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新礼  张学文 《地下水》2009,31(6):110-111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水体不同程度污染,城市、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受到威胁,加强水源地管理及保护工作,科学制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管理对策及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最后,提出综合利用法律、行政、技术等手段,强化管理;合理开发及配置水资源,优水优用,改善现有城市用水结构,统筹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关系;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河道,水库污染源控制、治理和水源涵养,保障水源供水水质等四项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5,(6)
饮用水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问题,而确保饮用水安全,首先必须确保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分析辽宁省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对策措施,通过开展水源地安全保障公众,建立健全水源地保护法律体系等措施,使饮用水水源地向供水城市提供更安全可靠的水源,为城市供水和社会稳定起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槐亮 《地下水》2014,(4):135-136
宁夏地处黄河流域上中游,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欠发达是基本区情。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生态建设用水的快速增加,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对宁夏城市和农村饮用水安全及水源地保护现状调查,分析饮用水安全和水源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主要原因,提出保障饮用水安全和加强水源地保护的对策:加强水源地保护管理立法与执法;建设骨干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水源地实时监测传输系统;加强对地下水超采区管理;争取水源地保护资金,落实水源保护措施等。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7,(3)
以甘肃省近年开展地级以下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估为基础,分析了甘肃省97个县级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水源地环境管理状况。对水源地管理中存在的监测机构监测能力不足,环境综合整治有待加强,水源单一,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提出开辟第二水源、推进水源保护区综合治理、增强水源地环境风险防范、完善应急体系等对对策措施。为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的制定,水质监测能力与应急能力的提升,水源地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凤香  赵楠  宋叶静 《地下水》2024,(1):116-117+150
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关系到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以西安市长安区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为例,针对长安区缺乏水文地质及长期动态观测资料,水源保护区划分无法采用经验公式法与数值模型计算法的问题,综合实际采用经验值法进行长安区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根据划定结果提出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建议。分别针对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源地准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外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整治措施,分析结果为环境管理部门开展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时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晓辉 《地下水》2011,(4):67-68,78
西安市现有21处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供水能力达180.6万t/d,服务人口615.9万人,但水源地保护区污染严重,水质综合达标率不足90%,主要超标项目是氟化物、锰、总氮等。本文在对21处水源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以上问题的成因,针对性的提出了水源地保护的相关对策,以期为西安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保障饮用水水源...  相似文献   

7.
伊利军  赵俊岩 《地下水》2010,32(6):110-112
根据淄博市城市饮用水水源现状,对城市饮用水水量水质进行安全评价。评价结果:地表水水源地水量全部为2级安全;17处地下水水源地中除3处为4、5级安全外,其余均为1、2级安全;22处水源地水质状况综合指数全部为2或3。  相似文献   

8.
于慧  杨海娟 《地下水》2011,33(5):33-34
饮用水安全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加大,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水源水质不断下降。乡镇饮用水基础状况差、饮用水污染问题严重,通过调查分析当前商洛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现状,指出今后应从实时监控、宣传、政策保障等方面确保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9.
魏庆芬  荣瑞兴  高飞 《地下水》2010,32(3):113-114
当前饮用水源地周边一些人由于缺乏法制观念和环保意识,对水源地水质保护规定置若罔闻,在水源地周边兴建污染较大的工矿企业,产生了很大的危害。聊城市有效的治理水环境特别是加强饮用水源的保护,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实现新的经济腾飞的保证。结合聊城市饮水安全规划,分析了水资源特点,探讨了饮用水水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聊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提出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水资源保护监督与管理,依法控制污染物总量等实现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崔丙玉  孙和平 《地下水》2003,25(3):138-140
忻州市重点水源地的建设,关系到两地城市工、农业生产用水及生活用水等。为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开展重点水源地调查和研究已成为一项十分必要和紧迫的工作。本调查报告为科学化管理水资源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水源地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的主要水源,水源地安全性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DRASTIC法是国际上关于水源地脆弱性评价较为成功的一种方法,它较全面地考虑了与水源地脆弱性有关的各种因素,但鉴于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研究精度不一,评价结果往往与实际不符,对水源地安全性评价因子的选取和赋予的内涵上应因地而异。该文依托山东省主要城市饮用水安全保证调查评价项目,在DRASTIC法研究的基础上,将评价因子赋予新的内涵,使之更加符合山东省水源地的实际,并对城市地下饮用水水源地安全性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2017,(5)
平利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地表径流水量充沛,水资源极为丰富。县城区现有水厂一座,位于坝河南岸古仙洞二级电站前池西侧,设计供水规模1.1万m~3/d,水源为古仙洞一级电站尾水,从古仙洞二级电站前池引水。县区年供水量164.25万m~3,用水总人口5.3万人,面临着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压力,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供水规模满足不了城市发展用水的需要、供水水源地单一、供水效率低和制水成本较高等问题,现有供水工程已不能够满足用水需求。应合理利用现有水源,寻找第二水源满足县城社会经济发展的用水需求。通过对县城周边现有水源进行合理性分析,选择石牛河水源作为平利县县城供水的第二水源地可以解决平利县远期供水需求,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水利支撑。  相似文献   

