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对海水中无机混合元素标准样品进行了研究和制备。样品采用高纯试剂重量法制备,以人工海水为样品介质,用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对样品进行均匀性和稳定性研究;多家实验室协作分析定值后数理统计确定标准值,并进行不确定度评估。结果表明,海水中无机混合元素标准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可用于海水污染监测的仪器较准、分析方法的评价与验证、实验分析的质量控制和能力验证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海洋碎屑沉积物中28种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粉末样品压片制样,利用Epsilon3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RF)对我国边缘海碎屑沉积物中28种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测定。使用33个海洋沉积物、深海沉积物、水系沉积物、三角洲沉积物和岩石标样等国内外标准物质建立标准曲线,采用仪器软件的数学模式校正基体效应和元素间的谱线重叠效应。经国家标准物质检验,分析结果与标样值吻合;元素的检出限为0.02~124.14μg·g-1;精密度(RSD)均小于9%。对我国边缘海碎屑沉积物样品进行分析,其测定值与重量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的测定值基本一致。鉴于Epsilon3 EDXRF具有体积小、多元素同时快速分析、准确度高和精密度好的优点,可考虑作为船载仪器,在科考现场测定海洋沉积物的元素含量,对于及时指导海上工作、撰写航次报告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吕荣辉 《海洋学报》1985,7(1):48-54
本文提出采用悬汞电极示差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和导数技术直接同时一次连测海水中Zn、Cd、Pb、Cu及Bi,研究了在本实验条件下Cu是否干扰Zn的测定,本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好,测定步骤简便快速,只需调海水的pH为2.5,电解富集10分钟就能测定近岸海水中这五种元素的存在含量,五种元素的单份海水测定约需25分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硼氢化钾还原氢化法—原子吸收快速测定海洋沉积物和悬浮物中痕量砷的方法。经试验比较,选择硝酸—硫酸消化样品,砷(Ⅴ)经0.7%硫脲和0.35%抗坏血酸预先还原为砷(Ⅲ),样品中共存元素对测定无干扰。本法简便、快速、灵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LZY_(1-1)型光电浊度仪的设计原理,标定方法及使用结果,该仪器用经典法校准后,能快速测量大批量样品的悬浮物含量。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铜、锌是海洋环境监测重要项目之一。对海洋生物中铜、锌的测定,一般采用比色法和原子吸收法。但由于海洋生物样品基体复杂,待测元素含量变化较大,往往需要分离富集,同时取样量大,操作繁琐费时,容易沾污。为寻找一种较为简便的分析方法,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用硝酸-过氧化氢湿法消解样品,火焰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海洋生物中铜、锌,使操作大为简化,也减少了在操作过程中的沾污。本方法应用于海洋生物中铜、锌  相似文献   

7.
海洋沉积物中硒的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海洋沉积物中硒的测定方法。样品用混合酸分解,加入Fe^3 消除干扰,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海洋沉积物中的硒,选择了仪器的最佳工艺条件,探讨了共存元素的干扰情况及其消除方法,方法简便,快速,有较好的精确度与准确度,对多种地质标准物质中的硒进行了测定,结果与推荐值十分接近,对海底沉积物标准物质(GBW07314)进行了11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6.13%。  相似文献   

8.
高生泉 《海洋学报》1986,8(3):390-392
海洋沉积物和悬浮物样品基体组成十分复杂,而待测元素在样品中的含量也相差甚远,这给分析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石墨炉原子吸收法虽然具有灵敏度高,取样量少等优点,但存在着严重基体干扰[1-2].因此很多作者不得不采用费时的分离手段或标准加入法进行测定.本文应用自制简易石墨平台和基体改进技术以及峰面积测量相结合,直接测定了海洋沉积物和悬浮物中的镉、铅、铜.方法有效地消除了普遍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法分析镉、铅时所遇到的基体干扰,使标准加入法曲线与标准工作曲线的斜率比接近1.0.方法简便快速,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一种对锰结核中Mn、Fe、Cu的测定方法,对样品的制备,仪器参数的选取及分析步骤作了详细的说明。此法采用一个系列的标准锰结核样品制作校准曲线,因而准确、快速,可在2.5小时内完成一组样品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详细研究离子交换-电沉积法制源和离子交换-沉淀法制源,测定海水、海洋生物和沉积物中65Zn的方法。化学回收率和放化回收率基本一致,对于海洋生物和沉积物样品大于90%,对于海水样品在85%左右。本方法对主要放射性核素(90Sr,137Cs,59Fe,60Co,108Ru,95Zr等)的去污因子均大于103。在海水样品预富集和电沉积制源方面作了较好的改进。可以认为是一种比较简便、快速测定海洋环境样品中65Zn的放射化学分析法。  相似文献   

