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测绘地理信息质检信息化是信息化测绘的一项重要内容,质检样本数据库由检核点、影像特征点数据、样本数据等组成。通过设计建立结构规范统一质检样本数据库将历史质检样本统一存储管理,利用质检样本数据库可大大减少测绘成果检验过程外业检测工作量,提高测绘成果检测的效率,同时可为应急测绘成果质检提供快速成果质检的检测点数据。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省级基础测绘成果质检问题,提高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质量,提出了基于智能规则的空间数据质检模型。抽象质检模型为质检任务、质检方案、质检项、质检规则四要素,并以智能质检规则为基础,建立了完善的省级基础测绘成果质检规则和算法模型。本文阐述了该质检模型的概念和体系结构,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质检模型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大大提高了程序在入库数据预处理过程中的检查效率。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测绘技术在灾害应急服务领域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信息化测绘技术应用服务于防灾减灾领域的背景,阐述了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的概念,分析了多源灾害信息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紧密相关特性.以防灾减灾相关部门应用需求为基础,提出了基于信息化测绘技术重要技术构成之一--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灾害应急救助指挥地理信息服务系统架构设计、网络运行环境和硬件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专题空间地理信息数据设计、功能设计等.最后结合黑龙江省防灾减灾网络管理系统分项目灾害应急救助指挥地理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与开发,展示了系统部分开发内容.  相似文献   

4.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2007年开展了信息化测绘体系研究,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信息化获得长足进步。信息化测绘时代的到来,对测绘生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设计了以测绘生产管理为核心内容的信息系统,经过近三年时间的应用,其管理功能模块能够满足测绘生产信息化管理需要。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测绘部门逐步进入信息化测绘阶段,本文分析了测绘产品更新滞后、更新不及时的现状,提出了基于EPS生产办公信息化系统实现基础地理数据生产、动态更新入库流程化,强化生产流程信息化,扩展报表统计功能,并增加测绘生产办公流程管理、测绘生产进度信息采集、测绘生产质检流程管理信息统计的功能。探索城市勘测类测绘单位从生产型测绘向综合服务型测绘转型升级,开展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在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服务及社会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解决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生产与需求的矛盾,突破测绘地理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利用的瓶颈,从整体上提高测绘地理信息综合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6.
《测绘》2019,(1)
<正>四川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成立于1989年(四川省测绘计量检定站成立于1992年)是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直属事业单位,是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合格并授权,具有向社会出具测绘产品质量和测绘仪器计量证明数据资格和能力的机构,业务范围覆盖了测绘地理信息的产品、工程和服务的质量检验和测绘仪器计量检定工作。质检信息化全国首套基于局域网及专业数据库管理的大型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检系统集群,提供质检管理、检查、评价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面向服务的信息化测绘关键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对信息化测绘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信息化测绘的服务本质,加强地理信息资源建设的关键任务,提出以数据库作为地理信息载体的观点;提出了信息化测绘建设的技术思路,总结了地理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对信息化测绘的组织运行方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提出利用ArcGIS软件自带的地理处理技术,通过定制地理处理工具,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中的质检工具集,实现数字测绘成果逻辑一致性检查工作自动化的方法 ;并以浙江省1∶10 0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数据质量评价为例,介绍了地理处理技术在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测绘》2017,(3)
1∶50000地形数据库更新项目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测绘项目,常规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已不能满足国家基础测绘生产的需求。本文研究近年来1∶50000地形数据库更新的主要问题,设计、开发了1∶50000地形数据库快速更新系统,形成了内外业一体化、编辑质检一体化的信息化测绘解决方案,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生产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0.
