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公元2008年7月10日,陕西延川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揭碑开园。黄河记住这一天,中国地质史上也写下这一天。它掀开了黄河流经延川68公里路程的美丽面纱。黄河从雪山走来,在延川翩翩起舞,形成5个巨型S大湾。  相似文献   

2.
《国土资源情报》2014,(11):F0003-F0003
正延川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陕西省延川县,全长68公里,总面积86平方公里,2005年9月,被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设立为——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2013年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目前正全力打造全国5A级旅游风景区。延川黄河蛇曲是我国干流河道上蛇曲发育规模最大、最密集,保存最完好的蛇曲群。公园自北向南浑然天成五个巨型大湾,依次为:漩涡湾、延水湾、伏寺湾、乾坤湾、清水湾。尤其是被誉为"天下黄河第一湾"的乾坤  相似文献   

3.
孙立 《地图》2002,(3):59-61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而它,是“摇篮之魂”;《黄河大合唱》凡中国人都会唱,而它,是灵感之源。它激怒了黄河,发出声声怒吼;它激励着我们,为之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4.
Ping Chen 《地图》2013,(6):114-121
碛口古镇位于山西省临县的晋陕大峡谷之中,隔黄河与陕西省吴堡县相望.在当地方言中,“碛”的意思是高于水面的成片沙石.黄河第一碛是声名远播的壶口,第二碛就是这碛口镇西边的大同碛. 大同碛是一段近500米长的暗礁险滩,落差10米,水急浪高,从黄河上游来的船筏难以通行,因而碛口成为黄河水运航道的中转站,并由此而得名.当年,西北各省的大批物资源源不断地由河运而来,到碛口后,转陆路由骡马、骆驼运到太原、北京、天津、汉口等地,再把当地的物资经碛口转运到西北.鼎盛时期,碛口码头每天来往的船筏有上百艘,各类商铺有300多家.日复一日,便成就了碛口“九曲黄河第一镇”的美名.  相似文献   

5.
提起黄河,家住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的市防汛办副主任王墨田就忧心忡忡:“现在的黄河河床,已‘悬’在我家的房顶上了。说‘黄河之水天上来’有点玄,但说‘黄河之水房上流’一点也不过分。如果这一段大堤决口,站在房顶上都躲不过灭顶之灾。”据沿线水文站监测,黄河内蒙古河段在过去十年中“蹿”高了两米多,已成为继下游河南、山东段后又一“地上悬河”。河槽萎缩,河身变“瘦”地处黄河中上游的黄河内蒙古段,全长890多公里。数千年来,黄河用母亲乳汁般的河水,孕育了草原煤城乌海、草原钢城包头、河套平原及土默川平原,流传下“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相似文献   

6.
商丘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境内北部的黄河故道上,是国家级旅游线路“黄河之旅——中华民族之魂”和河南省“三点一线”东扩旅游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商丘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市“三大”旅游精品名牌工程之一。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东西长26.7公里,南北宽2至5公里,控制区总面积65平方公里,由森林公园中心园区、天沐苑景区和天泉湖景区等三大景区共20多个景点组成,三大景区核心景区建设面积838公顷。黄河故道历史悠久,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东京(今开封)留守于滑县西南人为决河,遂使河道夺泗入淮。黄河流经商丘727…  相似文献   

7.
监测资料显示:2004年12月份,陕西潼关断面和河南三门峡断面河水氨氮均超过标准0.7倍,潼关至三门峡段黄河水质“沦落”为四类,已完全不适宜用作饮用水源。2005年1月上旬,三门峡大坝坝下坝上两个监测断面及郑州花园口断面水质“恶化”为五类。黄河水质到了警戒点“黄河水质已经到了警戒点,再恶化一步,引黄济津就要被迫中断,三门峡、郑州等城市的吃水也要成大问题了。”日前,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共管的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监督管理处处长李祥龙对记者谈起当前日益严重的黄河水污染状况,显得忧心忡忡。来自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管理中心的统计资…  相似文献   

8.
金诚铭  渠守尚 《四川测绘》1997,20(3):132-134
本文根据FIDIC条款.结合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特点,介绍了黄河小浪底国际工程施工阶段的“测量计量”监理模式,这种模式通过两年的实践,证明了这是行之有效而且经济合理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全球定位系统》2009,34(4):8-8
据新华网消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一行14人近日结束对黄河源区湖泊水深、水质等情况的监测调查。这是我国首次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对这一地区湖泊进行高密度、高精度实测。  相似文献   

