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主要对小波变换在遥感图像压缩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小波变换理论及其实现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然后,重点分析了小波变换分解层次、阈值选择对图像压缩效果的影响。利用MATLAB小波工具箱提供的小波变换函数,采用haar小波、db小波、sym小波、coif小波、bior小波进行遥感图像压缩,并对压缩效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随着压缩倍数的增加,所需小波变换的分解层次也相应增加;但当压缩倍数选定后,对于大小一定的遥感图像,小波变换分解层次达到某一定级次时,再增加变换的分解层次,对压缩效果的作用甚微。因此,当图像大小一定时,压缩倍数和小波变换的分解层次之间存在一个较佳匹配问题。同时,通过实验数据,说明了在小波压缩过程中,阈值对压缩图像的压缩比和能量保持比的定量影响,表明将小波变换用于遥感图像压缩具有压缩比大,压缩效率高的优点。实验结果为小波变换在遥感图像压缩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建立不同分辨率的遥感影像金字塔模型是现阶段虚拟地球平台的主要技术手段,遥感影像数据的高效压缩是模型应用的基础。论文在分析多种图像压缩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以小波变换的JPEG2000标准来压缩网络环境中遥感影像金字塔的纹理瓦片数据。首先,介绍了小波变换的JPEG2000标准的基本原理和EBCOT算法特点,然后,结合实例实现了网络环境中遥感影像金字塔纹理压缩/解压缩的具体过程,对4幅影像图像进行5级离散小波变换,分别对在1024×1024、512×512、256×256、128×128、64×64不同分块大小和1∶15、1∶30、1∶60不同压缩倍率情况下进行图像压缩和重构耗时实验,通过改变分块大小参数和压缩倍率,对压缩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从主观视觉质量和客观辐射质量,对JPEG2000压缩、DXT压缩和JPEG压缩几种方法的压缩图像进行了评价与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小波变换的JPEG2000具有高质量、高压缩率、良好的抗误码能力等特性,重构图像的视觉质量与原始图像相比人眼看不出失真,而峰值信噪比较好,是一种简单有效、易于快速实现的压缩方法,更适合于网络环境下空间遥感图像数据的近无损实时压缩。  相似文献   

3.
针对独立分量分析基于数据间的高阶统计特性,并能有效揭示图像的本质特征的优势,分析了自然图像基于ICA的稀疏编码的实质,主要从图像压缩和图像去噪两个方面讨论了稀疏编码算法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稀疏编码算法能够有效提取自然图像的特征基向量,利用特征系数的稀疏性,可以有效实现自然图像的压缩;结合软门限算子对噪声图像的特征系数进行处理,能有效减小自然图像中的高斯噪声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应用VSAT技术建立大震现场紧急通讯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方案,规定了该系统应实现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我国未来陆地地震救灾移动卫星通讯计划,并对一些关键技术和为移动用户可能提供的通讯业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在无人、无通讯信号的艰险地区开展地质调查工作,其传统模式是小组独立作战,工作环境基本与世隔绝。由于卫星电话或电台在成本和使用上不便,使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处在极其原始状态下,保障生命安全和地质工作调查精度困难极大。通过3S技术、IP通讯卫星技术与北斗系统、网格GIS和"云"计算技术的集成,构建北斗系统与网格组合的静动态4级组网模式和多种资源的协同技术,形成天地空技术合一的现代化野外地质工作+管理+安全保障的技术架构与智能地质调查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6.
高压缩低损耗图像编码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有的图像压缩方法,提出一种二次压缩的具体算法。这种算法是先采用离散余弦变换、线性量化、哈夫曼编码进行有损压缩,再采用行程编码进行无损压缩。通过程序对岩心图像进行研究,测试结果证明了算法对岩心图像处理可以取得高压缩低损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据英国《新科学家》报道,英国电信部在奥斯韦斯特里新建的世界电信网络管理中心安装了目前世界最大的室内图像显示系统。但使用情况表明,这套耗资近100万英磅的显示系统效果一直不佳,英国电信部管理人员认为,这套系统显示出的文字实际上无法辨认。 这套室内图像显示系统用于显示世界地图,并在地图上显示出世界各地的通讯网络。这个巨大的显示墙由140个荧光屏组成。每个荧光屏后面都有一个投影装置,把图像投影在86厘米  相似文献   

8.
基于小波变换和矢量量化的图像压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小波变换将一幅图像分成4个频带,根据不同频带的系数所包含能量的大小,分别对其量化压缩,力寻一个压缩比较大,失真度较小的图像压缩方法。  相似文献   

