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湖北省县域交通优势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测度的基础上,采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探究交通、经济发展的均衡性及空间集聚效益,计算其耦合协调度,根据两者相对发展度进行交通经济发展类型的划分。结果表明,湖北省县域交通优势度呈现出以武汉、襄阳和宜昌为核心的格局,西部山区交通优势度较低;县域经济以武汉市和宜昌市为核心,武汉市周边形成圈层状递减结构;各县市区交通优势度相对平均,交通发展均衡性优于经济发展;县域交通优势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均呈正空间自相关,两者的高值聚集区和低值聚集区存在明显的空间重叠;湖北省交通与经济耦合度整体较高,协调性相对较低,绝大多数县市区交通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湖北省各县市区应充分发挥交通优势,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针对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现状,该文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利用空间自相关和标准差椭圆分析了2005-2017年广东省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化,采用多元线性回归验证因子合理性,通过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影响广东省县域经济差异的主导因子和交互作用.结果 表明:①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整体差异明显,经济发展水平由珠三角地区向外围逐渐降低;②广东省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县域存在明显的空间聚类特征,珠三角地区对其他区域的极化效应减弱,溢出效应增强;③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重心由西南方向朝东南方向移动,东翼、西翼、山区相对于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加快;④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产值、地方财政收入、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铁路密度是影响广东省县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Nich指数分析了河南省2005—2019年县域经济发展速率的差异,并采用冷热点分析法分析了经济发展时空格局演化,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了河南省县域经济差异的主导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基本吻合;县域经济差异呈现两极分化态势,经济发达的城市对周边县域具有辐射带动作用;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冷热点格局相对稳定,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以郑州市、济源市为核心的西北部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经济基础、人均可支配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是影响河南省县域经济差异的主导因素,因子交互作用均为双因子增强。  相似文献   

4.
将传统统计分析方法与ESDA方法相结合,借助OpenGeoda1.0和ArcGIS9.3,以县域为研究单元,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从时间、空间和关联性三个侧面对1996~2010年武汉城市圈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及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县域经济存在明显的全局空间正相关性,且具有持续增强的趋势;区域经济初步表现出"二元结构"发展特征,以武汉市为中心的经济高值区辐射效应较弱,极化作用显著;"俱乐部趋同"现象在武汉城市圈县域经济发展中初步显现。着重分析了区域发展战略对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演变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及时空格局演变——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和时空变化规律的问题,该文将GIS技术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选取2000年和2010年的15个能够反映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采用熵值法系统地测算了河北省136个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并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依然存在明显的南北差异,并已形成"一线+两点"的经济空间格局;2000—2010年,Moran指数不断下降,高-高集聚区和低-低集聚区的县域数量与土地面积不断减少,河北省县域经济集聚效应减弱,经济发展渐趋均衡。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尺度特征,从县域尺度分析陕西省经济发展水平有助于得出更精细的结果,并为地方政府部门规划与合理制定政策提供理论支持。本文采用2009—2015年陕西省经济发展各项数据,结合高程、坡度、道路、铁路等数据信息,利用GIS空间分析和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了陕西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时空格局演化,以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明显,空间集聚特征显著,陕北和关中地区,尤其是神木县与西安市辖区,一直处在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前列,而陕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则相对较低; 2)影响陕西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为地方财政收入、法人单位从业占比、人口城市化率; 3)各影响因素间存在交互效应,它们的交互项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体现为因素间互相增强或非线性加强。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及其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省县域人均GDP为测度指标,运用变异系数、锡尔系数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结合Arc GIS 10.2及Geo DA软件对甘肃省2001~2013年县域经济的空间差异及演变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上甘肃县域经济的差异在逐年增大,2011年后呈现急剧增大的趋势;在空间上县域经济总体有显著的聚集态势,局部空间分析发现,甘肃省县域经济两极分化明显,河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陇中和陇南的大部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从分解分析来看,分区内部差异略大于分区之间差异,区域内部差异是构成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县域为研究单元,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采用统计分析与EDSA相结合的方法,探索了1991年-2009年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间特征、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过程。结果表明:甘肃省县域经济总体差异呈现扩大趋势,陇中、河西、陇东、陇南和南部民族地区5大经济区之间的差异及河西经济区内部差异是甘肃县域经济整体差异的主要贡献者;经济发展水平相似县域的空间集聚性不断增强,形成了发达的河西经济区及欠发达的陇南经济区和南部民族地区,而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极化作用占主导且极化趋势在进一步加深,经济发展空间二元结构明显。  相似文献   

