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迄今为止,地球物理方法一直是研究深部地壳结构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岩石的物理性质来推测深部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壳的分层及分层界面性质。随着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依据地球物理资料和地表地质确定的深度超过1500m即定目标都未得到深钻或超深钻的证实(肖庆辉,1993),这种结果在地学界引起很大反响。从另一个意义上,由地球物理方法确定的地壳仅反映其终态,而对复杂的地壳演化方面尚显不足。深钻和超深钻方法近年来已成为探测深部地完结构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可以直观的研究深部地壳的岩浆作用、构造作用、成矿作用,也是研究…  相似文献   

2.
大洋钻探计划(ODP)的近期成就与航次预报从1968年至1983年的15年间,深海钻探计划(DSDP)的作业船“格洛玛·挑战者”号完成了96个航次的科学钻探,总航程逾96×10 ̄4km。在624个钻位上钻了1092个钻孔,获得深海沉积物岩心总长度超过...  相似文献   

3.
罗超  李世忠 《地球科学》1994,19(6):831-837
本文以金刚石在孕镶钻头中均匀分布为基础,从理论上推导出唇面径向不同位置的金刚石切深、受力。结果表明,在正常钻井情况下,金刚石切深约为其出刃的1/10,且距钻头中心越近,金刚石工深、受力越大;并由此解释了实钻较微钻钻进能力更强以及随着钻压(P)、每转井尺(h)的增大,碎岩效果,即单位钻压每转进尺(h/p)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德国大陆超深钻概况韩吟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德国是继苏联之后第二个设计和实施以科学研究为目标的大陆超深钻的国家。在1981年"联邦德国大陆超深钻计划"研究报告发表后,1986年在巴伐利亚州东北部的上普法尔茨地区选定了超深钻井位,并于1987~198...  相似文献   

5.
在钻探全过程中,钻机不但要带动钻具和钻头克取岩石,实现钻进;而且要升降钻具。通常,在浅孔段提升功率(N_升)消耗小于钻进功率(N_钻);在深孔段则相反,即N_升>N_钻。在设计深孔钻机时,应以  相似文献   

6.
1990年9月将在联邦德国Regensburg召开“第5届国际科学深钻学术会议”会议期间国际岩石圈计划第CC-4组(大陆深钻协调组)将召开例会。本文是刘广志同志向该组主席M.D.Zoback教授和副主席R.Emmerman教授所作书面报告的主要内容,现刊出以供读者了解我国科学深钻动态与现状。  相似文献   

7.
深孔小口径金刚石钻进施工中,由于所配置的钻机钻进能力强,在深孔的中深及以浅孔段钻进时转速高、钻效高,常因钻头工作环境或某一钻进参数的改变,而发生金刚石钻头(岩心管)与岩石烧结为一体的严重烧钻事故。通过严重烧钻事故案例,分析出中深孔段金刚石钻进易发生严重烧钻事故的几种工作状况,并对预防严重烧钻事故及处理严重烧钻事故的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人造金刚石孕镶钻头唇面状态与钻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金刚石在孕镶钻头中均匀分布为基础,从理论上推导出唇面径向不同位置的金刚石切深、受力。结果表明,在正常钻进情况下,金刚石切深约为其出刃的1/10,且距钻头中心越近,金刚石切深、受力越大;并由此解释了实钻较微钻钻进能力更强以及随着钻压(p)、每转进尺(h)的增大,碎岩效果,即单位钻压每转进尺(h/p)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1概况本世纪六十年代,继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之后,原苏联提出了向地下进军的深钻和趋深钻计划,相继实施了SG—3科拉共(已钻进至1226lin,下同),沃洛基洛夫(Vorotilov)井(5374m.),乌拉尔并(4950m),提米阿乌茨(Trmyauz)井(4001m),科尔瓦(Colva)井(7057m),图明一伯前拉(Trmen—Pechora)井(e904m),图明(Tumen)井(7500。),#班(Kuban),井(40.00m)图依马辛斯卡亚(Tujmazinskayy)井(3845m),明尼巴也夫卡亚(Minnibaevskava)井(5099m),诺沃也尔克霍夫斯卡亚(Novoyelkhovskaya)20009井(5500m…  相似文献   

10.
对大陆深部地壳性质和结构的研究已成为当代固体地球科学发展的前沿课题之一,自八十年代以来国际上已相继开展了一些与大陆深部地壳结构有关的国际合作计划,如“大陆岩石圈计划”、“大陆科学深钻”等,特别是近年来开展的全球地学断面计划fGGT)的执行,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从近年来对该领域研究方向上,一是强调从多学科结合角度探索深部地壳成分、分层及其时间和动力学演化,同时利用新技术(地震广角反射、层析地震法、深钻)对深部地壳成分和结构研究也取得长足进展。通过大量研究,对地壳的分层、分层界面(莫霍面、康氏面)…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联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采矿系的冲洗液岩粉流动状况模拟装置及测试方案。试验装置高45m,配备了先进和现代的测试手段,可通过实测确定钻孔环空中的流场、岩粉的运动速度和运动特性。由该装置获得的研究结果为德国大陆深钻计划(KTB)超深孔钻进时确定岩屑的来源深度提供依据。此外该装置还可用于与钻进过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关的泥浆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12.
粤北大沟谷碎裂钠长石岩型金矿床的形成经历了5个矿化阶段(D3^1-D3^5),金矿化主要发生在D3^2和D3^4阶段。对该矿床及其围岩的REE地球化学研究表明:(1)D3^1-D3^2阶段的成矿流体主要是钠质热液与其交代震旦纪地层所产生的分异热液的混合物,震旦纪地层中的Au等成矿元素可能是在钠质蚀变、淋滤过程中进入流体的;(2)D3^3-D3^5阶段的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是富CO2的深源流体,REE和  相似文献   

