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 矿井泥石流对矿区开采危害极大,应用崩落法开采的矿山尤为如此。矿井泥石流一般多发生在矿体上部的几个分段。在未形成足够厚的围岩(或矿石)覆盖层,而与矿体直接接触的顶板或围岩又有通道与上部大量泥石堆积层相通的情况下,季节性大暴雨往往使泥石流涌入矿井。我矿一九八○年七月二十八日在采场暴发的一起泥石流就是一例。我矿利用分段崩落法开采的860分段,回采矿石不过千余吨。因顶板溶洞发育,矿石和围岩(硅化白云岩)风化严重,在一场大暴雨后,泥石流从采空区突然暴发,堵塞了  相似文献   

2.
淮南煤田地下水类型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士荣 《安徽地质》2008,18(3):221-225
淮南煤田为全隐蔽煤田,松散层厚度大,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通过大量的勘探资料及生产矿井的开采成果,对影响煤层开采的地下水进行了分类,并对其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阐述,为新区的建井与开采提供了参考资料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茅口灰岩岩溶水是我矿生产建设的最大威胁。十多年来,我矿广大职工以路线斗争为纲,坚持正确认识客观,改造客观,大量地进行井上下水文地质观测,逐步掌握了一些岩溶发育规律和矿井湧水特点。通过具体分析与大胆实践,利用这些规律合理布置巷道与安排开拓。取得了与茅口灰岩岩溶水作斗争的初步自由。过去害怕茅口水,结果是掘进进不了,采区接替紧张,维修工作量大,坑木消耗高,矿井不安全。现在,打开了茅口灰岩禁区,排水、运输、通风条件大大改善,矿井建设加快,原煤产量显著增长。  相似文献   

4.
经过长时间的高强度开采,我国已有大量的矿井因资源枯竭而关闭。据不完全统计,2014—2018年我国关闭煤矿井7 516个、非煤矿井27 877个。矿井关闭后,仍有大量的地下空间、土地、矿井水、地热等资源可供开发利用。目前,我国在关闭/废弃矿井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着指导性政策尚未出台、地质评价技术体系尚未形成、关键技术尚无实质性突破、开发利用模式单一、资料管理混乱、矿业权再次出让困难、社会资本投资热度不高等诸多问题,造成我国关闭/废弃矿井综合开发利用难以形成产业。从关闭矿井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攻关、示范工程建设、评价体系建立、数字化平台建设、政策法规出台等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郭再峰 《探矿工程》2011,38(12):79-82
煤矿在开采煤炭的同时,会有大量的矿井污水排到地面,造成环境污染。为解决矿井水排放的污染问题,施工大口径回灌井和建造地面水净化处理厂,矿井水经处理后部分用于煤矿生产,多余部分通过回灌井注入地下,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和节能减排。通过梧桐庄矿工程实例,介绍了煤矿矿井水净化处理与回灌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6.
“阻水系数”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六十年代焦作矿井水文地质会战期间总结出突水系数K值以后,我国南、北方一些矿井实际应用了这些经验数据,开展带压开采试验,初见成效。至七十年代中期,煤科院地质勘探分院和邯郸矿务局共同对王凤煤矿进行大量试验研究以后,带压开采方法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青鹏煤矿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青木关镇及壁山县壁城镇,已开采50余年.随着开采水平的延深,矿井地下水流场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改变了地下水原有的补、径、排条件.2012年2月,青鹏煤矿-200m水平-22103运输巷施工过程中,碛头煤层(M2)顶板裂隙突水造成局部淹井事故.通过地面及井下水文地质调查以及采取地表水、泉水、矿井水样进行水质分析,指出矿井突水水源由须家河组裂隙水、采空区积水和嘉陵江组灰岩岩溶裂隙水的越流补给3部分组成.为矿井防治水提供了水文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许多煤矿区,由于地下水频繁突入,造成淹井或因突水威胁使大量煤炭资源难以开发。因此,准确预测矿井涌水量,为矿井防治水提供依据,对煤矿床安全开采和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以宁东煤炭基地麦垛山煤矿为例,采用解析法、水文地质比拟法和三维渗流数值法等六种预测方法,对该煤矿11采区110203、110208工作面2#煤顶板直罗组底部砂岩含水层进行了涌水量预测。通过各种方法的分析比较,最后推荐采用最小二乘比拟法预算结果做最终矿井涌水量。  相似文献   

