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华南花岗岩型铀矿成矿规律及成矿远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岗岩型铀矿是我国四大类型铀矿之一,它们主要集中分布于南岭中部的诸广一贵东地区,区内已发现数个花岗岩型铀矿田、数十个铀矿床,是我国花岗岩型铀矿最为重要的大型矿聚集区。花岗岩型铀矿在诸广、贵东岩体内的集中分布与区内富铀古陆块、深部构造环境、幔涌区强烈深源岩浆活动、挤压向拉伸转变的构造环境、富铀沉积建造及富铀岩体、多期次热液蚀变叠加、高低差异的放射性元素迁移、良好的还原条件和封闭环境等区域地质背景和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该区花岗岩型铀矿所具有的成矿规律和一系列有利于成矿的良好地质背景来看,该区乃至整个南岭范围地质背景相似的地区是铀成矿的有利地区,仍存在着寻找隐伏富大铀矿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2.
新疆南天山地区构造活动剧烈,岩浆活动频繁,花岗岩具有期次多、分布广、面积大的特点。文章着重介绍了位于南天山褶皱带的乌什塔拉岩体,从区域地质背景、花岗岩的含铀性、构造控矿、热液蚀变特征和遥感影像特征等方面,对该岩体的铀成矿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其具备形成花岗岩型铀矿的基本地质条件,找矿工作应以隐性构造与显性构造的交汇部位作为突破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铀矿床通常划为四大类型,即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碳硅泥岩型、砂岩型。本文根据一些火山岩型铀矿的形成环境与火山岩浆活动关系不大,主要受火山岩浆活动之后的中酸性斑岩侵入活动控制的事实,辟出斑岩铀矿类型;斑岩型与花岗岩型、火山岩型铀矿是并列关系。花岗岩型和斑岩型铀矿归为构造控制型铀矿,火山岩型、碳硅泥岩型和砂岩型铀矿归为层位控制型铀矿。中国铀矿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成带成片、相对集中、不均衡分布特点,以SN向贺兰山—龙门山—小江断层带为界,可划分为东部滨太平洋铀成矿域、西(北)部古亚洲铀成矿域、西(南)部特提斯铀成矿域。滨太平洋铀成矿域可进一步划分为华南铀矿省、华北铀矿省和东北铀矿省。西(南)部的特提斯铀成矿域,工作程度低,找矿潜力尚待深入研究。西(北)部古欧亚大陆铀成矿域,有西北铀矿省。4大铀矿省内共划分出18个成矿带(区)。以火山岩、斑岩型铀矿为主的成矿带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靠近沿海的滨太平洋构造岩浆活动带内,以花岗岩型铀矿为主的成矿带则主要分布在我国中东部多期构造—岩浆活动带内,以碳硅泥岩型铀矿为主的成矿带主要分布在扬子陆块北部和东南部边缘地带和南秦岭地带,以砂岩型铀矿为主的成矿带主要分布在我国北部陆相沉积盆地内。铀成矿带(区)分布的不均匀性,不仅受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保矿条件等因素控制,而且还与当前地质勘查工作程度、经济技术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4.
南岭地区花岗岩型铀矿的特征及其成矿专属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岭地区是我国花岗岩型铀矿的重要矿集区。该区产铀岩体的成因类型以S型(改造型)花岗岩为主,对岩性没有明显的选择性。构造是控制铀成矿的重要因素之一,几乎所有热液铀矿体都分布在一定的断裂或破碎构造中,并且与穿切于花岗岩中的中基性岩脉密切相伴。产铀岩体的热液蚀变发育,规模大、范围广、类型全的热液蚀变是判别产铀岩体的重要标志。产铀岩体的主要成岩时代为印支期和燕山期,铀成矿作用则主要发生于燕山晚期-喜山期,成岩成矿具有明显的时差,指示成岩和成矿作用是两次或两次以上不同的地质作用。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主要提供成矿铀源和成矿围岩,而铀矿成矿作用与燕山晚期-喜山期伸展断裂构造和蚀变交代的关系更为密切。对于南岭地区的花岗岩型铀矿,燕山晚期-喜山期的伸展构造活动及其伴随的中基性-酸性岩浆活动比印支期-燕山期的花岗岩更具有成矿专属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大地构造背景与基底成熟度、铀源条件、地层与岩性、岩体成因类型、岩体期次与空间配置、火山岩特征、控矿构造、围岩蚀变等方面对藏东"三江"地区热液型铀矿的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指出藏东"三江"地区存在形成热液型铀矿的基本地质条件,但总体成矿条件不是十分优越。在找矿方向上,应以寻找花岗岩内、外接触带型铀矿为主攻目标类型。  相似文献   

6.
