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蒙古白云鄂博北部金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云鄂博位于华北地台与内蒙地槽接合部,其北部位于华北地台北缘狼山—白云鄂博台缘白云鄂博褶断束,已发现有赛乌素和干斯陶勒盖2个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主成矿期的成矿温度为200~280℃,成矿压力为3 0×108~5 0×108Pa。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H、O同位素特征表明,白云鄂博群浅变质岩为矿源岩。区内轴向近EW,轴面N倾,向W侧伏的同斜背斜是控矿构造,由其派生的纵张断裂是主要的容矿构造。近年来,构造蚀变破碎带型、糜棱岩型等新类型金矿体及其深部盲矿体的发现,揭示了该区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依据成矿控制条件,结合物化探测量成果,圈定了干斯陶勒盖—敖勒呼地区和赛乌素 号脉群西部及深部2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2.
白云鄂博铁矿磁铁矿成因矿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云鄂博铁矿是富含铌、稀土、铁矿床,前人做了大量地质研究工作。在1978—1979年承担白云鄂博富铁矿成因研究中,试图通过磁铁矿标型特征的研究,探讨白云鄂博铁矿成因。现将我们初步认识叙述如下:一、矿床概况白云鄂博铁矿赋存于元古界自云鄂博群H:白云岩中,主要分布于主矿、东矿和西矿,在东介勒格勒(  相似文献   

3.
河坝金矿位于南秦岭印支褶皱带南侧之白龙江复式背斜北翼,迭部—舟曲—武都砷汞锑金成矿带上,矿体赋存于中泥盆统当多组硅质灰岩中,受NW向断裂构造严格控制,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矿石矿物以自然金和黄铁矿为主,蚀变以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和褐(赤)铁矿化为特征。矿石主要为毒砂黄铁矿化蚀变岩型、黄铁矿化蚀变岩型。成矿主要受构造、岩浆岩因素控制,金矿成矿对地层和岩性的选择性不强,金矿化主要产在印支期岩浆岩岩体的接触带上,在断裂构造的走向转弯处、两组断裂的交汇部位金矿化较强,一般形成富矿体。金矿化和岩浆岩可能是统一的受深部构造制约的印支期构造—岩浆—热液活动体系的系列演化产物。  相似文献   

4.
白云鄂博地区构造格局与古板块构造演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对白云鄂博及周边地区地质和构造形迹的系统调研,综合分析了白云鄂博地区的古板块构造单元、白云鄂博群的沉积构造背景以及白云鄂博地区的构造组合特征。白云鄂博群可以划分为三个沉积组合,它们分别代表中元古代、晚元古代和早古生代白云鄂博地区由陆内裂谷向陆缘裂谷转化到活动大陆边缘裂谷的沉积过程。白云鄂博地区以白银角拉克-宽沟断裂为界,南北两侧存在重大地质差异。断裂南侧的该群岩石不整合覆盖在相当于五台群的巴尔腾山群之上,是在华北陆壳基底上发展起来的陆缘沉积。局部碳酸盐岩和页岩层位在加里东期遭受了强烈的地幔流体改造,形成大规模稀土矿化;在海西期又遭受了强烈的区域变质改造。断裂北侧的白云鄂博群以发育蛇绿混杂岩-叠瓦状况断层-紧闭同斜褶皱为特征,具有古板块俯冲形成的加积杂岩特征。在此基础上,对白云鄂博地区的古板块构造演化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5.
胡鸿飞 《地质与勘探》2010,46(Z1):1272-1277
[摘要]白云鄂博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板块北缘西段中新元古代裂谷系,在其北部已发现 有赛乌素和比鲁特2 个金矿床,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H、O 同位素特征表明,白云鄂博群浅变质岩为矿 源岩。区域深断裂为主要的导矿构造,轴向近EW,向W 侧伏的同斜背斜为控矿构造,由其派生的纵张 断裂是主要的容矿构造。矿床成因为热水喷流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复合型,近年来,构造蚀变破碎带型、 糜棱岩型等新类型金矿体及其深部盲矿体的发现,揭示了该区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依据成矿控制条 件,结合物化探测量成果,确定了干斯陶勒盖-敖勒呼地区、赛乌素32 号脉群西部和深部地区2 处找矿 靶区。  相似文献   

6.
根据北秦岭区域地质和金矿分布特征,可划为三个金矿类型。作者提出活化作用是形成金矿的一个重要条件,金矿床多赋存在不同大地构造交汇部位和强烈蚀变区。深大断裂在成矿成岩中相当重要,如白云—丹凤深大断裂,主要表现有多次板块碰撞和俯冲,多期次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通过对本区太古代绿岩带、元古代金源层、多期次构造岩浆活动带和含金钠交代体的分析,认为该区找金前景是乐观的。  相似文献   