10.
李继勇  贺泽劲 《地图》2007,(4):28-31
因为有了穿城而过的黄河,这座城市便有了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黄河之忧     
吴岗 《今日国土》2008,(1):61-63
沙坡头是宁夏著名的旅游地,处在腾格里沙漠南缘。站在无边无际的沙山上.面向汹涌的黄河时,眼中已有了淡淡的黄色,这里的黄河水混沌了很多。混沌的黄河水已经没有了乖觉,少了心闲气定的宁静。它时缓时急,桀骜不驯的刚烈秉性开始初现。它不时发出巨大的声响,波涛中可以听见它的怨恨。  相似文献   

12.
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总面积31.8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200米,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长江水量的25茗、黄河水量的49茗、澜沧江水量的15茗来自这一地区,素有“中华水塔”之称。  相似文献   

13.
孙果清 《地图》2011,(4):132-133
黄河是我国北方最大的一条河流。自古以来,它就和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其中游地区素称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黄河的源头在哪里?古人很早就开始探索这个问题。由于河源地处高寒,交通困难,所以,对其正源的认识就如同黄河本身一样,经历了不少的曲折。  相似文献   

14.
地质作用·黄河悬河段水动力条件·遥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黄河冲积扇区基底构造轮廊,分析了各河段新构造运动形式及河道发育特征,同时也分析了黄河河道的地段性对控导工程的影响,最后对中常及特大洪水期黄河下游河道的防洪形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黄河、长江同是发源于青海,中间隔着一条绵长数千里的大分水岭,把这两条我国最大的江河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流域。长江雨水丰匀,到处是青山绿水,谷丰林茂,而黄河则雨水失调,秃山荒地,常闹水旱灾害。长江流域只比黄河流域大两倍多,而其年总水量却比黄河大二十多倍,这种大自然的不均衡现象,自古至今延续了数千年。如今,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西北的干旱面貌,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达到水尽其用,地尽其利,就要打破几千年来长江、黄河的分水界限,把长江的余水调到北方,这就是宏伟的改造大自然的南水北调计划。  相似文献   

16.
黄河小浪底水利工程投入运用后对黄河下游河道的影响程度如何是黄河治理者非常关心的问题。基于多期Landsat TM/ETM等卫星影像数据,解译提取了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等小浪底水库运用前后7个年份的黄河下游河道水域数据,通过空间叠置分析、列表对比,揭示黄河下游河道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小浪底水库运用前,黄河下游河道宽,水域变化大,1985—2000年的15年间面积变化546.979 km2;小浪底水库运用后,黄河下游河道变窄,水域变化小,2000—2015年的15年间面积变化46.759 km2。说明小浪底水库投入使用后,有效控制了黄河下游的流量和流沙,对稳定黄河下游河道起到了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鼎臣 《地图》1991,(2):36-37
近年来,为适应黄河的河道治理、水力资源开发、科学研究、中游干流规划及工程布置、下游防汛的需要,已编制了一些不同形式的黄河河道地图,现已出版的有三本:《黄河中游干流河道地图》、《河南黄河河道地图》、《山东黄河河道地图》。经过几年来的实际应用,认为册芯为连续长条折叠式的装帧成册形式最理想而又适用。  相似文献   

18.
将GPS技术应用在黄河防洪工程中 ,针对黄河防洪工程的特点 ,研究了工程实施方案 ,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孙果清 《地图》2006,(1):89-89
“黄河之水天上来”, 这诗句一是形容黄河之水, 水流很长:二是表明对黄河的水源在哪里, 还不十分清楚。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中下游一直是中华民族发祥、生活的主要地区, 人们对这里的河道等地理特征已经有所了解。而对黄河上游的地理认识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直到元代 专门派遣考察队实地踏勘河源,人们才开始弄清黄河上源的地理情况。  相似文献   

20.
赵书河  赵安平等 《东北测绘》2000,23(4):21-21,33
将GPS技术应用在黄河防洪工程中,针对黄河防洪工程的特点,研究了工程实施方案,并取得了曾好的经济效益和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