9.
于双忠(中国矿业大学) 煤矿井是开拓在含煤沉积建造中的大规模的地下工程,上万米巷道系统穿过各种各样的复杂岩体,由于过去矿井工程地质工作很少开展,煤矿设计与施工基本上处于靠“老经验”的阶段。随着煤炭开采强度的增加,大批新矿井的建设,要求有一套科学的矿井工程地质工作方法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因而出现了大量的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地热回灌过程中开采井热突破预测等理论模型方面的研究尚不完善。本文在献县地热田开展了对井回灌示踪试验,并运用Comsol Multiphysics建模软件进行了参数反演,应用该理论框架进行了示踪试验数据的定量解释及开采井热突破预测。结果表明,示踪剂回收率偏低,为0.022 5%,采灌井存在1条优势通道,通道长度约为513.7m,总体表现为采灌井之间的水力联系较差。本文应用模型进行了参数反分析,计算得到拟合优度R2=0.790 7>0.6,说明此优化结果与测量值有较强的相关性,拟合程度好。连续开采100 a,不会发生热突破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一年内共钻进9003个勘探井,其中有1441个是含矿井。1961年钻进的9191个勘探井中含矿井有1306个。钻井总数减少2%,含矿井的数量由占勘探井总数的14.2%增至16%。勘探钻进工作量由13900,000米(1961年)增加到14,620,000米(1962年),即增长5.1%。勘探井的平均深度由1515米增至1624米。俄克拉赫马州占含矿勘探井的最高比例(30.5%),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比页岩气定压开采与承压水定降深开采的相似性,建立起二者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借鉴美国页岩储层典型参数及Barnnet页岩年产量变化规律,从水文地质的角度,建立起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利用GMS软件,对页岩气开采进行数值模拟。从模型结果看,11个拟合值中,6个相对误差在5%之内,4个在10%之内,只有一个接近20%,拟合结果较为理想。说明用水文地质方法研究页岩气开采是合理的;也表明开采过程中页岩气产量由游离气和吸附气组成,当游离气开采完毕后,产量主要由吸附气维持,解吸气还有再吸附现象。当盖层开启程度由微裂缝区的25%,50%,75%到100%依次增加时,开采年限按6 a,4 a,2 a,1 a依次减少;不同开启程度下,相同开采年的开采量也依次降低;在每种开启程度下,年产量与原来的年产量的比值也依次降低。任何侧向边界若出现断层,不论其开启程度为微裂缝区的25%,50%,75%还是100%,均达不到定压开采条件。从敏感分析可知,当页岩压裂达到一定程度时,页岩气的析出对页岩气产量影响是最关键的。最后对页岩气开采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碳酸盐岩热储层具有地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单井涌水量大等特点,是中深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热储层之一。在地热长期开采、尾水回灌过程中,既要保持抽灌井之间的水力联系,又要避免热突破的发生,对抽灌井热储层温度长期监测和热源分析计算,是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课题。文章介绍了抽灌井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监测了碳酸盐岩热储抽水回灌对地温的影响,根据监测数据分析、计算了热储温度恢复的热源及热量。研究结果表明:受抽灌井间距较小和碳酸盐岩热储优势通道的影响,供暖后第6天,抽水井热储温度明显下降,平均降幅1.6℃,抽灌井产生了热突破;因长期大量低温尾水回灌,第二个供暖季之前回灌井热储温度未能恢复到初始温度,抽水井温度基本恢复;经分析计算,储层热量恢复的主要来源为地热水对流聚热,其次为高温储层、地热水传导聚热。基于该研究结果,在大规模回灌条件下,回灌井温度降低,抽灌井发生热突破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深入开展抽灌井合理井距研究、防止短时间内发生热突破,对促进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白源井煤层瓦斯的形成、保存条件、基建过程中的矿井瓦斯观测资料、结合全省类似矿井瓦斯地质条件的分析比较,预测了白源井在第一水平开采时属低沼井。  相似文献   

