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赤道非洲(布隆迪)高地泥炭沼泽的 ̄(13)C值与晚第四纪生物群体的变化A,M.Aucour等卡希如(Kashiru)泥炭沼泽(3°28′S,29°34′E,海拨2240m)是布隆迪高地4km ̄2汇水区域内一个0.5km ̄2的小洼地,汇水区域的最大海拨...  相似文献   

2.
程兆第  蓝东兆 《台湾海峡》1994,13(4):335-337
硅藻门沟纹藻属在我国是1个新记录的属。核属最先由Kolbe(1954)在西太平洋赤道区(2°52'S,89°50'W,水深3225m)的柱状样沉积物中找到1种,订名L.petterssonii。之后,又在1955年从大西洋(0°7'N,19°12'e;0°8′N,16°19′E)和太平洋(6°44′N,129°28′W;2°52′S,89°5′W)的柱状样沉积物中找到另1种,订名L.hustedt  相似文献   

3.
内波频散关系的一种数值解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Fligel等(1975)采用的Thompson-Haskell算法(Haskell,1951),在取消Boussinesq近似的条件下求解线性内波方程,以研究内波的频散关系及其各种模态的垂直速度振幅随深度分布的特征。本文以南海(13°30′N,118°30′E)、(9°30′N,111°30′E)两个测站夏季和冬季的内波特征的计算为例,分别用Fligel等原先的方法(引入Boussinesq  相似文献   

4.
太平洋K/R碰撞事件的证据E.Robin等在深海钻探计划(DSDP)577站位处(32°26.51′N和157°43.40′E,Shatsky海隆翼部),一个完整的K/R转换边界记录在几乎纯碳酸盐(>95%)的层序中。这里的古生物边界(通过超微化石研...  相似文献   

5.
基于Fligel等(1975)采用的Thompson-Haskell算法(Haskell,1951),在取消Boussinesq近似的条件下求解线性内波方程,以研究内波的频散关系及其各种模态的垂直速度振幅随深度分布的特征。本文以南海(13°30′N,118°30′E)、(9°30′N,111°30′E)两个测站夏季和冬季的内波特征的计算为例,分别用Fligel等原先的方法(引入Boussinesq近似)和本文改进的方法(取消Boussinesq近似)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垂直波数较小的内波,在取消Boussinesq近似情况下,其计算精度可获得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潘华盛 《海洋通报》1997,16(5):22-30
文中采用美国CODAS和国家气候中心出版的每月海温资料,对按国家气候中心出版的月监测公报所划分的赤道海区C区(0-10°S,180-90°W),W区(0-10°N,180-140°E)和B区(0-10°N,50-150°E),以及西太平洋黑流区A区(25-30°N,130-140°E;30-35°N,140-150°E)裼 海温变化作了互相关分析,海区间互相滞后相关系数、交叉凝聚谱计算表明:C区与  相似文献   

7.
近普里兹湾大陆架外水域水文物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990年12月~1991年1月中国"极地"号南印度调查资料分析得出如下一些重要结论:(1)83°E以西、64°S以北海域,南极夏季表层水厚度约20m,冬季残留水厚度30~70m,70m以下的水层逐渐过渡到南极深层水。南极深层水中心温度最高,为1.85~2.00℃;83°E以东、64°S以北海域,0~30m为南极夏季表层水,50~100m层为南极冬季残留水,100m以下为南极深层水。深层水中心温度普遍降低,最低为1.04℃,最高为1.49℃。它表明83°E以东区域受陆架水影响更明显。(2)83°E以西,64°S以南海域,为深水大洋向陆架浅海过渡区域,温度由北向南迅速降低,普里兹湾基本为陆架低温水所盘据;83°E以东、64°S以南海域主要为西冰架、谢克尔顿冰架低温水,64°S附近形成东西方延伸的温、盐锋面。(3)由动力计算知,在83°E以西主要为反时针方向环流;83°~98°E中间,63°S南北各有一个顺时针环流;98°E以东基本为南向流控制。但是,近岸有一顺时针涡旋。(4)83°E以西水文锋面主要有夏季表层水锋面;83°E以东主要为陆坡区温度锋,是陆架外高温水与陆架低温水之间过渡带。(5)83°E是水文  相似文献   

8.
岩心NEAP18K(52°46′N ,30°21′W,水深3275m)是从Charlie_Gibbs断裂带获得的。该断裂带位于向西流出冰岛盆地的北大西洋深水主体内部。岩心中浅成底栖有孔虫Cobicidoideswuellerstorfi和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abulloides的δ18O和δ13C组成变化已达到了1~2cm的分辨率。该岩心的冰携物历史是通过大于150μm沉积物组分中的大量有关冰携碎屑颗粒的变化重建的。作为CaCO3 百分比指标的沉积物亮度是用分光光度计在岩心下部以1cm为…  相似文献   

9.
印度南部热带泥炭晚第四纪气候变化的δ ̄(13)C记录R.Sukumar等利用稳定碳同位素比值作为古气候的指示剂,取决于C3和C4植物型对生态环境的不同要求,它们的 ̄(13)C/ ̄(12)C之比差异较大。C3和C4植物按照各自固碳的光合作用途径,二者分...  相似文献   

