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胡佳宁 《测绘通报》2017,(12):142-143
近年来,BIM技术不但在传统建筑行业应用广泛,在其他行业内,施工单位也越来越重视BIM技术在项目中的应用和自身BIM团队的建设;而且在政府的一系列支持政策的驱动下,BIM正以积极的态势加速推进。MS60是徕卡测量系统在BIM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一款智能型全站扫描测量机器人,能够实现模型数据与施工现场间的无缝衔接,并且对施工完成的现场模型进行精细扫描,与设计模型数据进行比对。本文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了该建筑机器人在桥梁BIM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
倾斜三维实景模型以其高空间精度、高分辨率、真纹理的优势在各行各业尤其是数字城市的建设中应用广泛;BIM技术包含丰富的建筑信息,是建筑管理功能的集大成者。本文基于倾斜摄影测量技术,采用飞马D2000无人机获取测区影像并构建三维实景模型,采用飞马SLAM100手持激光扫描仪获取目标建筑的室内点云数据,并结合BIM技术构建室内BIM模型,选用易智瑞GeoScene Pro平台,实现模型的融合及室内外一体化场景的创建、模型属性查询及管理分析应用,以期为实景三维建设的相关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BIM技术即基于三维模型的信息化管理技术,BIM技术在测绘上的应用主要是借助三维模型以及三维建模技术提高测绘的效率与精度,降低测绘成果复核难度,优化复核的过程。本文运用Infraworks与Civil 3D、Revit三种BIM软件分别从水平测量应用、高程测量应用展开分析和研究,并在辅助测量和辅助校核等方面研究BIM技术在测绘过程中如何提高测绘的效率与精度,说明BIM在地图测绘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质量的好坏与施工放样大有关联,测量工程与测量仪器也在不断更新,促使施工放样工作越来越简化,精度越来越高。结合某高铁枢纽火车站施工放样项目,详细探讨基于BIM技术的测量机器人智能施工放样的方法。针对异形钢结构钢梁狭窄设站空间受限及钢结构工程施工速度快等问题,阐述了基于测量机器人设站方式及详细的放样方法与步骤,利用移动终端直接在BIM模型上选取放样点,并利用仪器自动追踪功能简化了放样流程。BIM模型与测量机器人的相结合,实现了点位的快速放样,极大的提高了放样效率。  相似文献   

5.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以其三维、实时且全生命周期的建筑信息管理模式,为地理国情监测提供了新的信息获取途径和方法。本文分析了BIM技术在地理国情监测应用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了BIM技术在地理国情监测的模型创建、变形预测、信息获取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测绘单位可通过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工作,挖掘建筑BIM成果中蕴含的地理要素信息,为全覆盖的地理国情监测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BIM(建筑信息模型)轻量化技术和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表明,BIM与GIS技术的结合可以实现城市工程建设项目的信息化,提升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提出了BIM与GIS技术相结合的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方案,采用B/S与C/S相结合的系统架构,分析了"BIM+GIS"在城市建设中的实施效果,可为智慧城市建设及智慧工地建设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已有不少文献针对激光扫描在建筑变形测量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但是国家和行业尚无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规程出台。本文通过应用调研、扫描仪的标称精度统计分析,以及具有针对性的试验,明确了激光扫描测量建筑变形的作业方法,确立了选用仪器精度、扫描测量的测回数、标靶入射角度等技术指标,为激光扫描技术在建筑变形测量中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凯  刘鹏飞 《测绘通报》2022,(11):132-134
随着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和BIM技术在城市发展中的深入应用,城市级地下管网BIM建设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三维实景中国建设中的必要一环。本文结合新型基础测绘在地下空间测绘中的应用,提出利用地下管网测绘数据与BIM深度融合技术快速构建城市级地下管网BIM的技术流程和体系,构建了城市级别(GIS)场景下的精细化BIM模型,实现了测绘数据与设计数据的无缝融合,打通了多专业协同中与测绘数据融合的通道,为看不见的地下城市建设提供准确的三维空间数据底座。基于本文研究成果,以某城市为应用案例,在城市排水管网改造工程、智慧水务云平台建设、智慧管廊施工管理等领域进行了应用,验证了本文研究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完善我国传统村落实景三维建设,并传承和保护传统村落濒危民族建筑,本文以广西传统村落部件级实景三维建设工程为依托,首先利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对传统村落进行城市级实景三维建模,利用贴近摄影测量技术与BIM技术对濒危等级高的民族建筑进行部件级实景三维建模;然后将倾斜摄影技术建模与贴近摄影测量技术建模的模型相融合,形成传统村落部件级实景三维模型图;最后根据濒危民族建筑构件的外观特征、尺寸信息、濒危等级、所处年代、地理位置,利用BIM技术对其进行参数化建模、编码与入库,形成可查询的实景三维模型数据库。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水利、交通、建筑等行业大型工程对自动化变形监测的需求,利用测量机器人能自动完成目标精确照准、读数的特点,研发基于测量机器人的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文中详细介绍自动化监测系统的组成、功能模块以及工作流程,通过工程测试验证该系统架构和相关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古建筑保护工作中也逐渐应用了建筑、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中的信息化新技术.新技术的实践与应用为古建筑保护与管理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本文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BIM技术、GIS空间分析技术分别应用于不同的古建筑保护项目,对其应用实践进行阐述说明,并就其应用效果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2.
