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矿井涌水与人为疏水均在不同程度上改变区域地下水循环模式,最终改变地下水水质。以柳江盆地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基于层次聚类分析与离子比例法探讨柳江煤矿对当地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利用层次聚类分析可将地下水分为三类(A、B、C类),三类水主要阳离子均为Ca~(2+)、Mg~(2+)。A类水阴离子以SO_4~(2-)为优势阴离子,最高达707.3 mg/L,主要沿盆地中心煤系地层分布;B类水以HCO_3~-为主要阴离子,分布于盆地东西两侧;C类水以较高的NO_3~-为特征,最高达537.2 mg/L(以NO_3~-计),集中分布于盆地南部花岗岩-变质花岗岩出露区。离子比例法与Q型聚类分析探讨水中SO_4~(2-)及其他主要化学成分,表明地下水中SO_4~(2-)主要来自煤系地层中硫化矿物的氧化作用,通过顶底板导水裂隙进入其他含水层,同时促进含水层中的溶滤作用与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NO_3~-含量高的C类水除了其本身引起的水质恶化以外,一旦进入封闭含水层,可在还原状态下作为氧化剂促进硫化矿物的氧化作用,从而可能进一步引起地下水水质的恶化。  相似文献   

2.
以江西赣南地区某地区为研究对象,对地下水中的氟分布含量特征及成因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岩类孔隙水中的地下水氟含量主要以低氟水为主,这与研究区地下水呈酸性、低矿化度、低钙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等特征有关;松散岩类孔隙水中的低氟水、中氟水以及高氟水占比分别为94.3%、4.6和1.1%;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中各含量分级占比分比为97.7%、0%和2.3%;花岗岩类裂隙水中各含量分级占比分比为93.2%、4.1%和2.7%;变质岩类裂隙水中各含量分级占比分比为96.4%、3.6%和0%。不同地层地下水氟含量大小依次为花岗岩类孔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水变质岩类孔隙水。研究区的水氟主要来源于氟矿物的溶解,同时受水动力、水化学以及地层岩性等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水氟含量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15,(6)
娘子关泉域内煤系地层分布面积近4 500 km2,占泉域总面积的60%以上,由于煤矿长期、大规模的开采对泉域岩溶地下水水质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分析煤矿采煤期间和闭坑后两种情况下矿坑水对岩溶水水质的影响及其污染途径。认为:煤矿开采期间,煤层及周围地层中有硫铁矿发生氧化及水解反应,矿坑水中硫酸根离子、总硬度、矿化度含量均比天然地下水高,煤矿关闭后会在矿坑内形成老窖水,造成严重污水环境问题,对此应足够重视,治理污染,保护娘子关泉域地下水。  相似文献   

4.
黄河下游河南段浅层地下水质量评价及污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续常胜  唐书平  黄继超 《地下水》2009,31(3):97-101
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河南段)浅层地下水资源丰富,浅层地下水质量如何?以水质监测资料为依据,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和饮用水标准进行了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河南段浅层地下水作为饮用水使用,水质多属好、较好水,少部分属差、较差水,地下水质量多为较好的Ⅲ级水,没有极差的Ⅴ级水存在,矿化度及地下水类型分布总体特征是:从西到东水质由好到差,矿化度由低到高,地下水类型由简单 (HCO-Ca、Mg) 到复杂 HCO、CI-Na、Mg、Ca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为了查明黑水县地下水的化学特征及水质,通过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比评价了黑水县地下水水质。黑水县地下水各元素的变异系数基本上都在30%~100%之间,呈现中等变异性;水化学类型由西北至东南呈HCO3-Ca·Mg型水→HCO3-Na·Ca型水→HCO3·SO4-Na·Ca型水,由于断层深层水交换,存在SO4-Na·K型水;由于下层含油地层较浅,生成了高pH低矿化度的地下水。经取样和水质评价,居民饮用地下水的水质多为III类水、IV类水,经过处理以后,可以供当地居民饮用。  相似文献   