7.
汪相 《地质论评》2018,64(2):299-345
白云鄂博矿床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同时也是一个特大型铌矿和大型铁矿,其成矿时代及成因至今仍有多种不同认识。本研究从东部接触带(菠萝头山)3号铌矿体内的金云母岩中获得残留锆石和热液独居石,测得其U-Pb年龄分别为269.5±3.1 Ma和249±13 Ma;从巴音敖包伟晶岩中获得热液锆石,测得其U-Pb年龄为248.9±2.5 Ma。结合阿尔泰—天山—北山—内蒙古—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造山带中的成矿年龄资料,笔者推测,在248%251 Ma白云鄂博地区发生了一次强烈的热液活动,该热液活动的时间可以代表白云鄂博矿床的成矿年龄。基于绝大多数稀有金属热液矿床都是与花岗质岩浆活动关联的,本研究对白云鄂博地区出露的两类花岗岩进行了岩相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锆石学分析,从而确定白云鄂博花岗岩基中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体相)为同碰撞花岗岩,其定位年龄为269.8±2.0 Ma;而白云鄂博花岗岩基中的二云母碱长花岗岩(补体相)为碰撞后花岗岩,其定位年龄为250.5±6.0 Ma。根据二云母碱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等于白云鄂博矿床的成矿年龄,以及大量的野外地质现象和区域地质资料,笔者认为:(1)该二云母碱长花岗岩为白云鄂博矿床的成矿母岩,它的岩浆直接来自地壳深部岩浆房;(2)该岩浆房就是同碰撞花岗岩浆的岩浆房,这意味着留存在该岩浆房中的巨量花岗岩浆经历了近20 Ma的分离结晶作用,从而在岩浆房上部聚集了富含成矿物质的残余花岗岩浆;(3)当构造环境由挤压转为拉张时,该残余花岗岩浆沿着张性断裂被动侵位。由于快速上升引起压力和温度的骤降,富含稀有金属(稀土和铌)、卤素(氟)和碱金属的硅质热液从残余花岗岩浆中分离出来;(4)这种硅质热液沿断裂构造率先进入白云鄂博群H_8白云岩岩层,与碳酸盐发生交代反应,其稀土和铌金属元素沉淀成矿;同时,H_8白云岩岩层中的菱铁矿和铁白云石分解,释放出Fe~(2+)和[CO_3](2-),前者(Fe~(2+))经近距离迁移后沉淀成铁矿,后者([CO_3]~(2-))与少量稀土—铌元素结合成金属—碳酸络合物,呈脉状穿插在H_8白云岩中,或迁移至H_8白云岩的外围。该认识首次将白云鄂博地区的构造、成岩和成矿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阐释了一个致白云鄂博矿床形成的能量和物质的运移过程;同时,该认识可以整合多种流行的白云鄂博矿床成因认识("正常或热水沉积说"、"火成碳酸岩说"、"热液交代说"等等)中的合理因素;笔者认为,它是一个全面、系统而又新颖的白云鄂博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8.
对白云鄂博超大型稀土-铌-铁矿田内褶皱及断层构造特征进行了剖析和总结,认为矿区内构造活动演化具有多期性,中元古代—海西期至少发育4期构造活动,包括近东西向控岩断层(F1)、近东西向逆-平移断层(F2)、近东西向褶皱和韧性剪切构造、北东向左行走滑正断层(F3),并将其对成岩成矿的影响及控制作用作了详细分析.认为:①沿白云...  相似文献   

9.
<正>浩尧尔忽洞金矿位于华北陆台北缘西段中元古界白云鄂博裂谷带西段。区内出露地层有中元古界白云鄂博群尖山组、哈拉霍疙特组和比鲁特组,其中比鲁特组第二岩段为主要的赋矿地层。区内主要构造为浩尧尔忽洞向斜,其核部为比鲁特组,两翼分别为尖山组和哈拉霍疙特组,矿床产于NE向展布的向斜南翼。断裂构造主要为一条左行的脆韧性剪切带和一条近NE向展布的平移断层。整个剪切带由一系列呈近EW向到NE向分布的近似平行的挤压破碎带和片理化带构成,是最重要的导矿和容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中部原生金矿类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蒙古狼山—白云鄂博、乌拉山—大青山、锡林郭勒成矿带具有较好的区域成矿地质条件,通过分析、研究各区带的地质、物化探及典型矿床特征,将金矿床类型划分为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层控热液改造型及斑岩型4类。通过对3个成矿区带的综合分析,结合野外找矿实践,提出了太古宇乌拉山群片麻岩,元古宇渣尔泰、白云鄂博、二道洼群变质砂岩和绿片岩,EW向深大断裂的次级构造发育区及华力西晚期—燕山早期基—酸性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为进一步的找矿区域。  相似文献   

