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俊杰  郭延涛 《测绘通报》2012,(Z1):116-118,122
针对灰色系统理论对地表移动变形的原始数据进行挖掘的特点,根据潞安矿区司马矿地表移动观测站的实测资料,通过建立灰色预测GM(1,1)模型,利用Matlab对观测数据进行插值,获取等间隔数据。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概率积分法参数进行求取,进行相关的精度分析,得到运用该方法求取的概率积分法参数的方法是可靠的结论,体现了动态预测的特点。同时,将灰色系统预测方法与曲线拟合方法求取参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二者预测结果存在误差的影响因素,提出可以通过定期等间隔的观测和加大对衰退期的观测次数等措施,提高概率积分法参数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收集整理了多组地表移动观测站资料作为训练样本和检验样本,以工作面地质采矿条件为输入集,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为输出集,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对概率积分法预测参数进行了预测。选取支持向量机、BP神经网络和偏最小二乘法3种机器学习方法对训练样本进行训练,利用训练所得模型预测检验样本中的概率积分法预测参数,并将预测结果与观测站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支持向量机预测下沉系数、主要影响角正切值及水平移动系数的精度最高,其平均相对误差分别达到7.46%、4.00%、13.17%;拐点偏距及开采影响传播角利用偏最小二乘法预计精度最高,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0.83%、0.88%;总体而言支持向量机的预测精度最为稳定。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地表变形预计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是路基路面及桥梁工程的严重隐患。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在探测、排查的基础上,进行采空区稳定性评价,需对其地表各种变形值进行预计。本文采用概率积分法对采空区地表移动与变形值进行预计,计算并绘制出采空区主断面上的变形曲线;进而根据预计后的变形曲线,对采空区的稳定性做出准确的评价。实例预计结果表明,水平变形、地表倾斜和曲率均超过变形控制指标,采空区欠稳定,并以预计结果作为设计经济可行、技术可行的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治理方案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单轨InSAR仅能获取LOS向形变和概率积分法预计精度受参数影响较大的问题,探讨了InSAR技术最佳参考DEM的选用方法,根据走向线上点LOS向与真实形变矢量之间的夹角与倾角的函数关系,结合由概率积分法获得的倾角与InSAR获得的LOS向形变量计算得到走向线上点的形变矢量.结果 表明:①4类DEM基于DInSAR和...  相似文献   

5.
矿区地表沉降对开采区地表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会宝岭铁矿利用全尾砂充填技术来减少采空区地表塌陷,但是回采和充填过程仍对地表有一定的破坏。本文利用GPS-RTK技术以及水准方法来监测会宝岭铁矿开采区域所布设地表移动观测站,分析监测成果并确定开采区域的地表移动特征及移动参数,将概率积分方法用于预测变形并将其与测量数据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全尾砂充填下开采区域地表下沉轻微,变形造成的破坏较小。  相似文献   

6.
陈俊杰  王礼  郭延涛 《测绘科学》2014,(3):146-148,152
本文在分析求取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的方法基础上,基于潞安矿区王庄煤矿地表移动观测站实测资料,利用Matlab软件中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函数,绘制了各类地表移动变形拟合曲线,得到了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同时,进行了地表移动变形的实测最大值与拟合值的分析比较,评定了其拟合精度。结果表明,用该方法求取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方便可行、参数求取准确、拟合精度高,具有较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应用贝叶斯动态模型的地基沉降概率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冠军  党亚民  章传银 《测绘科学》2012,37(2):52-53,90
考虑到地基沉降预测模型中参数的时变特性及预测结果的可靠性,本文提出地基沉降概率预测方法:运用贝叶斯动态模型建立地基沉降过程的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利用参数先验信息并结合含有噪声的前期沉降观测数据,对沉降状态参数进行Bayes后验概率推断,通过不断的"概率预测-修正"递推运算,获得最优沉降状态概率估计来预测地基沉降量。数值实例结果表明,与其他预测方法相比较,本文的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算法在反演概率积分法参数时易发散且难以获得全局最优解的问题,提出利用自适应人工蜂群算法反演概率积分法参数。根据该算法在求解过程中收敛速度快,获得全局最优解的特点,将参数反演问题转化为组合优化问题,建立了自适应人工蜂群算法的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反演流程,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际值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证明,自适应人工蜂群算法反演概率积分法参数精度高,较最小二乘法和模矢法拟合效果好,可应用于矿山开采沉陷预计。  相似文献   