6.
石小虎  苏沛兰 《地下水》2020,(1):5-8,23
为探明太原市清徐县西边山洪积扇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采用统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清徐县西边山洪积扇地区12个地下水水样点的水化学指标进行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取样点的水化学评价指标中,总硬度和NO3-含量浓度较高,其平均值属于Ⅴ类水极限值,SO42-含量和TDS含量浓度较低,其平均值属于Ⅱ类和Ⅲ类水质;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时表明研究区58. 4%的地下水属于Ⅱ类和Ⅲ类水质,可以直接使用,41. 6%的地下水属于Ⅳ类和Ⅴ类水质,需进一步处理后才能使用;对研究区地下水水质成因研究时表明研究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HCO3·SO4-Na·Mg·Ca类型,属于碳酸盐富集区,研究区内碳酸盐矿物溶解作用是控制地下水主要离子组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河北平原地下水锶同位素形成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河北平原地下水锶同位素的来源与形成机理, 对所采水样进行了分析.研究了87Sr/86Sr比值“时间积累效应”: 随着地下水年龄和埋深的增大而增大; 与地下水中过剩4Heexc呈正相关关系, 与δ18O和δD呈负相关关系.探讨了Sr2+与87Sr/86Sr比值的关系, 将地下水分为3类: (1) 中等Sr2+含量与高87Sr/86Sr比值水(Ⅰ类水); (2) 低Sr2+含量与高87Sr/86Sr比值水(Ⅱ类水); (3) 高Sr2+含量与低87Sr/86Sr比值水(Ⅲ类水), 即热水.通过综合分析认为: (1) 河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中的放射成因Sr是由富含Na和Rb的硅酸盐矿物风化作用提供的, 主要矿物为斜长石; (2) 黄骅港热水中的放射成因Sr是由碳酸盐溶解形成的, 87Sr/86Sr比值低, Sr/Na比值大; (3) 补给区地下水是由流经火成岩和变质岩区地下水的侧向补给的, 87Sr/86Sr比值中等.第三系地下水放射成因Sr的来源及形成机理尚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综合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地下水质量评价中被广泛应用。岩溶地区地下水环境脆弱,潜在污染来源复杂。为了更好地了解综合指数法和模糊综合法在岩溶地下水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本文以贵州省遵义市为例,利用这两种方法分别对该市具有代表性的9个地下水点水质进行评价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遵义市浅层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好,Ⅲ类及Ⅲ类以上水占33 %,但个别区域地下水水质很差,主要为NO2-、NH4+、Mn、Na+、Cl-、SO42-、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CaCO3)和Se等超标;两种方法评价结果一致的共有6个水点,均属Ⅱ类水质,结果不一致的3个水点,在综合指数法中全为Ⅳ类水,而在模糊综合评价中则是Ⅲ类水1个,Ⅴ类水两个。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综合指数法在综合分值计算中过于强调单项指标最大值的作用和未考虑参评指标的权重,而模糊综合法则很好地克服了这些不足,精细地刻画出指标值对水质分级界限的接近程度并量化了所有指标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权重。可见,地下水水质评价中,模糊综合法要明显优于综合指数法。   相似文献   

9.
承德市中关饮用天然矿泉水赋存于侏罗系张家口组地层中,在导水断层作用下,上升补给浅层地下水。该泉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经省、部级鉴定,属低钠、低矿化度锶矿泉水。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16,(1)
贵阳市由于其特殊的地质环境-岩溶地貌,地下水埋深较浅,岩溶地下水为开放的含水系统,地下水极易受到污染。运用单因子评价指数法结合内梅罗指数评价法对贵阳市核心区域——南明河上游区地下水水质进行分析评价。评价项目包括PH值、总硬度、氨氮、挥发性酚类、氟化物和大肠杆菌数目六项,经评价得出:研究区除大肠杆菌数目严重超标,及个别地区水硬度偏高外,其余几项指标全部合格,即研究区基本属于清洁区,整体水质良好,整体可归结为III类水质。可对以后岩溶开放系统地下水地区水质评价提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是人们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大量的水质测试分析资料,对位于鲁中山丘区的临朐县、沂源县、沂水县及莒县境内浅层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严重,硝酸盐含量(以氮计)大于20 mg/L的Ⅳ、Ⅴ类水水样占总水样的35.17%,Ⅳ、Ⅴ类水分布面积约2 655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3%左右。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多呈面状分布特征,农业生产中化肥、有机肥的施用是引起地下水中硝酸盐含量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2017,(6)
在对哈密盆地气象、水文、地形以及地貌等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的区域主要含水层和区域地下水质量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哈密盆地为典型的内陆干旱盆地,地下水类型包括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冻结层水;研究区内地下水水质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带规律;在无机常规指标超标(大于Ⅲ类)样品共16组,超标率为32%。进而为后期该地区地下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河套平原临河区高砷地下水分布及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文章通过地质环境、地下水野外调查以及水质分析测试等方法手段,较系统地研究和分析了河套平原临河区高砷地下水的分布及水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该区高砷地下水主要分布在调查区的西北部,在区域上属于河套平原的沉积中心地带,局部呈小片状分布,短距离内地下水中的砷含量变化较大;该区砷含量≥0.05mg/L的地下水绝大部分为微咸水(TDS为1~3g/L),个别为淡水(TDS<1g/L)和咸水(TDS为3~10g/L),其氧化还原电位(ORP)均显示负值的还原环境。通过与非高砷区的对比研究,高砷区地下水中的铁含量超标率明显高于非高砷区(58%),达到91.3%。研究认为该区域高砷地下水的形成与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的特征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尹红云  贾亮亮  张永辉  林莎 《地下水》2022,(2):39-40+94
为了解定州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现状,实现水中多组分的准确测定,建立了仪器分析和容量法相结合的测定方法。采集了74组地下水进行分析检测。综合运用描述性数理统计和三元相图,分析了定州市地下水的主要离子特征,运用综合评价法对地下水质量予以评价。结果表明:(1)pH值、HCO3-和偏硅酸含量在空间上变异最低(CV<30%),NH4+、Cl-、NO2-空间变异最高((CV>100%),其余化学组成空间变异中等(CV:30%~100%)。(2)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水为主。(3)水质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该区地下水水质总体状况良好,多为Ⅲ类水,研究结果对了解定州市地下水水质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查黑河流域地下水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等离子含量,分析了黑河流域地下水中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等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依据地下水供水适宜性划分表,通过叠加计算,对黑河流域地下水"三氮"进行质量区划。结果表明:黑河流域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呈现出线状和面状污染的趋势,亚硝酸盐氮和氨氮呈点污染特性,污染不具有区域性和连续性。黑河流域可以直接饮用(Ⅰ—Ⅲ类水)的地下水资源占91.1%、经适当处理可以饮用(Ⅳ类水)的地下水资源占7.19%、不能直接饮用的地下水资源(Ⅴ类水)占1.71%。  相似文献   