诸广—贵东大型铀矿聚集区富铀矿成矿地质条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位于南岭中部的诸广—贵东地区是中国花岗岩型铀矿最为重要的大型矿聚集区,已发现数个花岗岩型铀矿田,发育有数十个铀矿床,它们主要集中分布在诸广岩体南部和贵东岩体东部。区内富铀矿的形成与富铀古陆块、深部构造环境、幔涌区强烈深源岩浆活动、挤压向拉伸转变的构造环境、富铀沉积建造及富铀岩体、多期次热液蚀变叠加、高低差异的放射性元素迁移、良好的还原条件和封闭环境等区域地质背景和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富铀矿在诸广、贵东两岩体内的集中分布和一系列有利于铀成矿的良好地质背景表明,该区乃至整个南岭范围地质背景相似的地区是铀成矿的有利地区,仍存在着寻找隐伏富大铀矿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7.
根据重磁场研究讨论桂北地区的铀成矿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孝敬  管南生 《铀矿地质》1995,11(3):147-154
桂北地区的重磁场与铀矿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地球物理场的特征反映了与铀成矿有关的地质环境。研究表明,桂北地区的铀矿化主要有如下一些明显的特点;(l)铀矿化位于不同规模的地球物理场或异常的边缘,尤其是大规模的铀矿化产在区域重力低异常(对应于地壳增厚区即地幔拗陷区)的边缘;(2)深部地质作用如莫霍面的起伏、深部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和深断裂作用是铀成矿的重要控制因素;(3)花岗岩体不仅是花岗岩型铀矿化,而且也是碳硅泥岩型铀矿化的铀源体,且岩浆的动力场愈强烈,岩体的铀含量愈高,对铀成矿愈有利;(4)与铀成矿有关的热液流体为非岩浆成因,具有很强的去碰能力,花岗岩为热液循环提供动力;(5)与铀矿化密切共生的黄铁矿主要源于岩体的“磁性壳”;(6)铀矿床形成于中-低温、浅地表的地质环境。  相似文献   

8.
甘肃龙首山207铀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其成矿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7铀矿床位于龙首山成矿带西部,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主要出露下元古界龙首山群变质岩和中条期伟晶状白岗岩。区域构造线呈北西-南东向。矿床铀矿化主要受岩体和断裂构造控制。铀矿化具有明显的多期次特点。铀矿化年龄是1750Ma,显示了相当小的矿岩时差。矿床具有花岗岩型铀矿床的一般特征。文章在阐述207铀矿床区域地质背景和成矿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溶液来源及成矿物质迁移途径,建立了矿床铀成矿模式。认为207矿床铀成矿是受区域地质背景控制的特定时空域内的客观产物,区域富铀地层是成矿的物质基础,成矿溶液源自岩浆水,岩浆及期后热液是铀迁移的载体,铀成矿模式强调了花岗岩成岩过程是成矿物质的富集过程。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相山矿田火山岩型、诸广地区花岗岩型热液铀矿成矿特征、成矿流体成分、成矿条件、成矿时代、铀矿成因、控矿因素等综合对比研究,总结了华南火山岩型、花岗岩型热液铀矿成矿的异同,认为火山岩型与花岗岩型热液铀矿具有相似的成矿特征、相似的成矿流体成分、相似的成矿条件、相近的成矿时代、相同的成因、相似的控矿因素等共性特征,热液型铀矿成矿具有深源性,深源成矿流体为还原性成矿流体;火山岩型、花岗岩型热液铀矿差异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围岩成分的不同,蚀变元素组合和成矿元素组合的差异性;火山岩型、花岗岩型热液铀矿同属于华南中-新生代岩浆作用、构造活动、热液铀成矿系统,铀成矿作用形成于华南中-新生代统一的深部地球动力学大地构造背景,具有统一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0.