11.
对双台子河口潮滩上所采集沉积物样品的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元素相关性以及元素组合特征,探索了微量元素在河口潮滩上的迁移富集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潮滩沉积物中Cu、Pb、Zn元素富集,V元素流失;除Ti、Ba、Sr、Zr外,其余11种元素均表现为高潮滩比中低潮滩含量高;R型因子分析识别出3个微量元素组合,分别是Mn、Rb、Co、Cu等为代表的亲铁亲铜的元素组合,Sr、Ba等与含钾矿物有关的元素组合和Nb、Y等与细粒黏土有关的元素组合。  相似文献   

12.
魏杰瑞  黄朋 《海洋科学》2021,45(12):8-17
冲绳海槽中段热液活动区表层沉积物的主、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区内沉积物主要由陆源物质与热液源物质组分组成,Hg、Au、Sb、Cu、Pb、Zn、Ba、As、Fe和Co等微量元素富集;沉积物的化学风化程度中等,A-CN-K图解表明其暂未受到钾交代影响,且其母岩成分接近花岗闪长岩;北美页岩标准化稀土配分模式曲线整体较为平坦,轻重稀土分馏较弱,部分样品具有与热液流体类似的明显正铕异常.受热液活动影响,部分沉积物中的Fe、Cu、As、Pb和Zn显著富集,结合样品所处站位,整体显示含金属沉积物-过渡沉积物-正常沉积物的空间分配模式.结合(La/Sm)N、(La/Yb)N比值指示区内沉积物的陆源物质主要来自于黄河与台湾岛河流.  相似文献   

13.
南海表层水中的溶解态Cu,Pb, Zn,Cd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1998年“南海海洋环境调查”外业工作期间在南海的各个站位,按照严格的防沾污措施采集了106个表层海水样品.采用溶剂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对样品中的痕量重金属Cu,Pb,Zn,Cd含量进行了分析测试.测得各重金属的平均值如下:Cu 0.100 μg/dm3,Pb 0.060μg/dm3,Zn 0.086 μg/dm3,Cd 0.007μg/dm3,接近世界大洋水的浓度水平.各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海区周边含量高于中央,浓度有自近岸向远海逐渐减小的趋势.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各重金属夏季相关性优于冬季,Cu与Cd存在良好的正相关关系,并且首次在南海表层水发现Cu,Cd与营养盐的相关关系.将重金属浓度值作数理统计分析,得到它们在南海的基线值.  相似文献   

14.
南沙海槽南部海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表现为亲陆性,丰度为:Ba>Sr>Zn>Ni>Zr>Pb>Cr>Cu>Co,浓集程度为Ba>Sr>Cr>Zr>Pb>Zn>Co>Ni>Cu,元素Cu-Zn,Cu-Ni,Cu-Ba及Ba-Zn呈明显正相关,Cu,Ni,Ba,Zn,Cr与水深变化关系较为密切。元素与CaCO3含量、氧化物含量、粒度组成的相关系数表明:(1)Pb,Co,Zr,既存在于陆源碎屑矿物晶格中,又以吸附状态被黏土吸附,还受碳酸盐沉积影响。(2)Sr,主要受生物碳酸盐沉积作用影响。(3)Cu,Zn,Ni,Cr,Ba,主要受黏土的吸附作用及铁锰氧化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race heavy metals in the world ocean has greatlyimProved in the past decades. But most of the data are of vertical profiles of certain stations(Bruland, l980; Paul et al., l992; RObert et al., l990) and large--scale study of temporaland spatial variability of trace heaVy metals in the ocean is rather few. In fact, affected by ver-tical mixing by upwelling or convection, biogenic removal, atmospheric fallout and continentalinput frorn rivers, the dist…  相似文献   