结合CCTV新台址主塔楼施工质量控制要求,介绍了应用测量机器人进行周日变形监测的过程,采用了小波变换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小波变换对观测数据的误差剔除,高精度测量机器人技术对高层钢结构倾斜建筑周日变形规律的精确反映.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计算机视觉及智能机器人技术等在传统高差测量中的应用,本文提出一种非接触式的应用AprilTag图像识别技术的高差传递测量方法。首先以Robomaster EP机器人作为高差测量平台,分别在已知点和待测点位放置AprilTag标签,机器人相机分别识别两侧AprilTag标签并进行相对位姿解算,得到两侧标签中心相对于机器人相机中心的三维坐标差。然后发挥机器人相机旋转中心的高差传递作用,计算得到待测点相对于已知点的高差。通过多组试验分别研究机器人相机的俯仰角α、航向角β的变化对高差传递测量精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机器人相机的俯仰角α∈(-2.9°,3.9°]时,或航向角β∈[-5.5°,1°]时,AprilTag图像识别的综合误差E<0.4,识别效果较好,两点间高差误差px小于5 mm,高差传递测量的精度可达毫米级。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计算机视觉及智能机器人等技术进行高差测量具有一定可行性,为未来测绘行业研发新型智能测量机器人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技术探索。  相似文献   

14.
BIM和3DGIS的集成融合已经引起广泛关注,BIM是建筑信息模型,Skyline是基于网络的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软件,两者可以应用在很多领域。基于此,利用三维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对BIM的建筑模型进行三维分析,以实现对城市建筑物的管理等,可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GIS技术仅适用于宏观模型的展示,只能反映出建筑物外观和地理位置,无法去获取建筑物内部细节。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主要应用于单体建筑,所构建的模型仅可以反映出建筑物各部件细节。本文主要研究利用GIS+BIM技术对建筑物设计的CAD数据进行数据转化,分析处理以及三维建模,最后实现BIM模型可视化。此方法使GIS的应用由室外走向室内,从宏观世界走向微观建筑。结果表明:GIS+BIM技术对智慧城市的数字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魏理想 《北京测绘》2018,32(4):470-473
本文通过分析房地产测绘对测绘工作的各方面技术要求,研究传统测绘手段在当代新兴技术背景下的劣势与不足,分别从房地产高程测绘、房地产建筑物测绘两个方面展开,借助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中的Infraworks软件、Civil 3D软件和Revit软件论证了建筑信息模型的技术应用可以更加准确、高效的完成房地产测绘中的各项工作,说明了建筑信息模型的技术应用在房地产测绘中的重要作用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BIM技术在建筑行业内广泛推广,引起了地理信息行业对这项新技术的关注。本文将BIM提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应用到智慧园区的建设中,介绍了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管理、三维规划辅助审批管理和园区运营阶段的管理,突出了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实现。最后对BIM技术和三维GIS技术的结合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公路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对作为基础支撑的测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载激光雷达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测绘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得以在各个行业推广和应用,然而在公路勘察设计中的应用尚不成熟,特别是在三维可视化和数字化方面更是缺乏探索。由此,在对机载激光雷达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介绍的基础上,结合公路勘察设计的业务领域和项目实践,对机载激光雷达整体的技术路线进行了研究,包括设备的选型、前期的准备工作、外业数据的采集、内业数据的处理、数字化生产、精度检测等,并对成果的应用特别是在BIM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为机载激光雷达在公路勘察设计及BIM中的行业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徐华键  向煜  黄志  华媛媛 《测绘通报》2021,(5):132-136,166
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基建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卫星、无人机、移动测量车等新型测绘装备不断普及;此外,物联网技术在新基建浪潮下也得到广泛应用。基于此,本文介绍了采用地面移动测量与倾斜摄影技术融合的方法构建三维精细模型,同时在模型中引入物联网数据和BIM数据,实现了城市新基建模型的构建。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城市新基建模型在桥梁变形监测方面的应用,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依托某大型异形建筑项目的施工案例,针对锥形结构面板加工制作与内部钢主体结构协调设计和施工的难题,将BIM技术和3D激光扫描技术相结合,采用激光扫描测量主体结构后逆向生成相关模型,再与结构模型、次结构模型相互配合,解决了专业间配合难题,圆满地实现了深化设计和施工目标.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和BIM技术的应用原理、作业流程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