9.
岩心是勘探的重要成果,传统的岩心管理方法已不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以河南省钻孔岩心数据为例,建立了岩心图像管理系统。系统是在建立图像管理实体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借助于GDI+图像处理和文字显示技术,实现了岩心图像入库、图像绘制及图像编号,使用Image类打开和保存一个Image类对象,使用Graphics类在视图中绘制Image类对象,设计了CNNImage、CNNARowAlbum和CNNAlbum三个类用于管理三级图像;实现了岩心相册建立、岩心对比及岩心查询等功能。该系统便于勘探人员观察、处理和分析岩心信息。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一种基于网络图像流的人脸识别系统。通过采用基于Haar-like特征的Adaboost人脸检测技术和基于特征脸的人脸识别技术,实现了实时人脸检测与识别。创新性的结合使用了网络串流、C/S架构等技术将大量图像数据处理任务交予系统自动完成,从而解决了传统人脸识别系统由于受到硬件制约而造成的图像数据处理能力低效、适用平台受限等问题。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够在较快的检测速度和高识别率下,实时的对人脸进行识别,可以作为云视觉系统应用开发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基于小波变换的SPIHT图像压缩方案是一种实用高性能图象压缩编码算法,但原始SPIHT算法链表式编码限制了其在高速处理中的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SPIHT压缩编码算法,在确保恢复图像质量与原始算法基本相当的基础上,改进算法可以采用并行流水结构实现,有利于高速处理中的应用,可以对高达40×8Mbit/s的原始图像实时压缩和去压缩。  相似文献   

12.
《数字电路》CAI课件是利用VisualBaisc 4 0软件工具进行开发的 ,在讨论了该课件的总体设计方案的同时 ,还阐述了课件界面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以及实现图像配合语音播放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分形编码具有高压缩比的特点,但在编码过程中其匹配搜索时间开销巨大.提出一种基于分块的分形图像压缩方法:依据人眼视觉特性在PSNR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图像主观质量感受不明显的特点,将图像在空域分割为若干相对较小的块,对感兴趣区可采取一分为四的方法进一步减小块的大小,然后对每个块分别进行分形编码,并重构.结果表明,在PSNR略有降低的情况下,编码的匹配搜索时间大幅减少,同时重构图像的主观质量并没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由于客观上企业和政府机关在地理上的分布性以及工作时间的不连续性,当需要处理较为重要且有时限性要求的事务时,现有的各种办公系统的局限性就显现出来.介绍了电子政务中的实时信息通讯技术,引入无线移动通讯平台,嵌入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政令的实时上传与下达.  相似文献   

15.
基于WebGIS技术的吉林省国土资源信息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WebGIS支持下,通过系统设计、系统分析和系统实现,构建吉林省国土资源网络信息系统。系统设计采用流行的三层结构模型,客户端与服务器的通讯和联接使用TCP/IP和HTTP通过Internet/Intranet实现。服务器端应用程序与后台数据库的通讯通过JDBC技术实现。系统主要由8个子系统构成,即数字矿产、数字旅游、数字气象、数字生态、数字国土、数字水资源、数字植被和地壳稳定性子系统。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吉林省国土资源信息共享、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6.
岩心外表面图像在线三维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心外表面图像在石油、地质等部门被广泛用于综合柱状图分析。但观看岩心外表面图像不直观,因此需对其进行三维重建。传统的岩心外表面图像三维重建系统为单机版,系统的使用及升级受到诸多限制。为此,提出一种采用GDI+、基于ASP.NET框架、B/S模式下的在线三维重建技术,实现了岩心外表面图像的在线三维重建和旋转。实践表明,在线三维重建技术在石油、地质等部门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极地环境特点,并根据极地的基本情况确定极地位置服务(LBS)的系统架构,详细介绍了在极地位置服务中所用到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主要包括车辆和人员的监控技术、基于PDA的定位技术及极地的通讯技术等.  相似文献   

18.
一、“3S”的概念 RS即遥感,广义而言,泛指各种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狭义而言,它是一门新兴的现代化技术系统,主要指在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线、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方式获取地面目标物的图像或数据,并对这些图像或数据进行传输和处理后识别地面目标特征、性质和状态。  相似文献   

19.
设计实现了一套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Windows CE.NET的H.264视频实时解码系统。系统主要由视频解码、网络传输、网络质量控制、视频显示4部分组成。采用H.264编码技术对视频进行解码,采用UDP/RTP/RTCP协议传输多媒体流信息和控制信息。实验表明系统可以稳定实时解码、播放QCIF视频序列。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数字相机技术的发展,以胶片为主体的机载航空平台逐步向数字化平台发展。本文结合国内最先进的CCD航空数码相机的应用,分析了CCD相机中高空摆扫航摄图像的成像过程、成像模型、图像几何形变与计算。在研究倾斜中心投影成像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带有飞行位移的列倾斜中心投影成像模型的系统校正方法,校正了由相机装机倾角和飞机飞行位移所导致的图像几何形变,并通过校正结果图像的拼接验证了系统校正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