16.
Otoliths are calcified structures in the head of fish that record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bout fish's life history. Gathering the elemental information from the core of an otolith corresponding to the juvenile period of fish's life is critical to discriminate the adult fish to their natal habitats reliably. A high resolution micromill has been used to isolate the otolith core from a whole otolith for elemental analysis. The effects of micromilling procedures (e.g., sectioning, embedding and drilling) on contamination to otolith trace element levels were examined using paired blackfin tuna (Thunnus atlanticus) otoliths. Otoliths were decontaminated by dilute hydrogen peroxide and nitric acid throughout to remove surface contamination. A preconcentration procedure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trace elements from the small core material by ICP-MS. It was found that micromilling procedures introduce significant contamination to otoliths, especially for Al, Cu, Pb and Zn. The sectioning procedure caused significant contamination for Co and Cu, while the embedding procedure resulted in contamination for nearly all trace elements (Al, Cd, Co, Cu, Ga, Mn, Ni, Pb, V and Zn). The combined sectioning, embedding and drilling procedure also resulted in contamination for most trace elements. Despite the contamination across all procedural steps, the decontamination procedure effectively removed the surface contamination with the exception of Pb and Zn. Bias (e.g., residual contamination) on Pb was small in comparison to overall concentration of Pb expected to occur in fish otoliths, therefore, its effect may be minor in discriminating individuals. Bias on Zn was larger that could limit its application in discriminating individuals.  相似文献   

17.
台湾海峡大气微量金属的化学特征及其入海通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2007年,利用大容量气溶胶采样器在台湾海峡采集79个大气气溶胶样品.采用ICP—MS分析法测定了样品中Pb、Cu、Cd、V、Zn、Fe和Al等金属元素的含量.分析结果显示,台湾海峡大气微量金属含量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对大部分元素而言,含量最低值出现在夏季,而最高值出现在冬季,气溶胶中微量金属的含量变化与海峡的气象条件等因素有关.通过富集因子、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对微量金属的来源进行了判别.台湾海峡大气微量金属的来源特征为:Cu、Pb、Cd、V主要来自污染源,而Al、Fe、Zn则主要来自地壳源.比较和分析了台湾海峡海域微量金属的大气与河流输入,Cu和Zn的大气输入低于九龙江和闽江的输入,而Pb、Cd的大气输入则超过了这2条河流的输入.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三亚近岸海域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测定了331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23种微量元素含量;利用多元统计法进行相关性及R型因子分析,探讨研究区元素的来源、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Sr、Ba、Zr、Rb元素平均值比其他元素高;Be、Cr、Co、Ni、Cu、Zn、Cd、Sb、Pb、U、Zr、Ba、Sc、V、Ga等15种元素含量与海南岛水系沉积物、表层土壤、深层土壤接近,推测沉积物主要来自海南岛。各元素在研究区的空间分布比较复杂,在中部和东部,以Li为代表的15种微量元素随离岸距离增加含量增大;Cd、Sb、Zr、Ba、Rb、Sr、As、Hg的分布特征与其他微量元素相比差异明显。Li等15种元素来源与分布主要受陆源黏土矿物吸附作用控制,Sr主要受海洋生源沉积作用的控制,Zr主要受重矿物的控制,Ba和Rb主要受研究区地质背景控制,而Cd和As的来源与分布则与人类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红树植物红海榄叶化学组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红树植物红海榄叶的基本化学成分水分,灰分,灰分中酸不溶物,灰分中S(SO42-),粗蛋白,粗脂肪等及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组成和含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测定。其基本化学组成各成分含量分别为:水分(69.18%),灰分(3.04%),灰分中酸不溶物(0.094%),灰分中S(SO42-)(0.052%),粗脂肪(7.75%),粗蛋白(7.14%);测得了红海榄叶中17种氨基酸,其总含量为10.7mg/g,其中人体必须氨基酸有7种,占所含氨基酸总量约26%;采用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对红海榄叶进行了31种微量元素的分析测定,测得了其中18种元素的含量,红海榄叶中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须的矿物质元素。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2015年和2017年我国远洋鱿钓渔船在东南太平洋的厄瓜多尔、秘鲁和智利公海生产时采集的茎柔鱼眼睛晶体为研究材料,采用LA-ICPMS测定了眼睛晶体外缘的微量元素,比较微量元素地理区域间差异,分析微量元素浓度与茎柔鱼栖息水温的关系。结果显示,厄瓜多尔、秘鲁和智利公海的茎柔鱼眼睛晶体外缘Mg25、Ni60 、Cu63、Sr88和Ba137等元素在3个海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Na23、Al27、Si29、P31、Ca43、Mn55、Zn66和Pb等元素在两两海区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除了Sr88、Ba137、Fe57和Ni60与海表面温度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其他元素与海表面温度均无显著的相关关系。分析认为,Sr88、Ba137、Fe57和Ni60均可以看作茎柔鱼生活水温的指示元素,Ba137元素还可以看作茎柔鱼生活水深以及上升流的指示元素。研究认为,眼睛晶体微量元素可用于头足类栖息环境的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