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四川地质学报》2022,(3):440-443
在分析成都平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DRASTIC评价方法对成都平原浅层地下水天然防污性能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水天然防污性能较差和差区主要位于山前冲洪积扇和河流一级阶地、漫滩,占研究区面积的35.1%;地下水天然防污性能中等区面积占36.6%;地下水天然防污性能好和较好区面积占28.3%。评价结果可为地方政府制度土地利用规划、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制定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成都平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DRASTIC评价方法对成都平原浅层地下水天然防污性能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水天然防污性能较差和差区主要位于山前冲洪积扇和河流一级阶地、漫滩,占研究区面积的35.1%;地下水天然防污性能中等区面积占36.6%;地下水天然防污性能好和较好区面积占28.3%。评价结果可为地方政府制度土地利用规划、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制定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某油田区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对DRASTIC模型的指标进行了继承和改进,评价了研究区地下水的综合防污性能.首先建立了该区潜水综合防污性能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潜水固有防污性能指数、油井分布密度、土地利用类型三个指标.在此基础上,又选取潜水综合防污性能指数、上部隔水层厚度、承压含水层岩性和承压含水层埋深四个指标构建了承压水综合防污性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正方形剖分法划分评价单元,应用AreGlS空间分析模块提取评价指标的性状数据,采用专家打分——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选取综合指数模型对地下水综合防污性能进行评价及分区.结果表明:该区大部分地区地下水的综合防污性能较好,主城区及油井分布区的综合防污能力较低.经改进的评价方法能反映出油田区地下水的综合防污性能.  相似文献   

4.
在简单介绍新余市的自然条件和水文地质概况的基础上,采用DRASTIC方法对评价区的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进行评价,根据相对程度将其划分为防污性能好、防污性能较好、防污性能中等、防污性能较差和防污性能差5个等级区,为制定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地下水资源保护区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21,(1)
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对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及浅层地下水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江苏省宿迁城市规划区水文地质条件,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DRIAC防污性能评价模型,通过进行防污性能计算和防污性能分区划分,对研究区地下水防污性能进行了总体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计算得到的研究区防污性能综合指数为1.1~4.57。并根据计算结果,将防污性能分为3级。Ⅰ级(V 3.0),防污性能较好;Ⅱ级(3.0≤V 3.6),防污性能一般;Ⅲ级(V≥3.6),防污性能较差。宿迁城市规划区的Ⅰ级区分布面积约306 km~2,占总面积的17.97%;Ⅱ级区分布面积约306 km~2,3占总面积的21.4%。Ⅲ级区分布面积约306 km~2,占总面积的21.4%。研究成果可为行政主管部门对地下水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黄河上游某灌区的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灌区潜水的DASLTCU模型和承压水DLCA模型对灌区地下水进行防污性能评价。选取潜水埋深(D)、含水层厚度(A)、地表土层厚度(S)、地表坡度(L)、地表岩性(T)、含水层渗透系数(C)、灌区现状图(U)作为灌区潜水的综合防污性能评价因子;选取承压水埋深(D)、隔水层岩性(L)、隔水层连续性(C)、隔水层厚度(A)作为灌区承压水的防污性能评价因子;应用ARCGIS和MODELFLOW对灌区地下水的综合防污性能进行评价和预测。得出现有灌溉规模下,潜水综合防污性差及较差地区占总面积24%,中等及以上地区占76%,灌区综合防污性总体较好。绘制出灌区潜水的现状防污性能分区图及30年后潜水的综合防污性能预测分区图。  相似文献   

7.
防污性能研究是保护地下水环境工作的基础,为加强对承压含水层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本文分别对北京市平原区3个承压含水层组的固有防污性能进行评价。选取隔水层的岩性、厚度、连续性,含水层的岩性、分层状况和相邻含水层的水头差等要素,构建承压含水层组防污性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评价指标评分加权计算的方法,开展分层评价,最终将防污性能划分为好、较好、中等、较差和极差5个等级。结果表明,由第一承压水层向深层,防污性能逐渐增强;每个层组的防污性能均具有一定的区域分布性,整体来看,平谷区防污性能差,大兴区和通州区防污性能好。  相似文献   

8.
韩志明  廖传华 《地下水》2009,31(1):118-120
海南岛位于我国最南端,地下潜水有松散岩类孔隙潜水、火山岩类裂隙孔洞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和基岩裂隙水四种基本类型。采用DRASTIC评价方法,对区内地下潜水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评价,并将其防污性能划分为4个等级区:防污性能较好、防污性能中等、防污性能一般、防污性能较差。提出了在定区域内禁止一切不能引起地下水污染的活动,消灭污染源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21,(4)
采用基于DRASTIC方法改进后的DRMSI模型,对六安市丰乐河-杭埠河河间平原地区进行了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根据研究目的结合自然地理、土壤、水文地质等特征,通过合理选择评价因子重组评价指标,改善了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模型,并对评价结果及评价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研究区地下防污性能等级和地下水质量等级的分区区域基本吻合,进一步表明DRMSI模型评价方法适宜于小流域河间平原地下水防污性能的评价。本研究对在小流域河间平原区开展地下水防污性能的评价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是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是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分为本质防污性评价和特殊防污性评价。本次讨论为本质防污性,是指不考虑人类活动和污染源而只考虑水文地质内部因素的防污性,具有相对静态、不可变和人为不可控制性。目前,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方法主要由叠置指数法、过程数学模拟法、统计方法(单良,左海军,2006)。因指数法能够较好的与地理信息系统(GIS)  相似文献   

