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省观测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记录、编码简化现象,使测站云天记录失去三性。我站为了消除这种现象,提高全站观测员云天观测水平,拟定集体观测云天的制度,通过多次集体观测,找出了不能正确判定云天状况的种种原因,从而提高了全站观测员独立观天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新“规范”第四篇云天观测,是地面气象观测中新增加的项目,作好此项工作,对提高观测技术促进县站预报具有重要意义。云天观测是具有我国特点的观测项目是在总结群众看天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特有的县站预报服务的,国外同类规范中没有的新项目,我们应该热情支持,努力作好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3.
《气象》2021,(5)
利用台站观测场周围360°遮挡仰角和云量观测数据,分析了台站遮挡对日照观测数据的一致性影响,从太阳高度角和遮挡物仰角的相对关系、云对遮挡比例的修正两个方面,建立了云天气象条件下台站遮挡日照时数的订正方法。以重庆巫山站为例,对2004—2013年期间有严重遮挡情况下的日照时数进行了遮挡计算和订正,通过遮挡期间及前、后两个未遮挡时段的纵向对比,以及与地形和气候条件相近的湖北建始站的同期横向对比,对订正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巫山站观测场周围遮挡物影响了日照时数观测,使观测数据前后产生明显的不一致;2004—2013年期间平均被遮挡的日照时数为218.0 h·a~(-1),遮挡比例达13.1%,受天气条件的对冲影响,夏半年遮挡影响可能高于冬半年;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间接对比检验看,本文所建立的订正方法既计算了遮挡物自身的影响,又考虑了云天条件下对遮挡比例的修正,订正结果基本合理,可以相对准确地还原被遮挡的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4.
云天观测已经列为地面气象观测新规范的第四篇,是改革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要求省、市、自治区气象局和气象台站制定项目普遍开展。但是在全省学习执行新规范会上,对开展云天观测的意义,进行云天观测的必要性,云天观测的具体项目和记载方法,以及经实践检验的作用如何,提出了不少的问题。直至各地举办练训班时,还有同志认为云天观测没有必要作为地面气象观测工作列入规范,不应由地面组进行观测记载。带着这样一些问题以求回答,同时为了修订好陕西省云天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自动与人工气压观测值差异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四川省135个台站在自动站与人工站平行观测期间的对比观测数据,对两种不同的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动站与人工站的日气压差值不满足正态分布,人工观测比自动观测平均偏高0.35 hPa,标准差为0.48 hPa。自动站与人工站的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为0.99,大约3/4的对比观测台站的人工站气压观测值大于自动站气压观测值。自动站与人工站气压观测值的月平均差异在上半年逐步增大,6月达到最大,下半年开始逐步减小。2004年的自动与人工气压观测数据年平均值差异最小,2006年数据据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6.
吴绍金 《气象》1980,6(2):34-35
准确地进行云天观测和记录,是气象台站测报和预报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云天观测主要是靠观测人员眼看手记,给记录带来较大的主观性。用一般照相机照相,一张相片也只能照出全天的一小部分。为了取得整个天空云况的客观资料,可以采用全天照相的测云方法。 全天照相在气象观测上的应用,国外开展较早。1958年Von·Arx论述了广角镜头在气象业务上应用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自动气象站与人工站观测数据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泳  王晓兰 《四川气象》2007,27(3):43-45
本文利用四川省基本(准)站的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资料,对2004年对比观测期间的温度、降水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94.5%的台站人工站与自动站的气温对比差值在误差(±0.2℃)允许的范围内,并且64.1%的台站自动站观测的气温比人工站偏高;自动站与人工站的降水量的差异与气温的差异比较起来明显比气温大,且71.8%的台站自动站的降水量比人工站偏多。  相似文献   

8.
童乐天 《气象》1983,9(7):34-34
早在1972年,原中央气象局即编辑出版了由我国云天观测和研究人员自己拍摄的第一本《中国云图》(内部发行)。1975年经个别修改后,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第二版,并公开发行。这本云图已成为我国广大气象台站观溅云天、判别云状的主要依据之一。 十年来,云天观测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摄影技术设备也有了相应的改善。应广大气象台站观测人员的要求,新版(即第三版)《中国云图》依据1979年出版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和1981年的云码规定,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较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9.
观云识天气     
毛绍安 《气象》1977,3(8):20-20
云天观测是县站做好短期预报的一个重要依据,它常常能反映出未来天气系统的转换、持续和演变,并能预兆本地具体天气的变化。下面谈谈我在实践中体会较深的几个例子。 (一)高积云。它是一年四季常出现的,对这种云的系统观测,有助于报准未来三天的天气。在春夏两季,发现了高而薄的高积云时,就得连续观测:如  相似文献   

10.
简讯     
中国气象学会于10月30日至11月5日在四川峨眉召开“云与天气”学术会。代表们从实践经验和理论证明云的演变是预测未来天气的重要依据。我省绍兴站钟吉铭的“夏季云天观测与天气”,瑞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四川省基本(准)站的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资料,对2004年对比观测期间的温度、降水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94.5%的台站人工站与自动站的气温对比差值在误差(±0.2℃)允许的范围内,并且64.1%的台站自动站观测的气温比人工站偏高;自动站与人工站的降水量的差异与气温的差异比较起来明显比气温大,且71.8%的台站自动站的降水量比人工站偏多.  相似文献   

