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福建上杭紫金山铜金矿床控岩控矿构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建华  许春林 《福建地质》1992,11(3):186-203
紫金山铜金矿床的形成与构造作用关系十分密切;NE向梅造控制了燕山早期花岗岩的展市,NE与KW向构造结点控制了紫金山火山机构以及中酸性浅成一超浅成岩体。隐爆角砾岩受NW向断裂、裂隙带控制;紫金山矿区的石英-绢云母蚀变主要受区域构造一岩浆活动的控制。石英-地开石、石英-明矾石蚀变与救火山热液作用有关.主要受NW向断裂和裂隙密集带控制,紫金山矿区的铜金矿化带和矿体明显受断裂构造、火山构造的双重控制。成矿作用以裂隙充填交代方式为主.含矿裂隙带在走向和倾向上皆呈右行侧列:紫金山矿床的铜金成矿活动与燕山晚期的火山-构造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
会同县淘金冲细脉浸染型金矿的构造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细脉浸染型金矿属含金石英脉型金矿的一个亚类,其特征:①矿体由密集的成群、成组平行排列的石英细脉带所组成,脉带的长度几十米至几百米,宽数至数十米,延深达数百米,单脉一般小于一厘米,少数5—10厘米;②围岩具有一定的含金性,它与脉体可构成一定品位的工业矿体,若以1—2克/吨为边界品位,可圈出数米乃至数十米宽的矿化带;③含金品位的高低与含脉率的高低有密切关系;④自然金与围岩及脉体中的毒砂、黄铁矿有关。  相似文献   

3.
我队在紫金山铜、金矿区找矿钻探中,应用了冲击回转钻探新技术,已完成钻探工作量42868m。钻探综合台效由1987年的327m提高到1990年的663m。其最深钻孔已超过950m,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一、矿区地质特征及施工条件紫金山矿区上部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主要为构造破碎的氧化带,其特征为“软”、“硬”、“漏”。矿区岩石坚硬致密,如强硅化花岗岩、强硅化隐爆角砾岩,可钻性达10—12级。其次在氧化带中穿插着地开石化蚀变,使一些孔段的地层成为易垮难取心的松  相似文献   

4.
<正>福建平和大小矾山火山岩覆盖区位于福建省闽南地区,与紫金山同属于上杭-云霄NW向铜多金属、明矾石成矿带。区内成矿地质条件良好,矿化蚀变强烈,并与紫金山铜金矿田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背景,因此,对比研究它们的成矿地质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1地质背景研究区位于华夏板块东南沿海火山断坳带上,闽西南-粤东北坳陷带东侧,并处于NW向  相似文献   

5.
<正>位于福建省上杭县的紫金山铜金矿床是我国大陆发现的首例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具有"上金下铜"的垂直矿化分带特征。金矿体之下为垂直厚度超过1000米的巨大铜矿体,铜矿石以蓝辉铜矿-铜蓝-硫砷铜矿-明矾石矿物组合为主,铜矿物种类多样化。1铜矿物的种类在紫金山铜金矿区内铜矿物种类丰富,目前  相似文献   

6.
紫金山金铜矿床深部成矿作用研究和找矿前景评价的关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邱小平  蓝岳彰  刘羽 《地球学报》2010,31(2):209-215
紫金山铜金矿床是典型的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发育巨厚的热液蚀变帽, 多孔状石英和高级泥化蚀变带等标志性特征; 特别是在金矿体之下出现垂直厚度超过1000米的巨大铜矿体, 属于蓝辉铜矿-铜蓝-硫砷铜矿-明矾石矿物组合的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铜矿床类型, 铜硫化物的矿物学研究预示着深部可能变为斑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7.
安徽巢北二叠纪的栖霞灰岩中发育了多条小型剪切带。剪切带的宽度介于数十厘米到1米之间,顺层分布。剪切带强烈部位发育了大量方解石脉、强烈片理化及发育了大量斜歪褶皱。在剪切带中脆韧性剪切构造非常发育,主要有各类剪切面理、S-C组构、线理、斜歪褶皱、眼球构造、柱状构造及其他多种显微剪切构造,其中部分未见有报道。研究表明,巢北二叠纪的栖霞灰岩中剪切带中脆韧性剪切构造是在3000米左右深的超浅层发育的,最大深度不超过5500米。地下流体、尤其是有机质成熟过程中排放的有机酸形流体促进了方解石在超浅层条件下发生脆韧性变形。  相似文献   

8.
新金厂金矿床北部的浅变质碎屑岩带中发现变质碎屑岩型金矿成矿带。该带处于俞井子-柳园陆内裂谷带中,东西延伸数百千米,从已发现的金矿床(点)所具有的特定的层次、相似的构造控制条件、相似的矿化特征、相似的矿体特征、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入手,阐明变质碎屑岩型金矿地质特征,指出该带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石灰岩洞穴往往为古人类提供了居住条件。在我国北方和南方许多石灰岩溶洞内,不仅发现大量的哺乳类化石,并且有些成为重要的文化遗址,如著名的北京周口店第一地点洞穴的北京猿人遗址等。在地层上,一些洞穴在山区可以成为易存第四纪堆积物的场所,厚度可以达到数十米;甚至数米厚的堆积层中也能记录着第四纪古环境的重要变化。  相似文献   

