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地下水》2017,(3)
在开展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工作时,需要查明对地下水开发和利用有意义的含水层的分布特征及及富水性,因此,对各充水含水层进行分层抽水试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新疆伊犁谷地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项目KT13号勘探孔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胶塞进行分层抽水试验技术,进而获取不同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和水质情况。通过对胶塞法分层抽水工艺的细节改进和管外水泥止水的顺利实施,该种方法可以在以后分层抽水勘探孔施工中进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具有多个充水含水层的矿区中水文地质孔施工和分层抽水试验难度大的问题,以裘布依稳定流渗流理论为依据,建立了利用钻孔单孔混合抽水试验求取分层渗透系数的“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并以两个有代表性的勘查矿区为实验场,通过实验场中水文地质钻孔的施工、抽水试验、数据采集和资料综合分析,开展了单孔混合抽水试验求取含水层分层渗透系数的方法研究。实验结果证明,两个实验场水文地质孔混合抽水试验解算出的含水层渗透系数与单层实际抽水试验计算的结果的相对误差仅分别为373 %和44%,反映出研究提出的方法可行,可为相同类型矿床水文地质结构矿区勘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前言水文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测定岩石渗透系数,在多层状含水层中,该项任务主要通过钻孔分层抽水试验来完成。如所周知,分层抽水试验需要大口径钻孔,并对所揭穿的几个含水层分别进行止水隔离,或者对每个含水层单独打钻孔,进行所谓排孔抽水试验,这些方法不仅影响钻探工作进度,且需要大量的管材。排孔抽水试验虽然可以简化钻孔结构,但仍需止水,而且往往使钻探工作量增加一倍以上,耗费很大。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少因分层抽水而造成的钻探施工过程中的困难,长期以来水文地质工作者在探讨用混合抽水试验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方法。在已有的方法中,多采用稳定流混合抽水试验加做某些辅助工作的办法,以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但由于稳定流抽水试验本身在理论上的缺陷,尤其是因为有的方法需要  相似文献   

5.
由于地下水突涌风险,地下空间在施工作业中有必要通过抽水试验确定承压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依据勘察报告的初步评价,基坑开挖15.5m时,场地内第⑦1层承压含水层有可能产生突涌,为确保工程安全施工,需开挖前进行承压含水层抽水试验,取得场地承压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及降水引起的沉降特征,为地下空间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依据。本次布设抽水井、观测井、分层沉降标组、孔隙水压力观测孔及地面沉降观测点,依据抽水试验技术要求获取渗透系数、抽水影响半径等相关水文地质参数。最后,针对工程场地内承压水情况及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基坑开挖时的承压水降压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在水文地质勘探工作中,一个抽水试验钻孔往往不只是揭穿和试验一个含水层,而在许多情况下,都需要揭穿和试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水层。为了对这些含水层的含水性进行分别了解,通常是按照试验含水层的顺序,将含水层挨次用套管隔离起来。这样就需要付出很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尤其当钻孔深度很大,穿过的含水层层数很多时,在施工技术上更显得特别困难,有时简直无法施工。此外,在含水层呈层状结构时(即一个含水层系由数个透水性不同的岩层所组成时),或数个含水层彼此之间有极活跃的水力联系时,想用套管隔离的办法来达到分层了解透水性的目的,也是很困难的。再如  相似文献   

7.
煤田水文地质勘探钻孔,即是取煤、岩芯孔又是水文地质孔;而且一个钻孔中最少作两层抽水试验。因此,分隔上下含水层是不可缺少的工作之一。根据水文地质条件,选择止水材料与止水方法是抽水试验的关键。为此在实际工作中改进止水方法和选择最佳止水材料是保证抽水试验成功的先决条件。多年施工中采用变径管靴止水,得到良好效果和可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矿区及邻矿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所施工的8个水文地质钻孔的单孔抽水和群孔抽水试验,对矿区含(隔)水层的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井田边界的进行了研究,认为当矿井开采1煤组时,顶板砂岩水和底板岩溶水为其直接充水含水层,砂岩水以静储量为主,它不会对矿井开采1煤组造成大的危害;底板奥灰岩溶水与太灰水之间联系较紧密,前者补给后者,是矿井突水是防治水研究的重点。得出了本矿1煤组的水文地质条件是岩溶裂隙水以底板突水的形式向矿床充水为主,水文地质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的结论,从而为矿井水害的防治与矿井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迄今所进行的水文地质普查、勘察,乃至勘探工作,仍以稳定流抽水试验钻孔作为主要水文地质钻孔。施工这类钻孔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含水层的导水性能。如所熟知,自然界中,泰斯型和裘布依型含水层是很少见的,一般均作近似型看待。也就是说,自然界中的含水层都是有限的,有边界的,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17,(3)
为了合理地开发地下水资源,依据大量的勘探钻孔和抽水试验资料,分析研究区含水层特征。在对研究区水文地质详查的基础上,通过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样品分析等手段,查明含水层的结构、埋深以及流量等参数,探讨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并分析研究区地下水的动态特征。为今后该地区地下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封隔注浆分层成井技术为多层水文地质钻孔分层成井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新工艺。传统分层成井方法耗时长、效果差、止水效果不稳定,尤其是在细颗粒或钻孔结构不稳定的地层分层成井困难,易发生钻孔事故等问题。文章通过室内试验和野外施工,探索出封隔注浆分层成井。以HQ56水文地质孔为例,研究了分层成井、分段振荡洗井,并进行了分层抽水试验。研究表明,封隔注浆分层成井技术止水可靠,分层抽水试验数据准确。该技术尤其适用于细颗粒或钻孔结构不稳定地层快速分层成井。  相似文献   