15.
深层地热能是一种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尾水回灌是深层地热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保证,但目前国内地热尾水回灌还处在起步阶段,地热尾水回灌方案优化设计的理论模型尚不成熟。文章结合示踪试验,提出了基于等效渗流通道模型的热储参数反演与开采井热突破预测的完整理论框架。应用多孔介质溶质运移理论,修正了等效渗流通道中的溶质浓度解析解,并联合移动渐近线法提出了热储参数反演理论模型;推导了等效渗流通道中的对流传热解析模型,可对开采井中的水温变化进行预测。依托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魏庄社区地热对井示踪试验,应用该理论框架进行了示踪试验反演及开采井热突破预测,并对影响开采井热突破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围岩气异常涌出已成为严重威胁煤油气共生矿井安全高效开采的新的隐蔽致灾因素。以煤油气共生矿井围岩气储集层分布为基础,结合对围岩气控气要素的分析,提出了基于地质构造、岩性(砂岩透镜体和砂体上倾尖灭)、围岩气储集层分布和煤炭开采采动影响等多因素耦合下的煤油气共生矿井围岩气区域综合预测技术。采用该技术对黄陵二号煤矿2号煤层围岩气分布进行了区域综合预测,将矿井围岩气区划为Ⅰ级、Ⅱ级和Ⅲ级,并指出了矿井围岩气重点防范区域,减少围岩气防御面积近30%。   相似文献   

17.
张黎  霍永盛 《地下水》2010,32(4):165-168
通过对大众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含、隔水层特征,地下水动态及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等因素的分析,认为现矿井在中、浅部开采,以二1煤底板岩溶水充水为主,今后随着采掘深度的不断延伸延深,下伏太原组灰岩水和奥灰水将可能成为矿井主要充水水源,这对有效地防治矿井透水,消除或降低淹井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矿井开采水害防治提供了参考资料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常成操 《吉林地质》2013,(4):129-131
在系统整理、综合分析伊通满族自治县煤矿二井勘探、矿井建设生产各阶段所获得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主要从矿井受采掘破坏或者影响的含水层及水体、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以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等方面,按照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各项划分要求,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提出伊通满族自治县煤矿二井水文地质类型为复杂型的结论从而分析和评价矿井水害危害程度,经济合理地搞好矿井防治水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白领国  袁志坚 《探矿工程》2014,41(1):37-39,62
热害是深部煤矿开采中的一个灾害,煤矿送冰降温井是地面至井下输送降温冷介质的通道,是实现矿井井下降温的关键系统之一。结合沈煤集团红阳三矿一组超千米大直径降温井工程实例,介绍了煤矿降温井的施工目的及钻井和完井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为保证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采,防止地热尾水回灌时发生热突破现象,文章系统整理了地热井权益保护半径的计算方法。通过理论推导,发现开采井权益保护半径的计算方法有3个不足之处: (1)公式中参数f定义为水比热与热储岩石比热的比值,存在缺陷; (2)热储回收率取值0.15,较为片面,不能代表不同岩性热储回收率的取值; (3)计算时间固定为36 500 d,较为片面,不适用于地热井间歇开采期。针对上述问题,该文重新给定了参数f的定义,并将热储回收率和开采时间以变量符号替代,可根据不同热储层和具体开采时间加以确定。通过研究不同回灌井权益保护半径计算方法的适用条件,提出应根据(β-1-α)与3λ的大小关系选择不同的计算公式。对开采井和回灌井权益保护半径计算公式进行对比,发现开采井权益保护半径恒大于回灌井权益保护半径,并以德城区水文家园开采系统和回灌系统为例进行计算,验证了理论推导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