9.
灰色关联分析与BP神经网络的概率积分法参数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综合分析地表沉陷概率积分法参数与地质采矿条件关系的基础上,提出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找出影响概率积分法参数的主要因素,进而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计参数。在对实测数据灰色关联分析后得出:覆岩平均坚固性系数、采厚、倾角、采动程度与各个参数关联程度较高,表土层厚度和采深次之。在此基础上,建立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对预计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预计最大相对误差15.78%,最小相对误差1.92%,考虑到个别参数实测值较小,造成相对误差较大,而绝对误差很小,即模型预计效果较好,是一种预计概率积分法参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根据滑坡监测研究现状,利用Matlab编程以及新滩滑坡监测点A3和B3的位移监测资料,建立了GM(1,1)预测模型和一阶残差修正的GM(1,1)预测模型;并对两种灰色预测模型的变形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经过残差修正的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高于传统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1.
基于SBAS的矿区形变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使用的SAR图像较少,缺乏多余观测,传统的DInSAR测得的形变可靠性较差.此外,受InSAR观测周期以及空间和时间基线的限制,多数情况下很难将离散的DInSAR观测连接起来,获得时间上连续的沉降场,从而揭示研究区域的沉降演化情况.运用小基线集(SBAS)技术,通过虚拟观测值的方法,对DInSAR获取的相位进行后处...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基于常规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SAR)技术成果无法反演全部概率积分参数问题,开展了融合D-InSAR和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的概率积分参数反演方法研究。①依据采动区D-InSAR视线(line of sight,LOS)方向变形为下沉和南北、东西方向水平移动沿LOS方向投影的关系,基于GA理论,首次构建了融合D-InSAR和GA的概率积分法预计全参数反演模型,并编制了求参软件。模拟实验结果表明,q、tanβ、b、θ的相对误差不超过6.7%,拐点偏移距S相对误差不超过20%(参数敏感度低,对求参整体效果影响小);求参拟合下沉误差为-5.90~6.10 mm,拟合中误差约为±2.20 mm,整体求参效果较好。②利用融合D-InSAR和GA的概率积分法预计全参数反演模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对2012年3月11日9310工作面开采沉陷的动态概率积分参数进行了求取,得到q=0.172,b=0.13,tanβ=2.08,θ=88°,S1=-10 m,S2=9 m,S3=-85 m,S4=30 m,拟合误差约为-35.00~45.00 mm,拟合中误差为±15.16 mm,并认为S3=-85 m主要为9310工作面开采导致邻近9312采空区边界的悬臂梁或砌体梁失稳"活化"所致。  相似文献   

13.
星载差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SAR)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大范围的地表形变监测,但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数据获取的地表形变易受大气噪声的影响,且长时间的重访周期会导致像对之间的失相干。为了有效减弱这些影响,提出了利用零空间基线的车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系统监测公路边坡形变的方法。在车载双天线系统采集不同时相的公路边坡SAR数据时,通过轨道控制使得异时相干涉对的空间基线接近零,从而使得利用DInSAR数据进行形变信息提取时可以减少去平地相位的过程,极大地简化了差分干涉处理的流程。以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某区域获取的车载双天线InSAR数据为例,使用所提出的方法对7个布设的角反射器点进行形变精度分析,得到形变值均方根误差为2.206 mm。  相似文献   

