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朱永峰  曾贻善 《岩石学报》1995,11(4):353-364
为探讨长英质岩浆作用过程中金属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其成矿意义,我们进行了常压下花岗岩-KBF3-Na2MoO4-WO3体系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高温(1250℃)条件下呈均一状态的花岗岩-KBF4-NaMoO4-WO3体系,当温度降低时发生液态不混溶,从中分离出含矿熔体的小液滴,体系中的Mo(W)几乎全部富集在这种小液滴中。含矿熔体中极富含Ca、Mg和P,而贫Si、Al和K,H2O和F富集在含矿熔体中。此实验结果表明:长英质岩浆中液态不混溶作用的发生可以使成矿元素W和Mo富集到与硅酸盐熔体不混溶的独立的非硅酸盐熔体中。这种熔体在适当的地质条件下继续演化可形成类似镁铁质岩浆演化过程中常出现的岩浆熔离型矿床。本实验结果可能为斑岩矿床的形成机理提供一种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长英质岩浆中液态不混溶与成矿作用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本文的实验研究表明:1250℃(105Pa)条件下呈均一状态的花岗岩-KBF4-Na2MoO4体系,在1000℃条件下发生液态不混溶形成三种熔体:相对偏酸性的液滴、相对偏基性的熔体和成矿熔体。成矿熔体中富含CaO、MgO和MoO2组分。红外光谱研究表明:硅酸盐熔体结构以[SiO4]基团为主,而成矿熔体结构中存在Ca—F、Ca—O—Mo、H—O—H以及X─OH(X=阳离子)基团,说明H2O和F富集在成矿熔体中。液态不混溶作用产生的三种不混溶熔体的结构差异明显,主要表现在结构单元中桥氧数目的变化,相对偏酸性的A类小球体的结构单元中桥氧数最高,基底玻璃熔体中桥氧数则相对较少,而成矿熔体中不存在桥氧。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长英质岩浆中的液态不混溶可直接导致成矿熔体的形成。这意味着长英质岩浆中的液态不混溶可直接导致斑岩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吴伟成 《铀矿地质》1996,12(5):281-289
本文从热力学计算入手,以200℃的U-C-O-H体系为例,从Eh,pH,T,Pco_2及∑U五方面探讨构造热液中铀的溶存形式及其迁移、沉淀机理。结果表明:Eh,pH降低不仅改变铀的溶存、迁移形式,而且使其还原成低价态沉淀析出;T升高会降低构造热液的Eh,pH值,使UO_(2(s))稳定区间增大,从而控制了溶存、迁移形式的优势分布;Pco_2降低会使构造热液产生沸腾,逸出CO_2,有利于铀的还原析出,而铀矿床的形成离不开丰富的活性铀源,这是维持构造热液具一定浓度的铀,从而使矿化顺利进行的不可缺少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Craw  D 尉成臣 《世界地质》1994,13(2):37-44
位于奥地利Pennine推覆体内意大利北部地区晚阿尔卑斯脆性构造中充填有含金石英脉,这些含金脉形成于阿尔卑斯隆起后期。奥地利Bockstein金矿和意大利ValleAnzasca金矿流体包裹体的组成复杂,可由卤水(5wt%NaCl等当量)变为含CO_250mol%的溶液。室温下随CO_2含量)曾加,包裹体从两相水包体变成CO_2均一成气体的三相包裹体。再变成CO_2均一成液体的三相包裹体。包裹体组分变化范围很大,被解释成是流体不混溶的证据,其组分是不混溶流体随机混合的结果。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00~280℃,由此可估算出含金石英脉的形成温度。Bockstein和ValleAnzasca石英脉形成时流体压力为0.1GPa,并且前者形成压力小于后者。流体不混溶性对ValleAnzasca和Bockstein乃至许多与阿尔卑斯隆起有关的金矿中的金沉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始于1994年的极地乌拉尔地区原生金矿点,чудHoe(科日姆河盆地,巴尔巴尼尤河左支流Aлbkec-Boж河上游)的矿化研究表明,该矿化是发育在流纹岩中的新类型Au-Pd-TR热液矿化。矿点位于MaлдИHck背斜南坡,产在呈岩礁式的流纹岩中。现已揭露出4条含矿的片理化带,带内见有大量石英-钠长石脉和铬云母细脉。在中间的2条带上有15个露头发现了明金。2个探槽样品分析的金品位为42*10(-6)  相似文献   

