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研究量化了美国俄亥俄州橡树-山毛榉混交林森林碳储量,研究结果表明森林碳密度的增长率与其商品材积和总材积的增长率是一致的。橡树-山毛榉混交林连年增长量(CAI)和年平均增长量(MAI)高峰值分别出现在第23和46年。对于地上碳储量而言,其CAI和MAI最高值分别出现在第26年和53年。对于地上碳密度和地上商品材碳密度,其MAI高峰出现在第30年,与其同时间内总蓄积量和商品材的蓄积量出现的情况一致。了解了森林碳储量的增长和蓄积量的增加模式是相近的道理,有助于我们理解森林蓄积量增长的管理模式过渡到森林碳储量管理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SARS是一种世界性灾难题,医学专家提示,它将与人类长期共存。但2003年春天的SARS却对华人经济圈造成巨大冲击。在这种疫情的紧急状态和长期影响下,中国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旅游业所受冲击很大。人民的生命安全重于经济利益,但如何最大限度缩小损失是我们旅游研究者的责任。基于这种背景,结合我国旅游商品长期存在的问题,本文重点探讨了在SARS的紧急状态下,中国旅游商品如何实施可持续开发。作者认为,中国旅游商品开发应坚持走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计划型向市场型转变、模糊型向标准型转变、短期型向长期型转变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正> 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有助于提供和加强森林的水文服务功能。这些功能包括改良水质、增加干旱季节的径流量、调节地表水与地下水、提高水生生物生产力等。尽管这些功能是最重要的森林生态功能之一,但直到最近,这些功能仍被认为是由林场主免费提供而被排除在市场框架之外。  相似文献   

4.
<正> 林业科学是研究森林生长发育规律、结构功能、组成和演化,以及对森林进行培育、保护、管理、利用的科学。森林不仅具有生产木材、多种林产品和服务的功能,更重要的具有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功能。实践表明,研究林学对实现森林资源和林地的可持续管理,满足现代和未来人类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精神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人类的生命活动是在地球表部的环境中繁衍生息,因此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种效益,了解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密切相关的多种作用和过程。只有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国内对区域性酒店市场研究,主要集中在市场拓展的策略与方法上。为完善酒店市场理论基础,促进市场科学、合理有序竞争,在对现有酒店商品特征及其市场所具有的区域限制性、市场需求的异地性、敏感性以及季节性特征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性酒店市场供求规律,包括供求的短期与长期均衡以及不同市场状态间的转化过程。酒店商品的特殊性及其区别于一般商品市场的均衡过程主要体现在其需求量增长前期符合供求定理,而后期面对刚性供给,随着价格上升,需求量呈现不降反升的特征,这也使得区域性酒店市场的运行机制表现出酒店市场的适合规模与酒店市场的实际规模及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不断适应与被适应的往复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有企业生产效率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智勇  林初昇 《地理学报》2008,63(10):1073-1084
借鉴西方经济地理学中的新区域主义和企业与区域联系的关系型理论框架, 对中国国 有企业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 发现中国的国有部门存在显著的内部差异。分省看, 存在显著的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华北和东北的国有企业在规模上要远远大于华东和华南的国有企业, 但是前者的生产效率却要落后于后者。分地市看, 高生产效率的国有企业呈现逐渐 向沿海都市经济区集聚的空间态势。统计检验表明地方化的贸易和非贸易性联系是影响国有 企业生产效率的区域因素。具体而言: ① 与地方经济有着较多的生产和市场联系的国有企业, 受区域外部经济效应的影响, 其生产效率越高; ② 地方劳动力市场的多元化程度有利于国有企业采取灵活的薪酬制度和劳动力管理措施来提高生产效率; ③ 与外资企业的非贸易联系可以方便国有企业学习和采纳行之有效的组织行为和管治结构, 并促进其生产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旅游商品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与旅游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的旅游商品市场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缺乏对旅游者商品需求的调查与研究.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旅游商品市场的研究,结合昆明市旅游商品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对国内旅游者旅游商品需求差异性的实证分析,探讨了来昆国内旅游者在旅游商品方面的需求状况和存在的差异,提出了在旅游商品的开发中应注重地方性、特色性、多样性,重视商品的包装、制定合理的价格机制、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努力营造轻松舒适的购物环境等.  相似文献   

