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河南省黄淮平原经济区土地质量总体较好,97%以上粮食产区土地符合国家制定的绿色食品产地标准,‘中原粮仓’是安全粮仓、绿色粮仓。"这是近日记者从"河南省黄淮平原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项目评审会上得到的喜讯。  相似文献   

2.
2003年10月18日,《河南省黄淮平原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可行性论证报告》在郑州通过专家组评审。黄淮平原经济区是河南省重要的农业经济区和农产品出口基地,河南省委、省政府重点规划发展的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正处于这一地区的中心位置。 据悉,该项目是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引导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实施中原城市群带动战略,经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多次协商,决定合作开展的一项农业地质调查工作。该项目由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具体组织实施,省内外有关科研院所及政府有…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区域,天下粮仓。洞庭湖区域,新升级的生态经济区。规划中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战略定位明确的五大使命之一便是保障粮食安全的现代农业基地,率先建成中部地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5月9日,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湖南省发改委主任谢建辉表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1500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  相似文献   

4.
作为《河南省黄淮平原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重要组成部分的杞县示范区农业地质调查野外调查及采样工作日前顺利结束,为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开了个好头。  相似文献   

5.
正麦收时节,中原大地麦浪滚滚、满目金黄,沉甸甸的麦穗迎风摇曳。麦田里机声隆隆,一台台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中原粮仓"迎来收获季。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多年来,河南坚持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积极构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新格局,实现了耕地数量不减少、  相似文献   

6.
一项农业地质调查成果"面世" 近日,记者获悉,省地质调查院完成了一项事关我省农业发展大计的最新调查研究成果:<河南省黄准平原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报告>."河南省黄淮平原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是我省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合作开展的第一个大型农业基础地质调查项目.主要目标是以土壤地球化学调查为主,水地球化学调查、遥感调查为辅开展全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工作,查清黄淮流域土地生产环境和生态地球化学质量状况,为改善和调控农村、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制定农业经济区划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提交的“河南商丘地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项目成果报告,通过了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组织的专家评审,获评优秀级。至此,“河南省黄淮平原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项目共调查面积10.3万平方公里,初步查明了河南省富硒土壤分布现状及富硒土壤区的农业生态现  相似文献   

8.
2012年,广西通过统筹资源保障保护,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机制,完善耕地保护措施,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坚守耕地红线,耕地保护成效突出。其中在湘桂走廊的狭长平原,坐落着全州、兴安、灵川、临桂、永福、平乐等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素有"桂北粮仓"之称。2006年,国土资源部将全州县列为全国116个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之一,"桂北粮仓"由此成为我国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前沿。这几年来,桂林  相似文献   

9.
坚持走不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始终把粮食生产放在首位,河南省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粮食产量连年攀升。今年夏粮又连续第五年获得丰收,总产首次达到306亿公斤,占全国夏粮总产的1/4强,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大粮仓”、国人“大厨房”。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1月26日,一项总投资4800万元的河南农业地质大调查项目,随着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寿嘉华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新民在《河南省黄淮平原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项目合作协议书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宣布正式启动。这在河南省历史上尚属首次。 河南省既是人口大省,又是农业大省,更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为了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引导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建设全国重要的优质专用小麦等农产品生产、出口基地,促进河南经济的发展,在河南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农业地质大调查是十分必…  相似文献   

11.
正商丘市梁园区地处黄淮平原,位于河南省东部,是全国商品产粮大区和重要农副产品产区。全区总面积960平方千米,耕地保有量3.2万公顷,基本农田面积2.7万公顷。近年来,该区坚持管控、核查、整治、执法等多管齐下,切实让有限用地指标发挥最大效益,好地用在"刀刃"上,不断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该区制定了《梁园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指标标准》,在投资强度、容积率等规划指标上提高标准,从制度上促使企业节约集约用地。一是从用地空间入手拓增量。实行多层标准  相似文献   

12.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郑州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央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促进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共同发展,实现全市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决策。《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意味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提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将在更有力的政策下,持续探索"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新路。中牟县处于"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郑州新区"三区叠加的核心先导区,势必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0月18日,<河南省黄准平原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可行性论证报告>在郑州通过专家组评审.黄准平原经济区是河南省重要的农业经济区和农产品出口基地,河南省委、省政府重点规划发展的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正处于这一地区的中心位置.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将"濮(阳县)范(县)台(前县)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提升为国家战略。围绕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发挥国土资源职能作用,加快濮阳市资源整合,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濮阳市国土资源局在认真学习《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总结提炼近年来下基层调研成果和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提出了"四区"联动统筹开发建设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15.
《山东国土资源》2009,25(9):76-76
在海洋中不能长粮食,怎么能成为未来的粮仓呢?是的,海洋里不能种水稻和小麦,但是,海洋中的鱼和贝类却能够为人类提供滋味鲜美、营养丰富的蛋白食物。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最重要的物质,它是生命的基础。现在人类消耗的蛋白质中,由海洋提供的不过5%~10%。20世纪70年代以来,海洋捕鱼量一直徘徊不前,有不少品种已经呈现枯竭现象。  相似文献   

16.
正为进一步推进"五个国土"建设、不断推动伊川县国土工作再上新台阶,日前,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二队与伊川县国土资源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组建成立"伊川县国土资源调查研究院""河南省豫西煤田地质勘察有限公司伊川分公司"。据了解,伊川县国土资源调查研究院、河南省豫西煤田地质勘察有限公司伊川分公司两个合作平台,是煤田二队与伊川县国土资源局全面加强合作,有力助推地方国土资源管理的成功实践和有益探  相似文献   

17.
安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是河南省和全国的粮棉大市,素有“豫北粮仓”之称。全市土地总面积7354.11平方公里,总人口536.6万人,耕地总面积612.55亩,人均耕地面积1.14亩。  相似文献   

18.
正"三夏"时节的中原大地,麦浪翻滚,遍地金黄。伴随着自南向北的收割机的轰鸣声,河南8500万亩小麦在6月中旬前已经颗粒归仓。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面对小麦病害、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特殊而难忘的2020年夏季,"中原粮仓"河南再次交上一份丰收答卷,稳稳地扛起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相似文献   

19.
安阳市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基础地位牢固,是河南省和全国的粮棉大市,素有"豫北粮仓"之称.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地矛盾亦愈来愈突出.全市土地总面积7354.11平方公里,总人口522万人;其中耕地面积621.15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20亩(详查数据),低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20.
位于河南省东部地区的黄准海平原,是受南部大别山,西部的桐柏山、伏牛山、太行山两面群山包围,并向东南、东北延伸的一望无际的冲积低缓平原。区内包括河南省的15个地市和74个县,总面积约82000km^2,总人口约6852万人。这里地处中原,地势开阔,人口集中,土地肥沃,降水资源较为充沛,素有“中原粮仓”之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因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资源开发利用,造成“三废”的任意排放,使得地表水和地下水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地影响着生态环境,动摇了人们赖以生存的根基,阻碍了经济可持续发展。治理环境污染,保障饮水安全已成为全社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