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3年,河南省委、省政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早日实现中原崛起,提出发展中原城市群的构想。几年来,随着我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原城市群的框架逐步形成,其总体框架可概括为"一极两圈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原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在内共9个省辖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将明显增加,巨大的用地需求将给中原城市群的土地供应及实现耕地的占补平衡目标带来很大压力,因此,如何保障中原城市群的土地资源供给成为人们非常关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原城市群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必须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文章通过对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因素的分析,确定集约利用指标,提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宏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到中原城市群土地的集约利用宏观评价中.通过指标权重的计算和评价标准的确定,最终对中原城市群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做出了判断,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对策,以促进中原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为更好的进行土地管理,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河流域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对于生态环境的胁迫效应和生态环境对城镇化进程形成的约束作用具有积累性和长期性。针对基于历史数据分析中未考虑到的滞后性问题,以黄河流域呼包鄂榆、宁夏沿黄、兰西、关中平原、中原、山东半岛和晋中等7个城市群为基本研究单元,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0~2019年黄河流域城市群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并建立ARIMA-BP组合模型来预测2020~2025年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城市群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部分城市群出现波动,耦合协调特征由轻度失调、濒临失调转为勉强协调、初级协调;对未来6年耦合协调度预测发现,7个城市群耦合协调度未来皆表现出上升趋势,但不同城市群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城市群在2025年依旧未能突破轻度协调达到更加理想的耦合协调阶段。未来应不断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核心竞争力,推进关中平原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次级中小城市成长壮大,并且要格外关注呼包鄂榆城市群、晋中城市群依靠资源发展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污染防治问题,加强宁夏沿黄城市群和兰西城市群城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补齐流域发展短板,早日实现流域城市群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嘉兴港区地处上海南翼、杭州湾北岸,是嘉兴市市属两大开发区之一,辖区范围为平湖市乍浦镇域(不包括九龙山)55.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2万。该区位条件优越,乍嘉苏高速、杭浦高速、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和01省道、07省道新线贯穿境内,上海浦东、上海虹桥、杭州萧山、宁波栎社四大国际机场立体环绕,距上海洋山国际深水港53海里,距宁波北仑港74海里,基本实现了与周边城市的“一小时交通圈”,是“长三角”沪、杭、甬、苏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  相似文献   

6.
嘉兴港区地处上海南翼、杭州湾北岸,是嘉兴市市属两大开发区之一,辖区范围为平湖市乍浦镇域(不包括九龙山)55.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2万。该区位条件优越,乍嘉苏高速、杭浦高速、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和01省道、07省道新线贯穿境内,上海浦东、上海虹桥、杭州萧山、宁波栎社四大国际机场立体环绕,距上海洋山国际深水港53海里,距宁波北仑港74海里,基本实现了与周边城市的“一小时交通圈”,是“长三角”沪、杭、甬、苏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华的中心城市形态是组团式城市群形态"和"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等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市"大花园"建设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巩固提升金华市和义乌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金华市于2017年率先启动金义都市区森林城市群建设(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于2016年启动森林城市群建设工作,提出到2020年建成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长株潭、中原、关中—天水等6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并在广东珠三角开展了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开展国土规划以来,我省国土规划工作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一是1982年开展的以豫西地区综合开发为重点的区域国土规划;二是于2008年年底启动的以中原城市群发展为重点的省域国土规划.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开展国土规划以来,我省国土规划工作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一是1982年开展的以豫西地区综合开发为重点的区域国土规划;二是于2008年年底启动的以中原城市群发展为重点的省域国土规划。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自2006年开展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以来,各地都根据自身实际选择了不同的建设模式,因而在关键技术和创新上也各不相同。结合浙江省委、省政府建设浙中城市群的战略部署,2012年,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向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申报,在浙中城市群范围内开展我国第一个以跨行政区域的城市群为单位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为满足该试点项目跨区域、县市统筹、主/副/分结合等的建设需求,在城市群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软件的开发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关键技术研究,并进行了技术创新,较好地满足了城市群内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自1978年以来,我国城镇化经历了外延粗放扩张式的快速发展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城市群作为推进后城镇化发展阶段的主体形态,其智慧化建设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但智慧城市群建设如果缺乏理论指导,会陷入一定的盲目性。因此,本文力图通过对城市的“智慧”和城市群的空间概念体系的本质认知,构建“互联互通、生产、生活、生态”(简称为“一联三生”)体系下的智慧城市群理论框架。结果表明:① 智慧城市与智慧城市群的建设需要“命运共同体”的灵魂引领。在对心理学领域“智慧”充分认知的基础上,提出“以人为本的自主调节”的智慧城市灵魂。自主调节包括实时的智慧感知、智慧评估和智慧优化;② “一联三生”构成城市群空间概念体系,包含“一联”和“三生”等4个主题内容;③ 实现“一联三生”的智慧感知、智慧评估和智慧优化是智慧城市群构建的核心内容。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实际,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城市群的建设目标与内容,并探讨了地理空间信息在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城市群建设中的支撑作用,为我国智慧城市群的框架构建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03年10月18日,《河南省黄淮平原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可行性论证报告》在郑州通过专家组评审。黄淮平原经济区是河南省重要的农业经济区和农产品出口基地,河南省委、省政府重点规划发展的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正处于这一地区的中心位置。 据悉,该项目是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引导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实施中原城市群带动战略,经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多次协商,决定合作开展的一项农业地质调查工作。该项目由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具体组织实施,省内外有关科研院所及政府有…  相似文献   

