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15届国际喜马拉雅-喀喇昆仑-西藏学术讨论会(Himalaya-Karakoram-Tibet Workshop,简称HKT会议)于2000年4月22日~24日在成都西藏饭店国际会议厅举行.  相似文献   

2.
第15届国际喜马拉雅—喀喇昆仑——西藏学术讨论会(Himalaya-Karakoram-Tibet Workshop.简称HKT会议)于2000年4月22日~24日在成都西藏饭店国际会议厅举行.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法  相似文献   

3.
高锐 《地质通报》2004,23(9):1055-1056
一年一届的喜马拉雅-喀喇昆仑-西藏国际讨论会(Himalaya-Karakoram-Tibet Workshop,简写HKT)到今年已举办了19届。这个研究喜马拉雅-青藏高原地质演化的国际舞台,每年都有许多新“角色”和老“演员”出演新的“节目”,报告新的发现,交流新的思想。由于喜马拉雅-青藏高原是研究全球大陆巨型造山带形成过程与动力学的野外实验室,故这个讨论会每年的进展备受各国地学界学者关注。  相似文献   

4.
一年一届的喜马拉雅-喀喇昆仑-西藏国际讨论会(Himalaya-Karakoram-TibetWorkshop,简写HKT)到今年已举办了19届。这个研究喜马拉雅-青藏高原地质演化的国际舞台,每年都有许多新“角色”和老“演员”出演新的“节目”,报告新的发现,交流新的思想。由于喜马拉雅-青藏高原是研究全球大陆巨型造山带形成过程与动力学的野外实验室,故这个讨论会每年的进展备受各国地学界学者关注。(1)会议概况今年的HKT于7月10—13日在日本札幌市北部美丽的NISEKO举行。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名学者出席了会议。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的15位中国学者参加了…  相似文献   

5.
一年一届的喜马拉雅-喀喇昆仑-西藏国际讨论会(Himalaya-Karakoram-Tibet Workshop,简写HKT)到今年已举办了19届.这个研究喜马拉雅-青藏高原地质演化的国际舞台,每年都有许多新“角色“和老“演员“出演新的“节目“,报告新的发现,交流新的思想.由于喜马拉雅-青藏高原是研究全球大陆巨型造山带形成过程与动力学的野外实验室,故这个讨论会每年的进展备受各国地学界学者关注.……  相似文献   

6.
第15届国际喜马拉雅-喀喇昆仑-西藏学术讨论会(Himalaya-Karakoram-TibetWorkshop,简称HKT会议)于2000年4月22日~24日在成都西藏饭店国际会议厅举行。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法国、希腊、德国、印度、意大利、日本、尼泊尔、新西兰、巴基斯坦、俄罗斯、瑞士、英国、美国等16个国家及中国香港、台湾等2个地区的205名学者出席了这次国际盛会。其中国外学者61人,中国港、台地区各1人。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刘东生、丁国瑜、李廷栋、肖序常、刘宝王君、曾融生、陈禺页、许志琴等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由我国科技部和…  相似文献   

7.
《地球科学进展》2000,15(4):380
第 1 5届国际喜马拉雅—喀喇昆仑—西藏学术讨论会 ( Himalaya- Karakoram- Tibet Workshop,简称 HKT会议 )于 2 0 0 0年 4月 2 2~ 2 4日在成都举行。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法国、希腊、德国、印度、意大利、日本、尼泊尔、新西兰、巴基斯坦、俄罗斯、瑞士、英国、美国等 1 6个国家及中国香港、台湾等 2个地区的 2 0 5名学者出席了这次国际盛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刘东生、丁国瑜、李廷栋、肖序常、刘宝王君、曾融生、陈禺页、许志琴等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科技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主办。大会的主题是“新世纪的青藏高原研究”…  相似文献   

8.
《地球科学》2000,25(1):43
由于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地质条件以及对全球资源和环境产生的重大影响,所以自1985年召开首届国际喜马拉雅—喀喇昆仑—西藏学术讨论会(Himalaya_Karakoram_TibetWorkshop,简称HKT会议)以来,迄今已经在英国、法国、瑞士、意大利、奥地利、尼泊尔、美国、巴基斯坦、德国等国家连续召开了14届会议.经我国科学家积极争取,第14届HKT会议组委会于1999年3月27日讨论决定,第15届HKT会议定于2000年4月21~24日在中国成都市举行.青藏高原绝大部分位于我国境内,是我国地学界的一块瑰宝.HKT会议学术内容…  相似文献   

9.
《地球科学》2000,25(3):310
第 1 5届国际喜马拉雅 -喀喇昆仑 -西藏学术讨论会 (Himalaya_Karakoram_TibetWorkshop ,简称HKT会议 )于 2 0 0 0年 4月 2 2~ 2 4日在成都西藏饭店国际会议厅举行 .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美国等 1 6个国家及中国香港、台湾两个地区的 2 0 5名学者出席了这次国际盛会 .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刘东生、丁国瑜、李廷栋、肖序常、刘宝、曾融生、陈、许志琴等出席了会议 .这次会议由我国科技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主办 ,并得到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国家地…  相似文献   