10.
<正>紫金山铜金矿床以其巨大的铜金矿石资源量、优良的矿石采选加工性能、极低的铜金可利用品位、超低的生产成本和丰厚的经济效益而举世闻名。紫金山铜金矿床是个典型的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high sulfidation epithermal deposit),其上部金矿带主要分布在+650m标高以  相似文献   

11.
胡成军  杨洪  杨勇 《云南地质》2010,29(3):273-275
原始含金高丰度岩层,经变质作用使金在有利部位富集,矿床成因应属沉积—变质型低温热液金矿;综合分析显示,该矿化带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及较大的成矿潜力,有望成为一条规模较大的金多金属成矿带。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黑龙江省大型岩金矿床的构造地质环境、成矿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大型岩金矿床的形成要有:①多种成矿物质来源;②多样式成矿方式;③多期次成矿活动叠加.并以“三多“为找矿方向,优选出4处大型岩金矿床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3.
红河县车古铁多金属矿为近期新发现的金矿点,通过矿区已发现的三处矿化体的综合研究,并与典型矿床进行对比,认为本区金矿化体均为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14.
磁悬浮力成金特征及成矿机制——以吉林夹皮沟金矿为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孙忠实  邓军 《地质科学》2002,37(2):233-242
磁斥力(又称磁悬浮力)在地学中的应用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吉林夹皮沟金矿为例,通过磁悬浮成矿背景,磁悬浮力与成矿物源的关系,磁悬浮力持续存在与钾质岩石放射性核热能在富金中的作用,磁悬浮力与流体运移模式,磁悬浮力大小交变规律与成矿流体脉动等距性贯入耦合关系等特征的讨论,提出磁悬浮力成矿机制.该机制的主要学术思想是通过板块体旋转所产生的岩石剩磁磁斥力、磁斥力对流体的影响或控制来探求成矿作用.它力图从另一角度对绿岩金矿、与金相伴的有色多金属抗磁性矿物、金铀矿床和喷溢铁矿浆等方面给出若干新的解释,为成矿作用研究开辟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5.
李晓桦  罗祖虞  刘伟 《云南地质》2002,21(3):284-292
介绍云南东部及邻区含金建造和对金矿控矿作用的成矿区域构造背景,含金层位及空间分布,主要含金层位的沉积建造类型、特征,及建造中金的分布、成矿元素分布特征。研究含金建造对金矿的控制作用,指出区内岩浆岩活动对含金建造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开展1/1万土壤剖面测量时圈定金异常,进而在地表发现一定规模的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铜金矿(化)体,经激电偶极测深认为黑山金异常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钻孔验证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7.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表明,该区属浅成低温热液型金多金属成矿区,除受构造控制外,岩浆岩、地层亦有控矿作用。金矿主要分布在裂谷带中,成矿潜力巨大,测区西部杨梅山中部支壁找铜金、东南部大得克找铅锌有较好前景。  相似文献   

18.
刘涛  何照波  周仁 《云南地质》2002,21(4):403-412
小水井金多金属矿集区,处于哀牢山造山带锋带或后陆(盆)缘地带,集中分布在哀牢山主造山期后残留的石羊江复式背斜变形区域,在该区多年矿产勘查与开发工作后,发现石羊江复式背斜实为一个由边缘或基底主干断裂控制。并在后期的变形变质过程中形成的冲起构造,原东翼发育的断裂属一组与边缘主干断裂倾向相反,上盘上升的前展式叠瓦状反冲断裂系,总体构成陆缘背冲型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格架,该构造系统在垂向上,水平方向上均控制了区内成矿元素或含矿热液的矿化范围,强度与规模,多层次成矿系统或成矿条件的耦合,即构成了以冲起构造为轴心的离散型陆缘构造-成矿系统。运用上述成矿模式在该区内实践,先后发现十余处以金矿为主的矿床(点),取得找矿重大突破,亦为在类似区域找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姚安金矿床矿石品位富,载金矿物及其共生矿物组合较为特殊,复杂。从含矿段岩石组合,围岩,含金矿石,含金矿物及火山-次火山侵入岩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结合矿石的同位素及包裹体分析资料对比研究认为:(1)成矿金质来源于围岩(侏罗系碎屑岩)和火山-次火山岩;(2)金成矿滞后于岩浆岩的侵入期,与构造活动同期或稍晚。  相似文献   

20.
成矿区划分为2个金成矿带,10个金矿田。构造控矿明显,岩浆活动与金成矿关系密切,成矿具长期性和滞后性,类型多样,矿床(点)空间分布集中,金与锑(汞)关系共存,找金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