6.
方润森 《云南地质》1995,14(2):134-152
腾冲大硐厂早二叠世早期的地层称为观音山组。观音山组的Costiferina-Waagenites腕足动物群含腕足类:Orthotichia indica (Waagen),O.incisive(Waagen),Orthotetes picta Fang Derbyia grandis waagen Lissochonetes ambiensis (Waagen),Chonetinella teng  相似文献   

7.
花岗岩-KBF_4-Na_2MoO_4体系的实验结果朱永峰(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00871)常压下花岗岩-KBF_4-Na_2MoO_4体系在1250℃条件下呈均匀熔体状态,成矿元素Mo及其它元素(如F,Cl,H_2O及变网离子Ca,Na,K,Mg等...  相似文献   

8.
刘再华 Dreyb.  W 《地质学报》1998,72(4):340-348
利用旋转盘实验装置和高分子生物催化剂技术,笔者研究了流动CO2-H2O系统中方解石溶解动力学及其控制机制。实验发现,方解石的溶解既受到固-液界面间扩散边界层(DBL)的控制,还受到扩散边界层内CO2慢速转换反应(CO2+H2O←→H^++HCO^)的控制。然而,高CO2分压(Pco2〉0.01atm)时,溶解主要为CO2慢速转换控制,而低CO2分压(Pco2〈0.01atm)时,溶解主要为扩散为边  相似文献   

9.
夏道沛  马达 《地质实验室》1996,12(3):129-131
在HAc-NaAc,NaNO2,CTMAB介质中,Co与对乙酰基偶氮羧络合物产生一灵敏的极谱催化波,峰电位在-0.90V,Co浓度在(0.01-0.12)μg/25ml范围内与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2×10^-4μg/ml,常见共存离子不干扰测定。  相似文献   

10.
StratigraphicSucesion,Source┐RockDistributionandPaleoclimaticZoneinMeso-CenozoicBasins,EasternChina*LuZongshengHuangQishengFa...  相似文献   

11.
皖南麻姑山铜钼矿床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育才 《江苏地质》1995,19(1):17-20
皖南麻姑山铜钼矿床成因初探卞育才(江苏省苏州市吴县铜矿,吴县,215151)关键词:铜矿,钼矿,矽长岩,成因,安徽南部。OntheOriginofMagushanCu-MoDepositinSouthernAnhui¥BianYucaiAbstrac...  相似文献   

12.
明矾石矿床中钒、镓萃取实验和综合利用的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祥济  王福生 《矿床地质》1999,18(3):276-284
通过对浙江平阳矾山明矾石矿山矿石利用率低、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的调查和深入研究该明矾石矿床野外地质、采矿工艺及分析岩石、矿石中有用元素含量的基础上,提出了矿床综合利用的建议。同时,对达到回收品位的钒(V)、镓(Ga)稀有金属进行了萃取实验。实验采用天然的明矾石矿石、矾化围岩和提炼明矾后的废料-矾浆、矾碴和炉灰作为试料,配制含一定浓度的HCl、HBr、HClO4、HF、C6H6O8和C6H5CH3等不同  相似文献   

13.
李兆麟  翟伟 《岩石学报》2000,16(4):513-520
河台韧性切带金矿床产于震旦系-志留为质岩系深大断裂糜棱岩带中,本研究首次在矿床含矿石英脉及糜棱岩中发现熔融包裹体,流体-熔融包裹体及有机包裹体。不同类型包裹体均一温度,有机包裹体为160℃,成矿流体属K^+-Ca^2+-Mg^2+-Na^+-SO4^2-HCO^2-4-HCO3^-4-Cl^-体系,具中偏碱性,微量气体特征:H2O〉CO2〉CH4〉(或〈)H2〉CO〉C2H2〉C2H6〉O2〉HJ  相似文献   

