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段秀娟  孙炳华  刘长征 《地下水》2010,32(2):67-67,77
针对沧州水资源严重匮乏、水污染严重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而造成的地表水污染、水质恶化、地下水严重超采水环境恶化问题,阐述沧州区域内水环境现状,探讨利用适宜沧州地表水环境修复的调水补水、雨洪资源利用、生物调控、城市河流护岸工程修复等技术措施,以及适宜沧州地下水环境修复的控制深层地下水的开采数量、调整工业用水结构、充分利用咸水、微咸水、建设地下水库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孟炜  王婧雅  孟楠 《地下水》2014,(2):39-40
沧州是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之一,且污染严重。本地区人民生产与生活,主要依赖于超采深层地下水和外调水,农村地区仍有部分群众饮用不达标水和依靠苦咸水渡日,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针对沧州咸水储量较为丰富,近年来利用苦咸水淡化技术,成功解决了部分群众的饮水困难,根据正确的经验提出建立苦咸水淡化示范基地,将该技术集成、创新并推广,充分利用咸水、微咸水,解决人饮安全,缓解沧州水资源危机。  相似文献   

3.
张雅洁  张倩  王向飞 《地下水》2019,(1):160-161
城市化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城市水环境,在城市化进程中,水害加剧、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恶化等城市水问题,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沧州城市水文为例,阐述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沧州市存在水资源短缺、内涝严重、水环境污染等主要水问题,并提出构建节水社会、涵养地下水资源、降水积水监测、改善水域水质、加强水源地水质监测等对策措施,供相关管理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4.
沧州市雨洪资源综合利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钰 《地下水》2011,33(5):177-178
沧州市是河北省乃至全国水资源短缺的城市之一,水资源匮乏和水环境的不断恶化已经直接影响到了沧州人民的生存环境,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利用汛期雨水,科学调控和蓄存过境洪水,除害兴利,搞好雨洪资源的综合利用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充分利用咸水、微咸水改善沧州水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荣花  冯听雨 《地下水》2009,31(5):54-55
沧州水资源严重匮乏,不得不大量超采深层地下水,并由此而带来了地面下沉、机井报废、防汛抗旱能力下降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在特定的地理条件下,沧州区域内咸水、微咸水较为丰富,本文针对上述现状,探讨利用抽成补淡、咸淡混浇、咸水淡化等技术措施,充分利用咸水、微咸水,节约淡水资源,实现对沧州水环境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张俊杰 《地下水》2011,(1):44-45
沧州市水资源严重匮乏,为维持居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不得不大量超采深层地下水,由此引发了地下水位连年下降、地下水漏斗扩展、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沧州由于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区域内分布大量的微咸水、咸水。针对上述现状提出了开发利用微咸水、咸水非传统水资源,节约淡水资源,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董培冲 《地下水》2018,(6):179-180,199
昌邑市是我国北方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阐述昌邑市水资源状况及特点的基础上,对现状年供用水进行分析。并从昌邑市地表水、地下水、中水回用、海咸水开发利用等方面对其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进行分析。提出昌邑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期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刘俊龙  范振铎 《地下水》2003,25(2):75-76,105
沧州市水资源短缺,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已形成大面积区域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地面沉降已达2m,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为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积极引调地表水,开发利用地下咸水,加强雨洪控制利用,逐步替代最后终止深层地下水的开采。从根本上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浅议沧州地表水环境综合修复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沧州水资源严重匮乏、水污染严重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而造成的沧州地表水环境恶化问题,阐述沧州区域内水环境的危害程度,探讨利用适宜沧州地表水环境修复的调水补水、雨洪资源利用、生物调控等技术措施,以及通过上述技术的实施应用,对沧州地表水环境的修复和改善.  相似文献   

