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典型地物特征提取的适宜尺度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图像的尺度与图像所表达的信息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在使用遥感图像进行研究和应用的过程中,使用尺度和图像尺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现有尺度的遥感图像不一定能满足应用的要求。为了解决使用尺度与图像现有尺度之间的矛盾,采用基于分维数的尺度转换方法得到以原始图像为基础的大于或小于原尺度的图像,在形成的连续变化的系列图像上提取两种典型地物样本,分别用地物单元周长(P)、面积(S)、面状地物形状系数(F)、斑块分维数(D)这4个表征地物形态特征的因子在各尺度图像上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随着遥感图像栅格尺寸的增大,典型地物样本灰度值的灰阶不断减少,形状复杂度不断降低,地物边界钝化,内部纹理结构简单化、粗糙化。综合分析以上现象,提出利用形状综合指数(Q)来计算适宜表达典型地物形状特征尺度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尺度为30 m图像时是表达水体样本1、居民地样本1、居民地样本2形状的适宜尺度,图像尺度为90 m时,是表达水体样本2形状特征的适宜尺度;通过典型地物形状综合指数成功的计算出典型地物形状的适宜尺度,为表达复杂地物的适宜尺度奠定了基础,并且该方法简单易行,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环境小卫星CCD影像的水体提取指数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湖北省大东湖水网水环境遥感监测需求,开展基于环境小卫星CCD影像的内陆湖库水体提取指数方法研究。以常见的3种水体识别指数为模型,参照使用TM、MODIS等典型传感器进行水体提取的波段选择方式,通过对环境小卫星CCD影像4个波段地物光谱信息的变化趋势分析,发现各波段对水体目标的区分能力;使用指数模型和相应阈值分别计算获得水体特征图像,并以目视判读结合精度评价指标的方式对提取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归一化差异综合水体指数的目视判别效果最好,且具有水陆区分度高和误识别率低的特点,适用于解决水体目标快速提取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巴地球资源02星数据特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卫星遥感图像数据特性分析是图像使用前重要的一步工作。利用归一化、单变量统计、类内和类间方差比值以及空间分辨率识别等数据模型分析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星(CBERS-2)CCD相机数据的相对反射率波谱曲线变化特性、整幅图像的方差特性、作为分类训练区的样本地物的统计量特性和对空间地物识别的敏感性,并与LANDSAT7/ETM 图像进行对比。通过这些数据模型的应用研究,试图提供一种进行遥感图像数据特性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ENVISAT.ASAR的APMOde(Alternating Polarisation Mode)数据,对广州市几种典型地物(建筑物、植被、水体)在HH水平极化方式、W垂直极化方式及VH交叉极化方式下的后向散射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不同类型地物在不同极化方式下的特点规律;并对实地测得的几种果树(龙眼、黄皮、番石榴)的植被参数及从光学影像上提取的果树信息和雷达图像上果树的后向散射特征进行相关分析,从雷达图像成像原理及物理机制入手总结几种果树后向散射特征的特点及影响其后向散射特征的因素.结果表明,极化雷达遥感对水体、植被的探测具有独特优势,在探测水质信息及植被结构信息上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5.
面状分布地物群识别与概括的数学形态学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青年  秦建新 《地理研究》2000,19(1):93-100
采用数学形态学方法,在地物群识别的基础上进行地物群概括。地物群的识别采用两个标准,即地物群内部间距的阈值与地物群内部间距和外部间距的比值。同时,还在地物群内识别面积相似、间距相似、排列方向一致的规则结构单元。在此基础上,首先进行规则结构单元的概括,在选取、合并、移位、夸大的过程中保持规则结构单元的间距相似、排列方向一致等特点。然后进行整个地物群的概括,保持地物群的分布范围、形状等宏观特征。  相似文献   