10.
由于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地质条件以及对全球资源和环境产生的重大影响,所以自1985年国际上召开首届喜马拉雅—喀喇昆仑—西藏学术讨论会(Himalaya-Karako-  相似文献   

11.
第 1 5届国际喜马拉雅 -喀喇昆仑 -西藏学术讨论会 ( Himalaya- Karakoram- Tibet Workshop,简称KHT会议 )于 2 0 0 0年 4月 2 2日~ 2 4日在成都西藏饭店国际会议厅举行。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法国、希腊、德国、印度、意大利、日本、尼泊尔、新西兰、巴基斯坦、俄罗斯、瑞士、英国、美国等 1 6个国家及中国香港、台湾等 2个地区的 2 0 5名学者出席了这次国际盛会。其中国外学者 61人 ,中国的港、台地区各1人。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刘东生、丁国瑜、李廷栋、肖序常、刘宝王君、曾融生、陈禺页、许志琴等出席…  相似文献   

12.
《地球化学》2000,29(4):326
第15届国际喜马拉雅 喀喇昆仑 西藏学术讨论会(Himalaya Karakoram TibetWorkshop,简称HKT会议)于2000年4月22~24日在成都西藏饭店国际会议厅举行。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法国、希腊、德国、印度、意大利、日本、尼泊尔、新西兰、巴基斯坦、俄罗斯、瑞士、英国和美国等16个国家及中国香港和台湾等2个地区的205名学者出席了这次国际盛会。其中国外学者61人 ,中国港、台地区各1人。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刘东生、丁国瑜、李廷栋、肖序常、刘宝、曾融生、…  相似文献   

13.
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于1983年8月在西德汉堡召开了第十八届大会。会议期间举行了联合会所属各学会的多种学术讨论会。“地下水水量和水质关系”学术讨论会即是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组织的十一个讨论会之一。  相似文献   

14.
消息报道     
《水文》1987,(2)
第八届国际冰情学术讨论会在美国召开国际水力学研究协会(LAHR)第八届国际冰情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8月18~22日在美国爱阿华大学召开,我国首次派出以陈赞廷为团长的3人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与会的151名代表来自16个国家。会议收到交流论文81篇和特邀报告5篇,我国代表陈赞廷应邀作了题为“黄河冰情问题”的专题报告。 (陈希媛)  相似文献   

15.
王小民 《地质论评》1990,36(1):94-95
第三届国际榴辉岩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4月18日至21日在联邦德国乌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Wiirzburg)召开。国际榴辉岩学术讨论会是由国际榴辉岩专业委员会于1982年开始举办,每4年召开一次。本届会议由现任委员会主席乌兹堡大学岩石矿物研究所所长M.Okrusch教授主持。讨论会共收到学术论文77篇,到会学者123名,会议期间共有70位学者发表了  相似文献   

16.
国际矿床成因学术讨论会每四年召开一次。自1963年以来,已先后在匈牙利、英国、日本、保加利亚、美国、苏联、瑞典和加拿大举行了八届学术讨论会议。最近一次的第八届(IAGOD)学术讨论会是1990年8月12日~18日在渥太华召开的,约6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340多位代表按会议预定的20个课题宣读了400多  相似文献   

17.
《第16届国际化探大会暨第5届全国化探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出席开幕式并讲话第16届国际勘查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暨第5届全国勘查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9月1日至6日在北京召开。国际化探大会在亚洲首次召开,会议地点在北京标志着我国的勘...  相似文献   

18.
佘诗刚 《岩土力学》1989,10(2):90-90
<正> 第五届国际滑坡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7月10-15日在瑞士洛桑召开。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的380余名同行参加了会议。我国参加会议的有成都地质学院张倬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殷坤龙,铁科院西北研究所王恭先,于济民等,还有台弯大学张石角、陈果河、中兴大学的段锦浩。张倬元教授应邀担任了第二课题的主席。  相似文献   

19.
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筹备工作报道──第30届国际地质学术计划委员会成立和第一次委员会会议1995年1月11日~12日在北京回龙观宾馆召开了成立大会和第一次学术计划委员会会议,会议出席代表70余人。会议由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秘书长、地矿部副部长张宏仁作...  相似文献   

20.
由国际科学和高技术中心(ICS)、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发起的“地中海气旋国际讨论会”于1992年5月18~22日在意大利的德里亚斯特市(Trieste)召开。来自欧洲、亚洲、非洲的33个国家和地区共47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地中海气旋作为世界气象组织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已召开了两届学术讨论会,本届为第三届。会议共收到了论文40余篇,其中有30余篇在大会上宣读,北京气象学院院长丑纪范教授和国家气象中心徐传玉代表中国出席了会议,并在大会上做了题为“地形对冬季地中海气旋的发展影响的数值模拟”、“东亚气旋和地中海气旋结构特征的对比分析研究”等三篇学术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 会议围绕发生在地中海区域的气旋,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广泛地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