8.
从增量、依存度变化及进出口等方面,多角度分析了中国各省(市/区)对非贸易总额的空间分布情况,借助贸易地理多元化指数和均衡度指数计算模型,探讨了中国各省(市/区)对非贸易区域差异状况,并根据增速分布情况展望了对非贸易前景。结果表明:中国对非贸易发展迅猛,极化效应显著,沿海地区是主要增长区;各省(市/区)对非贸易进出口情况差异明显,就出口与进口比值而言,总体分为4种类型:持续下滑、波动上升、先升后降、无规律波动;中国对非贸易呈现出先向少数省(市/区)集中后逐渐分散均衡的发展特征;沿海地区主导着中国对非贸易分布格局变化,内陆地区各省(市/区)对非贸易相对均衡;内陆地区对非贸易增长极快,潜力巨大,将为区域协调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森林是能源、木材和非木材林产品、药用和芳香植物、水文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载体,也是国家税收的基本来源之一。研究表明,森林可以极大促进经济增长,并在集约化管理下为当地社区创造就业机会。本文旨在预测森林部门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本文研究的林业经济主要是指木材(timber)、非木材林产品(NTFP)、药用和芳香植物(MAP)以及保护区产生的收益。ARIMA模型可用于预测林业部门的经济贡献。研究发现,在过去15年中,木材/薪材销售的总收入(5019万美元)高于保护区(3758万美元)和非木材林产品的收入(690万美元)。该模型预计,未来十年木材和薪材销售的平均收入将为350万美元/年。同样,在未来十年中,NTFPs/MAPs和保护区的平均收入将分别为约50万美元/年和620万美元/年。因此,实践可持续的森林管理,建立林业苗圃,实施农林业实践以及明晰林业权属,建立以森林为基础的产业,可以改善林业部门的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10.
在将整个经济体分为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对新疆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有外商直接投资介入的贸易和非贸易两部门中,劳动报酬对两部门产业竞争力都有显著影响;产业结构演进仅对贸易部门产业竞争力有显著影响。建议在新疆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处理好劳动力工资待遇问题,而且要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的规模并提高其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撤县设区扩展城市空间和功能,加速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进而影响城市房地产价格。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法检验分析撤县设区改革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效应和机制。研究发现:① 撤县设区改革对房价具有显著性的抑制效应,且该效应具有短期性;② 分城市来看,I型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实施撤县设区后,对房价上涨有更显著的抑制效应;③ 城市扩张越强,撤县设区对于房价的抑制作用越强,而人口流入、基础设施建设会适当降低撤县设区对房价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2.
高珊  黄贤金  钟太洋  陈志刚 《地理研究》2013,32(6):1103-1112
通过沪苏皖3省16个村的分层抽样农户调查发现,农业市场化的发育程度决定着农户种植经济收益的高低,不同农产品基本遵循高投入、高产出的规律,地区差异明显。根据定量分析和CD扩展模型检验表明,生产要素市场和农产品市场共同影响农户土地种植效益。为提高土地产出,农户更重视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的增产性投入,劳工和机械投入随家庭非农活动情况而变化。农产品市场销售行为对农户种植效益的提高呈较明显的正向刺激作用,市场价格是关键要素,销售率和销售成本对商品型农产品影响更显著。另外农户素质及收入结构对种植效益也产生显著影响,人力资本水平与种植效益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以北京市两城区西四南大街-西四北大街-新街口南大街-新街口北大街沿线的婚纱摄影、电气五金、乐器和服装四种同类商品集聚型商店为例.探讨了该布局模式的形成机制及其效应.论文认为,在市场竞争中获取较大的份额是这类布局模式产生的基本原因;搜寻成本的存在和商家与消费者间交流产生的信息溢出效应有利于这种集聚;相对于分散型模式.同类商品集聚型布局模式在市场中更具有竞争力,因为它降低了交易成本,使商家和消费者都获利;同类商品集聚型布局模式更适应于产品有差异且类别众多的商品,不应与其他的布局模式形成对立.  相似文献   

14.
漆信贤  黄贤金  赖力 《地理科学》2018,38(4):522-530
构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数据库和Meta模型,分析价值评估的影响因素,检验模型的有效性。研究表明:①研究方法、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植被类型、所处植被区域、受益人口数量及集聚程度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②有效性检验证明将基于Meta分析的价值转移运用在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上是一种快速且有效的方法;③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特征,价值随时间推移而增加,涵养水源功能价值最高,提供林果产品功能价值最低。  相似文献   