基于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管理与业务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是数字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基于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管理与业务体系建设则是测绘信息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本文以甘肃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与业务体系的建设为例,阐述了体系的建设目标、总体设计思路、体系架构、业务流程设计和建设进展情况等内容,为测绘信息化体系改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一种模型驱动空间数据库质量检查平台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质量检查是空间数据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空间数据库包括矢量空间数据、专题属性数据及元数据等,质量检查内容繁多。现有空间数据库质检软件往往为某一项目“量身定制”,灵活性低。本文从空间数据库质量特征及其语义表达出发,对空间数据库质检规则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空间数据库质检DRST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开发构建了一套能够适用于各类空间数据库质检需要的平台软件。该平台已在江西省房地一体确权登记数据库质检、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数据库质检、地理国情监测成果数据库质检等项目中得到应用。应用实践表明,平台具备良好的适应性和扩展性,为提高空间数据库质量检查效率、解决质检软件生命周期短等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测绘产品不断丰富,我省的部分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已无法满足现阶段测绘产品的质检需要,为了保证我省测绘产品的质量,提高检验工作的科学性、全面性,我站对现行的省测绘成果检查验收规定进行了修订和扩充,制定了适合我省现阶段测绘产品质量评定的规定——《黑龙江省基础地理信息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相似文献   

13.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专题资料数据等在测绘质检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如果还是仅仅依靠质检人员使用这些资料数据进行手工检查已不能满足需要,因此,研发一套利用资料数据进行自动质检的软件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常见的资料数据在质检领域的应用,以ArcGIS Engine为开发组件,设计实现了一个基于已有资料的自动化质检软件,该系统实现了道路编码属性项检查、行政区划代码检查等功能,提高了成果数据质检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李冲  谭明建  谭理 《测绘通报》2021,(3):134-137
大数据时代下,测绘地理信息数据作为承载各类自然资源信息、社会信息、经济信息、人文信息等重要基础数据,其质量作用举足轻重。然而,当前测绘地理信息的质量检验检测从理论基础、方式方法、服务模式等各个方面都不能完全满足时代的需求。本文分析了大数据时代的一些典型特征和思维方式,从质量度量方式、抽样检查评价、检验与检测等方面分析了新时代下测绘地理信息质量检验检测面临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整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办公自动化技术,设计开发满足基础测绘生产实际需求的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了基础测绘测区的范围划定、经费计算、任务下达的一体化自动化管理;同时,实现了对已完成项目的数据统计分析、项目资料入库管理等,另外本系统还具有可扩展性,可以实现数字城市和地理国情普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16.
李运健  李冲  佘东静  阳建逸 《测绘通报》2019,(2):121-124,140
针对城市地下综合管线普查数据量大、内容多、质量要求高等特点,传统的检查手段难以满足高效准确地开展质量检验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地下综合管线数据特点,探讨了该类成果质量检查内容与方法。提出了一种内外业一体化地下管线质检系统的构建方案。系统由基于平板的外业快速巡查子系统和基于算子集群的内业全自动化质检子系统组成,采用数据库管理模式,两个子系统可以无缝对接。应用表明,利用该系统可以有效提高质检的信息化程度,提升质检工作效率,保障检查结果的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7.
1∶50000数据库更新工程是国家"十一五"重大基础测绘项目。由于预更新时需要整合和利用多种资料与信息,故室内预更新成果的质量就尤为重要了。本文针对1∶50000 DLG数据预更新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结合个人在检查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对常见的较严重的质量问题加以分析,并给出预更新成果数据质量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测绘地理信息是有效应对自然灾害的基础性关键信息,对应急测绘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随着应急地理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与共享应用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信息采集技术难以满足应急救灾地理信息快速实时采集的需求,因此,本文针对应急救灾行业,建立了基于"天地图·黑龙江"应急救灾地理信息采集平台,为行业提供应急救灾信息快速采集更新的手段,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辅助和技术支持,同时也对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增强测绘地理信息对公共安全的应急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和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9.
There is a growing interest in the use of geoinformation in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Studies on the usability of geological information, which is one type of geoinformation, have however been scarce in the literature. A system built for an efficient organization may, therefore, not be catering to the needs of the individual user and understanding the perceived barriers to using geological information should be an important goal of geodata implementation. The objectives of this article are to: (1)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analyses of user patterns are improved by considering an interrelated estimation with two types of geoinformation, and (2) explore whether there are gender differences in how peer advice affects the use of geoinformation.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in 2014 through a web survey, and the sample consisted of 390 women and 287 men working in Swedish municipalities. The results indicates a more accurate prediction pattern when a secondary geoinformation decision was included, thus suggesting that different types of geoinformation should be jointly analyzed. The officials tend to use both types of geoinformation, alluding to a demand for combined geoinformation products among the target population. Finally, there is evidence of women's decision to use geoinformation being affected by peer adv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