10.
廊坊市是全国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廊坊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对廊坊市的微咸水、雨水、再生水等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调查,对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进行分析,提出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措施,对缓解廊坊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提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等安全问题突出,甘肃省省会兰州市水资源贫乏,可利用水资源有限,属于严重缺水城市,针对兰州市水资源短缺、城市排水不畅、水资源浪费、水污染严重等问题,通过讨论分析提出水资源优化配置、建立应急机制、确定合理水价以及加大水污染安全治理等措施保证城市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12.
天津是中国水资源短缺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不足160 m3,仅占全国均值的6.9%,远远低于国际上600 m3的严重缺水警戒线,属重度缺水地区.而天津滨海新区又是天津市水资源最贫乏的地区,随着滨海新区建设的加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如何调整供水结构、保障水资源供给是滨海新区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在论证天津滨海新区供水结构的基础上,根据滨海新区水资源条件和需求,提出了地表水、地下水、调水、再生污水、咸水利用、海水利用等多元互补性开发对策,以保障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的水资源需求.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17,(1)
石嘴山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当地地表水资源严重匮乏,人均本地水资源量为212 m3,属于严重缺水地区。针对石嘴山市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本市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的可行性和潜在用水户进行分析得出,非常规水资源主要有中水和微咸水,非常规水潜在用户主要为工业企业和生态绿化用水,非常规水资源利用中存在法规制度不完善、缺乏统一配置和水价形成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应在后续利用过程中通过完善法规,统一标准和规划,加大投入拓宽渠道、制定政策和鼓励使用等对策解决石嘴山市加大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发挥非常规水资源在缓解水资源短缺中的重要作用,逐步推进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为石嘴山市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2017,(4)
烟台市属于严重缺水城市,水资源形势日趋紧张。因此水资源的保障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对烟台市水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发现,该市水资源方面主要存在水资源严重短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污染日趋严重、农业用水效率低,浪费严重海水入侵严重等问题,针对此类问题,应通过加强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机制多渠道开发利用各类水源、增加水资源量可利用量、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和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等保障水资源安全的措施解决烟台市水资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水灾害频繁问题越来越为世界所关注。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这些问题尤为突出 :人均水资源量低于世界平均值的 1 4 ,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经济快速发展加剧了生态环境脆弱化 ,严重缺水和洪涝灾害危及工农业生产 ,水土流失、江河污染日益恶化 !水资源短缺、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相互交织 ,情势严峻。如何看待水资源以及对其如何进行科学配置与调控已是 2 1世纪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如何在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调控中注入新的科学理念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命题。在主题为“面向生…  相似文献   

16.
周振昉 《地下水》2013,(6):141-143
衡水市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雨洪资源利用将是解决该市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衡水市水资源特点,对衡水市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的途径、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为衡水市将来城市雨洪资源利用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沦州水资源严重匮乏、农村饮水不安全、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而造成的沧州地下水环境恶化问题,阐述沧州区域内地下水环境现状,分析农村集中供水现状及规划,探讨不同区域、不同年份,如何促进和发展农村集中供水,进而实现深层地下水与地表水(外调水)的水源切换,减少对深层地下水的开采量,改善地下水环境.  相似文献   

18.
徐福军  马俊杰 《地下水》2010,32(1):79-80,92
以陕西省吴起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水资源现状及问题的分析,阐述了吴起县建设生态县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是水资源短缺,提出了合理规划、饮用水源地保护、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利用工程等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林  郭巍  孟庆玲 《地下水》2010,32(5):110-111
分析了城市水资源短缺的现状,提出了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法,节水、治水、管水和用水的对策,并阐述了在城市水资源利用方面需要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合理调控利用发展农业节水灌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万宝林  肖俊青 《地下水》2005,27(2):81-83
南皮县淡水资源短缺,咸水广布,制约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解决途径是合理调控利用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包括微咸水和半咸水抗旱灌溉,调蓄雨季降雨径流及汛后河流来水作为补源,地下水地上水联合运用,发展农业节水灌溉,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