6.
基于知识规则的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重庆北碚主城区为研究区域,提出一种基于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灰度共生矩阵纹理特征和形状特征建立知识规则的方法,对该研究区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对QuickBird卫星影像进行分辨率融合,重点分析典型地物的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并根据形状特征建立形状指数,综合上述知识建立提取规则对地物进行自动分类。分类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消除单纯利用光谱信息分类的不足,有效解决地物混分现象,达到了较高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7.
城镇地物类型复杂多样,道路狭窄且易与周围地物混合,这导致城镇背景下的道路信息提取存在困难。该文以安徽省滁州市部分区域为实验区,使用资源三号卫星影像,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利用光谱特征、形状特征等信息,在对象级基础上通过复合向量机的方法进行城镇背景下的道路信息循环拾取,并利用形态学方法对提取的结果进行了分类后处理。研究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道路提取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在陆地卫星资料的应用研究中,先对少量样本进行分析,然后上计算机处理,可以减少研究工作中的浪费与盲目性。本文以黄河下游大汶河为例,利用陆地卫星多谱段数据,对流域的稠密森林山地、稀疏林山地、草被灌丛山地、丘陵农田、平原农田、水体、城市等地物进行数值分析识别,并与常规目视解释作了比较。通过分析比较认为:陆地卫星单波段识别地物的功能,若以优劣评阶,影象的次序为:MSS5、MSS6、MSS7、MSS4,数值分析的次序为:MSS5、MSS7、MSS6、MSS4,但任一单波段都不能识别所选择的全部地物;由MSS5与MSS7构成的二维空间是识别流域地物的最佳判别空间;四个波段合成的彩色片可识别8类地物中的5种,具有良好的识别功能;利用MSS7~MSS5灰阶值点聚图及判别分析方法,可对流域地物进行识别分析,这种非计算机识别地物的数值法,适合于研究指定范围内样本的地物类型。  相似文献   

9.
研究针对Worldview-2影像的地物特征,采用一种多层次规则的面向对象地物提取方法,通过建立和执行各类地物的提取规则,从多尺度分割产生的影像对象中提取不同地物。实地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地物的总精度为84.2%,Kappa系数为0.791。建筑物、道路、耕地和裸地相混合误提现象较多,主要是由于这4种地物的光谱特征相似导致,应选用更敏感的识别参量或建立更高效的识别规则以提高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10.
以长春市城乡黑臭水体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实测数据,分析长春市黑臭水体的水质参数和光学特性;在黑臭水体与非黑臭水体光学特性差异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水体纯度与透明度相结合的黑臭水体遥感识别方法,利用2020年7~10月的“吉林一号”卫星的遥感影像数据,识别长春市的黑臭水体;利用野外实测数据,对长春市黑臭水体识别结果的精度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长春市黑臭水体的色素颗粒物、非色素颗粒物和有色可溶性有机物吸收系数的平均值都大于非黑臭水体;与仅根据水体纯度的黑臭水体识别结果相比,采用水体纯度与透明度相结合的方法识别的黑臭水体的精度更高;当采用水体纯度与透明度相结合的方法识别“吉林一号”卫星影像中的长春市黑臭水体时,对农村黑臭水体的识别精度低于对城区黑臭水体的识别精度,这可能与农村黑臭水体的来源更复杂有关。  相似文献   

11.
张春华  李修楠  吴孟泉  秦伟山  张筠 《地理科学》2018,38(11):1904-1913
利用2015年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和DEM作为分类数据源,结合野外调查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对昆嵛山地区土地覆盖信息进行提取,并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价与比较分析。研究表明: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的各地类连续且边界清晰,分类效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昆嵛山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土地覆盖类型是针叶林,面积为1 546.81 km2。研究区土地覆盖分类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91.5%和0.88,其中针叶林、草地、水体和建设用地的生产者精度均达到87%以上。相对于监督分类方法,本研究提出的土地覆盖信息提取方法的总体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提高14.7%和0.17。基于面向对象的中分辨率遥感影像,能够获取较高精度的土地覆盖信息,为大范围土地覆盖分类研究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分辨率遥感在城市发展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与传统的遥感影像相比,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有着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信息量大、所包含的地物的几何和纹理信息更加明显、能提取地物三维信息等优点。城市中的研究对象多属于一些尺寸相对较小且空间信息较为重要的地物,再加上已形成一套全新的面向对象的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处理和信息提取方法。这使得高分辨率遥感技术成为城市发展动态监测以及相关信息提取的最有效手段。动态监测中获得的数据还进一步运用于城市规划布局、市容市政管理、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城市交通建设规划、城市防震减灾以及数字交通和数字城市的建设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3.
滨海湿地是具有重要功能的特殊海陆过渡带生态系统,精准获取滨海湿地植被时空分布信息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湿地遥感观测研究集中于高空间、高光谱分辨率影像分类,往往受限于数据成本和覆盖范围,仅适用于小区域湿地监测。Sentinel-2A/B卫星影像时空分辨率高且免费共享,为大区域滨海湿地动态监测提供了可能。本文采用2018年Sentinel-2影像,提出像元级SAVI时间序列及双Logistic植被物候特征拟合重构模型,采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盐城滨海湿地植被分类,探讨Sentinel-2遥感时间序列植被物候特征分类方法的适用性。结果显示,分类总体精度达87.61%,Kappa系数为0.8358,分类结果与湿地实况相吻合,比常规单一时相分类精度总体提高19.57%。植被判别物候特征参数可为影像数据缺失或不足的滨海湿地分类提供不同植被的判别依据。研究表明,基于像元级时间序列植被物候特征的分类方法能实现植被群落混生带的精准分类以及对“异物同谱”植被的有效区分,对大区域滨海湿地植被分类具有很好的适用性,有效提高了滨海湿地植被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4.
ThedigitalmappingproducedwithsatelliteimageoftheZhongshanStationareainAntarcticaSunJiabing(孙家)andGanXinzheng(甘信铮)(WuhanTechni...  相似文献   