14.
对浙江遂昌地区所发现的金(银)矿床之矿物包裹体研究表明,其均一化温度多集中在140~260℃,成矿压力(0.2~0.6)×102MPa,气液比在5%~27%。成矿流体为液态,矿液中主要有Au,Ag,Cu,Pb,Zn,Bi,K,Na,Ca,Si.Mg,H2O,CO2.Cl,F,S,Mn,Li.Ti,Cr,Co,Ni等组分。成矿时的含矿流体呈弱酸性─中性(pH4.56~5.14),盐度较高(NaCl(20~32)wB%).根据这些特征,并综合其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及成矿地质条件,认为该区所产出的金(银)矿床在成因上属地洼型火山─次火山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5.
冀东高级变质岩石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刘树文 《岩石学报》1995,11(4):375-385
冀东高级变质的石榴石斜长片麻岩、含或不含石榴石的角闪二辉斜长片麻岩、紫苏花岗岩、斜长角门岩等岩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4类,按形成的先后顺序依次为:(1)H2O和CO2两液相包裹体,CO2的部分均一温度是-12℃,密度1.04g/cm3,H2O含量21%~39%(mole%),CO2含量50%~71%(mole%);(2)CO2液相包裹体,冰点温度-56℃~-61℃,均一温度-7.4℃~-35.1℃,CO2密度约为1.05g/cm3,CO2含量82.1%~98.4%(mole%),还有少量的CH4、N2和H2等组分;(3)H2O和CO2多相包裹体,CO2的部分均一温度7℃~28℃,CO2密度为0.64~0.93g/cm3,气相组分以CO2、CH4和CO为主,液相成分主要是H2O和CO2;(4)多世代盐水溶液包裹体,冰点温度-0.5℃~-20℃,盐度0.87%~22.8%(wt%),盐水密度0.7~1.05g/cm3,均一温度在150℃~200℃和约300℃,存在两个峰值。不同世代的流体包裹体记录了等密度降温的P-T路径。包裹体反映的变质作用早期降温过程流体的H2O/H2O+CO2(mole)比值降低,晚期升高  相似文献   

16.
长坑矿床矿化过程中元素的质量迁移及金银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长坑矿床的金矿化和银矿化过程中,质量迁移计算显示SiO2,Al2O3,FeO,Ni,Zn,As,Ba均为带入组分,而CaO,MgO,Na2O,Sc,V,Co,Bi,Sr,REE则为带出物质:Fe2O3,MnO,Cu,Pb的得失性质因矿化类型而异,轻,重稀土在金矿化中发生分离,但在银矿石形成过程中却表现出比较一致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东川式铜矿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川式铜矿赋矿围岩落雪组白云岩的常量元素投影点在Al2O3──SiO2──(CaO+MgO)图解、lg(SiO2/Al2O3)──lg[(CaO+NaO)/K2O]图解和(al─alk)──C图解上有一些非正常沉积的特点,并与红海现代热水化学沉积物有相似的特征。黄铜矿Co/Ni值及落雪组白云岩微量元素在Co+Ni─As+Cu+Mo+pb+V+Zn图解上也反映出热水沉积特征。稀土元素研究成果表明落雪组是热水沉积与正常沉积相混合的产物。包裹体研究后认为成矿热水属Na+(Ca2+、Mg2+)─HCO-3─Cl-型,并含CO、H2O(气)、CO2、CH4等气相组分,成矿温度110─214℃,成矿深度3─150m。硫、碳、氧和氢的同位素反映了这四种组分多来自海水,成矿热水主要是下渗对流循环而受加热的海水及部分建造水。结合地质研究成果,本文提出“热水微裂隙喷溢沉积成矿”的新认识,即海水下渗,受裂谷高热流加热,萃取流经围岩中的硅质及矿质在还原环境中,沿落雪期尚未彻底固结沉积物中的微裂隙间断式喷溢沉积成矿。  相似文献   

18.
在总结了前人40多年研究的基础上,作者认为在西Erzgebirge矿田存在着三种含铀矿脉类型:(1)梳状石英-方解石-沥青铀矿(kku),(2)镁碳酸盐-沥青铀矿-萤石或紫色萤石(mgu),(3)Bi-Co-Ni(-Ag-U)(biconi),并对各矿脉类型中典型矿物的矿物学特征作了详细描述;阐明了上述三种矿脉类型在矿田不同脉型铀矿床的分布。值得指出的是作者是biconi建造中发现有自然银、自然铋  相似文献   

19.
卢良兆  董永胜 《岩石学报》1999,15(4):493-504
通过脱水反应的平衡热力学计算确定内蒙古兴和卓资太古宙孔兹岩系变泥砂质岩中变质峰期aH2O总体较低,变化于0.12~0.40之间,黑云紫苏片麻岩中aH2O为0.20~0.43,前者的logfo2值最高为-13~-15,但在有些岩石中极低,(αμH2O/αH^BtMg)P,T和(αμo2/αX^BtMg)P,T的系数主要变化于-0.241~-0.383和-1.052~-1.810,(αμH2o/αμo  相似文献   

20.
Evolution of Circum-Pacific Basins andVolcanic Belts in East China andTheir Geodynamic Background¥LiSitian(FacultyofEarthRes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