李小英 《铀矿地质》2022,(2):257-268
广西是中国最早发现铀矿物的地区,铀矿资源丰富,种类齐全,探明的铀矿资源储量位居全国前列。文章通过对广西花岗岩型、碳硅泥岩型、砂岩型、火山岩型及其他类型铀矿床特征及典型铀矿床分析,总结了广西铀矿的时空分布规律,认为铀矿床成矿时间集中于燕山晚期和喜山早期,花岗岩型、碳硅泥岩型、砂岩型铀矿床形成时间较赋矿围岩晚,铀成矿时间与围岩形成时代无关。根据广西铀矿成矿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以及广西铀矿成矿带划分方案,将广西铀成矿单元划分为8个Ⅳ级成矿区带,认为广西铀资源类型多样,铀成矿地质条件有利,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不同类型铀矿床是否可能本质上都是地幔柱作用的产物,在“全球热液铀矿成因理论”和“热点铀成矿理论”等前人研究基础之上,结合岩浆岩锆石铀、钍含量研究初步揭示了:(1)铀、钍主要富集于外地核;(2)洋岛玄武岩、板内玄武岩、高分异花岗岩及伟晶岩型铀矿可能为地幔柱产物。对比国内多种类型铀矿床科研成果,总结发现有一定数量的铀矿床与洋岛玄武岩、板内玄武岩、A型花岗岩以及高分异花岗岩紧密伴生,成矿与成岩时空基本耦合。如四川攀枝花大田混合岩型铀矿和松辽盆地钱家店–白兴吐砂岩型铀矿伴生两类玄武岩;甘肃芨岭钠交代型铀矿和陕西商丹伟晶岩型铀矿区伴生两类花岗岩;粤北诸广–贵东花岗岩型铀矿区、赣南多类型铀矿区和江西相山、新疆白杨河火山岩型铀矿区伴生以上四类岩石类型。分析认为上述岩石类型可能是由地幔柱生成并起着导矿或导矿兼储矿的关键作用,据此提出铀矿“核源–地幔柱”成因认识,即:外地核是铀元素的主要发源地,地幔柱是铀运移的统一通道,铀成矿过程可能是外地核中的金属铀呈铀氢化物或铀合金氢化物等形式沿地幔柱上升迁移,直至在浅部地质体氧化聚集成固态铀矿物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数学方法分析了与花岗岩型铀矿成矿有关的各地质因素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形成大矿、富矿的四个要素,并提出了一种用确定性数学模型预测花岗岩型铀资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秦岭铀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大明 《铀矿地质》1999,15(3):149-160
秦岭横亘中国中部,东西绵延1300km以上,地跨皖、鄂、豫、陕、甘、青、川等7省,面积达30余万km2,是我国著名的“中部金属成矿带”。迄今,该区已探明20个工业铀矿床,其成矿类型可划分为花岗岩型、变质岩型和热液蚀变岩型3个大类和9个亚类,成矿具明显的规律性。秦岭地槽区内已发现15个矿床,占矿床总数的75%。主要铀矿床集中于陕南的丹商、陕中的蓝田、甘南的礼县境内。其中,花岗岩型铀矿床以其规模大、矿富、易于冶炼而名列前茅;沉积再造型铀矿床位居第二。铀成矿期以加里东期为主,燕山期次之。文中对秦岭地区铀矿床进行了预测,并指出北秦岭地区,西起党川、经佳木斯、葛牌、分水岭、东至龙泉坪一带,是今后查勘花岗岩型铀矿的最有利地域  相似文献   

14.