13.
李达焕 《探矿工程》1984,(6):20-22,11
在金刚石钻进中,施加轴向载荷钻进时,钻机总功率消耗值(N_钻)取决于岩石性质、钻压、转速、钻具长度及冲洗液类型等因素。在261队试验测定的条件如下:用JU-1000型钻机,BW-200水泵,φ56.5毫米人造孕镶金刚石钻头;对于103—10孔(绳索取  相似文献   

14.
根据对秦岭泥盆地纪沉积盆地的构造成盆-后期构造变形特征研究,秦岭造山带泥盆纪热水沉积成矿盆地中构造-热流体地质事件可初步厘定如下:(1)中泥盆世伸展构造成盆-热水同生沉积成矿事件(D1)。(2)晚泥盆世-石炭纪伸展变形-深源热流体叠加事件(D2)。(3)印支期挤压收缩变形-热改造事件(D3)。(4)燕山期逆冲推覆构造改造-深源热流体加及脆性变形事伯(D4)。(5)喜玛拉雅山期胞性变形(D5)。从盆  相似文献   

15.
根据矿石及岩石S、H、O、Sr同位素组成,对青海省乌兰县托莫尔日特地区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赋矿花岗质岩石(主要为斜长花岗岩和闪长岩)是深源成因的(幔源或壳幔混合型),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而成矿热液主要来自周围的深源花岗质岩石,其性质为混合热液(来源于岩浆热液+大气降水),特别是在近地表处,有更多的大气降水参与成矿。矿区内部分矿带的赋矿层位虽有所不同,但它们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去很相似,表明它们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成因及成矿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介绍1992年中美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深剖面与综合研究项目第一阶段(INDEPTHI-1)广角地震观测资料利用Seis81程序(Cerveny,1981)进行二维解释所获得的帕里一达吉地带的上地壳结构特征。主要成果为:(1)前寒武结晶基底之顶界表现为R1界面。据本项目地质调查,藏南拆离系(STDS)在帕里以北约10km处出露,向北缓倾并向地下延伸。认为R1界面不仅是结晶基底之顶界的反映,而且STD可能沿着R1界面展布,也即R1界面同时是一条沉积盖层和基底之间的拆离层。R1界面埋深3±0.6—11±0.6km。(2)上述拆离层在萨马达一达吉之间,以R1界面之上的负速度梯度楔状体(LVL)为特征。LVL可能是STDS活动时拖带下沉的中生代特提斯沉积,或可能是含水破碎带。(3)在结晶基底内部存在第二条拆离带(LVZ),表现为T2反射波组。LVZ在帕里埋深8.5±0.6km,向北陡倾,至萨马达为22.5±0.6km深;再向北,倾角变缓,至达吉之下,达27±0.6km深。LVZ在帕里─萨马达之间,厚仅0.5km;至达吉,增厚至5km;也具楔形负速度梯度带性质;它可能是花岗岩局部融熔体之反映...更多。(4)在萨马达─达吉。  相似文献   

17.
3500 m岩心钻探装备(YDX—6型钻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深部矿产资源勘查技术装备,采用N级口径钻深可达3500 m,其最大特点是采用长油缸钻进和起下钻。本文主要介绍了该钻机在油气井勘查中生产试验情况,同时对矿区地层、钻孔结构、钻进过程、钻进效果、遇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尽管岩石的某些物理力学性质已被认为能在冲击钻进中给出钻速的估算,但作者的工作表明钻速和单个岩石性质的相关性是不明显的。作者提出了钻速和一系列岩石性质的良好相关关系,但是关系是复杂的。单位体积能已被哈斯特鲁利德(Hustrulid)和费厄赫斯特(Fairhurst)用作冲击钻进中钻速的量度,然而,他们的试验是使用实际尺寸钎头的大装置。作者用顶角为110°的尖锐微型钎头,在简单的实验室落锤装置上,以最佳的转角确定了各种岩石的最小单位体积能Evmin。发现这个Evmin与可控制的实验室中,钎头不同的摩损阶段钻进  相似文献   

19.
《探矿工程》2012,(5):7-7
《中国矿业报》消息(2012—05—12)由山东地质三队在莱州施工的“中国岩金勘查第一深钻”ZK96—5钻孔日前已钻深3000.23m。  相似文献   

20.
额尔齐斯深(大)断裂对金成矿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详细地论述了额尔齐斯深(大)断裂的性质和该断裂对金成矿的贡献。笔者认为,多拉拉萨依、阿舍勒、赛都、沙尔布拉克等金矿的金的深源性、空间分布、成矿时代、控矿特征、矿床成因与额尔齐斯深(大)断裂密切相关,该区原生金少而砂金发育同样受额尔齐斯深(大)断裂的控制。最后指出了该区的找金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