10.
造礁珊瑚骨骼δ^13C及其反映的环境信息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余克服 《海洋通报》1999,18(3):82-88
造礁珊瑚骨骼δ^13C是记录环境变化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总结了其研究概况:(1)光合作用及与之相关的环境参数如日照、云量等影响珊瑚骨骼δ^13C的主要因素;(2)珊瑚骨骼δ^13C能揭示日照时数、ENSO等环境信息;(3)珊瑚骨骼δ^13C与δ^18O有正相关、负相关和无相关3种情况,可以解释相应的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11.
过去21Ma以来大洋表面pH值的替代物──有孔虫中的硼同位素A.J.Spivack等在ODP803D孔(2°25.98′N,160°32.46′E;水深3410m)中分离出了孔隙水和有孔虫样品。该孔从顶部至220m处主要由99%以上的生源沉积物与碳酸...  相似文献   

12.
根据1988年夏季台湾海峡海域的调查资料讨论福建北部沿岸和台湾北面海域水化学的区域性特征。结果表明,福建沿岸上升流是西部海域诸化学要素分布的控制因素。台湾北面海域(25°50′-26°40′N,121°45′-122°30′E)水体下层出现局部冷水抬升,福建沿岸和台湾北面海域都具有低溶解氧且不饱和、高营养盐、低温、高盐的特征,溶解氧、诸营养盐与温度、盐度分别有良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使用块体混合层模式对一个固定海洋观测站所测的上层海洋之物理特性进行了模拟,结果发现了难以重复观测到的许多物理特征。文章提出了水块混合层模式,着重模拟了扩展湾流体系(EGSS)中的一个水块,在它被海流从佛罗里达海峡(24°N,80°W)带到挪威海(68°N,10°E)的过程中,其物理特性(其中包括温度、盐度、混合层深度和夹卷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模拟结果较好地再现了所观测的物理特性的演化。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88年夏季台湾海峡海域的调查资料讨论福建北部沿岸和台湾北面海域水化学的区域性特征。结果表明,福建沿岸上升流是西部海域诸化学要素分布的控制因素,台湾北面海域(25′50′-26°40′N,121°45′-122°30′E)水体下层出现局部冷水抬升,福建沿岸和台湾北面海域都具有低溶解氧且不饱和,高营养盐、低温,高盐的特征、溶解氧,诸营养盐与温度、盐度分别有良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搞清楚黄河三角洲的发育以及黄河三角洲进积和贝壳堤形成的关系 ,在黄河三角洲两个站位上打了钻。因为岩心采取率的原因 ,H9601站位打了两个紧相邻的钻孔(Ⅰ ,Ⅲ) ,该站位位于37°40.5′N、118°28.7′E ,山东省境内现代黄河三角洲之上 ,1855年海岸线和第二道贝壳堤(原文中称作贝壳堤H2)东北 ,孔口高程 +5.5m。H9602站位只有一个钻孔Ⅱ ,位于山东省境内37°4.8′N、118°54.3′E,1855年海岸线和第二道贝壳堤之西南 ,第三道贝壳堤(原文中称作贝壳堤H1)之东北 ,H9601站…  相似文献   

16.
渔山列岛潮间带底栖海藻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1987年11月至1989年5月渔山列岛(28°53′N,122°16′E)潮间带底栖海藻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区潮间带的海藻种类、垂直分布及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并将本区海藻生态特点与临近海区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胶州湾沉积动力学及相关领域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汪亚平  高抒 《海洋科学》2001,25(2):26-28
胶州湾位于黄海之滨、山东半岛南岸。通常所指的胶州湾以青岛团岛(36°02′36″N ,120°16′49″E)及薛家岛(36°00′53″,120°17′30″E)的连线为界 ,是一个与黄海相通的半封闭型天然海湾。胶州湾沉积物来源有限 ,属优良天然港湾 ,而且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和旅游资源 ,对青岛市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人类活动的日益增加 ,不可避免地对胶州湾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具体表现在 :水域面积缩小、纳潮量减少、自净能力削弱、污染加重。科学合理地评估这些影响 ,对将来胶州湾海洋资…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赤道太平洋西部的上层海洋环流、结果表明:(1)棉兰老涡气旋式环流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由于埃克曼抽吸作用,它是一个低盐冷涡;(2)对棉兰老岛—巴布亚新几内亚岛之间穿越流的观测表明:该断而北部(5°—6°N)的S向流是棉兰老海流的S向延伸;W向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沿岸潜流可达该断而的东南部门(2°N一2°S);北赤道逆流则在两者之间沿表层的盐度锋作E向流动。据此,赤道太平洋西部次表层盐度分布状况可得到圆满解释。关键词:  相似文献   

19.
欧洲中部晚冰期/全新世过渡期高分辨率的湖泊记录TomaszGoslar等Gosciaz湖(52°30′N、10°20′E、海拔64.4m)位于Vistulian冰川作用最大进积期冰盖的南部,最深处在湖的中心部位,另一个较深的部位在湖的西部,相互距离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中美西太平洋联合考察资料,计算了西太平洋热带海域(20°N~8°S,112°~170°E)内的潜热通量和显热通量。结果表明,该区域海气交换潜热通量的空间分布与ElNi o的发生有密切联系.根据计算结果建立了潜热ew-e-V诺谟图,显热tw-t-V诺谟图。利用该图可随时对海气热交换特征进行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