相山铀矿田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床,其北部主要铀矿类型为花岗斑岩型铀矿床,铀成矿在时空和成因上与超淺成侵入相的花岗斑岩有关。前人多针对某一具体矿床含矿主岩开展工作,获得的花岗斑岩成岩年龄数据相差较大,影响了对相山花岗斑岩型铀矿的深入研究。选择相山北部横涧、游坊、沙洲、云际等铀矿床的含矿主岩——花岗斑岩系统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地球化学特征和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以期厘定相山花岗斑岩型铀矿床含矿主岩的成岩时代和成因类型。花岗斑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横涧、游坊、沙洲、云际的花岗斑岩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35.6±1.3Ma(MSWD=0.45,n=26)、136.2±1.3Ma(MSWD=1.2,n=21)、133.4±11Ma(MSWD=0.67,n=24)及134.3±1.1Ma(MSWD=0.88,n=25),集中在132~137Ma之间,属于早白垩世。研究认为,相山北部花岗斑岩成因类型界于A型花岗岩与S型花岗岩之间的过渡型,为A-S型花岗岩。花岗斑岩岩浆起源于中元古代地壳,地壳物质作为主要成分参与了花岗斑岩的形成,同时有少量地幔物质的加入。花岗斑岩为板内构造界境下伸展体制的产物,可能是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后,因板块后撤导致岩浆侵入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诸广山棉花坑铀矿深部矿化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利的地质构造背景和深部构造环境、多期次构造岩浆活动和蚀变叠加、成群成组的成矿构造带以及花岗岩丰富的铀源等优越的成矿条件,使诸广山地区成为花岗岩型铀矿有利成矿区。通过分析棉花坑铀矿床舍矿构造带、热液脉体及物质组成、热液成分、矿石矿物及蚀变等在垂向上的变化规律以及深部矿化特征,说明区内深部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6.
华南白垩-第三纪地壳拉张与铀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65,自引:0,他引:65  
华南是中国最重要的铀矿产区之一。按赋矿围岩的不同 ,该区主要产出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和碳硅泥岩型 3类铀矿床。铀矿区都分布有比铀成矿超前形成的富铀岩石 ;铀矿床成矿热液中的水主要为大气成因地下水 ,成矿温度约为 1 2 0~ 2 5 0℃ ,成矿热液的δ1 3 C值主要为 - 4‰~ - 8‰ ,表明幔源CO2 参与了成矿作用 ;矿床的N(3 He) /N(4He)为 0 .1 0~ 2 .0 2Ra,显示成矿热液中大量幔源He的存在。这些铀矿床的成矿时代与赋矿围岩的岩性和时代无关 ,都集中在该区地壳受到强烈拉张因而断陷盆地广泛发育并伴有幔源基性岩浆活动 (基性脉岩、玄武岩 )的白垩—第三纪。研究表明 ,白垩—第三纪导致了地幔与地壳表层沟通的地壳拉张 ,把该区 3大类型的铀矿床串联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1 )地壳拉张通过控制向大气成因的贫CO2 热液提供铀成矿必不可少的幔源CO2 ,而与铀成矿发生联系 ;(2 )同一机制形成的富CO2 热液浸取同一或不同铀源岩石中的铀并在不同围岩中成矿 ,形成了按赋矿围岩划分的各种矿床类型 (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和碳硅泥岩型 )。  相似文献   

17.
一个铀钨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及成因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至今,在国内外已发现的单铀或单钨的脉状矿床或层控矿床为数不少,但铀钨均具工业意义的铀钨(沥青铀矿-白钨矿)组合的矿床却极其少见。本文介绍了一个这样的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及成因特征:该矿床的形成受花岗岩、地层、岩相、构造、地下水及区域地球化学环境的联合控制;从矿石建造和有用元素组合角度看,这是一个矿床新类型,从成因上看,是花岗岩型热液矿床与层控矿床之间的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马岭花岗岩体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岩体及外围地层含铀性、岩石地球化学和已知铀矿化空间分布规律及控矿构造的基础上,提出了4点认识:即(1)马岭复式岩体属S型重熔花岗岩;(2)富铀地层重熔导致了区域矿物质汇聚区的形成;(3)岩浆演化是热液富铀的物质基础;(4)NE向主导断裂导矿和旁侧陡倾斜断裂(裂隙)及地层破碎构成了有利于铀供源和聚沉的成矿系统。查明了该地区矿石类型为酸性矿石。分析了马岭花岗岩体的找矿潜力,指明了进一步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