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水》2017,(1)
泰顺县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是浙江省地质灾害易发县之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较发育,分布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小、危害大"的特点。2014~2015年,泰顺县开展了1:1万比例尺农村山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通过调查统计,全县已发生地质灾害127处。其中,滑坡73处,崩塌53处,泥石流隐患1处。从空间分布分析统计,泰顺县地质灾害县域分布不均匀,具"一密集、一集中"特征,分布特征与地层岩性、地形条件、降雨强度等有关。从时间分布分析,多发生在降雨集中的6月梅雨期和8月台风期,特别是台风暴雨灾害性天气严重的年份。通过影响因素分析,可为今后泰顺县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6,(3)
光山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隶属信阳市管辖,是中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随着人类工程活动加剧,光山县地质灾害时有发生。通过开展"光山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确定县境内地质灾害隐患主要类型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四类。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总体上具有数量多、规模差异、危险性不一、引发因素清楚等特征。泥石流多为在坡面有大量块石及沟道中堆积有大量第四系松散沉积物,构成了泥石流的固体物源,一旦遇到足够的水动力条件,极有可能引发形成泥石流。光山县地质灾害隐患在空间上主要分布于县域南部构造剥蚀丘陵区域以及西部剥蚀残山与剥蚀岗地过渡地带,地质灾害隐患在人类活动强烈的时期相对集中,在5~8月份雨季相对集中。地层岩性、坡体地质结构、坡体形态等是滑坡、崩塌等灾害隐患形成的控制因素。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地质灾害隐患发育特征,可为今后光山县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17,(4)
大方县是贵州省地质灾害较为发育的地区之一,且近年来地质灾害对大方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在充分研究地质环境资料的基础上,本文根据大方县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及其相关的成果资料,确定大方县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共245处,包括滑坡172处、崩塌26处、地面塌陷14处、地面沉降6处、地裂缝22处、泥石流5处,共威胁4 470户,22 798人,学校4所。通过分析引发地质灾害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诱发因素。其中,诱发因素中的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为主导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以期为今后大方县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地质依据,以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川气东送管道工程是国家跨区域重大天然气管网工程,路线全长1559km。管道沿线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异常发育。笔者在对沿线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1)川气东送管道沿线地貌类型众多、活动构造复杂、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差异较大,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灾害异常发育。2)研究区突发性地质灾害与缓变性地质灾害并存,共发育隐患点260处,其中崩塌88处、潜在不稳定斜坡74处、滑坡52处、地面沉降36处、泥石流10处。3)地质灾害危险性大的地质灾害点共16处,危险性中等的9处,其余为危险性较小的地质灾害隐患点。4)提出了各类地质灾害点的防治对策建议,为管道工程沿线地质环境安全提供了基础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5.
拉萨市城关区地质环境条件脆弱,属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通过对城关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与测绘,发现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83处,其中泥石流38处,崩塌37处,不稳定斜坡5处,滑坡2处,岩溶崩塌1处;对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城关区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多,点多面广、密度大,分布不均衡,呈线状、带状分布;地质灾害多发生在6~8月,与降雨在时间上具有较强相关性,强降雨成为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鲁甸县地质灾害特征与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甸县地质灾害类型众多,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裂缝等.鲁甸县境内现有地质灾害86处,其中滑坡60处、泥石流13处、崩塌10处、地裂缝3处.地质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占62.79%,其次为中型和大型,有少量巨型地质灾害.在资料收集与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从地形地貌条件、地层岩性条件、地质构造条件、降雨、人类工程活动、地震活动等方面探讨了地质灾害的形成因素,找出成灾规律,并提出了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7.
长阳县位于鄂西南山区,地质灾害发育严重,全县各类地质灾害点459处,其中滑坡287处、崩塌139处,不稳定斜坡13处、地面塌陷12处、泥石流8处,发育特征呈集中分布,北边集中分布在沪蓉西高速公路等交通要道沿线,南边主要分布隔河岩库区两岸。区内地质灾害发育影响因素为地质环境条件和气象、水文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其地质环境条件对地质灾害的发育类型、规模分布起控制作用,即内动力因素;气象、水文及人类工程活动是地质灾害发育的诱因,即外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8.
