局与规划部门进行多轮商议,共同制定并以政府办名义印发《加强建设用地报批前城市规划审查的意见》.此外,该局第一时间将文件传达给各县局、分局、载体单位、业主单位,保证每一个参与用地报批的单位、人员了解相关要求,同时借助电话、网络、会议等平台,宣传用地报批工作. 2016年以来,湖南省邵阳市国土资源局从实际出发,扎实推进耕地占补平衡工作. 一是是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修订、有条件建设区使用和编制功能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坚持耕地保护优先,保持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总体稳定,原则上不调整基本农田范围.强化用地预审前置把关,引导各类建设不占或少占耕地.  相似文献   

14.
正省国土资源厅有效盘活现有土地资源,建立健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在土地整治项目和耕地占补平衡、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上向东部城市群予以倾斜,积极支持规范土地融资行为,有效保障了东部城市群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一是盘活现有土地资源。进一步规范了土地  相似文献   

15.
正为规范广西补充耕地指标交易管理和异地耕地占补行为,研究建立广西补充耕地指标市场化交易管理平台,广西国土资源厅土地整理中心课题调研组在全区开展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赴崇左、梧州、玉林等3市7县(区、市),并赴安徽、河南、广东、山西和陕西等5省开展了新增耕地指标市场交易机制课题调研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为确保洞口-武冈-新宁高速公路用地顺利报批,邵阳市国土资源局谱奏了一曲保障"洞新"高速公路耕地占补平衡的进行曲,成为"双保"行动中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7.
正近两年,广西国土资源厅紧紧围绕"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利益"三条主线,突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并重保护与管理,认真落实耕地"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要求,全面加强全区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广西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取得的成效,针对该项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为保障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土地的合理需求,同时保证本行政区域耕地总量动态占补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罗山县国土资源局多措并举、创新机制,连续六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有余.2001~2006年,该县经依法批准的各类建设用地项目占用耕地面积315.4024公顷,挂钩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新增耕地面积318.2321公顷,补大于占.2006年11月8日,该局承担的本县2006年度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内、外业工作受到省、市国土资源部门联合考核组一致好评和肯定.  相似文献   

19.
日前,龙湾分局已完成今年垦造耕地项目的组件上报工作,立项总面积5828.08亩,规划新增耕地总面积4898.40亩,比市里下达给龙湾区的4000亩指标多出近900亩,项目完成率达122%。鉴于多山地滩涂、少低丘缓坡的现状,海涂围垦成为龙湾区近年来解决新增建设用地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唯一的也是最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浙江国土资源》2006,(7):33-34
6月16日,孙盛部长签署第33号部令。出台《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考核办法》明确,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有权责令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合格率较低的地区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合格的,暂缓受理该地区的农用地转用和征地审批。《考核办法》自2006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考核办法》规定,耕地占补平衡考核,以建设用地项目为单位进行,主要考核经依法批准的补充耕地方案确定的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和资金。实行占用耕地的建设用地项目与补充耕地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挂钩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