12.
宋敏  吕燕 《山东气象》2006,26(2):70-71
统计某气象站2000-2004年云观测记录编码情况,指出基层气象台站云的观测记录存在复杂云天记录简单化、一般云天记录模式化的趋势和现象,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克服这种现象,提高云观测记录准确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这是县站预报中一张真正的天气图——云天观测图。翻开1982年8月21日我站的天气预报簿,一个红字刺心地跳入眼帘——评分为“0”。作为一个预报员看到这个“0”,是多么的寒心啊!虽然胜败乃兵家常事,但对这一次预报上的失误,我们是十分后悔的,悔不该的是:  相似文献   

14.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在观测程序中规定:“地温、蒸发可安排在40分至正点后10分钟之间观测”。目前,有些站将地温、蒸发观测的时间安排在正点前40~45分之间进行;有些站安排在正点至正点后10分钟进行。安排在正点前40—45分进行,虽然也符合规范要求,但有时会给观测记录带来一定的影响。如在冬季,20时云的观测前忙于在灯光下观测地温、蒸发,待到云天观测时,  相似文献   

15.
微波遥感海上大气可降水和云液态含水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魏重  林海  邹寿祥 《大气科学》1989,13(1):101-107
根据历史探空资料,对西太平洋海域中有代表性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云天大气做了l.35cm和8.5mm波段的辐射传输计算,揭示了海上云天辐射传输的某此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原有的一种反演云天大气可降水(Q)及云的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L)的方法做了相应的改进。 1985年12月至1986年1月用船载双波长微波辐射计取得的西太平洋热带海域中的实际观测结果。着重给出了该海域中Q及L的日变化,对流云Q和L场的水平结构及弱冷锋过境时Q及L的演变等方面的个例。 此外,模式计算及海上观测都表明,8.5mm波长辐射计也可以单独探测海上晴空大气可降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可能用两波长辐射计的独立测值进行相互比较来判断视野中是否有云。  相似文献   

16.
一点感想     
咸阳地区气象局审核员王雪娣同志,“对(?)的一点探讨”这篇文章针对性是很强的。当前我省地面测报工作由于一些观测人员技术素质较差,观测理论基础较低,甚至某些观测人员就没有这方面的知识,造成了一些特殊天气现象减少或绝迹。这也是目前一些站对云天观测单简化、模式化的一个原因。王雪娣同志这篇文章也相应地给老观测员提出了一个新任务——总结老观测人员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虽然现在全区都已经用自动站进行观测,解决了人工观测易出现的读数不准确、编码不正确等一些错误。但云、能见度、天气现象还需人工观测。为了能准确判别云状,就一些个人的实际工作经验,谈谈云的识别。云是地面观测中的重要项目,不同的云天所代表的天气意义不同,但它的演变非常  相似文献   

18.
从降水响应、指标评估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四川省西昌、宜宾和乐至3站2017~2018年CLDAS土壤湿度产品、人工观测和自动土壤水分站3种土壤水分资料。结果表明,3种资料的土壤相对湿度对降水都有较好的响应,其中自动站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最为明显,而CLDAS的响应则较为平缓,CLDAS体积含水量对降水的响应不如CLDAS相对湿度好,特别是在深层,基本没有响应降水影响。对比评估指标显示,各站土壤相对湿度人工观测与自动站的相关性最好,西昌站3种资料两两间相关性最好,乐至站各资料间的相关性较差,偏差和均方根误差也较大,体积含水量各站各资料间相关性没有相对湿度高。总体看,CLDAS土壤湿度产品,特别是相对湿度在浅层对降水的响应要好于深层,与人工观测和自动站的相关性也好于深层,CLDAS土壤湿度产品在浅层可以弥补四川部分地区自动站稀疏的缺陷。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19年1月1日00时~12月31日23时(世界时)四川156个国家站和1768个区域站的观测数据,评估全国智能网格实况分析产品(CLDAS)和ECMWF再分析数据(ERA5-Land)的10m风产品。采用双线性插值方法,将两种分析产品插值到气象站点,与观测值对比,通过平均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相关系数等指标对以上两种产品进行评估比较。结果表明:两种分析产品对于四川省国家站和高原地区区域站风速都以低估为主,但盆地区域站高估。风速在高原地区所有评估指标都比盆地内差,高原地区需谨慎使用格点风产品。CLDAS对于国家站的各项评估指标都优于ERA5-Land。两种产品与区域站的平均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结果整体相近,但CLDAS对非独立区域站的误差相对更小。ERA5-Land相关性较差,与四川地区实际观测的地面风速变化趋势相反, 不适用于四川。   相似文献   

20.
飑,就是指突然发作的风强。其特征是持续时间短促、出现时瞬间风速突增、风向突变、气象要素随之亦有剧烈变化。它往往是由同一气团内的单体或群体雷暴影响所致。6月1日我站观测到的情况就是很好的一例。 一、云天及气象要素演变 1、云天演变:08时前的几个小时观测记录均为Scop,Sctra。08时20分西北方向上开始出现积雨云,并迅速地向我站上空发展,至08时40分积雨云已布满全天,09时14分有雷暴出现,同时伴有大雨。 2、气象要素变化: 风的情况为:6~sC:0,7~sNNE:1,8~sN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