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气象局于10月5~14日在成都举办了“全国气象期刊编排格式标准化培训班”。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气象局直属单位、院校的气象期刊编辑和部分报纸编辑30多人参加了培训和研讨。开班仪式由中国气象局办  相似文献   

2.
为了加强期刊编辑的业务交流,促进我国气象科技期刊的发展。受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委托。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承办、安徽省气象局气象学会协办的全国气象科技期刊编辑业务研讨会于10月27~29日在安徽屯溪召开。来自全国气象系统的47名期刊编辑和会议代表出席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3.
中国气象局举办的“气象期刊编排格式标准化培训班”于1993年10月5日在成都气象学院开学。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和直属单位、院校的近三十名编辑工作者参加为期十天的学习。中国气象局副局长马鹤年出席了开学典礼并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4.
1997年12月8~14日,中国气象局在北京气象学院举办了一期“气象期刊编辑业务培训班”。我省气象期刊《广东气象》和《热带气象学报》均派编辑人员赴京参加了学习。这次培训班本着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加强气象宣传工作,繁荣和发展气象期刊的目的,把推广应用国家科技期刊编排标准作为主要内容,通过授课和研讨,努力提高期刊编辑人员的业务素质,推动气象期刊的标准化、规范化。培训班首先由国家气象局副局长刘英金致开幕词,接着,邀请国家科委信息处的宋处长给大家讲述国家关于科技期刊的方针、政策,然后,请来一些长期从事期…  相似文献   

5.
《气象》2004,30(12):3-3
20 0 4年 1 2月 ,《气象》复刊整整 30年。回顾 30年的历程 ,《气象》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气象》已成为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科技期刊 ,在气象及相关领域受到广泛的重视和欢迎。多年来 ,《气象》一直被列为中文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1 992年《气象》荣获中国气象局优秀气象期刊一等奖。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CSCD)历年的统计中 ,《气象》在气象类刊物中也位居前列。近几年更是被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 (CSTDB)、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电子期刊 (CEPS)等及美国Meteo…  相似文献   

6.
我国气象科技期刊评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于凤莲 《气象科技》2000,28(1):63-64,F003
近 2 0年来 ,随着气象科学事业的不断发展 ,我国气象科技期刊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系统介绍了我国气象科技期刊的出版情况、报道范围 ,并作客观评价。《中国气象年鉴》由中国气象局于 1 986年创办 ,1 991年前作为书籍出版发行 ,1 992年改为年刊。该刊是一种全面反映气象行业年度概貌的资料性期刊。栏目有 :全国气象工作情况 ,中国气象局直属单位、院校气象工作情况 ,各省市自治区气象局、其他部门的气象工作情况 ,国际合作与交流 ,全国气候影响评价 ,气象服务效益事例 ,气象科技进展述评 ,专业会议文献 ,统计资料等。《气象学报》是由中国气…  相似文献   

7.
《气象与环境学报》是由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科技期刊,创刊于1984年,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报道气象、大气环境与生态环境基础研究和应  相似文献   

8.
《贵州气象》2006,30(5):F0002-F0002
2006年9月29日上午,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张文建为团长的中国气象局业务轨道建设方案报告团前往中国气象局成都区域气象中心作业务轨道建设方案宣讲报告,报告会在贵州省气象局举行。来自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五省区市气象部门和中国气象局高原气象研究所、成都信息工程学  相似文献   

9.
2010年7月10日上午,由中国气象局、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气象学会共同主办,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牵头承办的2010年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活动在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正式启动。为了在更大范围内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减少自然灾害给国家、人民群众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在由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主办,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承办的2009年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活动的基础上,中国气象局联合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气象学会共同主办了2010年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活动。  相似文献   

10.
《辽宁气象》已创刊15周年了!作为《辽宁气象》的一名读者,我想写几句话,表示祝贺。《辽宁气象》我每期都翻一翻,办得不错。该刊政治标准、业务标准、编辑标准、出版标准、发行标准、管理标准都符合国家要求,办刊质量在辽宁省期刊界和全国气象期刊界一直排在前列。1992年在由中国气象局组织的全国首届优秀气象期刊评比活动中,《辽宁气象》与《气象》、《气象学报(英文版)》并列荣获一等奖。《辽宁气象》编辑部1997年被辽宁省科委评为“辽宁省科技期刊优秀编辑部”,王奉安同志1998年被辽宁省科委授予“辽宁省科技期刊…  相似文献   

11.
成都区域气象中心即将挂牌成立成都区域气象中心在中国气象局的直接领导和统一规划下,经过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五省、区、市气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现已建成投入运行。1994年11月22~28日,中国气象局验收小组在成都、乐山测试检查,正式通过验收,并...  相似文献   

12.
2005年5月19~20日,由中国气象学会雷达气象学与气象雷达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中心主办、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承办、成都锦江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协办的雷达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在四川成都召开。这是该委员会自去年10月28日成立以来首次举办的大规模学术会议。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中心、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四川省气象局等单位及水利、军队、环保、民航、新疆建设兵团及部分高校科研业务人员,雷达生产厂商、技术人员也参加了这届年会。  相似文献   

13.
2001年以来,在中国气象局、四川省气象局的领导下,在中国气象局专业气象研究所综合理事会、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分理事会的指导下,经过近3年的努力,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以下简称高原所)完成了结构调整、机制转变、人员分流、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的任务,2004年10月14日顺利通过了国家科技部、财政部、中编办联合组织的专家评估验收,科技体制改革与发展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从此,高原所正式跨入了国家级研究所的行列,开始了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14.
2001年以来,在中国气象局、四川省气象局的领导下,在中国气象局专业气象研究所综合理事会、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分理事会的指导下,经过近3年的努力,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以下简称高原所)完成了结构调整、机制转变、人员分流、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的任务,2004年10月14日顺利通过了国家科技部、财政部、中编办联合组织的专家评估验收,科技体制改革与发展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从此,高原所正式跨入了国家级研究所的行列,开始了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15.
《干旱气象》2014,(1):92-92
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显示:《干旱气象》核心影响因子为1.054,在全部1994种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13位,在大气科学类15种期刊中列第6位;核心总被引频次686,核心即年指标0.107。根据中国气象局人事司关于2013年气象正研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中关于核心期刊的说明,《干旱气象》视为二级核心刊物。  相似文献   

16.
《辽宁气象》2012,(1):96-96
《气象与环境学报》是由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主办的科技期刊,创刊于1984年,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报道气象、大气环境与生态环境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以及有新观点的综述性文章等,以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繁荣我国气象与环境科学事业。  相似文献   

17.
《气象与环境学报》2014,(2):I0001-I0001
正《气象与环境学报》是由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主办的科技期刊,创刊于1984年,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报道气象、大气环境与生态环境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以及有新观点的综述性文章等,以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8.
《气象与环境学报》是由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主办的科技期刊,创刊于1984年,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报道气象、大气环境与生态环境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以及有新观点的综述性文章等,以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繁荣我国气象与环境科学事业。欢迎国内外  相似文献   

19.
正《气象与环境学报》是由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主办的科技期刊,创刊于1984年,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报道气象、大气环境与生态环境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以及有新观点的综述性文章等,以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繁荣我国气象与环境科学事业。欢迎国内外  相似文献   

20.
正据201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显示:《气象与环境科学》核心影响因子为0.801,排名424名。根据《中国气象局人事司关于开展2016年气象正研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气人函[2016]10号)的说明,《气象与环境科学》视为二级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