12.
为降低深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风险,对东门口站现场实际水文地质情况进行不同工况的抽水试验,取得场地准确水文地质参数(承压含水层)。该抽水试验指导进行基坑突涌性评价和实际工况运行控制情况,为降水运行提供依据对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风险控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有时采用一个钻孔了解两个相距不远而又互无水力联系的含水层的涌水量,为减少钻孔止水的麻烦,缩短施工周期,在上含水层抽水之后,继续钻进揭穿下含水层再混合抽水,由  相似文献   

14.
流量测井技术的理论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兆荣  郑军 《城市地质》1998,10(1):32-33
流量测井作为矿井水文地质勘探的新技术在我国八十年代初开始使用。它以混合流理论为基础,动用流量测井仪,在钻孔抽注水条件下,通过测量钻孔不同截面上的水流流速及流量分析计算含水层的位置、厚度、渗透系数、导水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与传统的分层抽水方法相比,它一...  相似文献   

15.
以往,对穿过多层含水层的钻孔,通过混合抽水(或注水)试验分别计算其水文地质参数,我们主要是通过多次抽水(有几个含水层,抽几次水)算得的。其法甚繁,效率极低,成本很高,而且如自下而上抽水时还不能保留抽水钻孔。因此,在一般的水文地质勘探中都未采用这个办法。 本文所讨论的,是利用定向流速测井仪通过孔内抽水或注水测算多层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新型地下水流速流向测量技术及其在岩溶区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南方岩溶区往往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含水层的渗透性具有较强的非均一性。为探究岩溶含水层矢量渗透系数的分布规律,识别多级次岩溶水流系统的特征,利用新型地下水流速流向测量技术,在鄂西香溪河流域的典型水文地质钻孔进行了试验研究。结合地面调查、抽水试验和压水试验等方法,对流速流向测试与分析结果进行了水文地质解释及探讨。结果表明:所选典型钻孔岩溶含水层的垂向渗透系数不均一性较强,新型流速流向测量方法计算得出的渗透系数与抽水试验的计算结果相差5%;与压水试验相比,在钻孔2个不同深度的含水段,2种方法计算的渗透系数分别相差44%和2%;不同深度的地下水流向测量结果表明,钻孔在垂向上揭示了2个不同层次的岩溶水流系统。新型地下水流速流向测量与分析方法能够较准确地识别岩溶水的优势径流方向和径流层位,对于岩溶含水层渗透性非均一性的定量刻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山东旦镇井田下三煤三个主要充水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及相互之间的水力联系情况,认为在下三煤底板奥陶系灰岩含水层中搞大口径抽水试验,技术经济上不合理。将大口径抽水试验放在下二煤顶板四五灰岩含水层中,则可排顶板水,达到降底板压的目的,符合建井生产实际。针对山东下三煤选择疏水降压层位问题,作者总结了几点经验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8.
郭屯矿井井筒基岩富水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山东郭屯矿建井前施工的井筒检查钻孔钻探取心、简易水文观测、地球物理测井(包括流量测井)及结合郭屯矿井精查地质报告资料,对井筒的含、隔水层进行了划分;通过抽水试验、流量测井方法求解了风氧化带含水层、风氧化带下含水层及其各含水层分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分别预算了主井、副井、风井井筒的涌水量,并分析了郭屯矿各井筒基岩涌水量大于邻近煤矿井筒基岩涌水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为求取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常用的试验方法是抽水试验。在进行抽水试验时,经常有越流现象,计算时一般采用越流模型计算。越流模型假定非抽水含水层的水位恒定不变,但在实际抽水过程中,抽水含水层和非抽水含水层间通过越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如果只考虑抽水含水层的水位变化而不考虑非抽水含水层的水位变化,会导致计算的水文地质参数不准确。实际工作中,有时会在非抽水含水层中布置一口观测井来观测抽水含水层抽水时对非抽水含水层的影响。如果采用多层含水层系统模型的方法,即可利用各含水层观测井中的数据计算出每个含水层和相关弱透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提高参数计算精度、节省资金和工作量。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施工程序无法解决坚硬岩石止水环隙很小(仅3 mm)钻孔的同径止水及分层抽水试验问题,以山西某水文地质参数井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和室内综合试验的方法,对同径止水方案、材料、技术、分层抽水等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同径止水装置经过特殊的“外掏内缩”设计与制作,使止水外环间隙由3 mm增大到8.5 mm,解决了“极小止水环隙”下的同径止水问题;经抽水检验,止水效果良好。(2) 在孔外一系列试验的基础上,定制的止水材料和选择的止水组合与本孔的适应性强,下管风险小,实施过程相当顺利。(3)专门设计的分层导水管路,其上串接的隔离封水胶球与止水套管柱内设置的锥形隔水接头相互契合,封水可靠,形成了两套独立的导水管路,满足了上、下含水层分层抽水试验的工况。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水文地质参数井开展同径止水或分层抽水试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