13.
2010年滁州市共有11处饮用水水源地,其中8处为常规饮用水水源地,总供水人口105万人,综合生活用水量6376万m3。通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水量安全状况评价,滁州市8处常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综合评价指数均为2~3,水量综合评价指数均为3,满足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但是部分饮用水水源地周边还存在污染源、保护措施不到住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障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保障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郑宝旺  索虎勤  索赓  张川  侯亚楠 《水文》2013,33(6):72-76
黄河是三门峡市的饮用水源和工农业用水水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使得黄河水质污染日趋严重。为了摸清三门峡市黄河饮用水源污染状况,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以20042012年水质监测资料为依据,对三门峡市黄河水源水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源为劣Ⅴ类Ⅳ类水质。主要污染项目是氨氮、化学需氧量。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加强对饮用水源的监测,找出污染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水源地水质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2015,(6)
张家口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共5个:分别为元宝山水源地、腰站堡水源地、陶北营水源地、孤石水源地、吉家房水源地。根据水源地的供水水文地质条件,现状两处曾被污染,采取保护对策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21,(1)
解决好城市饮水安全问题,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以玉符河流域为例,在综合分析玉符河流域水文地质特征、富水机理及地下水污染方式的基础上,结合玉符河流域特殊地质情况,采用经验公式法确定保护区半径,进而对玉符河流域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进行划定,在划定过程中要将水源地补给区重点渗漏段与取水地段同等重视,一并划为一级保护区,并按照有关保护措施依法进行保护。研究结果以期为地下水资源开发和保护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主要城市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建设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星  毛建国 《安徽地质》2010,20(4):279-28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供水水源遭受突发性污染、遭遇特枯水期等极端情况形成的供水危机逐步显现,而我省在应急水源地建设上的滞后,无疑对建立水资源应急机制、应对突发事件、保持社会稳定是十分不利的。从我省17个主要城市的水文地质条件的初步分析,具备建立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的条件。要加强我省地下水应急水源的研究,查明我省地下水应急水源,联合应急地表水源地,科学地制定供水危机应急预案,以便在各种突发事件引起的供水危机时,保障市民生活用水和饮水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8.
李晓亮 《地下水》2014,(3):81-83
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HJ/T338-2007),科学合理地划分隆尧县水源地的保护范围,划分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的范围,建立饮用水源地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居民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2021,(2)
汾河流域为山西省最大的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本文基于熵指标法从水源地常规指标、湖库类型水源地特征指标和水源地常见有毒有害物质三方面,布设6个监测点对水源地2015-2017年水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水源质量和健康评估,建立水源风险评价体系。为保障区域饮用水安全提供了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丛亚丽 《地下水》2022,(1):129-130
在对昌图县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概况和水质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县域内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中存在问题进行归纳总结,针对存在的乡镇地区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水源地保护区划定不全面和相关配套保护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保护对策:健全水功能管理机构、改善水质状况、提高水源保护意识、加强监督性监测等非工程措施和设立标识标志、取缔不合理工程、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建设和养护管理等工程措施。分析结论以期对县域农村饮水工程科学管理和水源地保护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