14.
刘学武  胡波  莫玉娟  白蓉 《测绘工程》2011,20(6):38-39,44
近二十年来,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DInSAR)作为一种监测地表形变的有效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其视线向精度可达厘米级甚至毫米级。该技术尤其是对监测快速、激烈的地表形变更为有效,如地震、火山等。利用DInSAR技术,选用日本ALOS卫星PALSAR数据,获取了2010—04—14玉树Mw6.9地震的同震形变场。结果表明:地表至少发生过3次地表破裂,沿断层走向的形变分布范围远远大于垂直断层分布范围,形变分布特征以左旋走滑为主。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铁隧道结构整体变形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结合北京地铁一号线八宝山站至八角游乐园站区间结构变形监测工程,提出了一种对城市地铁隧道变形三维整体监测的方法,在不中断地铁正常运营的情况下,得到地铁整个变形区域形变的三维数据,不仅精密的监控了隧道衬砌、轨道和道床的形变,确保行车安全;而且可以方便的进行隧道结构和轨道变形的力学分析,从而达到了解地铁变形机理、掌握形变规律、预测形变趋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张瑞  刘国祥  于冰  贾洪果 《测绘科学》2012,(4):13-16,21
本文针对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引起的地表形变,使用日本ALOS卫星PALSAR L波段雷达影像数据,应用两轨雷达差分干涉(DInSAR)处理得到了以玉树为中心11 000km2范围内的同震形变场,空间分辨率为8m,并在此基础上对玉树地震的震源机制和发震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L波段雷达数据适合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进行DInSAR形变探测。该同震形变场信息可为玉树地震的同震形变反演提供参考数据。该研究进一步证实DInSAR技术在大规模地表形变探测和地学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North China Plain (Huabei Plain) is one of the most densely populated regions on earth. Due to excessive underground water extraction, the North China Plain has been experiencing severe ground deformation over the last three decades. Therefore, for the purpose of hazard mitig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monitor the ground displacement occurred in this region. As an extension of the differential radar interferometry (DInSAR) technique, advanced DInSAR techniques involving multiple images have demonstrated the potential to effectively map ground displacement. Such techniques are able to measure the temporal evolution of ground deformation with millimetre-level accuracy by using a stack of differential interferograms. In this study, the ALOS PALSAR data acquired over the North China Plain, which cover an area of approximately 16,000 km $^2$ , were processed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advanced DInSAR techniques. Because of the large size of the PALSAR images, a targeted processing strategy was designed. This strategy is able to reduce required disk storage space and I/O operations, leading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The resulting mean deformation velocity map demonstrates that a large portion of the area covered by the data was affected by various degrees of ground deformation between January 2007 and April 2010. The ground deformation is mostly distributed in rural areas, while the downtown areas are generally stable.  相似文献   

18.
徐州煤矿资源开采已造成了大规模的地面沉陷,为了为矿区安全开采和塌陷区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对ALOS PALSAR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徐州张双楼煤矿区2011-01-16至2011-03-03期间的地表形变分布图.结果表明,张双楼煤矿在46 d间隔里出现了3处沉降漏斗区域,漏斗中心最大沉降量达到420mm,并且沉降漏斗区域与矿区分布一致,说明DInSAR能够有效地监测矿区地表形变.  相似文献   

19.
胡波  汪汉胜 《测绘工程》2010,19(2):37-41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是新近发展起来的用于监测大范围地表形变的新技术,具有精度高、监测范围广等特点。文中深入分析DInSAR技术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验成功获取西安市中心城区相隔9个月的地面沉降结果,与常规方法获取的沉降图对比,发现二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从而证明利用DInSAR技术监测城市地面沉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针对单一平台DInSAR技术仅能获取雷达视线方向同震形变场的问题,根据雷达成像的几何条件,融合不同轨道、不同平台的DInSAR数据解算了拉奎拉地震的三维同震形变场。三维形变结果反映的拉奎拉地震发震断层的特征与地质调查的结果较吻合。将得到的三维形变场数据与该地区GPS观测站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得到的拉奎拉地震的三维同震形变场比较可靠且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