15.
新疆荒漠地区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模型十分缺乏,给荒漠化监测等相关工作带来很大不便,开展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经验模型研究,对于促进和完善相关地区的生态监测及研究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阜康市北部沙漠南缘和克拉玛依市中部平原荒漠进行无人机航拍,利用无人机遥感提取(光合)植被信息,并将无人机航拍影像的植被覆盖度统计单元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像元在空间上直接相对应,获取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像元尺度上的植被盖度,然后通过植被覆盖度和空间上与其相对应的源自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NDVI数据的拟合关系,建立基于源自高分二号影像的NDVI的阜康北部沙漠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线性模型以及基于源自ZY1-02C影像的NDVI的克拉玛依平原荒漠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二次多项式模型。研究中所采用的无人机遥感与卫星遥感相结合、植被覆盖度统计单元与卫星像元在空间上直接对应的方法,可避免以往相关工作中常以点位测量数据代表卫星像元数据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由于所用卫星影像的NDVI数据稳定性相对不足等原因,所建立的遥感估算模型的估算精度尚相对偏低,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工作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6.
基于面向对象的城市地物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的处理已成为遥感领域中的热点与难点。利用具有人的思维特点的面向对象的信息提取技术,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的城市用地进行分类,分析和利用高分辨率影像的空间信息、结构信息与光谱特征等,总结了面向对象解译方法的5个步骤,即影像分割、分类方法的选择、地物种类分类,知识库构建、计算机自动分类。分类结果表明:(1)克服了“椒盐现象”;(2)信息提取的总体精度为92.19%,而且各类地物信息的提取精度均有所提高,特别是利用前期分类的拓扑关系有效提取了城市水体与建筑物阴影。  相似文献   

17.
RADARSAT-1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images from the western Great Basin, North America are used to map geomorphic features using environmental data (increased soil moisture), differences in incidence angles and ascending/descending satellite passes. These attributes are shown to increase the ability to delineate subtle geomorphic features along old shorelines. The change in moisture and the temporal resolution of the images provides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use moisture as a geomorphic mapping tool in addition to traditional techniques such as image texture and the size and shape of the image features.  相似文献   

18.
With the technological improvements of satellite sensors, we will acquire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earth so that we have reached a new application epoch of observation on earth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cartography. But with the enhancement of spatial resolution, some questions have arisen in the application of using traditional image processing and classification methods. Aiming for such questions, we studied the application of IKONOS very high resolution image (1 m) in Xiamen City on Urban Vegetation Cover Investigation and discuss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very high resolution image and traditional low spatial resolution image at classification, information abstraction etc. It is an advantageous test for the large-scale application of very high resolution data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9.
With the technological improvements of satellite sensors, we will acquire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earth so that we have reached a new application epoch of observation on earth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cartography. But with the enhancement of spatial resolution, some questions have arisen in the application of using traditional image processing and classification methods. Aiming for such questions, we studied the application of IKONOS very high resolution image (1 m) in Xiamen City on Urban Vegetation Cover Investigation and discuss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very high resolution image and traditional low spatial resolution image at classification,information abstraction etc. It is an advantageous test for the large-scale application of very high resolution data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20.
空间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沿海风能资源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沿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风能资源区,由于近地面风场具有很强的时空变异性,给风能资源定量评价带来了很大困难.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手段,近年来,利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进行沿海风场信息遥感反演已从试验逐步走向成熟,它以布拉格原理为依据,建立合成孔径雷达后向散射系数与海面风场之间的关系,反演风速、风向等关键参数,并进而对研究区风能资源进行准确的定量评价.本文回顾了本领域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风场要素反演的基本方法和校验手段,探讨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改进方法,并对本方法在我国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