16.
宁夏南部地区水质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南部地区是中国严重缺水地区之一,该地区地下水类型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碳酸盐类岩溶水。受到当地特殊的气候条件、地貌特征、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的影响,各类地下水水质普遍比较差。含水介质中大量的石膏、芒硝等矿物成分进人地下水中是水质恶劣的根本原因;封闭的蓄水构造使得当地地下水循环不畅,蒸发浓缩作用使得浅层水中聚集高盐分,也是水质变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改进的尼梅罗污染指数法在黄龙工业园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GB/T 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有针对性地选择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等共12项污染因子,用改进的尼梅罗污染指数法对黄龙工业园供水水源地的地下水水质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承压水水质较好,属Ⅲ类水,潜水水质差,部分采样点水质达到Ⅴ类水标准,鉴于目前水源地地下水水质状况,应加强对地下水的管理和治理.  相似文献   

18.
郑州市北郊水源地是黄河南岸河特大型水源地。分析郑州北郊中深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分布规律,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及锅炉用水的水质标准进行评价对生活及工业用水水质进行评价,对地下水质量现状进行评价分析后认为,中深层地下水质量一般为良好,个别地带为较差的水,良好区占大部分地区,水质较差区约占1/4。中深层水作为锅炉用水水质较差。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不同类型老空水水质特征及开发利用潜力,采用统计分析、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针对晋东煤炭基地晋城矿区二叠系山西组3号煤层、石炭系太原组9号和15号煤层开采所形成的老空水水质特征及演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二叠系山西组3号老空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型和HCO3·SO4型,石炭系太原组9号老空水为HCO3·SO4型和SO4·HCO3型水,石炭系太原组15号老空水为SO4型水。(2)二叠系山西组3号老空水Ⅱ、Ⅲ类水占比达75%,具有一定供水意义;而石炭系太原组9号老空水Ⅳ、Ⅴ类水占比为60%,超标组分较多,开发利用潜力不大;15号老空水均为劣Ⅴ类老空水,无开发利用意义,且需加以防治。(3)劣质老空水的形成与环境开放程度和煤系地层黄铁矿的含量密切相关,所处环境越开放,黄铁矿含量越大,老空水水质越差。所处环境封闭时,老空水水质仅与补给水源的水质有关,与黄铁矿含量大小基本无关。研究成果可为矿区老空水的开发利用及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史栾生  党华 《广东地质》1996,11(3):71-76
广花盆地隐伏岩溶水以低矿化度的HCO3-Ca型水为主,水质仍属优良,但地下水中硝态氮的污染也很普遍,污染较严重的地段主要集中在医院,工厂,村镇等人口稠密区及其下游,硝态氮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有平稳型,急剧上升型和逐渐消减型等3种,波动性均较大(零至几毫克每升)甚至发生突发性跳跃,对地下水水质预报很不利,加强地表污染源的管理,设立地下水水质监测网点和设置卫生防护带,是保持地下水水质优良和开发利用的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