13.
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长株潭城市群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为此,株洲提出了"一体三极、内提外拓"的城市建设目标,即依托市区这一主体,形成三个城市发展极——向东北呼应长沙,拓展建设云龙新城;向西通过栗雨工业园和欧洲工业园,与湘潭连接;向南开发建设渌口一南洲新城,不断拓展城市腹地.内提是加快老城区提质改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配套功能.规划至2020年市区人口规模为120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20平方公里,始终贯彻以人为本、以绿为美、以水为源的理念,打造宜居城市品牌.  相似文献   

14.
藕花汀洲 繁华都心基本情况临平是杭州接轨沪杭的门户地区,与上海、南京、宁波等城市一道构筑起一小时长三角交通圈。临平新城作为临平副城的中心,是余杭集聚资源、集中开发的重点区域,计划于2020年成型,现正肩负起筑巢引凤的重要城市使命。临平新城建设范围东至东湖路和海宁边界、南至沪公路和星都大道、西北至世纪大道,区域总面积83.9平里。重点建设区域约25平方公里,包括核心区9.4平方公里、西区块4.42平方公里和南区块  相似文献   

15.
袁华 《河南国土资源》2010,(1):F0002-F0002
2009年12月26日,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国土规划论坛”在郑州黄河迎宾馆举行。来自省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畅谈”中原城市群”的规划编制。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副省长张大卫到会并作重要讲话。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总规划师胡存智,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董祚继,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张启生,副厅长郭公民,以及18个省辖市主管副市长,厅机关各处室、厅属各单位负责人等100余人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6.
正为贯彻落实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洛阳以开放为引领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以精准化的工作助推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打造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河南省煤田地质局日前印发了《关于支持洛阳加快建设副中心城市的意见》,从8个方面支持洛阳加快建设副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中国的臭氧(O3)污染逐渐受到重视。城市群是人口大国城镇化的主要空间载体,是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截至2017年3月底,国务院共先后批复了6个国家级城市群,并提出要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另外,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5类7档。为了研究中国O3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O3污染与城市群之间的关系,利用地理探测器(Geographical detector)和演化树模型对2014年6月到2017年5月共36个月的O3监测数据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中国O3污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并在2017年迅速增长,O3已成为仅次于PM2.5的第二大污染因子,且与PM2.5在时间上呈“交错污染”的态势;O3污染超标城市绝大多数集中在城市群区域,其中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相对突出;O3和PM2.5均不超标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北部湾城市群和海峡西岸城市群;城市群中人口规模大的城市O3污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电子政务空间信息服务系统建设与典型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河南省电子政务空间信息服务系统的项目背景、系统总体设计,论述了数据处理与集成建库所涉及的一些关键技术,并以中原城市群空间信息服务系统为典型应用,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0月18日,<河南省黄准平原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可行性论证报告>在郑州通过专家组评审.黄准平原经济区是河南省重要的农业经济区和农产品出口基地,河南省委、省政府重点规划发展的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正处于这一地区的中心位置.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落实城市群空间规划的背景下,评价城市群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并以此为限制条件预测城市群未来土地利用格局,对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对城市群土地生态安全格局和变化进行分析,根据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结果设置自然发展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结合多分类Logistic回归和多标准评价方法(MCE),构建CA-Markov模型,预测2种情景下2030年土地利用格局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2005、2010和2015年,环鄱阳湖城市群网格平均生态安全值分别为0.574、0.573和0.571,空间布局上呈现"中部低、东西高"的特征;②预测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下新增城镇用地主要位于九江市、上饶市和南昌市,生态保护情景下限制城镇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向土地生态安全高值区扩展,使得城镇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扩展更加集中;③预测生态保护情景下,高生态安全区面积比自然发展情景下多39.39%且分布更加均匀,包括鄱阳湖周边区域、九江市中部以及新余市和吉安市,城市群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护。该研究可为环鄱阳湖城市群土地利用规划及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