11.
白云鄂博群是内蒙古中西部稀土、铁、金等矿产的重要含矿层位,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在该层位发现铌、钽、铀、钍、钨、钼、锑、银、铜、铅、锌、锰等金属矿产30多种。在综合研究内蒙古白云鄂博地区地物化遥及其解译资料的基础上,提取了与金成矿密切相关的异常要素,建立了白云鄂博地区白云鄂博群层控型金矿矿床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基于GIS平台的证据权重法和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体积法对研究区进行了金矿的定位与定量预测,优选出57个最小预测区,预测资源量402 834kg。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中部地区中-新元古代黑色岩系发育,形成于渣尔泰白云鄂博裂陷槽内,命名为渣尔泰群和白云鄂博群。目前,仅在白云鄂博群的黑色岩系中发现并勘查了一批原生金矿。矿石主要类型为细脉型和蚀变变质岩型。金矿受层位和构造破碎带控制,金平均品位低,可形成大型或超大型矿床。因此,内蒙古中部中-新元古代黑色岩系中金矿资源潜力大,找矿远景好。  相似文献   

13.
前言土岭—石湖金矿位于石家庄地区灵寿县与保定地区阜平县交界。金矿储量目前已突破10t,可望达20t。区域构造位置为陈庄复式向斜的北翼次级背斜构造中,背斜比较开阔,轴向305°,两翼倾角20—30°左右。断裂构造亦很发育,并直接控制脉岩及矿体的规模、形态和产状等。其中,近南北向断裂构造最为发育,其次为北西向断裂构造。构造性质多以压扭性为特征,并经过多期构造活动叠加。  相似文献   

14.
利用构造一岩相学,通过对宽沟南北两侧地层的岩相分析及构造研究,指出宽沟南侧的特异地层一厚大白云岩是同生断裂控制下的泻湖相沉积产物,在整个白云鄂博坳陷中是特殊的构造环境,由此论证了铁矿的原始矿物是铁质碳酸盐,后经热变质转变为磁铁矿─赤铁矿。  相似文献   

15.
玲珑金矿是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矿田构造以断裂发育为特征。断裂构造具多期活动,其走向以北东东向为主,次为北北东和北东向,倾向北西为主,倾角40°—80°。区内含金石英脉和各种脉岩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有规律地分布于玲珑花岗岩中。本文以山东玲珑丙山矿床为主,初步论述中基性脉岩作为玲珑式金矿的预测找矿标志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上庄金矿区金矿化主要分布于主干断裂——招平和涧里—跃进村断裂及其两侧的次级断裂中,严格受断裂或韧性剪切带的控制,金矿化在断裂产状发生变化、构造叠加改造部位,节理密集带与破碎带的复合部位富集。找矿方向为①号脉以南至涧里—跃进村断裂与主断裂交汇处;涧里—跃进村断裂带两侧密集次级断裂及深部;招平断裂入字型构造部位,即①、②、⑧、⑨、⑩号脉深部。  相似文献   

17.
<正>内蒙古毕力赫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白乃庙-温都尔庙增生杂岩带,该杂岩带属于西拉木伦和赤峰-白云鄂博断裂带之间的早古生代白乃庙弧(Xiao et al.,2003)。毕力赫矿床主要由Ⅰ、Ⅱ号矿带和22-29号矿脉组成。矿床多受NW和NE向组成的菱形格子状断裂控制,发育于二叠纪中酸性火山岩  相似文献   

18.
四川南坪马脑壳金矿区的构造与成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马脑壳金矿区成矿地质构造背景和构造变形特征,探讨了构造演化及应力场特征。重点总结了构造控矿规律:即不同级序断裂对金矿的控制、NWW向韧脆性扭压性断裂及NIVE-NE向张扭性断裂对金矿的控制、断裂性质转化及复合叠加对金矿的控制、控制金矿化局部富集的构造因素、控矿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及与成矿的关系。指出本区金矿的形成经历了成矿物质多期活化—迁移—富集的复杂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夹皮沟金矿区南段遥感地质构造解译,提出该区段金矿产出受中生代形成的"帚状"压扭性断裂构造和"扇形"张性断裂构造体系的联合控制。"扇形"断裂构造体系发育在兴安屯—云峰村环形构造的东半部,主要为中生代花岗质岩浆侵入作用形成,为金等成矿元素的有利赋存空间。根据构造岩浆活动与金矿成矿作用的关系,探讨了区内金矿的成因。该研究结论为夹皮沟金矿区南段开展地表及深部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山东玲珑金矿田控矿断裂地球化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山东玲珑金矿田主要控矿断裂破碎带、断裂充填物(岩、矿脉)及其围岩(碎裂状花岗岩)的构造地球化学的初步研究,探讨了构造—岩浆—成矿的时、空、成因联系。研究结果表明:玲珑金矿田脉金矿床的形成与深断裂的多次活动、深熔岩浆的半原地上侵以及深源成矿物质的活化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