宁夏盐池县是全区地质灾害地质灾害较为发育的地区之一。通过宁夏盐池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查明地质灾害点共计426处,其中滑坡295处、崩塌92处、泥石流19处、不稳定斜坡17处、地面塌陷3处,主要分布在南部地貌类型为黄土丘陵的麻黄山乡、大水坑镇东南部以及惠安堡镇南部,具有黄土地区地质灾害典型特征。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层结构、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  相似文献   

9.
青岛市崂山区特殊的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条件,在降雨以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影响下,引发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在对区内地质灾害点全面调查、排查和勘测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总结其他省市经验,建立了青岛市崂山区青山滑坡地质灾害自动监测预警示范区,为该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金沙江中游巴塘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成灾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沙江流域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跨我国地势一、二阶梯过渡带,地质环境条件脆弱,属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巴塘县位于金沙江中游,目前调查发现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486处,以泥石流和不稳定斜坡为主。其中泥石流151处,不稳定斜坡133处,崩塌109处,滑坡93处。通过对巴塘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与测绘,对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巴塘县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多,点多面广、密度大,分布不均衡,成条带、群片状分布;(2)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地形地貌有密切的关系。主要沿金沙江高山峡谷区及其支沟流域的深切河谷区、丘状高原与峡谷区的地形转折带集中分布。大多数的不稳定斜坡、崩塌、滑坡发育在高程2500~3500m。(3)地质灾害受地质构造控制,时空分布差异明显。地质灾害隐患点集中沿巴塘-莫西活动构造带、金沙江构造带分布。(4)不同的岩性决定了地质灾害的类型。滑坡、不稳定斜坡主要发生在第四系松散土体中,崩塌主要发育于岩浆岩、玄武岩、火山岩、细砂岩等硬岩、较硬岩岩体;软的石英片岩、绢云片岩、绿片岩为主的岩组,岩石破碎,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物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耿马县内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隐患点和灾害点进行野外实地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对耿马县内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耿马县内发育各类地质灾害144处(条),灾害类型齐全。其中滑坡118处,崩塌18处,泥石流沟2处、地裂缝和地面塌陷各3处,以滑坡为主,其次为崩塌。零星发育泥石流、地裂缝和地面塌陷。区内地质灾害在空间上具有点状产出、线状延伸、局部集中发育的特点;总体上不同地质灾害发育明显受地形地貌影响。夏季强降雨是区内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地层岩性控制地质灾害类型;耿马盆地内的滑坡直接受新近系灰、浅灰色粘土岩、砂质粘土岩的膨胀性控制,降雨和人类经济工程活动是滑坡发生的直接诱因。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耿马县内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隐患点和灾害点进行野外实地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对耿马县内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耿马县内发育各类地质灾害144处(条),灾害类型齐全。其中滑坡118处,崩塌18处,泥石流沟2处、地裂缝和地面塌陷各3处,以滑坡为主,其次为崩塌。零星发育泥石流、地裂缝和地面塌陷。区内地质灾害在空间上具有点状产出、线状延伸、局部集中发育的特点;总体上不同地质灾害发育明显受地形地貌影响。夏季强降雨是区内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地层岩性控制地质灾害类型;耿马盆地内的滑坡直接受新近系灰、浅灰色粘土岩、砂质粘土岩的膨胀性控制,降雨和人类经济工程活动是滑坡发生的直接诱因。  相似文献   

13.
青岛市崂山区特殊的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条件,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以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影响下,引发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在对区内地质灾害点全面调查、排查和勘测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编制出崂山区典型地质灾害的治理方案,为该区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徐刚郑达兴  李述靖 《地质通报》2008,27(11):1837-1845
渭北高原西段新构造活动强烈,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频繁发生。通过1:5万专题遥感解译和重点地质调查,全区遥感解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点共计611处,其中大型滑坡17处、中型滑坡194处、小型滑坡385处,小型崩塌15处。结合区域地理、地质环境特征,将区内大、中型滑坡地质灾害点划分为5个集中分布区、6个集中分布带。区内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主要受地形地貌、新构造与岩性条件的控制,以地质灾害点集中分布区、带为基础,参考重点地质灾害点的影响范围及人类活动的状况,将千阳县城关镇—崔家头镇、陇县杜阳镇—千阳县草碧镇、陇县峡口河—杨河沟地区列为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5.