15.
湿地生态系统是保障人类发展的天然基础设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广仁 《湿地科学》2012,10(4):385-388
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生态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多功能和极高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湿地生态系统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具有基础性、不可贸易性、整体不可分性、准公共物品性等属性。湿地生态系统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提供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净化水质、调蓄洪水、防风护岸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湿地生态系统被视为保障人类发展的天然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6.
森林利用的冲突与调解途径理论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森林价值的多样性和利用群体的多样性,是森林利用冲突的根源,也决定了森林利用的冲突形式。同一社会中,不同利益群体从各自的利益和兴趣出发,竞相利用有限的森林资源的各种价值,导致森林利用的冲突,冲突若不及时解决,将影响森林为人类社会持续提供价值。是伴随着森林管理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现实,不论是哪一种管理方式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冲突。解决的途径也不相同,包括技术途径、调解、仲裁和诉诸法律等。村社林业是相对于政府直接控制管理森林的另一类林业管理方式,村社林业的实践也需要解决冲突,建立和培养村社解决冲突的机制和能力是开展村社林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村社林业管理模式的成功需要建立冲突的调解和仲裁机制,透明、参与、合作和创造是建立这种机制并使这种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人类活动日益强烈,森林生态系统在平衡人类影响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但人工森林结构与分布差异越来越成为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发挥的瓶颈.研究发现:(1)潭江流域林业用地结构失衡,作为潭江上游的恩平有林地面积仅占23.99%,潭江下游江门市区仅占13.93%,而未成林地,恩平却高达41.66%,这种森林分布结构不利于上游水源涵养功能与下游生态补偿功能的发挥;(2)无林地地域差异较大,人工造林仍有很大的潜力,台山、恩平、开平及江门市区无林地分别占全市域无林地面积的49.96%、14  相似文献   

18.
巴西热带雨林地区森林景观转化及破碎化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区域环境发生变化,并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关注。以欧洲太空局全球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据和Landsat解译数据为基础,利用热点提取、信息熵、地统计分析模型及轨迹分析的方法探讨不同砍伐阶段森林破碎性的变化特点以及森林破碎化与整个区域景观格局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 热带雨林地区的森林面积迅速减少,其中,Rondonia州、Maton Grosso州和Para州最为典型。② 森林破碎性的变化趋势并非整体性的增加或减少,而是出现明显的局地性特点;③ 森林砍伐的数量与土地系统的信息熵呈正相关,即森林的数量及质量直接决定巴西热带雨林地区的土地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许燕婷  冯建喜  陈曦 《地理研究》2021,40(7):1963-1977
针对空气污染问题严重的中国,仅单纯的强调主动式干预建成环境来促进居民体力活动水平,但可能造成居民长期暴露于有害气体中,反而使得居民的健康效益受损。为此,本文以南京市为例,尝试从个体视角分析居民进行交通性体力活动所收获的健康效益。研究发现,并不是只要进行体力活动就是有益身体健康的,需要根据不同的天气状况而定。在空气质量比较好的情况下,体力活动的健康效益占主导地位,而在空气质量比较差的情况下,居民进行体力活动的健康效益不能抵消空气污染暴露造成的危害,活动越多,健康风险越高;在城市内部不同建成环境中进行体力活动的健康效应差异显著,老城区居民交通性体力活动的健康效益高于新城区和主城区,新城区空气污染暴露的健康负效益高于老城区和主城区,而老城区居民进行交通性体力活动的健康“净”效益大于新城区,主城区次之;不同交通小区的健康效应差异显著,体力活动健康“净”效益的热点集聚区是在功能集聚、交通便捷和绿地、水体景观覆盖率较高的区域,而靠近城市主干道、隧道等交通复杂的区域和工业园区是体力活动健康“净”效益的冷点集聚区。本文以期为提出更高效、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设施布局与制定相关的交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转型与耕地保护机制   总被引:122,自引:10,他引:122  
我国农村和城市的发展都处在转型时期,对土地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展,而开发边际土地的余地已经有限,未来耕地食物安全的形势将更趋势严峻,因而保护耕地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但实际上由于缺乏保护机制,耕地仍在继续向效益更高的其它土地用途转移,因此,保护耕地的根本大计在于建立机制,保护耕地的经济机制是提高农业的比较经济效益,耕地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实现至关重要,在政策管理机制方面,要强化政府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规范土地管理行为,明确独立于市场的政府土地管理目标,并以法律形式固定的规划作为实现目标的手段,城市发展要加强内涵集约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