9.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的方法,利用2005—2014年的青海省县域人均GDP数据,从时空的角度对青海省县域经济差异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青海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且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青海西北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2)青海省县域经济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且这种关系在加强,县域经济联系愈加紧密。(3)青海省县域经济发展空间集聚作用明显,逐渐形成了"HH"和"LL"的空间分布格局。"HH"的聚集范围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等的海西区域,"LL"的聚集范围为玉树县、达日县等的海南区域。然后,从经济发展基础、经济发展区位、空间邻近效应分析影响青海省县域经济差异的原因,并结合空间特征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泰尔指数、基尼系数、变异系数、重心理论和空间作用模型等方法,研究了2007—2016年福建省渔业发展的时空变化及空间格局变化。研究发现,福建省渔业呈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10年间高值聚簇区数量减少,低值聚簇区数量增多;县域渔业联系强度主要以连江和福清为核心向外辐射扩散,同时,福州市的县域群也是承接沿海地区上部县域群和中部县域群的纽带,在地区渔业联系辐射扩散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空间拓扑关系定量描述与抽象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郭庆胜  杜晓初  刘浩 《测绘学报》2005,34(2):123-128
具有复杂形状的空间区域之间拓扑关系的表示与抽象是空间信息多尺度表达和可视化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讨论区域之间拓扑关系边界交集成分的定性描述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度量化边界交集成分描述方法,运用这种详细的描述方法,探讨空间区域之间拓扑关系抽象的规律,可为地图自动综合中空间关系的维护提供有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地理信息科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空间数据先后经历数据生产、数据质量、数据不确定性和可用性4个研究阶段。在分析各阶段研究内容和方法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空间数据现有研究间的联系与区别,并给出未来的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从空间分析到空间决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信息系统正处在空间分析系统步入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关键时期,及时总结GIS分析理论和技术体系,展望空间决策发展趋势是值得广大地学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在分析回顾空间分析理论和技术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总结了现状研究和应用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空间分析向空间决策支持技术发展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对空间决策支持系统未来的发展作出了几点思考,以期对空间决策支持技术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聚类技术探测空间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敏  刘启亮  李光强 《遥感学报》2010,14(5):951-965
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的空间异常探测方法。该方法通过空间聚类获得局部相关性较强的实体集合,分别探测空间异常,给出了一种稳健的空间异常度量指标,提高了异常探测结果的可靠性。通过实例验证以及与SOM方法的比较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空间认知模式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对不同空间模型的对比与分析入手,结合空间认知行为、神经系统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对空间认知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空间”的一般表现形式分为感知空间、认知空间和符号空间3种,不同的空间表现形式具有不同的空间认知方式;根据空间认知方式的差异,空间认知模式包括空间特征感知、空间对象认知、空间格局认知3个层次,而空间特征、空间对象则是空间认知模式构成的两个基本单位。文章以大华北地区为实验区域,通过对该区域强震发生空间的格局分析,进一步阐述了空间认知模式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6.
模糊面元素空间拓扑关系抽象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庆胜  杜晓初 《测绘学报》2004,33(4):307-310
空间拓扑关系的判定是地理信息系统中进行空间查询、空间分析、空间推理等操作的基础.在分析模糊区域空间拓扑关系的基础上,用空间关系向量定量描述这些拓扑关系.依据空间抽象的要求,通过计算向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对模糊区域的空间拓扑关系进行抽象,并根据空间拓扑关系的区域分布特征对抽象后的结果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7.
Spatial object and spatial relationship are two basic concepts of GIS.Spatial object is the digital representation of geographical entity or phenomenon,which forms the basis for data management and analysis;spatial relationship is theconnexion between spatial objects when geometric properties are considered.Thecommonly used classification of spatial objects as points,lines and areas is mathe-matically strict,and suitable for data management,but a bit too generalized forrepresenting real entities and extracting spatial relationships.A good classificationmodel should not only be good for representing real entities,but also good for re-vealing spatial relationships,therefore good for formalizing spatial analyses.  相似文献   

18.
应用空间自相关统计方法,分析了2008年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率的空间分布。采用多种权重度量计算了全局和局部两种相关性指数,分析了自相关数值对空间权重矩阵的依赖性。分析结果表明:①空间距离矩阵比空间邻接矩阵能更好地度量HFRS的空间分布;②使用空间距离矩阵时,当距离阈值500km〈δ〈800km时,全国发病率数据显示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③从局域上看,吉林省高值显著聚集,新疆、西藏、青海、广西和海南省自身低值被高值包围聚集显著。  相似文献   

19.
Oracle Spatial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随着“数字城市”、“数字区域”建设的大力开展,地理信息系统需处理海量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而目前,两者分开的存储方式不利于数据间的共享与互操作,因此空间数据的数据库存储及此模式下应用系统的开发成为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基于此,本文介绍了OracleSpatial中空间数据的存储、管理模式,给出了VB6 . 0环境下用MapX访问空间数据库的方法,讨论了基于OracleSpatial空间数据库的应用系统开发中,空间分析的一般编程方法。  相似文献   

20.
Developing local measures of spatial association for categorical dat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paper describes a procedure for extending local statistics to categorical spatial data. The approach is based on the notion that there are two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categorical spatial data; composition and configuration. Further, it is argued that, when considered locally, the latter should be measured conditionally with respect to the former. These ideas are developed for binary, gridded data. Local composition is measured by counting the numbers of cells of a particular type, while local configuration is measured by join counts. The approach is illustrated using a small, empirical data set and an ad hoc procedure is developed to deal with the impact of global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on the local statistics.The author gratefully acknowledges financial support from the GEOIDE Network of Centres of Excellence (ENV #4) and the helpful comments of three anonymous review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