威信县地质构造较复杂,地质灾害破坏严重。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及地裂缝五种。其中以滑坡和不稳定斜坡为主,灾害点分布较广且个体规模小,稳定性较差。调查显示,威信县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发生时多种致灾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威信县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得出: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地形地貌、生态植被等因素是滑坡、泥石流、崩塌及不稳定斜坡形成的基本条件;降雨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是形成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裂缝及不稳定斜坡的主导因素。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应采用以群测群防为基本手段,与搬迁避让、工程防治、生物防治、清除危岩(土)体及排水为主的防治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渭北高原西段新构造活动强烈,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频繁发生.通过1:5万专题遥感解译和重点地质调查,全区遥感解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点共计611处,其中大型滑坡17处、中型滑坡194处、小型滑坡385处,小型崩塌15处.结合区域地理、地质环境特征,将区内大、中型滑坡地质灾害点划分为5个集中分布区、6个集中分布带.区内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主要受地形地貌、新构造与岩性条件的控制,以地质灾害点集中分布区、带为基础,参考重点地质灾害点的影响范围及人类活动的状况,将千阳县城关镇-崔家头镇、陇县杜阳镇-千阳县草碧镇、陇县峡口河-杨河沟地区列为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7.
大同市黄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同市位于大同盆地北部,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旅游城市,其经历了多期地质事件,新构造运动频繁,气候干寒,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严重,地质灾害发育。调查显示,大同全市共存在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507处,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隐患占166处,占隐患点总数的1/3。是除采煤沉陷区地面塌陷(地裂缝)灾害之外最多的灾害隐患,其中,黄土边坡崩塌、滑坡81处,其主要受人工切坡、地下采矿活动影响,诱发因素为降雨、地表水入渗等。本文总结了大同市对区内黄土边坡形态特征、岩土类型、灾害特征及自然边坡稳定状态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关系,以及对大同市城市建设和发展转型的影响,并结合实际调查,提出了大同市地质灾害防治的措施即防水、减少切坡、加强监测并提高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8.
贵州安顺-六枝一带是贵州省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主要地质灾害为滑坡、崩塌、泥石流.调查发现地质灾害共有785处,其中滑坡372处,崩塌246处,地裂缝77处,泥石流47处,岩溶塌陷11处,洪涝洼地32处.纳雍县的岩脚寨的的基岩顺层滑坡、六枝旧院的切层滑坡、六枝特区龙潭乡朱家寨的松散层滑坡、纳雍县菁口寨崩塌、纳雍县垮山口泥石沟的泥石流等是区内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实例.纳雍县的岩脚寨地区有几个村寨、六枝旧院坐落在古滑坡体上,有很大的隐患,建议通过移民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国1∶5万地质灾害调查的开展,及新规范的出版,调查工作更加标准化。平桂区是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下达任务的县(市、区)之一。平桂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其南部为碎屑岩地区,中部多为岩溶地区,北部姑婆山一带为花岗岩地区,且人类工程活动频繁,为本次研究工作提供了样本。岩溶地区不仅要以崩塌、滑坡、泥石流调查为主,还需要对岩溶塌陷和危岩这两种地质灾害进行足够的重视,研究成果可为其它岩溶地区地质灾害调查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20.
福建南安市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福建省南安市地质灾害调查和区划工作成果,总结该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尤以滑坡和崩塌的危害性最大。全市共发现地质灾害140处,其中滑坡72处(含土质滑坡67处),崩塌65处(土质崩塌55处),泥石流3处。南安市地质灾害具有分布广、规模小、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等特点,其控制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岩土体性质、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南安市属于低山丘陵地貌,其中低山山地占全市面积的50%,丘陵、台地占25%;花岗岩、凝灰岩分布面积广,其残积层厚度较大,约5~17m,岩性为残积砾(砂)质粘性土,是致灾的主要土体。98%的地质灾害与降雨有直接的关系,当过程雨量达到100mm时,滑坡开始产生;过程雨量大于200mm时,滑坡普遍发生。直接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的地质灾害共134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95%,坡脚开挖是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占调查总数的84.4%。论文还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