11.
DRASTIC模型的缺陷与改进方法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模型原理、模型计算方法、评价结果三个方面系统地总结了DRASTIC模型的缺陷,并指出国内在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上的误区,提出模型的改进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DRASTIC模型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于九江市的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吉安市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细元 《华北地质》2006,29(3):217-221
吉安市位于赣江中游地带、吉(安)—泰(和)红层盆地中北部,地下水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红色碎屑岩类溶隙裂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和构造裂隙水四种基本类型。笔者采用DRASTIC评价方法,将区内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划分为防污性能较好、防污性能中等、防污性能较差3个等级区,为制定地下水资源保护区划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PLEIK评价模型对川东南岩溶区进行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首先分别做出各评价指标的分区图,然后进行叠加计算,得出研究区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分区图。用评价分区图对各分区进行分析,研究其分布特征规律,为区域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及地下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PLEIK评价模型对川东南岩溶区进行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首先分别做出各评价指标的分区图,然后进行叠加计算,得出研究区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分区图。用评价分区图对各分区进行分析,研究其分布特征规律,为区域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及地下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的防污性能评价是地下水环保工作的基础,其结果能为地下水环境保护、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等提供科学依据。针对传统DRASTIC评价模型存在的不足,结合江苏省浅层孔隙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DRAVT防污性能评价模型,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进行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该模型的评价结果客观科学,能有效的为规划部门及地下水资源管理部门服务。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20,(2)
在分析研究区地质环境背景条件的基础上,采用DRTA模型对蚌埠市浅层地下水防污性能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地下水防污性能大部分属于中等区,占全区总面积的77. 31%;地下水防污性能较差区主要分布于沿河一带的河漫滩区。对于防污性能较差的区域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有效的保护地下水资源和环境。  相似文献   

17.
据贵州省主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项目资料,通过对地下水防污性评价单元划分,采用drastic指标法对城市人口密集区地下水防污性进行评价,将贵州省主要城市防污性进行分区划分出防污性好—防污性差五个等级,以利于政府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对提高城市地下水防污性能采取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是开展地下水保护工作的前提,可以为城镇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常用的DRASTIC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模型简单,易于操作,但该模型是针对所有污染物总体考量,没有考虑到特定污染物在包气带中发生的各种生化作用,只是人为的依据经验值进行评分赋值,具有一定的缺陷性。因此,本次研究针对两种特定污染物氨氮、硝氮,定量了其在包气带中的吸附和生物转化作用,以模型模拟法的LPI模型对北京市昌平区地下水的防污性能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昌平区地下水对于氨氮、硝氮的防污性能具有很好的分带性。从山前到平原,地下水的防污性能逐渐增强。地下水对于氨氮的防污性能好于硝氮。此外,地下水大量开采导致的地下水位下降,也增强了地下水的防污性能。由于地下水的持续开采,2009年地下水对于氨氮、硝氮的防污性能普遍好于2005年。  相似文献   

19.
基于我国南方地区岩溶发育极不均匀、水位水质动态变化快的特点,通过对信息熵法和防污性能法所得结果的对比,分析在缺少系列监测资料条件下,利用岩溶水系统防污性能评价结果快速布设地下河系统水动态监测网的可行性及其布设原则。根据防污性能评价结果,结合水循环特征,桂林海洋-寨底地下河系统水动态监测网需由17个监测站组成;采用信息熵法对现有35个监测站进行优化后,认为只需要12个监测站就可组成最优监测网,但这12个监测站点与采用防污性能评价法得到的点位完全重合,且均位于防污性能差的地区。对比分析认为,以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评价结果布设地下水动态监测网是可行性的,因为岩溶发育区既是防污性能差的地区,也是地下水动态变化快的地区,能充分反映地下河系统水质水量变化。采用防污性能评价法布设地下水动态监测网时,需要充分认识和了解地下河系统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河管道结构特征,且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在岩溶发育相对较弱的系统中部(基本上不存在防污性能差的地区)不设置监测站点;(2)在距离地下河出口较近的岩溶发育区内(即防污性能差的地区)监测站点可由地下河出口替代;(3)对于多支管道系统,岩溶发育相对较弱且距离较短的小型支管道上可以不布设监测站,由支管道与主管道交汇处的监测站代替。  相似文献   

20.
淮北市岩溶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昕  何江涛  王俊杰  李鹏 《中国岩溶》2010,29(4):372-377
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岩溶地下水资源,在深入了解评价区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采用PI(保护层和渗透条件)方法,对淮北市岩溶地下水防污性能开展评价。其结果表明,地下水防污性能π值小于2的区域分布在低山丘陵区,该地区基岩埋深<50m,属于裸渗区;π值2~3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残山和山前区,基岩埋深在50~200m,属于覆盖区;平原区的π值多大于4,基岩埋深>200m,属于埋藏区。无论是PI评价结果还是评价对象的地质条件均表明,岩溶地下水的防污性能在低山丘陵区为弱和较弱,随着远离山区,防污性能有所提高,平原区的防污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